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五章 白昼的星辰《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祖古乌金仁波切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西藏鲁康寺 壁画


第十五章 白昼的星辰《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作者:祖古·乌金仁波切

译者:项慧龄

 

 

第十五章 白昼的星辰

 

在这个世界上,

未从事修行的有情众生的数量,

有如夜晚的星辰般不可计数;

那些有兴趣修持佛法的众生,

如白昼的星辰般稀有。

 

自从佛教传入西藏以来,佛教的实用教法已经透过实修传承之八大乘[八大乘是指宁玛派、噶当派(和其后发展的格鲁派)、萨迦派,玛尔巴噶举派、香巴噶举派,息解派,觉囊派与布顿派(布鲁派)。]传授下来。宁玛派是八大乘之一,即早期的“旧译派”;其他七大乘属于萨玛派(Sarma Schools),即后期的“新译派”,这些词汇是依照佛教教法抵达西藏的时间所给予的。早期旧译派的教法主要是由无垢友(Vimalamitra)、莲花生大士和毗卢遮那三位伟大的大师引进西藏。据说,这三位大师的成就弟子的数量众多,多到可以充满整个雪域西藏。后来,在实修传承其他七大乘众大师的追随者中,有成就者的数量也不可计数。因为他们修行的方式,他们不由自主地便能获得证量;因为他们的证量,他们也必定会达到证悟;因为他们已经证悟,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利益众生。实修传承的教法已经受到考验与证明,无数的修行者透过实修传承的教法而达到证悟。对于这个事实,我想要多谈论一些。

 

修持佛法者,如白昼的星辰

 

在这个世界上,未从事修行的有情众生(不光是指人类而言)的数量,有如夜晚的星辰般不可计数;那些有兴趣修持佛法的众生,如白昼的星辰般稀有。今天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是白昼的星辰,都是非常稀有殊胜的人,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之所以为你们感到高兴,不只是因为你们前来纳吉寺听我说话,从这个老人这里领受教法,这不是我的意思。我之所以为你们感到高兴,是因为你们对领受和修持佛陀的教法具有真诚的兴趣。这真的非常胜妙!

 

我们可以把所有人区分成两类:明智的人和愚蠢的人。你们也知道人可以是成功的或失败的,对不对?如果你环顾当今的世界,便可以看到人们看似非常精明而成功地为自己积聚财富和名声,并制服敌人,有许多人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人一点也不聪明,因为当我们谈到关键重点时,他们一点也不成功。人们可能非常有权势、有影响力,闻名到无人不晓的地步,他们的名字让人如雷贯耳。但是老实说,隆隆的雷声只不过是响亮而空虚的声响,名声是短暂的,只维持短暂的时间。名声看似有用,但是在你死亡时,名声能够有多大的帮助?它没有帮助,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帮助都没有。

 

我们精心照料自己的身体,用各种特殊的方法看顾它。我们对寒冷或饥饿感到焦虑不安,竭尽所能地避免这些情况。但是说实话,这身体迟早将会变成一具死尸,而人们一般都认为死尸是可怕的。密勒日巴尊者说:“一旦你只呼气而不吸气时,现在这个身体就会是一具可怕、吓人的尸体。”事实就是如此。

 

当我们努力培养声誉,建立名声和财富时,便把自己变成这些事物的奴隶,变成名声与金钱的仆人。如果在我们死亡之后,名声和金钱能够帮助我们,那么投入大量的时间来追求名声与金钱,将会是有用处、有意义的。然而,在死亡的时刻,它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修道之上,而这修道可以确保自己攀登到轮回的三界之上。我们要对拥有足以过活的金钱、衣食感到心满意足,如果努力追求名声、财富、权势和影响力是有意义的,那就没有关系。但是这种自私自利的追求,只会让我们直接往下堕落至无间地狱的深处。

 

你们已经听说西藏伟大的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密勒日巴尊者能够掌控风息与心,能够飞越天空。一些人看见他,就说:“他已经把自己饿了这么久,现在风把他给吹走了!”他们认为密勒日巴是一个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的疯子,这些人认为,密勒日巴是在欺骗自己。但是密勒日巴觉知到这些人的心,他心想:“我已经能够掌控风息与心,了悟此身是虚幻的,我也看见自己的心性一如一切诸佛之心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快乐、更满足、更自在。看看这些人,他们完全是迷妄的!”这些人认为密勒日巴是迷妄的,而密勒日巴觉得他们是迷妄的。事情就是如此,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讽刺。

