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五代人守了133年灯塔:眼见太平轮沉海,目睹家人罹难
小叶看着百年来相同的塔光。有时,他似乎理解了爷爷不苟言笑的背后,有着说不尽的孤独,与灯塔剪不断的命运。
叶超群曾经不理解爷爷,那个在孤岛上看守40年灯塔的老人,叶中央。
在岛上的漫长岁月里,老叶给塔里的灯上弦,伴着仅有的海浪、风声与过往的船。
一复一日,“就像是监狱”。
大海曾经把老叶的父亲从礁石上冲走,将妻子和女儿从船上掀入海底。
老叶不认命,在岛上一直待到老。
后来,叶超群也上岛,成了守塔的小叶。那年他25岁,是叶家的第五代灯塔工。 在舟山群岛上,叶家五代人看守灯塔133年,亲历过乘载一千多人的太平轮覆没于眼前,也在孤岛的灯塔里迎接过新生命。
夜晚,光束从塔顶射出,穿透海面数十公里,皎洁硬朗,如月光一般。
这几年,小叶看着百年来相同的塔光。有时,他似乎理解了爷爷不苟言笑的背后,有着说不尽的孤独,与灯塔剪不断的命运。
叶超群值守的灯塔,灯塔工们在岛上种了菜。 图/杨宙
除了无聊,还是无聊
如今,灯塔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渐渐暗淡。
它不再像以前那样,是黑夜中大海的眼睛。过往的船都装了导航系统,甚至用手机地图就可以准确定位。
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船老大,几十年如一日,靠着穿透力极强的光束辨别方向。
在岛上,小叶已经找不到消磨时间的方式了。每天,他检查机器,写写值班记录,定期把所有建筑设备清扫一遍。
如今灯塔值班室里空调、电脑和电视齐全,他把微博、朋友圈刷光了,把《钢铁侠》等漫威电影和美剧也“刷”完了。
叶超群在灯塔上。 图/受访者提供
日子绵长,时间多得用睡觉也打发不完。岛上的几个灯塔工,除了交班、吃饭时碰个头,人生过往、当下困惑、未来愿景,重重复复地都聊遍了。
被孤独折磨的小叶,无法理解爷爷漫长数十载是如何熬过来的。
那些年在岛上守灯塔,不需要用钟表来感知时间。
娱乐资源极其贫乏,整座岛只有一部收音机,锁在主任的房间里。早晚播一次新闻,台风来临前收听天气预报。
听歌是不被允许的。当时大陆与台湾局势紧张,广播里还能收听到“反攻大陆”的言论。领导留下禁令:“听了这些歌,还工不工作?”
唯一作为消遣的报纸,也是大半个月前送来的。《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下一艘补给的船还没来,全都读完了。
老叶只能不停地抽烟,在灯塔、在海边、在礁石上,一天抽掉三包。
他把登陆艇放进岛上的蓄水池里,看着小艇游来游去,能玩上半天。
他在岛上一待就是11个月。回到县城里,眼见来时的泥土路变成了公路,马车渐渐变成了汽车。
1988年,他坐了几小时船去上海。那是他第一次去大都市,望着车水马龙,呆呆地站在马路边;看着红绿灯变幻,不敢迈出一步。
外面的世界变得太快了。
海难如梦魇如宿命
在爷爷老叶的灯塔生涯中,最长一次休假在家,只有三个月。
在人生最长的一次假期前,他失去了至亲的妻子和小女儿。
1971年,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坐船到岛上要与他团聚。他左顾右盼着期待,最终等来的是一场噩耗。她们那艘摇橹小船,与大船相撞,被风浪掀翻了。
妻子和小女儿丧生,活下来的女儿,智力受损。这成了老叶心底最大的痛。
这种痛并不陌生,仿佛某种命运的轮回。在他5岁那年,也是海风猛烈的夜晚,海岛附近的一艘船上,一老一小困在翻滚的浪里,靠不了岸。
老叶的父亲向海边礁石走去,一阵大浪拍向了他。
七十多年后,叶中央还清楚地记得父亲被海浪带走的位置。 图/杨宙
遗体打捞上来后,他一眼认出了父亲腰上紧绑着的腰带。
海难的记忆就如梦魇如宿命,纠缠老叶的一生。
76岁的叶中央讲述灯塔往事,早已满头白发。图/杨宙
船把他从海这头的宁波镇海,送到了那一边的舟山嵊泗。背着小书包的他,独自一个人坐在船上。那似乎是童年的常态。
幼儿园里,他看着小朋友们被爷爷奶奶接走,然后自己一个人,走过两三个路口回家。爷爷从来没对他笑过,更别说买零食买玩具。
除了来镇海开会或看病,爷孙俩很少见面。他知道爷爷在灯塔,可灯塔上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奶奶哪去了?他从来不问。
镇海与嵊泗之间,海水潮起潮落,横亘在相距两地的爷孙之间。
往昔似乎难以在亲人间提起。直到小叶自己也当上了灯塔工,在单位的宣传讲座上看到爷爷的采访视频。从影像资料里,他找到奶奶的去踪,填补上缺失的亲情记忆。
小叶后来才知道,曾经不断有人劝爷爷别再上灯塔工作了,但老叶不理睬。
已经分不清是别无选择还是固执坚守。多年后,孙子这样理解爷爷,“他不是为了守这个灯塔,而是为守这个责任,守这份对亲人的歉疚。他想偿还这些东西,不然正常人很难去坚持。”
从大江大海到行将搁浅
小叶没有想过自己可以长久地坚持下去。起初,灯塔这份工作对他而言,是一种“无所谓”的选择。
那会儿,他在舟山有一份工作。每次放假回家,爸爸总做爷爷的传声筒:去守灯塔吧。
被“催眠”了大半年,他辞了工作,上了海岛。
出生于1988年的叶超群,身处的时代是自动化操作、便捷的联络与运输,哪里还有大江大海般的历史故事?
