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丨张星图:人民的好县委书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农大校报 Author 中国农大校报

张星图烈士(1908—1947)

2023年4月17日一大早,记者乘车从山西省长治市赶往长子县。快到目的地时,司机师傅特意选择了丹朱东街的路线,说:“这‘长子’啊,就是‘丹朱’。”

长子县是尧帝赐给长子丹朱的封地,“长子”之名已沿用了数千年。

众所周知,尧禅让帝位于舜,成为千古美谈。在长子人的口口相传里,作为“长子”的丹朱,虽然不能继承帝位,封地总要给最好的“流奶与蜜”的美好之地。

长子县确实是块物华天宝的“风水宝地”:南有羊头山,始祖炎帝在此尝百草,得嘉禾,教民农耕;西有发鸠山,是传说“精卫填海”的诞生地;西南部有仙翁山,有迄今2.5亿年的木化石群落。这里,有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之多。这里,地处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记者来到长子县人民政府大院时,长子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俊平、张星图烈士之子张重阳老先生已经在办公室楼下等候记者。

寒暄片刻,王俊平驱车载着记者和张重阳开始了寻访。

北高庙烈士塔

北高庙丰碑
人民的好县委书记

我们的第一站是长子县北高庙烈士陵园。

“长子县这几年发展很好,城市大变样了。”汽车行驶在宽阔的街道上,两旁白红相间的满树繁花映入眼帘。张重阳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座“古塔”说:“那就是北高庙。”

“长子有个北高庙,离天只有三尺高。”王俊平接过话茬,“在过去,它是县里的最高建筑。”

汽车驶过一片恢宏的建筑群,“东方红小学”几个金色大字在红色的墙体上十分显眼。

记者端详间,汽车已经在路边——北高庙烈士陵园的大门台阶前停了下来。

马路的对面,身着校服的学生们在操场上活动,欢快的音乐和孩子们的喧闹声传来。背后的陵园,宁静庄严,高高的台阶之上,薄一波题写的“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门匾,肃穆苍劲。

一动一静之间,仿佛是跨越时空的告白。

我们从东门进入烈士陵园,参天大树掩映着墙上的烈士名录。

陈列馆内张星图简介

“张星图,1908-1947,又名张景东、张安宏、张明甫,山西省长子县刘家山人。”王俊平找到张星图的简介,认真地读着,“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中共党员……”

穿过甬道,我们进入革命烈士陈列馆。“我的父亲在这里。”指着墙上陈列的张星图烈士像,张重阳的思绪飘向了久远的儿时:“父亲去世时,我才九个月大。”

他对父亲的了解,是母亲和长辈、父亲的革命战友们的经年回忆:“那时,父亲还叫张景东。”

家境贫寒,旧社会的黑暗,反动势力的欺压,幼年的张景东饱尝了人间苦难。直到二十岁时,青年张景东才在舅父的接济下,进入县立鲍店第五高小读书,后考入长治简师,没多久又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辍学后,张景东先在石哲镇庄里村担任了小学教员,两年后又考入省立太原师范继续读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救亡浪潮风起云涌。在太原,张景东不顾阎锡山当局疯狂镇压山西学生爱国运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久,又被开除学籍,被迫返回家乡。

“父亲是徒步走到北京的,用了一个多月!”1933年,张星图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张重阳说:“一路走到北京,父亲用了新名字,‘张景东’从此成了‘张星图’。”

在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张星图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1935年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中,他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次年9月,在革命处于低潮、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日益猖獗的风声鹤唳中,张星图在北平大学农学院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星图(后排左八)与战友们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星图受党组织的派遣,返回家乡,组织并参与了山西和长子牺盟会的组织和建设,以牺盟会委员的身份,秘密从事党的活动。

1939年,张星图担任林县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组织安排张星图到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他学习归来,担任太行地委锄保科长,后又调任太岳区党委调研室工作。