 

六道轮回的有情众生处于迷妄状态之中,不知道什么能够拯救他们,什么能够把他们带上解脱。但是我觉得,你们所有人都觉察到这一点,都知道什么具有真正的价值。如白昼星辰的你们都知道,你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能够达成的事物,最终没有一件能够帮助自己,我现在是在加深你们的记忆。我再重复一次,如果名声、财富、影响力和权势等世俗的成就具有究竟的利益,那么我们应该追求这些成就,追求这些成就将会是件好事。我觉得你们应该了解,我们最好知足常乐,与其汲汲于追求物质的财富和利润,倒不如全心全意地以获致证悟为目标。如果你从事闭关,便可以达到一个完全超越这个稍纵即逝的世界的层次。

 

具有永久价值的事物

 

有一句著名的引言说道:“为了衣食,人们抛弃具有永久价值的事物。”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利益,而丢弃了具有真正价值的事物,我不必一再地说这些话,任何聪明人都能够好好地加以思考。当你处于中阴状态时,财富与名声有多少用处?你只要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就够了。你不必花很长的时间去想这个问题,在极度的疑虑中挣扎,最后才下定决心。这是百分之百明显的,追求这样的事物根本就是徒劳无益。然而,在此同时,我不是在怪罪任何人,因为“显相诱人,人心善变”,我们会很轻易地被稍纵即逝的短暂事物牵着鼻子走。但是想想这一点:是否真的有某件事物具有长久的价值?我们是否有可能从轮回中解脱,达到正等正觉的状态?解脱不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快乐时刻,完全不是。

 

如果想要生意兴隆,我们就不应该投入无利可图的商业冒险行为,也肯定不要投入会让我们失去一切的商业活动,那会是糟糕的生意。我现在要求你们在心中好好想一想这些问题:什么是最有利润的?我们最好是去追求稍纵即逝的事物,还是去追求具有长久价值的事物?仔细思考这一点,因为每个人都想要快乐,我们都想要舒适与快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想要痛苦,每个人都同意这一点,既然这是无异议的,那么我们是否最好应该去获得永久的快乐?

 

什么是最重要、具有永久价值的事物?一般而言,最重要的是修持佛法;特定而言,最重要的是去认识自己的佛性,并且加以修持。总而言之,佛性即是觉醒状态之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它们也称为“三金刚”;金刚身、金刚语和金刚意。空虚的本性是法身,觉察的本质是报身,而空虚与觉察的双运,即无碍的能力,是化身。心的本性原本是空虚的,这正是我们所谓的“法身”。如果你想要举一个例子,那么这空性如同虚空,虚空不是你能够看、能够听、能够嗅、能够尝、能够碰触,或能够思惟什么是喜欢或讨厌的事物。在此,虚空是一个比喻,而不是实际的字面意义。当佛陀说:“无色、无香、无味、无声、无触、无法”,这描述了我们的心的样貌。在佛陀的真实语之中,我们的心没有可见的色,无声、无香、无味,也没有可以感觉的触,也没有法(心的对境)

 

心性原本是空虚而无根基的,所以,佛陀说:“了悟你心的空性。”“了悟空性”是指去了解和看见我们的心是空虚的、没有根基的,那是心的本质、特性。那么,什么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是一种了知的能力,就佛而言,那种了知称为“遍知的智慧”。现在,在此时此刻,我们有没有了知和觉受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东西能够了知、觉受和理解,而那个东西即是有情众生的心,没有其他的东西能够做到这一点。而言之,佛陀教导我们应该了悟空性的意义。

 

我再重复说明,空虚的品质离于八种有限的造作,它原本是空虚而无根基的,我们以虚空来比喻,因为我们无法创造虚空,虚空不是制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以阳光来比喻觉察的品质,没有人能够制造阳光。阳光自然而任运地呈现,虚空和太阳永远不分离,太阳永远不会跑到虚空之外的地方。这个比喻所指出的意义是,心的本性是空虚的,心的本质是觉察的,而空虚与觉察的双运即是心的能力。认识和了悟这一点,即是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

 

修持佛法的顺序

 

