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的另类艺术:情境管理,创新思考

2016-12-22 刘鹏凯 经营与管理

心力管理,是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首先提出的,是他长期企业管理实践的结晶,也是对“中国式”企业管理的有益探索。这些管理方法既有理论更有实践,是他从“心”开始,用“心”探索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经营模式的经验总结,彰显了心之养、心之育、心之动、心之力的管理艺术。如何将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紧密结合?如何以“文”化“人”,赢得人心?让我们走进“黑松林”管理的“心”故事——



文/刘鹏凯



心力管理实践谈之:情境管理,创新思考

 

一次参加黄桥工商联组织的广西红色教育五日游,整个行程就像候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形和环境下,要带好我们这个“老总团”还真的不容易。可导游阿红年轻老成,不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带团,而是依据情境、对象的不同,改变方法,使这次活动很圆满。就拿每天离开酒店去旅游景点前集合这桩小事来讲,阿红不是就事说事,让我们检查有没有东西遗忘在酒店,而是让我们做“早操”:抬抬头,伸伸手,拍拍屁股。第一次感到新鲜好玩,后来听他解释,我由衷地佩服。其实他让我们做“早操”,就是检查一下眼镜、项链、耳环、戒指、手表、钱包之类的东西是否遗忘在酒店,还在不在“岗位”上。阿红风趣幽默的管理艺术,一下子引发了我们20多人的共鸣,被大家自然而然地接纳。出于“职业病”,我不由联想到现代企业管理。在当前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如何像导游阿红那样,改变思维,一切依情境而定,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摆脱路径依赖,在动态的变化中创新,改变领导和管理方式,这可是企业应对今日多变的组织挑战的新课题。


有一个故事:一位刚从军校毕业的美军军官,到下属炮兵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炮兵部队都发现,总有一名士兵站在炮管下面,却自始至终没做什么。军官觉得奇怪,就问基层官兵,这个大兵的任务是什么。基层官兵都回答不上来,只是告诉他“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

军官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找出当初设立这个岗位的原因:早期,大炮是由马车拉到前线的,为了防止打炮的时候战马受惊跑动,专门安排一位士兵在炮管下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但是后来大炮不再用马车拉了,但操练条例却未及时修改。

化工行业也有类似的规矩:清理、保养反应釜,为了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在清理每只反应釜过程中正常需配备三个人,其中两个人在反应釜内工作,一个人负责安全观察,这也是血的教训换来的铁规矩。

那么,在技术、管理、安全制度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类似的规矩能不能破?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实践证明,破除原有的规矩,是可以的,而且是完全应当的。

一次,我们同时清理、保养两台反应釜,生产管理人员拿出的方案是:五个人分两组清理,即每台反应釜各有两个人清理,而安全观察由一个人负责看管两台反应釜。这就与每门大炮旁“站一个拉缰绳的士兵”的情境相“违背”了:按照固有的管理制度,清理每台反应釜必须安排一个人负责安全观察工作,以防清理过程中有害气体释放,对清理人员造成危害。这就好比在每个炮管下必须有一名士兵负责拉住马的缰绳那样,是一种硬性要求。从制度上看,“一个萝卜一个坑”是必须的。

但在实际清理过程中,同时清理两台反应釜,配备一名安全观察员,能够少增人、多功能、满负荷、安全高效,而且从管理的角度看,一个机构或一个人管理,更有利于强化管理责任,传递管理压力。管理无定式,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在不同场景下发生的,糟糕的管理者会对所有情况采用同一种制度来管理,而高明的管理者却根据不同的情景、情境,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变,明确地告诉员工什么时间、到哪里、做什么、怎么做。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我不操作“通用”,我领导“通用”。

类似于一个人负责两台反应釜的安全观察等复杂情况下的情境化管理,有规有矩,有效有序,灵活机动的高效组合,既能提高效率、减少用工,又能让制度准确执行;同时两个小组还可以在同一个“命令”下开展劳动竞赛。因此,外在的管理只有靠内在的机制,才能上升到一种融合、一种管理文化。总之,管理就是先“理”人再管事,先“理”机制再管理。


(待续)


本期编辑:刘佳

来源:《经营与管理》杂志



刘鹏凯心力管理实践谈 • 更多精彩内容



92  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所向,绩效上扬

91  得人心者得天下:目标分解,愿景激励

90  得人心者得天下: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89  爱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企业

88  爱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换位体验

87  爱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从细微之处关心

86  要创新,先创“心”:如何自我改善?

85  要创新,先创“心”:贵在要有心

84  要创新,先创“心”:如何发挥员工的智慧?

