查看原文
其他

第294期 | 陆秀夫《群玉帖》钩沉

武英书画群 武英书画 2020-10-17

 

编者按: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群玉帖》,被视为陆秀夫的孤本真迹。英雄千古流芳,手迹举世敬仰。本期,从一个特殊角度,重新考察这件名札。


作 者:吴 斌


陆秀夫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是极有名的。


广东厓山。祥兴二年(1279)二月。宋军惨败。


丞相陆秀夫,杖剑驱妻、子入海,又负幼帝投海,从死者十万众,南宋就此灭亡。悲壮的一幕,让陆秀夫名垂千古。


陆秀夫《群玉帖》的收信人是郭景星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陆秀夫的《群玉帖》,历来被视为孤本真迹。



▲ 南宋 陆秀夫《群玉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秀夫拜覆。义山尊兄长坐前。秀夫比僭就群玉府借至《英光帖》一本,久留皇愧,专此归纳,切幸视至。《深居诗帖》久欲临写数纸而未能,敢乞暂借数日。常所用副墨之子姓某氏,不烦颐旨,其来将有所委之也。草草拜字,它存侍竟。不宣。秀夫拜覆。义山尊兄长作坐前。蠲糨纸就觅一幅,欲作签题。干烦皇恐。秀夫。


帖的大意不难理解。陆秀夫向“义山尊兄长”归还米芾《英光堂帖》的拓本,并乞借另一件《深居诗帖》以供临习。


陆秀夫,字君实,盐城人。三岁随父母南迁镇江,“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孟逢大、孟逢原兄弟)学”。宝祐四年(1256),陆秀夫考中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时年十九。当科的状元,是文天祥。


陆秀夫入仕时,南宋已颓弱。他先是给名将李庭芝当了多年的幕僚。恭宗德祐年间(1275-1276),宋军节节败退,人心涣散,朝廷几无可用之人,在这种背景下,热血忠心的陆秀夫开始升迁,手忙脚乱地处理各种烂摊子,直到厓山败死。


《群玉帖》的收信人“义山尊兄长”,又是谁呢?




信末钤盖的两方印章“京口郭景星”和“义山父”,是关键线索。义山者,是京口(镇江)的郭景星。


元代俞希鲁记载的郭景星生平

郭景星的生平,最早见于元代俞希鲁的《至顺镇江志》卷十九。


▲ 元  俞希鲁纂《至顺镇江志》  国家图书馆藏本

释文:郭景星,字元德。镇江人。宋咸淳五年,以乡试待补贡太学生。归附初,翰林王构、编修李谦使江南选佳士,郡守以为荐,以亲老辞不行。后大司农燕公楠、提刑赵文昌列荐于省,授淮海书院山长,调湖州路长兴州儒学教授,秩满,改教乡校,以从仕郎、台州路黄岩州判官致仕。天性至孝,母九十余终,时年已七十,哀毁过礼。卒年七十九。自号义山,有《寓意斋文稿》及集《前哲嘉话》若干卷,藏于家。子三人,畀、异、略。



郭景星是郭畀的父亲。郭畀,字天赐,元代著名鉴藏家。修纂《至顺镇江志》的俞希鲁,大家应也不陌生,在苏轼《枯木怪石图》卷后,有一段他的题跋,引起过各方关注。


俞希鲁是郭畀的同乡好友,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俞希鲁的《郭天赐文集序》。


▲ 元  俞希鲁《郭天赐文集序》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吾父韦斋翁与君之父义山先生为道义交,往来款密,有通家之好。先生年且七十,母夫人尚无恙,余每往堂下,必殷勤话旧相慰藉,寿九十二乃终。君少于余一岁,童丱相从,意气已相得。……



俞希鲁说得很明白,俞、郭两家是世交,他和郭畀一起长大,意气相投。基于这种亲密的关系,成书于郭畀生前的《至顺镇江志》,对郭景星的记载,极为可信。


郭景星和陆秀夫的关系

明代成化年间,镇江的丁元吉辑了一卷《陆右丞蹈海录》,录有壬辰(1292)三月龚开撰写的《辑陆君实挽诗叙》及诸家挽诗一组,写诗者有俞德邻(俞希鲁的父亲)、郭景星、仇远等十三人。这些写诗者,和陆秀夫有什么关系呢?龚开写道:伏惟诸作者与之(陆秀夫)素交,或闻名而未及识,或识而未至于稔。”


其中,郭景星的诗是这样的:

黑风吹海浪崩腾,独抱龙髯气拂膺。

臣子但知全大节,国家那得再中兴。

眼前儿女谁能顾,身后功名足有称。

独忆城南秋雨夜,一窗曾共读书灯。


诗的尾句“独忆城南秋雨夜,一窗曾共读书灯”,表明陆、郭二人,曾在镇江城南一起读书。陆秀夫十九岁中进士,这只能是他们少年时的经历,真可谓龚开所说的“素交”了。


“素交”之间,会有文字来往。在《蹈海录》中,还辑有俞希鲁的《题郭州判所藏陆枢密手简》:

希鲁读先子(俞德邻)所作宋枢密陆公秀夫挽歌词,壮颜毅色,犹凛凛有生气,欲仿佛其音尘,邈不可得。义山郭先生与公为同舍友,平昔所往复尺书片简收辑无遗。余得拜而观之。前修典刑,森然在目。字画遒劲,自成一家,非随俗妩媚者所可同日语。降叹之余,敬识纸尾。


俞希鲁的这段文字,证实了郭家藏有陆秀夫信札。后人只要翻阅《蹈海录》,把《群玉帖》联系上郭景星,会容易想到,这该是陆秀夫的真迹。


陆秀夫和郭景星的长幼之谜

陆秀夫在去世前几年,才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的史料仅存鳞爪。《群玉帖》所记,是文人间小事,与史无征。《群玉帖》的书艺平平,又是孤本,再无其他真迹可资比对。也就是说,除了流传史,对于《群玉帖》本身,无论从是书法,还是从叙事,考察起来,都是困难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群玉帖》中,陆秀夫称郭景星为“义山尊兄长”。现代人称兄,对年龄要求不甚严格。而古人讲究长幼,在熟人之间,“尊兄长”是指年长者。我们不妨检验一个环节:郭景星和陆秀夫,谁长?谁幼?




在俞希鲁《郭天赐文集序》之前,还保留有郭景星、郭畀父子两纸真迹,在清代,它们由唐翰掇集装裱,合称为《郭氏诗翰卷》首纸是花笺,先由郭畀代书了郭景星的一首旧诗,郭景星跋于后。


▲ 元  《郭氏诗翰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郭畀书诗不录。郭景星跋予和隆吉此诗。至大德己亥至今延祐己未,已二十年矣。近于书笥中偶见元卷,纸已断烂。乃命畀子重修于后,藏之寓意斋。是岁七月十一日甲子。京口郭景星书。



郭景星此跋书于延祐己未七月十一日,此时,郭景星尚在世。在《至顺镇江志》中,俞希鲁明确说郭景星“卒年七十九”。即便假设延祐己未(1319)是郭景星的卒年,上推78年,是1241年。换言之,郭景星的生年,断然不会早于1241年。


我们再看陆秀夫的生年。对其生年,有两种说法:


一、《宋史•陆秀夫传》说他 “年四十四”,以厓山海战的1279年上推,他生于1236年。

二、《宝祐四年登科录》说他登科时“年十九”,以宝祐四年(1256)上推,他生于1238年。


无论采用哪种说法,陆秀夫的年龄,都长于郭景星至少三五岁。这和“义山尊兄长”的称呼相悖。郭景星比陆秀夫的年纪小,是从未被人发掘的隐蔽信息。这使得《群玉帖》,变得十分可疑。


《群玉帖》后的胡长孺和仇远题跋


《群玉帖》集于《宋人法书》第四册,在同册附页中,还有元代胡长孺和仇远的题跋。在台北故宫官网上,有不太清晰的图像,似乎也没出版过。抄录如下:


▲  元 胡长孺、仇远 跋《群玉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长孺三十二年前温陵舟中,与君实甫分,悽然有惜别意。又明年二月死海上,原员之节,盖又所不及。君实容貌无绝异于人,气冲语温,所立固如此。北固郭元德,裒其尺椟若干纸为四卷。今其家无有遗孤,故人念之至如此。元德之视荣附瘁捐者有间哉。长孺题。

释文:士大夫预人国家事,当以节义功名为本,徒以区区翰墨传后,抑末矣。予曩在余英沈则正处,见洺水李清卿一帖;清江罗寿可处,见文山文宋瑞一帖。今于京口郭元德处见此帖,真成三绝。忠烈之气,奕奕浮动纸上,百世之下,使人感愤。钱唐仇远顿拜敬书。



《群玉帖》不真,这两则题跋,也难说可靠。但是,胡长孺和仇远,确是郭景星友圈中的人物。证据有二。一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王献之保母砖题跋卷》中,有仇远题跋以及郭景星、胡长孺的观款。郭、胡的名字,出现在同一段观款里。