根据藏传佛教的传统法门,学生先从正确而适当地修持四或五次的十万前行法开始,然后继续从事本尊修行的生起次第、持咒和圆满次第。在那之后,上师向学生指出大圆满和大手印的真正见地。在传统上,其顺序是如此的:首先,你移除自己的障蔽;第二,你使自己本身充满加持;最后,上师向你指出明觉的本然面貌。

 

然而这年头,弟子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上师们也不会停留在一处,持续不断地教导弟子。我听说,现在有几个上师先传授“直指教导”(引导人们修持正行),之后再教导前行法。因此,“见”与“行”就能够适应时间和环境。在这个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欣赏佛教,对佛教产生兴趣,这是因为人们比较有教养,比较聪明。当上师和弟子没有太多时间相处在一起时,就没有机会按部就班地传授教导。我通常也一次性给予整套的教法。我家乡有一句谚语说道:“智者仍然会在无赖的话语中寻找真谛。”

 

这种从一开始就传授心要,然后再教授前行法、生起次第、持咒和圆满次第的方法,可以比作从一开始就敞开大门。当你打开门时,日光一路穿透而入,你站在门口,可以看见最里面的佛堂。一些佛教导师可能会这么说我:“他怎么可以立即指出心性,而没有要学生先作清净障碍和积聚资粮的前行法。”某些人可能会提出这种异议,但是我觉得,这么做没有不正确之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身处末法时代,有授记指出:“在末法时代结束前,密咒的教法将如野火般燃烧。”在此,“密咒”是指大圆满和大手印。

 

老实说,如果修行者已经领受了心性的教法,那么在记得去认识心性的同时修持前行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怀着清净的发心去修行,那么会达到一百倍的效果;如果用清净的三摩地来修行,那么会达到十万倍的效果。把前行法和认识心性结合,那么你的修行就会有更巨大的效果。

 

你也可以怀着良善而诚挚的发心来修持前行法,光是这么做,肯定会净化你的恶业。但是,良善的发心不足以作为达到证悟的真实道路。然而,如果你用认识心性的正见从事这些修行,那么前行法就会变成达到证悟的真实道路。如果你拥有一幅画,上面画有一枝蜡烛,它能够使房间产生光亮吗?有真正的烛火散发真正的光芒会不会比较好呢?同样地,当我们修持皈依时,真正的皈依是以离于主体、客体与行为三种概念为皈依的对象;发菩提心也是如此,觉醒心的状态(究竟菩提心)也是离于以上三种概念。

 

在修持金刚萨埵、曼达供养和上师瑜伽(guru yogi,或“上师相应法”)时,也是如此。而认识真正的见地,即是离于三种概念的唯一途径。我不认为给“直指教导”有任何不妥之处,人们可以在之后修持前行法,这完全没有问题。

 

另一个重点是,当上师传授这样的教法时,上师和弟子之间需要有某种清净的连结,我觉得我们之间确实有清净的连结。你们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去毁坏这清净的连结,不论是透过不净观或损坏殊胜的三昧耶戒来毁坏,因为在此聚会的所有人都不会和我长久相处在一起。所以,你们不会有太多违背三昧耶的机会。话说,上师如同火焰,如果你靠得太近,就会被火焚伤。但是如果你保持一点距离,你就会感受到火的温暖与光亮,而且不会被烧伤。当你们每个人已经领受了教法而回到自己的处所之后,将不会有机会破坏你们与我之间的三昧耶,这是一件好事。

 

你们许多人一脚踏在物质世界之中,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为你们必须赚钱维生。我不是在强迫你们立即成为一个出离者,然后因为这个缘故而陷入窘境。出离心将会随着你修持心性后自然而然地产生,随着越来越深层地修持这个教法,你对稍纵即逝的世界和追求的兴趣将会自动地减少,将会从内心发现佛陀教法的真正价值,而逐渐地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注在这个修行之上。我不想要或不需要去强迫、驱策任何一个人,这种发展将会自行发生,聪明人自己会了解什么才是具有价值的。

 