1945年,身患重病的张星图被调回家乡,先后担任长子县委副书记、书记。在解放长子县时,他组织全县人民支前参战,运弹药、送粮草、抬担架、护伤员。长子县解放以后,他又带领全县人民拆除残垣废墟,治理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开展反奸清算群众运动,鼓舞人民群众斗志,打击反动势力气焰,巩固人民政权,维护社会治安。土地改革开始后,工作更加繁忙,他不顾体弱病躯,一心忘我工作……

1945年长子县解放后,
党政军领导合影,二排右二为张星图

听着张重阳、王俊平的介绍,我们走到巍峨的北高庙塔。1946年元月,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原中共长子县委、县民主政府将这里辟为革命烈士陵园。

 “压抑不住的心情,悲痛和兴奋,踏着烈士的热血,为人民服务到底”。北高庙塔基上,张星图担任长子县委书记时镌刻在石碑上的题词依然清晰可辨。

后来,这块碑刻旁边又多了一块烈士纪念石碑,张星图的名字和事迹镌刻在这块石碑上——1947年6月,他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从北高庙烈士纪念塔沿着山路走下来,层层叠叠的烈士墓碑依山而立——牺牲时,他们几乎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在第一排,我们看到了“张星图烈士之墓(1908—1947)”的黑色大理石墓碑。

“你看,那是我三叔的墓碑。”顺着张重阳指示的方向看去,记者在第三排看到了墓碑上的金色碑文“张景文烈士之墓(1922—1947)”。

在张星图、张景文兄弟的周围,长眠着196位烈士的忠魂,纪念碑上镌刻着2328位烈士的英名。

北高庙烈士陵园张星图墓碑

此时,在静静的烈士陵园里,记者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震撼和崇敬,唯有默默地面向满山的烈士墓碑深深的三鞠躬……

离开烈士陵园,汽车没驶出多远,路旁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映入眼帘——“上党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5年9月,上党战役打响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场歼灭战,长子城是上党战役的主战场之一。”王俊平介绍说:“夺取北高庙,是上党战役解放长子城的关键一战。长子解放后,太行太岳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打通了整个白晋路运输线。”

刘家山村烈士纪念亭

刘家山记忆
张家的英雄兄弟们

汽车疾驰在平坦的大道上,远处的北高庙渐渐远去。

此行,王俊平载着我们前往长子县南陈乡刘家山村——张星图、张景文兄弟俩的故乡。

汽车穿过村子,来到山坡下一座简朴整洁的小院落。

“我父亲在这里出生,曾在这里指挥战斗,最后在这里病逝。”2019年,张重阳在老宅原址上重建了新房,院门上挂着匾额:“星河映图”。

小憩片刻,张重阳带领我们来到房屋后不远处的山坡上,一座小巧的六角石亭很是显眼。

走上前去,这座“忠烈亭”里安放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石碑。在石碑的背面镌刻着张星图等四位刘家山村革命烈士的事迹简介。

“这是我的三叔。”张重阳朗读着碑文:“张景文,1922年生,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八路军,后随部队进军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曾任县武委会政委。1947年,在邯郸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张景文(左二)与战友们

“你看我们村的这两位烈士,他们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参军,在同一场战斗中牺牲。”张重阳指着碑文感叹:“他们都只有21岁。”

“张小粪,1927年生,1946年参军,为八纵战士。1947年在解放曲沃县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1岁。

张进保,1927年生,1946年参军,为四纵十旅二十八团战士。1947年在解放曲沃县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1岁。”

“我的三叔和张小粪、张进保都牺牲在战场,尸骨无存。”朗读完碑文,张重阳感叹说:“后来,爷爷还一路辗转去了邯郸的战场,却没有找到三叔张景文的遗骸。”

