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糖化”产品都是智商税?看药事网和腾讯较真怎么说

张 玮 邱雨婕 药事网 2022-10-09


药事网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成员单位,看病用药,下文献—上药事网!


上期回顾:《打着“中药草本”旗号的“皮肤神药”竟是消毒产品?》


本文首发“腾讯较真”(微信号:全民较真)

药事网与腾讯较真联合出品


糖化即“糖基化反应”,是人体内时刻都在发生的正常生化反应,其产物对维持人体机能起到重要作用。网络上的“糖化”其实是指“非酶性糖基化”,其最终生成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确实对人体有害。

健康年轻人能够正常代谢AGEs,不需要“抗糖”,只有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由于生产多或代谢不掉AGEs,才需要“抗糖”。

少吃糖和减少咖啡、可乐、巧克力、高温煎炸的肉类制品等食物,对于真正需要“抗糖”的人群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彻底戒糖不行,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所需的主要物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抗糖丸、抗糖饮、抗糖面膜等抗糖化产品都是“智商税”,并没有“抗糖”作用,国内外也并无任何一种抗糖化药品上市。

张玮
阳煤集团总医院药师,药学硕士
药事网成员

邱雨婕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师,药学硕士
药事网成员


“抗糖化”(又称“抗糖”)一直是网络上很火爆的话题,很多明星热衷于通过戒糖、使用抗糖产品来保持好的肌肤状态。


明星张韶涵在某网络平台上分享的抗糖经验


与此同时,各种抗糖产品层出不穷,如抗糖丸、抗糖饮、抗糖面膜。那么“抗糖”这个概念是否有科学依据?市面上的“抗糖化”产品是否有用呢?


一、网络流传上的“糖化”其实是指“非酶性糖基化”,最终生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糖化”在医学教科书中被称为“糖基化反应”,是指蛋白质和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糖蛋白的过程,是人体内时刻都会发生的反应。糖基化有调节蛋白质功能作用,反应产物糖蛋白绝对是个好东西,承担着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可想而知,网络上提到的“抗糖化”抗的肯定不是这种“糖化”。那么明星们热衷抵抗的“糖化”又是什么呢?


根据各种抗糖产品宣传中提到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可知,他们所说的“糖化”是指“非酶性糖基化”(又称Millard反应),即体内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乳糖等)在没有酶催化情况下,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在经过缓慢、复杂的反应后,最终形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1]。这一反应同样在体内广泛发生,不过与“糖基化反应”相比,速度要慢上很多。


二、非酶性糖基化的产物AGEs确实“有害”,但只有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才需要“抗糖”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非酶性糖基化是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阿尔兹海默病、皮肤衰老、骨关节炎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这是由于其产物AGEs能够损伤机体,破坏蛋白甚至组织的结构和功能[1];另一方面,AGEs与其受体结合,通过参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进而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产生[2]。


所以,所谓的“抗糖”实际上是抗AGEs。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抗它呢?其实不然。


虽然AGEs看起来很可怕,但健康人群能将其代谢并通过肾脏清除,只有人在高血糖状态(糖尿病)以及自然衰老状态下,才可能大量蓄积这类稳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这是由于糖尿病人和老年人合成AGEs增加,并且代谢分解能力降低导致的[3]。


所以AGEs与疾病及衰老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地理解为AGEs会导致疾病及衰老,而是疾病和衰老会导致AGEs蓄积,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健康。


这也意味着,年轻人完全没必要“抗糖”,只有作为AGEs真正“受害者”的糖尿病人和老年人才需要“抗糖”。



三、对于真正需要“抗糖”的人群,管住嘴的确是好办法,但限糖可以,戒糖不行


既然“抗糖”的目标是AGEs,那只要减少它的蓄积,增加它的排泄不就可以了吗?