青年叶中央与灯塔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那是太平轮。国共内战后,国民党军队溃败,陆续有人从上海跑到台湾。搭乘那班船的,有当时的很多名人,比如蒋经国的好友,袁世凯的孙子,还有神探李昌钰之父和亚洲女首富龚心如之父,等等。
在白节山附近的海域,黑夜中熄灯急驶的太平轮与从台湾基隆开往上海的货轮相撞。两船相继沉没,近千人罹难。 那一晚,叶中央的爷爷在白节山灯塔上,看着远处闪烁着的满船灯光,沉没于一瞬。
凌晨三四点后,岛上的渔民摇撸到远处寻找,茫茫大海里什么也没有了。
许多皮箱飘到了白节山岛上,那是整箱整箱的衣服,还有包装精致严密的白色粉末。村民舔了口,不是面粉。
有些箱子里,装着一堆白纸,纸上印着一串串数字。纸张细滑丝薄,小孩拿来当草纸用,还嫌太滑溜。
向城里的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一沓沓的,都是上海汇丰银行白花花的支票。
整箱的白色票子,被废弃摊放在白节山岛上,风吹日晒。在白纸的随风飘散中,一个唏嘘的时代过去了。
和平年代里,也有小风小浪的颂歌。有一年,老叶同事的妻子怀着身孕,上岛看望丈夫,突然腹痛临盆。在来不及送回县里和派医生上岛的情况下,他们靠着两个电话,将妇产科医生的“战术指导”,一声传一声,喊进在海岛上接生的老叶耳里。
后来,他们把那个在灯塔上出生的女孩,取名为灯礁。
到小叶的父亲叶静虎那一代,虽然在岛上的时间远比爷爷短,倒也能说出一些艰苦卓绝的故事。
比如,为了对抗炎夏,他们露天铺席子睡觉。虫子渗进了肉里,像钉子钻了进去,吸血后从芝麻变成了绿豆大。手指猛地一拔头尖,躯体还留在肉里。
再平淡乏味,也有遍地的蛇与蜈蚣作战,还有漫天的星光银河,和在海岛上仰望牛郎织女星。
故事到了叶超群这一代,就行将搁浅了。生活平淡如流水,哪里还有什么刻骨铭心的坚守。
欲望年代的纯真孤岛
岛上的生活处处无聊,可伤心之处往往在陆地上。
实习时领着微薄的工资,小叶处处看人脸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出去相亲时,被问及房子车子,看长相看家庭。
相比之下,岛上人人平等,需求简单,毫无纠葛。在这个80后眼里,欲望年代里,那些守灯塔的地方,是“纯真的孤岛”。
回不到爷爷对抗孤独的单纯生活了。从前都是慢的,时间流逝于海平线升起的朝阳、正午时孤岛上消失的影子,和另一边海平线上消逝的夕阳。
有时船儿经过,拉响三声汽笛。灯塔工听见,跑到国旗下,升降三次旗,用无声的问候回应对方。
叶超群值守的七里屿,距离宁波港不远,海水泛黄。 图/杨宙
舟山群岛成了旅游旺地。电影《后会无期》在舟山的东极岛取景拍摄后,游客爆棚。岛上采取措施,将每天的客船票数限制在1600张。
为了上岛,有些游客从凌晨1点就开始拿着板凳,排队买票。
他们向往海岛上的文艺景色,如同电影里《东极岛岛歌》唱的,“东极岛/你是人间的仙境/太平洋的阳光它最先照耀这里”。
事实上,小叶觉得爷爷和父亲守灯塔时待过的岛更美好。
老叶跟小叶说,在他待过的岛上,趴在床上能听见来自海底的声音。他鼓着嘴模仿大鱼小鱼的不同叫声。大鱼咕——咕,小鱼咕咕咕,像地里的青蛙。
岛屿下方,有千万条鱼,在涌动。
小叶也想到那座岛上去。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学区房丨天津牺牲消防员丨活人出殡丨天才林嘉文丨反性侵 | 算命村丨学渣班丨杀夫盲女丨同性婚姻维权丨川师大杀人案丨长江刀鱼丨暴食症女孩 | 北京鬼市丨盗墓高手丨刀少曾鹏宇 | 龙泉寺丨钱仁凤丨毛坦厂 | 李根丨柯洁 | 马东 | 高晓松 | 龚琳娜 | 秦昊 | 王宁 |陈年丨杨绛 | 俞敏洪 | 毛大庆 | 陈忠实丨陈年喜丨车延高 | 赵丽华 | 余秀华 | 85后铁匠 | 枣糕王 | 青山周平 | 修笔人 | 胡海泉丨魔兽世界丨大潘佳佳 | 投资移民 | 谭维维丨钉钉无招丨盲井村丨鞋匠丨小柯 丨白一骢丨欢乐颂 丨形婚培训师 丨龙卷风 丨王凯 | 李晨 | 张楚 丨二更李明 丨新世相张伟 | 入殓师 | 王石 | 大撤离 丨大饥荒丨韩国女主播丨寻母丨武汉洪水 | 车厘子丨李光洁 丨没眼人 丨郑钧 丨罗敏丨新津春子丨卓伟丨杨紫 丨金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