我想要厘清的另一个重点是:我没有发明这个教法。我不觉得我自由地谈论心性,是在违背任何佛教的法则,我只是在重复过去所有证悟者所发现的事物。不只一、两个修行者已经了证这个教法而是有无数个修行者已经了证这个教法,并且全都能够亲自证明它的真实性,他们全都证明了这个教法的价值。如果我只仰赖自己所学习、所了解的事物,那么我将无法教导你们太多的东西。我的学问浅薄,也没有从事大量的禅修,如果只是仰赖个人的觉受,那么我将没有太多话可说。但是,既然我是在重复证悟者的话语,我对它们的价值便相当具有信心,我不是在说谎,我在此所教导的,都是真谛。

 

某些人对我说:“我已经修行十年了。”甚或说:“我已经修行二十年了,并且从事大量的闭关。但是,我尚未证得特殊的觉受,或任何特殊的证量,什么也没发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让时间飞逝而过,不足以称自己为修行者,这不是修持佛法的意义。我们已经身轮回无数个生生世世,我们的心是那么地全神贯注于轮回的串习,怎么能够期待自己能够在数年之间完全转化?它不会这样发生。串习的模式、三毒和二元分立的执着全都潜伏在我们的心里,从无始以来,它们已经在那里了,而且持续不断地重新制造。每当一个情况出现,我们就再度陷入其中,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前行法是如此重要,因为它们能净化这些负面的串习,而能使我们有所了证。当净化这些串习之后,我们就能够真正地了证自己本具的三身,一旦三身完全明显,我们就已经达到了成佛的境界。

 

然而,在那之前,我们的佛性是隐藏的,如果我们要让佛性完全展现,唯一的途径即是继续以正统的方法修持佛法。如果只是断断续续地修行几年,我们不会达到佛性完全展现的目标。当然,零零散散的修行确实会制造良好的印记,但是它不会真正地改变我们的深度。

 

如果你想要在两年之内有所了证,你需要修行,不是偶尔为之,而是要时时刻刻地修行。最重要的修行方式是在于每晚只睡一个小时,其余的时间要努力保持不散乱,持续不断,日日夜夜。如果你如此修行,我可以保证,你将在十五年之内达到完全的觉醒、完全的了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那意味着持续不断的修行,而不是每隔一段时间修行一次。你掌握了让这个目标发生的能力。

 

“蛇头虎尾”的行者

 

如果你因为从开始修行以来,没有发生什么不可恩议的事情而感到挫折、沮丧,那么你就错失了重点。出离心是成就、加持与证量的真正征相,换句话说,你会对轮回的成就,对轮回的任何状态产生自然的醒悟。不幸的是,人们有时会渴望不寻常的事物,一些人期待神明从天而降,赐予他们特殊的力量。其他人则会认为,如果强迫心产生一种让自己陶醉其中的觉受,他们就能够时时刻刻享受快感,对佛法修行达到上瘾成癖的地步。这种人的眼睛长在头顶上,不再像一般人那样地看待事物,并且认为自己非常特别。一些人在进入禅修的转变状态(altered state of meditation)之后,他们认为三毒的极细微形式(大乐、明晰和无念的觉受)即是了证,许多人因而陷入他们的信念之中。当你开始有清晰的梦境时,魔罗将会占你的便宜,他们会假装成是诸佛、菩萨与本尊的使者前来,而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带你走入歧途。

 

切勿执着于这些短暂的觉受,完全不要执着于它们的重要性。你只要对一事充满信心,那就是真正的了证状态如同虚空般不变,了解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真正要紧的是去增长你对佛法的虔敬心和信心,从内心觉得佛法才是要紧的事物,唯有修行才是重要的,这肯定是成就的征相。

 

我们总是要培养这样的感受:“在我的余生之中,我将永远不会放弃修持佛法!”否则,我们会误用佛法,甚至更糟糕的是放弃佛法。当人们觉得不会从修持佛法中为自己得到任何利益时,他们就会抛弃佛法。“我修持佛法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我完全没有从中获益。或许我最好从商,至少我可以得到一些利润。”我们康巴称此为“虎头蛇尾”。在前半辈子,你是一个模范修行者;但是后来,你对修行的热忱开始消退;最后,你转而从商,完全对修行不感兴趣。这种佛法生涯肯定会在某个时候让你感到深深的悔恨。“蛇头虎尾”就好多了,刚开始,你不是一个那么令人刮目相看的修行者,但是慢慢地,佛法随着你的进展而产生效用。在康区,我们称此为“虎父无犬子”。我们要遵循那样的范例!