前面提到了,糖是AGEs的重要原料之一,这也是明星们“抗糖”针对的目标。


那么少吃糖是否能减少AGEs的生成呢?可以的。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合理限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是能起到“抗糖”作用的。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AGEs的生成减少了,自然也降低了蓄积的可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糖”不仅包括有甜味的单糖、双糖,比如我们日常食用的白砂糖;还包括不甜的多糖,其主要存在于米、面等主食中。



那么想要进一步减少AGEs的生成,能不能彻底戒糖呢?这可是明星们反复宣传的“经验”。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明确指出:普通成年人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为120g/天,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保持在130~160g/天。通过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要占总能量的50%~65%[4]。毋庸置疑,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所需的主要物质。而且前边说的单糖、双糖和多糖恰恰都是碳水化合物。


如果有人真的按照网络上某些“成功经验”去做的话——“彻底戒掉糖、戒掉碳水化合物,只用蛋白质和脂肪来替代”,那么他的生理代谢所需要的基本热量将得不到供应,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也会转化成糖类,作为能量被代谢消耗掉,甚至机体会动员体内的脂肪、蛋白质分解来供能。如果继续盲目戒糖,长时间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就会产生一系列危害,如记忆力减退、肌肉无力、脱发、低血糖昏迷等。


其实AGEs的来源,除了人体自己产生以外,还能直接来自于食物。当然,食物产生AGEs的过程与人体内产生的过程不一样,这与高温等各种烹饪方法有关。咖啡、可乐和巧克力等饮料产品,麦芽制品,浓缩乳或经热加工的乳制品以及高温煎炸的肉类制品中含有较高的AGEs[5]。



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确实有助于减少AGEs的摄入,这意味着体内总AGEs减少,对于体内AGEs蓄积,代谢不掉的人而言,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所以,明星们的“抗糖”经验,有对有错。首先,年轻健康人群完全不需要“抗糖”,其次,戒掉糖、戒掉碳水化合物并不可取。对于糖尿病人及老年人,适度限糖,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油高脂的烹饪方式是对的。当然,年轻人也可以参考这样的生活方式,但这不是为了“抗糖”,而是为了保持身材匀称,毕竟肥胖有碍健康,这个大家都知道。


四、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抗糖化产品都是“智商税”


1、抗糖化丸


以网红产品——日本POLA抗糖丸为例,它的主要成分有四种,即鱼腥草、锐刺山楂、罗马洋甘菊、葡萄叶,被宣传为“草本四重奏”。但可惜的是,这四种成分均无任何医学证据能够证明它们具有抗糖化的作用[6-9]。


2、抗糖口服液


再来看另一款网红产品——AG口服抗糖饮,它的主要成分是桑叶提取物、山竹果提取物、余甘子提取物、菊花提取物以及小茴香提取物。笔者查阅文献,均未发现有研究提到这些成分能抑制AGEs生成或加速AGEs分解,从而发挥抗糖化作用[10-14]。


3、抗糖面膜


目前网上比较火的AG抗糖面膜的有效成分为人体寡肽、胎盘素精华。


人寡肽-1又名表皮生长因子(EGF),外用可以治疗烧伤、创伤及外科伤口愈合,加速移植的表皮生长。由于分子量较大,EGF在正常皮肤屏障条件下较难被吸收,一旦皮肤屏障功能不全,可能会引发其它潜在安全性问题。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表示:EGF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在配方中添加或者产品宣称中含有人寡肽-1或EGF的,均属于违法产品[15]。


我国不允许使用人胎盘素,正规的医疗机构都不提供相关治疗,所以AG抗糖面膜中的“胎盘素精华”应该是指羊胎素。关于羊胎素,倒是国内外都有相关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在细胞或是动物身上进行的,且实验结果并不能完全表明羊胎素可以美肤,更没有研究证明其抗糖化作用[16]。


国产的御泥坊抗糖面膜有效成分为VE衍生物+肌肽。


维生素E衍生物对人体有抗氧化活性[17],但没有抗糖化作用。


肌肽是一种内源性二肽,目前有国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日口服1g肌肽,14周后血液中AGEs水平有所下降[18],目前临床上被用于治疗肝硬化、糖尿病以及白内障[19]。但健康人群是否能有相同获益尚不明确。而且抗糖面膜中的肌肽是否能达到有效剂量并不确定,并且添加到面膜中的肌肽能否透过人体表皮进入真皮层,进入后能否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也无进一步研究证据支持。