83  认同源于内心

82  身教就是心教

81  管理源于认同

80  企业家“修心力”:投桃报李,以心换心

79  企业家“修心力”:平等换位,将心比心

78  企业家“修心力”:发自真心,以心传心

77  心力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76  心力管理:细节彰显完美

75  心力管理:细节是一种文化

74  做一个明天企业需要的“引导者”:为将之道在于治心

73  做一个明天企业需要的“引导者”:如何敲开客户的需求之门

72  做一个明天企业需要的“引导者”:自我领导

71  做一个明天企业需要的“引导者”:画出瀑布的声音

70  释放自我管理的“飞轮效应”:365天等于1天!

69  释放自我管理的“飞轮效应”:如何开启改变之门?

68  释放自我管理的“飞轮效应”:如何让普通的事做得不普通?

67  答案永远在现场:琢磨管理就是琢磨人心

66  答案永远在现场:让疾病自愈

65  答案永远在现场:企业的厕所文化

64  答案永远在现场:“东坡肉”与“红辣椒”

63  感性营销需用心:科学加艺术

62  感性营销需用心:细微之处见真情

61  感性营销需用心:商场还应是“情场”

60  学一点儿模糊管理:让管理变得更“聪明”

59  学一点儿模糊管理:风物长宜放眼量

58  学一点儿模糊管理:由聪明转入糊涂的圆通

57  自洁——员工快乐成长的原动力:管理意味着爱

56  自洁——员工快乐成长的原动力:我必须自律

55  自洁——员工快乐成长的原动力:携反省一起上路

54  自洁——员工快乐成长的原动力:主动担当

53  用“养育人心”追求最大化“管理红利”:抓住浪费这个“小偷”

52  用“养育人心”追求最大化“管理红利”:尽善尽美

51  用“养育人心”追求最大化“管理红利”:打破常规思维

50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第二学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49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第二学校:钢是“炼”出来的

48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第二学校:细节是教养开出的花

47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第二学校:礼让三分

46  设一道心灵上的“避雷针”:绝知此事要躬行

45  设一道心灵上的“避雷针”:上医治未病

44  设一道心灵上的“避雷针”:防患于未然

43  设一道心灵上的“避雷针”: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42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心心相印

41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治理企业亦如“烹小鲜”

40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操作工也是管理者

39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小失误造就新规范

38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锅炉房内的动员会

37  以“道”“塑”心:让员工成就事业

36  建设幸福企业需要什么?用心聚心——至和

35  建设幸福企业需要什么?以心换心——至真

34  建设幸福企业需要什么?将薪比心——至诚

33  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将“死制度”执行于“活的人”

32  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染”上和谐的颜色

31  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以“爱”为出发点

30  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身教重于言教

29  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如何做到百年树人?

28  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皇帝式”管理方式要不得

27  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做错事受表扬?

26  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以柔克刚,不懈培养

25  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注重细节,行为养成

24  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白纸画图,培养新人

23  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

22  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安全的绳子拴住你和我

21  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会说话的“眼睛”

20  收获的,是种下的

19  做一点儿不辜负春天的事

18  做自己忠诚的信徒

17  实现文化自觉:如何“无为而治”?

16  实现文化自觉:如何克服“纸上谈兵”?

15  实现文化自觉:制度有形变无形

14  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不看广告看疗效

13  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根才是最好的果实

12  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与员工“共情”

11  为每个员工打开一扇窗户:如何将管理“问题”变成“行善”?

10  为每个员工打开一扇窗户:修好诗外功夫

9  你在家里干,我在外面看

8  将锅炉房当做厨房打理

7  给司炉老师傅送酒

6  煤渣堆上的硬币

5  拿待岗工资的司炉工

4  新员工,先去锅炉房拣煤渣

3  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塑心工程!

2  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聚心工程!

1  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融心工程!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虽是一家小企业,却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企业人均产值超过百万元。作为“心力管理”的创始者,董事长刘鹏凯先生提出“不做500强,要做500年”。他坚信,百年企业,靠的不是百年机遇、百年老板,而是百年机制、百年文化。

   “心力管理”一词是刘鹏凯先生的创造,是他经营企业30多年苦辣酸甜的提炼和升华,也是“黑松林”管理哲学的核心。他的《漫话心力管理》一书,用漫画的手法,讲了120个故事,一桩桩小事,体现了“心力管理”的有心、用心、真心,换来了员工的热心、诚心、雄心。


订阅请加小编微信哦O(∩_∩)O~谢谢亲们支持,快递正在准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