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音乐知乎丨为什么乐团乐手不背谱?独奏家和指挥家要背谱?
看谱与背谱,这是个历史问题
“为何乐队成员看谱,而独奏家往往背谱”的问题引起不少讨论——尤其是独奏家背谱这一实践,其实并不是让“演出更投入”这么简单,从音乐史的角度去看,里面又有大学问!今天就单独拿出来讲一讲,由音乐史学者韩应潮撰文。
谈到乐谱,常常令音乐爱好者们困惑的是,除了某些特定的体裁(如歌剧)必须背谱演出之外,其他大部分音乐体裁的演出实践中,有些时候背谱演出,有些时候看谱演出。甚至在同一体裁作品的演出中,有些人看谱,有些人背谱。
以下笔者将结合音乐史,对“看谱与背谱”这一演出实践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一些介绍与分析。
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上,如果不算古希腊时代的早期实践,乐谱的发明始于中世纪。最初,记谱法还比较原始,作用也局限于帮助记忆音乐作品。
大约自十四世纪开始,音乐创作,特别是复调音乐的逐渐繁荣推动了记谱法的进一步完善,不仅能够显示音高,还能较准确地记录节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乐谱的大规模廉价复制成为可能,使西方音乐得以广泛传播。自此,西方音乐的表演和传播再也脱离不了乐谱的参与。
为何钢琴家要背谱?
在十九世纪之前的演出实践中,背谱一事几乎从未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时尚未出现“保留曲目”的概念,一部音乐作品的演出基本是一次即时事件,因此花大量时间将乐谱记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对于独奏者来说,音乐中的表演成分则主要通过即兴实现。据贝多芬的学生费迪南德·里斯说,贝多芬并不爱公开弹奏自己的已有作品,而更喜欢即兴演奏。在演奏现成作品时,他的态度是非常随便的,而且平时很少专心练琴——贝多芬的态度在当时的钢琴家当中是十分普遍的。
而背谱在独奏家之间的流行,则始自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李斯特。众所周知,李斯特是第一位举行专门的钢琴独奏会的钢琴家,也是当时欧洲音乐舞台上的巨星。
李斯特的背谱演奏,除了意在展现自己无与伦比的音乐技巧和记忆力之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音乐风尚的变化。保留曲目的出现,听众对“经典作品”兴趣的增加,使得音乐作品的重复上演,以及由此而来的背谱演奏逐渐流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53yiegt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贝多芬/李斯特《致远方的爱人》
然而,独奏家的背谱行为其实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背谱演奏令独奏家得以全身心投入演奏,带来更丰富的舞台表演效果,另一方面,背谱演奏也伴随着真正富于表演性质的即兴演奏的衰落;
另外,保留曲目催生了背谱演奏,但背谱演奏又给了独奏家们更大的诠释空间,同时令听众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独奏家的表演,而非演奏曲目本身上。
尽管李斯特之后,多数独奏家选择背谱演出,但也有少数人坚持看谱,如钢琴家李赫特【编者注:李赫特的背谱能力是惊人的,只是到了晚年才开始回归看谱】和小提琴家克莱默【编者注:实际上克莱默也绝非任何演出都看谱】等。另外,在对配合要求较高,表演性也较弱的室内乐演出中,传统上独奏家是必须看谱演出的【编者注:现代钢琴是个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乐器,因此,所谓“传统”,从李斯特算起,已经可谓“古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41pijm7d&width=500&height=375&auto=0
阿格里奇&克莱默看谱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93zlasp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克莱默背谱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舞曲》
为何乐团乐手不背谱?
与独奏家不同,管弦乐队中的乐手们并不需要背谱。和独奏家比起来,乐队中的一位乐手所演奏的音乐必然较为简单,但这并不意味着背谱更轻松:每个乐队声部在大部分时间中并不承担演奏主旋律的任务,而伴奏部分较为单调,也不易记忆。
而且,乐队中的乐手们并非舞台上的明星,而更像是音乐“生产线”中的一个零件,他们除了演奏好自己的声部之外,还需要时刻注意和其他声部的配合,并接收指挥的指令,因而必须时刻参考乐谱。除了少数几次实验之外,乐队的实际演出是不会背谱的。
为何指挥家要背谱?