目前,抗糖化的上市产品中,无一为药品,基本为普通化妆品和保健食品,而这两类产品是不要求具有某种疗效的。厂家宣传所谓的抗糖效果,也没有医学证据支持,更没有临床效果来验证。


在科学界,AGEs抑制剂和裂解剂已成为研究抗糖化的重点方向,其中,裂解剂刚进入合成类药物开发阶段;有关抑制剂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抑制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等方向上;在延缓皮肤衰老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还未见报道[2]。



总之,研究很红火,市场很热闹,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并无任何一种抗糖化药品上市。在抗糖化这个问题上,健康年轻人没必要跟风明星瞎折腾。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只要合理膳食,限制含有较高AGEs的食物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参考文献:[1] 陈婷,马刚.非酶糖化与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20(05):365-367 .[2] 彭立伟,来吉祥,何聪芬,董银卯.非酶糖基化与皮肤衰老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0):3027-3029 .[3] 孙红艳,刘洪臣.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衰老[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08(5):314-317 .[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7,14(09) .[5]高畅,何志勇,曾茂茂,陈洁.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04):151-156 .[6]冯堃,秦昭,王文蜀,焦玉国,侯肖育.鱼腥草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07):189-193 .[7]封若雨,朱新宇,张苗苗.近五年山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05):715-718 .[8]朱栋梁. 罗马洋甘菊和箬竹叶中精油和黄酮的萃取、鉴定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5 .[9]贾洪锋,邓红,何成,徐向波.葡萄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8,31(08):1-3 .[10]赖玲林,彭小芳,冷恩念,莫镇涛,李文娜.中药桑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6,20(12):2210-2214 .[11]谭琳,周兆禧,王甲水,马伏宁,康由发.海南山竹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8,45(01):102-107 .[12]何晓敏.余甘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05):593-595 .[13]刘远俊,王双平,温娜,陈海婷,陈毅平,顾琼.野菊花提取物活性及机理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15,38(06):11-13 .[14]李蜀眉,王丽荣,陈永青,盛显良.小茴香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6,41(12):29-32 .[1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2019,13(02) .[16]沫沫哒.羊胎素是个“美丽的谎言”吗--YES[J].健康博览,2015,(6):60-60 .[17]潘凌立,郭清莲.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的潜在药用价值[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6):549-552 .[18]Houjeghani S, Kheirouri S, Faraji E, et al. l-Carnosine supplementation attenuated fasting glucose, triglycerides,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Nutr Res, 2018, 49:96-106 .[19]沈杰,刘超,陈钧辉.肌肽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02):134-137 .

药事网、腾讯较真联合出品,本文为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签约稿件,二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号“全民较真”(qqjiaozhen)。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责任。】


欢迎加入

药事网全国同行交流群


请添加微信号13311391747

注明姓名+医院

工作人员邀请您入群



作为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药事网现向全国招募互联网医生、药师(均为兼职),要求为医院在职人员,不限资历,不限人数,欢迎全国医院同行加入。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至邮箱:yjkzhaoning@163.com,标题注明“加入药事网”即可。


药事网原创文章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较真辟谣


《二甲双胍伤肝又伤肾?》new

《儿童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益母草能降脂降压还能调理私处?》

《喝神奇的GABA饮料能让孩子长高?》

《儿童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扼杀元气?》new

《有网文诋毁雾化治疗方法?》new

《到底能不能把药片碾碎了给孩子吃?》

《服用聪明药真的可以提高成绩了? 

《三无配方粉冒充特配粉?》

《最新研究发现防晒霜成分能进入血液?》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消灭掉家里的螨虫?》

《长期服用维D和钙片会致癌?

