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77 - 十波罗蜜多 (布施)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三章 上士道
第二节 十波罗蜜多
发了菩提心以后,就是菩萨了。菩萨要修的就是六度四摄,六度又叫六波罗蜜多,包括: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如果再加上愿波罗蜜多、方便波罗蜜多、力波罗蜜多、智波罗蜜多。就是十度。
波罗蜜多为音译,意思是“到彼岸”,也意译为“度”,度即渡。所谓“彼岸”,意思就是众生解脱后到达的“涅槃岸”。
一、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的本质就是舍,不具备舍心的布施不算是真正的布施,所以要注意培养这种心。布施包含三种: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
(一)财布施
用财物来帮助众生,从而累积自己的福报资粮,就是财布施。
众生需要财物时,我们要布施,不管对象如何,布施就有功德。有人说,在街上要钱的人大部分是骗子,给骗子钱没有功德。这么说是不对的,即使对方是骗子,只要我们用舍心,或是发菩提心来做布施,也是有功德的。
财布施包括用财物供养三宝、布施给穷人、慈善捐款等等。做财布施,财物才真正有意义,也可以累积很大的福报。比如捐建了一尊佛像,这尊佛像存在多久,就能在多久的时间内日日夜夜产生福报,即使捐造的人过世了,但因为佛像还在,也会累积来世的福报。
供僧同样如此。噶当派的博朵瓦等三位大师修布施时,一位经常供香、烧香;一位建庙、建佛像;另一位经常供养僧众,这是行财财布施最好的三种方式。然后博朵瓦大师说:“有的人的钱烧了(供香);有的人的钱变成了房子(建庙);我的钱放在了有牙齿的三宝嘴里(供僧)。”这段话的藏文听起来非常有趣。大师的意思是说,供僧的福报超过其他的福报,因为供僧有两种功德,供养的功德和受用的功德。每个人今世的生活虽然是由前世的业力决定的,但是,在今世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前世造了很多恶业,导致了今世不顺利,今世多做布施、多积福报就可以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做善事、多布施。看到哪里有灾难了,即便是捐很少的一点儿钱,也是很好的财布施。
(二)法布施
印经书、法本、印讲经传法的光盘、请法,都属于法布施。
自己有讲经的能力时,可以讲经传法,这也是法布施。暂时没有这种能力时,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做法布施。比如,在自己的前面,观想释迦牟尼佛的心间发出白光,迎请来六道众生,然后念心经,给他们法布施。这是用观想的修法来做法布施。
(三)无畏布施
众生有各种恐怖,拯救众生脱离恐怖就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就是会健康、长寿。
比如,放生就是无畏布施,而且是最好的无畏布施。特别的是,放生同时还具备三种布施。
放生时需要念经、念放生仪轨,就是法布施。念放生仪轨时,最好是念药师八如来、三十五佛、八大菩萨的圣号,然后再念七遍超度的咒语,特别是要念不动如来的佛号。众生只要听到七遍不动如来的佛号,一定会种下解脱的种子,还会脱离三恶道,得到人天果。然后再念一遍心经,听了心经,就种下了八万四千法门的种子,是非常殊胜的。念经是放生最大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是法布施,所以放生时必须要念经。
如果放生的动物是用钱买来的,这就是财布施。放生救了众生的命,就是无畏布施。
放生后的回向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如果能回向自己的上师或大成就者,能够永久住世、常转fa lun,功德会非常大,会有极大的福报。
行三种布施,会得到不同的果报。行财物布施会得到财富,行法布施会开智慧,行无畏布施会健康长寿。
(四)布施的六正六度
行布施波罗蜜多时,还要具备六正六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六正就是所依正、物正、行为正、主法正、回向正、净化正。
1. 所依正
以菩提心为发心行布施,就是所依正。
2. 物正
就是无保留地进行布施。
3. 行为正
布施时不是为了某一个众生,而是为了一切众生,就是行为正。
4. 主法正
无论行哪种布施,都要贯穿人无我智慧,不要贪执不放。对布施的财不能执著,对布施的法、对象都不能执著。
5. 回向正
将布施的功德回向解脱成佛,就是回向正。
行布施后,不能只回向“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要回向“六道众生解脱成佛,离苦得乐”。如果回向不正,功德会变小。
比如,将功德回向给自己的家人,如果家里有五六个人,得到的功德也就那么多。但是,如果回向六道众生,六道有无数众生,产生的功德也是无量的,而且回向给众生后,家人得到的功德也不会减少。
6. 净化正
布施是为了断烦恼障、所知障,就是净化正。
以上是布施的六正。布施的六正六度,是指行布施时,具备六正的同时,还要具备六度。
六度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六度,就是六波罗蜜多。行布施时,戒律要清净,言行举止不能乱来;还要忍辱,比如放生时,如果有人不理解,说三道四,这时要忍辱,不能吵架;还要精进,做放生不能断,精进才能进步;还要有禅定,最起码要有定力,做事情才会做得完整、圆满;还需要智慧,有智慧会分辨出该做和不该做的,也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圆满地布施同时要具备六正六度。
具备六正六度的布施就是波罗蜜多,不具备六正六度只能称为一般的布施,不算真正的波罗蜜多。布施的六正六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修三士道时,这部分忘修了,就接着修下一部分了。晚上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博朵瓦大师对我说:“你有一部分没修。”我说:“没有吧?”大师又说:“布施的六正六度这部分你忘记了。”我这才想起来。
修其他波罗蜜多时同样如此,持戒时要注意六正六度,修忍辱时也需要六正六度。
(五)慈布施
显宗的法门讲的是三种布施,密宗的法门讲的是四种布施,还有一个慈布施。慈布施就是布施慈爱心,经常对六道众生发慈爱心。
首先,将自己的身体观想成一个如意宝,就是轮王七宝中的如意宝,是一种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能所求如意的宝贝;然后,观想身体里化现出和六道众生等量的如意宝;再观想每个众生都得到了一个如意宝,如意宝又化现出众生各自需要的东西。最后,观想每个众生都心愿如意,充满欢喜,这就是慈布施。
往期连载:
造者和教法殊胜
道的根本是亲近上师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亲近上师后如何修学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下士道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中士道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根源/(五)生起的因缘/(六)过患)
《三士道》52 - 集谛(业/死 -(一)死缘/(二)业的触发/(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
《三士道》55 - 道谛(总述-(二)加行道/(三)见道/(四)修道/(五)无学道)
《三士道》60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下/(三)智慧)
《三士道》61 - 灭谛(解脱-(一)有余涅槃 /(二)无余涅槃 /(三)无住涅槃)
上士道
《三士道》62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一)~(三))
《三士道》63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四)~(九))
《三士道》64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70)
《三士道》65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71~120)
《三士道》66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21~150)
《三士道》67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51~180)
《三士道》68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81~200)
《三士道》69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201~221)
《三士道》70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1)
《三士道》71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2,3)
《三士道》72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4)
《三士道》73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5,6,7(上))
《三士道》74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7(下))
《三士道》75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二)自他交换发菩提心 -1)
《三士道》76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二)自他交换发菩提心 -2)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