事实上,真正需要背谱的,不是独奏家,也不是乐队中的乐手,而是乐队指挥。乐队指挥这一职业的诞生同样和保留曲目观念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经典作品”兴趣的增加有关。指挥的首要工作就是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而并不需要像独奏家和乐手一样承担控制手中乐器的艰巨任务,因而指挥对音乐作品的熟悉程度自然是相当高的。且指挥家所使用的总谱页数很多,演出时也不方便翻阅。
然而,在实际演出中,虽然有少数指挥家背谱演出,大部分指挥家还是会在指挥台上摆上一本总谱的。这本总谱并非为指挥阅读而设,而是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放松作用。有了总谱,指挥家可以不那么担心出错,能够更放松地专心于音乐。而且,指挥家有时难免遗忘音乐的某些细节,因而更需要参考总谱。
许多乐手也更喜欢看谱的指挥,因为看谱的指挥能让他们更安心,不会出现指挥忘谱,必须靠乐手支撑的尴尬场面。因此,很多指挥即使不需要参考总谱,也会随着音乐的进行不时将总谱翻到合适的位置,让乐手感到安心。
购买艺术人文类图书可点击阅读原文的推荐书目
欢迎视频讲座公众号
听课
热爱音乐岂能不加强人文素养?
来这里拜见大师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往期节目:卡蒂雅丨拉赫玛尼诺夫《悲歌》丨李帕蒂丨阿什肯纳齐丨朱晓玫丨西蒙·拉特丨夸斯托夫丨海菲兹丨巴赫养成记丨曹秀美丨富特温格勒丨卡拉丝:“为艺术、为爱情”丨科莱里:“多么冰凉的小手”丨古尔德专题丨王西麟专题丨邓泰山专题丨索尔蒂、伯恩斯坦、卡拉扬争论谁是最伟大指挥家丨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丨普莱斯纳的灵魂之歌:纪念基耶斯洛夫斯丨321巴赫生日快乐丨钢琴家科尔托丨傅聪眼里的大诗人丨兰多芙斯卡丨钢琴家霍夫曼丨东德指挥家克格尔丨钢琴家瓦洛多斯丨俄罗斯男中音霍洛斯托夫斯基丨焦元溥对话傅聪丨傅聪还能更拼吗?丨傅聪家史珍贵视频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丨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霍洛维茨与鲁宾斯坦丨王健丨必听之曲丨年华易老,及时行乐丨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男高音范竞马的中国雅歌丨荷兰女高音阿美玲丨丨古尔德的荒岛音乐居然是它丨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中文钢琴演奏及作品研究书目大全丨梅纽因百年诞辰丨“创造贝多芬”的施纳贝尔是如何成才的丨钢琴家陈必先丨鲁宾斯坦九十岁访谈丨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1985年肖邦头奖得主布宁丨席夫谈巴赫丨巴赫的音乐是空气而非生日蛋糕丨资深表情帝郑京和也有“中国梦”丨舒曼《女人的爱情与生命》丨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乐评人郑延益的《春风风人》丨海菲兹了不起的几个原因丨巴伦博伊姆和学生郎朗丨巴伦博伊姆大师课丨郎朗钢琴大师课丨马友友第二的秦立巍谈艺录丨钢琴家鲍蕙荞访谈丨纪念马勒丨马勒的爱情宣言丨柔板要表达的是比死亡更有力量的爱情丨“虎爸”傅雷如何与傅聪一起成长丨很难找到这样的父亲了丨“爸爸打得我真痛,但播的种子在我心中扎得真深”丨不忘初心的吕思清丨阿格里奇75岁生日快乐丨郎朗走进高考丨追忆用小提琴歌唱的西盖蒂丨纪念阿劳丨欧洲杯来了丨但昭义采访获奖后的张昊辰丨学音乐的为什么要学文化课?什么是“学够”呢?什么是“最好”呢?答案是“永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