《布洛芬在美国被召回,在法国有致死案例?》

《他汀药无效了?患者和家属请注意!》

《用水果汁输液前,大妈还自行输注姜蒜汁》

《输液会导致湿邪,让人变胖发生浮肿?》

《台湾名医说胰岛素有毒,喝糖水治糖尿病?》

《胜利夜店事件爆出下药情节,竟是这些常见药》

《输液会导致孩子大脑停止发育七天?》

《取消门诊输液,限输液究竟为什么?》

《医生罢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50%?》

《硼砂有毒,含硼砂成分的药品呢?》

《老公出轨,想靠这种药挽回?》

《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是否会导致肺癌?》

《蒲地蓝修订说明书,家长应该了解什么?》

《是时候打流感疫苗了, 一文读懂8大问题》

《用二甲双胍来减肥,看来真的可行?》

《打着“中药草本”旗号的“皮肤神药”竟是消毒产品?》


每日一问


《如何预防心血管堵塞?new

《过敏反复发作怎么办?》new

《哪些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低血糖?》new

《婴幼儿使用水合氯醛安全吗?

《什么是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用药中有何作用》

《老年用药为何危险重重?合并用药需注意什么》

《“抗癌神药”大比拼:国产和进口谁更强?》

《18岁以下禁用含可待因感冒药,用哪些安全?》


药事管理


《药事服务费已经来了,提高药师地位还会远吗?》new

《做好处方前置审核,这两个关键点得记住new

《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解析》

《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new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利用评价标准》new

《医院自制剂,是猛虎还是良药?》


慢性肾病专区


《罗沙司他获批用于非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全球首创新药扩大适用范围》new

全球首创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

《罗沙司他先于全球其他国家在中国首发上市,意味着什么?》

《首次!NEJM背靠背发表中国论文,肾脏病贫血新药结果公布》

《中国III期临床研究成果首获国际权威期刊NEJM背靠背发表, 罗沙司他全新机制突破肾性贫血临床应用》new

《与首席研究者和主编面对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国重要临床研究暨罗沙司他中国III期临床研究进展分享会现场实录》new


慢乙肝治疗专区


《TDF和TAF之间有何区别》

《慢乙肝患者从TDF换成TAF的几大理由》

《TAF治疗4年的肝细胞癌发生率低于TDF》

《TAF治疗后的肝硬化和肝癌风险可能低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

《快速掌握丙酚替诺福韦的作用特点》

《从TDF到TAF,为了更好地管理慢乙肝》

《全面解析丙酚替诺福韦的安全性》

《初探TAF的真实世界应用表现》

《全方位解读丙酚替诺福韦最新数据》


肠外肠内营养专区


《肠外脂肪乳剂的新进展》new

《手术室的无色"血浆"》new

《新生儿输注肠外营养液是否需要使用遮光袋?》

《规范肠外营养配置为早产儿全营养混合液(TNA)松绑》

《从肠内外营养的发展历程看营养治疗策略的变迁(上)》

《从肠内外营养的发展历程看营养治疗策略的变迁(下)》

《新生儿肠外营养知识点—葡萄糖输注速度》

《脂肪乳之西游外传—打怪升级大作战》

《西游外传II-炼丹炉里炼出个结构脂肪乳》

《西游外传III-这样治疗,省钱又营养》

《西游外传IV-探寻鱼油神奇奥秘》

《西游外传V-探寻25亿年来ω-6和ω-3比例的变迁》

《2018规范肠外营养液配置专家共识》new

《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国专家共识发表》


下载专区


《2019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ew

《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new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new

《2019年超说明书用药目录》new

《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肺癌》

《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及处方精简专家指导意见》

《高血压患者高容量负荷的评估和管理专家建议》

《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

《2019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2018规范肠外营养液配置专家共识》new

《辅助用药相关政策文件汇总(省级)》

《辅助用药相关政策文件汇总(地市级)》

《循证制定地西泮注射液给药规范》

《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

《多种微量元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重庆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共识》

《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方案》

《中国总药师制度专家共识2018》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原则》

北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成药处方点评共识报告》

《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国专家共识发表》

《FDA更新关于缬沙坦无需召回的名单》

《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8》

《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

《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2016》


                    药事网

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