 

我想要强调这一点:绝对不要放弃佛法!当你从尼泊尔加德满都步行至印度菩提迦耶时,途中有许多起起伏伏,不是永远都那么容易。途中有山峰、河谷,以及许多我们必须越过的河流,如果你停在途中,就无法抵达菩提迦耶。旅行至菩提迦耶而没有推迟,代表我们要尽可能地常常应用“见”、“修”、“行”,你要以一种恒常的步调,继续自己的佛法修持,请一再努力地把修行带入你生活的每一时刻。我们要常常如此祈愿:“愿我的生活与修行均等。”不要只是偶尔修行一点点,大多数的时间过着凡俗之人的生活。你要使生活与修行均等!要让生活的每一时刻充满修行,不论你做什么事情,要一再努力地让自己住于非造作的本然之中。如果你停在途中,最后可能会在尼泊尔边境满天尘埃的拉苏尔(Raxoul)落脚,而永远不会抵达菩提迦耶。你要认识自己的佛性,如此修持,有朝一日,你将会抵达正等正觉的菩提迦耶。

 

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祖古·乌金仁波切在纳吉寺最后一次公开传法的最后一天,给予这个开示。

仁波切圆满了今生的事业,在三个半月之后圆寂。

仁波切的转世灵童乌金·吉美·惹色·达瓦于二零零一年出生,二零零八年举行了坐床大典。

祈愿仁波切利生事业广大无边,一切众生早获解脱!

 

全文终

 


第九章 疑虑《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八章 把实修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七章 胜者的迅捷之道《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六章 佛陀的供养《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五章 转化烦恼《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四章 止与观《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三章 铁条技巧《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二章 加持与证悟《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一章 传承《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序言 ▎导言1、2、3、4、5《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


第十四章 忙碌《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十三章 二魔《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十二章 无别《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十一章 遍在的清净《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十章 各种应用《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九章 明觉的表现《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八章 克服障碍与魔罗《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七章 捕捉一切本尊之命力《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六章 生圆双运《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五章 觉受《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四章 存在与不存在《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三章 佛不在他处《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二章 冈波巴四法《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一章 根基:佛性《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序言 ▎导言1、2、3、4《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


第二十章 立断与顿超双运 ▎第二十一章 修持的征相《立断》


第十三章 本觉的功德《立断》


第七章 直指赤裸的本觉 《立断》


第一章 基 《立断》  (基 本觉 虚空)


推荐书籍:《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附:第十五章 三虚空瑜伽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全集


《大成就者之歌》全集 附:本书术语


赶在春节前整理了各宗关于禅修方面的资料


抽空整理了道家、JD教方面的资料


公众号收官之15:实修系统之others


公众号收官之14:藏密之后弘期(下)


推荐几本书籍:图解藏密、图解佛经等(持续更新中)


公众号收官之14:藏密之后弘期(上)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下)


公众号收官之答疑篇:关于内在境域、天(界)和如来藏 兼答无云晴空师兄之“如何划分境域力量?”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中)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上)


公众号收官之12:人分南北,了义法岂分南北?


公众号收官之11:内地藏密实修之总说篇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下)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中)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上)


公众号收官之9:从“吕祖参黄龙”谈道家见地


公众号收官之8  道家始于“长生不老”,囿于“长生不老”


公众号收官之7:胡侃Sant Mat的前行思想


公众号收官之6  实修南传佛教今生无法获得究竟解脱——以“滑溜溜的心意个案”为例谈南传佛教与大乘佛法(禅宗、藏传为主)的差别


公众号收官之5  “坐上”与“坐下”谈开去(座上与座下):“坐上”“坐下”与(自)相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加持物…


公众号收官之4  时间久了,大家都忘了真正“了义法”长什么样子了


公众号收官之3 关于Sant Mat的印启、传承及相关的不共教导


公众号收官之2 因为专注于高等境域的提升,导致Sant Mat的前行修法实在没有多少过人之处


公众号收官之1序章:我们永远只知道“我们知道的”,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到这里,就到这里了!”——公众号更新之收官季


请假条(2023年1月7日~2023年2月5日)暨新年祝福


请假条(2022年1月18日~2022年2月15日)附:上帝给好人最棒的奖励


请假条(端午节停更)附:“土耳其圣人:苏菲的神圣舞蹈”


新年祝福:你生而有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