▲ 元 《王献之保母砖题跋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永嘉俞德邻、山阳汤炳龙、京口郭景星、济南张谦、东阳胡长孺、钱唐白珽、延平祝宜孙同观。



二是程琦先生旧藏有仇远《和义山诗》。《和义山诗》书写于壬辰(1292)元旦,仅比前文所提到的龚开《挽诗叙》,早三个多月。这是仇、郭关系的直接证明。


▲ 元 仇远《和义山诗》 程琦旧藏  嘉德2006秋拍

扫描自《中国书法全集•元代名家》



我看《群玉帖》印刷品时,有个小小的疑惑。帖中有四处“秀夫”,每个“夫”字上,似乎都有淡淡的痕迹,而其他字上都没有,很是微妙。我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许,改款?下次展出实物时,近楼台的朋友,请多留心。


承蒙太极鹤兄扫描《群玉帖》的图片,特此致谢!


( 完 )




作者往期文章(点击可查看)

第292期 | 米芾的官场梦

第291期 | 辛弃疾《去国帖》秘辛

第287期 | 央美博士万笑石,你涉嫌抄袭了!

第286期 | 吴琚比米芾的日子过得好呀!

第277期 | 姚廷美《有余闲图》的解读

第276期 | 赵孟頫《止斋记》与程钜夫

第275期 | 董其昌与苏轼《赤壁赋》的情缘(下)

第274期 | 董其昌与苏轼《赤壁赋》的情缘(上)

第273期 | 范仲淹探奇

第267期 | 唐太宗《温泉铭》与楚汉争霸(下)

第266期 | 唐太宗《温泉铭》与楚汉争霸(上)

第255期 |《曹娥碑》中谶言的可信度

第251期 | 《曹娥碑》与王羲之、虞世南

第247期 | 《古诗四帖》与五代彦修(下)

第246期 | 《古诗四帖》与五代彦修(上)

第242期 | 为梁楷《黄庭经神像图》正名

第224期 | 《丝路山水地图》上的“天方国”是哪里?

第220期 | 发现鲁燮光

第213期 | 王羲之与麻风病(上)

第196期 | 被王宠伪书误导的仇英名作

第182期 | 唐代敦煌大字孤本“三宝”传奇

第174期 | 燕肃《春山图》三议

第171期 |《古诗四帖》中的“丹水”本无误

第169期 | 乾隆皇帝的后妃们

第167期 | “石渠宝笈”特展的门神赵雍

第161期 | 金代山水中的帽子与垒石塔

第147期 | 游子孝思寓墨花

第146期 | 陈洪绶是节义之士?

第142期 | 朱耷笔下的“白眼”真相

第139期 | 司马伋的特殊人生

第137期 | 两件南宋告身背后的高层博弈

第129期 | 她,不是麻姑,而是毛女!

第128期 | 那些死于梅毒的明代大家

第119期 | 《二祖调心》实为《四睡图》残件

第118期 | 《水浒》和《清明上河图》

第105期 | 《双松平远图》的受画人是谁?

第103期 | 古地图中的《清明上河图》线索

第101期 | 纪念高居翰专辑

第96期 | 唐代行书佚碑《通济桥记》选字

第95期 | 唐代行书佚碑《河东节度高壁镇新建通济桥记》

第91期 | 呼吁徐州博物馆加大保护唐代名碑力度

第76期 | 《元画全集》众人谈之二:“九峰”究竟在哪里?

第73期 | 曾鲸笔下的杭州忠烈

第68期 | 从两件顶级明代宫廷佛画说开去

第65期 | 八大为何要画鱼和鸟?

第58期 | 戴进和朱元璋供奉的神仙

第54期 | 董其昌和东林党友人(下)

第46期 | 香港近日成交的董其昌书轴——董其昌和东林党友人(上)

第41期 | 竹篮、笊篱、庞灵照

第37期 | 《神行禅师碑》选字

第36期 | 唐代新罗王子书《神行禅师碑》

第18期 | 从司马“光”和“义”阳世家谈避讳

第7期 | 兵马俑逼疯“文献控”




武英书架(近日已推出“满减”活动)

1、刘九洲、吴斌 著:《王维<著色山水图>研究》

2、〔美〕彭慧萍(Huiping Pang)著:《虚拟的殿堂: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后世想象》

3、刘九洲 编 :《<玉烟堂董帖>小楷墨迹本》

4、刘九洲 编:《董其昌<天马赋>三件》

5、刘九洲 著:《重现——八集堂藏宋元绘画研究》

6、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 编:《近墨堂法书丛刊  第二辑》(全十册)

7、杨亚东 编:《何绍基书法精品集》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