“三叔牺牲了,父亲感觉愧对爷爷。”长辈们曾对张重阳讲述:虽然父亲反对,但张景文在大哥张星图的支持下毅然参军,当他牺牲的消息传回家时,病重卧床的张星图潸然泪下。

张星图烈士证明书

1947年3月16日,为解放战争前线大扩兵,广泛动员青年参军,长子县委在县运动场召开了有25000多群众参加的动员大会。

“那时,父亲已重病缠身,秘书扶着他去主持大会。”张重阳考证了父亲在病逝前夕参加的这场活动:“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刘文树代理父亲作了《庆祝土地还家,武装保卫革命财产》的报告。”

“‘青年同志们,紧急动员起来,到前线去,保卫翻身果实,保卫解放区!’‘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张重阳从文献资料中看到了那天大会现场人们兴奋的模样:“振奋人心的口号,把大会引向高潮,父亲也激情兴奋,同大家一起高喊口号!”

“大会后,在县委的组织发动下,几天内就有6500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到24日,核定批准2123人正式入伍,”张重阳说:“这是长子县参军人数最多的一次。”

“父亲动员全县广大青年参军时,也让家人积极带头入伍。”张重阳说,张星图先后把多个兄弟送往部队:二弟张景跃在1942年参军,曾担任中共联络员。堂弟张景安在1947年参军,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

这年4月,长子县委选调84名干部赴晋西南解放区开辟新区工作。干部出征时,病重的张星图坚持为南下干部送行,在会场由秘书搀扶着起身向大家招手致意……

1947年6月30日,张星图燃尽光亮,与世长辞。

张重阳家里摆放的父亲遗像
“光荣之家”牌匾和全家福

“中共太岳党委追认父亲为革命烈士。”在刘家山,张星图也有一座墓,紧挨着他的父亲和二弟。站在墓前,张重阳对记者说:“在父亲出殡那天,长子县委敬送了挽联‘星夜奔走革命积劳成疾虽死犹生,图谋改造社会瞑目病故精神常在’。”

“父亲的一生,是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一生;父亲的一生,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今天,张重阳先生已年近八旬,卸任长子县林业局局长十多年来,他克服困难、锲而不舍地致力于仙翁山木化石群落保护,“是父亲给了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国农大校报》报道版面
何志勇/文 
历史图片均由张重阳先生提供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故事 | 肖灵艳:用爱心和热情书写当代丹麦童话故事

校友故事 | 刘雄伟:不是白衣天使,却奋勇冲锋在抗疫一线

校友故事 | 初雯雯:自然保护 我们是认真的

校友故事 | 路永强:足踏雪域,心系三农

校友故事 | 张书函:浸在雨水中的赤子之心

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故事 | 谢永恒:以自身能力解群众之忧

校友故事 | 吴国强: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的脸上浮现笑容

校友故事 |  蔡洁玲:赋予水果第二次生命

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校友故事丨贾先波:农业科技助脱贫

校友故事丨陈家金:躬耕农业气象服务四十年

校友故事丨谢秋霖: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校友故事 | 洪昱斌:滤除杂质,保留一颗创新之心

校友故事 | 段春祥:初心不改,从心出发

校友故事丨王武杰:人生就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

校友故事丨张宸溦:做一名优秀的“三门干部”

校友故事丨任卫波:匠心做学术,师心承农情

校友故事 | 王婧婧:心头的诗篇——东区那颗白蜡树

校友故事丨张桂杰:用科技力量守护滩羊产业

校友故事丨李平:草业科研二十年,一枝一叶总关情

校友故事丨李彦晨:1979 乍暖还寒的母校记忆

校友故事丨张帅:追寻风的方向

校友故事丨樊俊杰:尝试,尝试,再尝试!

校友故事丨贾康乐:情系农大,科技兴农

校友故事丨她们,撑起半边天

校友故事丨王文星:雪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校友故事丨占锦川:梦想成现实,勇辟农业信息化之路

校友故事丨徐及:他,来自中国农业外交天团

校友故事丨万丹:奋斗者,正青春,高原水保的巾帼人

校友故事丨刘洋:做一颗“奋斗”的种子

校友故事丨三人行:他们和诗在远方

校友故事丨欧阳克蕙:潜精研思 培育英才

校友故事 | 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