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郎朗走进高考丨他祝福考生:“轻松应对高考、常听音乐减压”丨“我没有参加过高考,但是我的一生中已经经历了很多考验和考试。”

2016-06-06 新读者请戳→ 每晚一张音乐CD

郎朗走进高考

    从未参加过高考的郎朗,这次偏偏与高考试题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这可不是人们的假设和猜想,而是就发生在刚刚过去的07年高考中。

    参加辽宁省高考的考生们打开2007年高考英语试卷,惊喜地发现完型填空部分的一篇文章,写得就是郎朗。

    大都是80年代末出生的考生们,在高考试题中与同为80后的郎朗相遇,这一看似意外之举,实则有其必然性。

    作为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古典音乐领军人物的钢琴家郎朗,近年来不仅在古典乐界掀起阵阵郎朗风暴,业绩骄人;他还以其健康向上、富有亲和力的榜样形象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投身慈善和环保事业;郎朗精湛的琴艺、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和俊朗时尚的外形以及开朗、幽默、大气的个性也引发了全球众多琴迷的热爱。可以说,郎朗的影响力早已跨越了古典音乐的范畴。走进高考试题,只是这种影响力的又一次折射。

    这篇试题文章回顾了郎朗从一名琴童成长为著名钢琴家的历程,尽管限于篇幅,文章并未对郎朗及其家人在成功之前付出的艰辛努力多加记述,但熟悉郎朗的人们都知道,在今天辉煌与荣耀的背后,天才的郎朗曾以怎样惊人的勤奋和毅力,走出了一个个困境。引发对中国教育环境的反思,激励考生们为实现梦想而奋力拼搏……这些才是隐藏在试卷背后的出题者的一片良苦用心。

    让我们为这份有郎朗的试卷喝彩,更为不断超越自我的郎朗喝彩!(撰写:郎朗古典音乐全球琴迷俱乐部(LLCC),MSM,写于2007.6.16)

屡屡涉及钢琴家的辽宁高考卷

    钢琴家出现在辽宁省的高考试题中这还不是唯一一次,到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有出现了钢琴家的作文题,以下就是这道题的内容:

 阅读材料,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台后一帘深色的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 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钢琴家是应隐于音乐之后

    有了2007年的故事,这次记者首先想到了去采访郎朗。

    当记者拨通郎朗经纪人李宁的电话时,他正在忙于郎朗的演出事务,而郎朗也正在参加一个活动而无法接听电话。于是记者就把这则作文题目和内容发给经纪人李宁,他表示等郎朗忙完活动立刻跟他沟通。昨天17时44分,李宁给记者发来短信,郎朗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知道是家乡媒体要采访他,因此表示欣然接受。接到记者电话的郎朗很高兴,他这几天空闲时也会在网上关注高考的新闻,知道大家都很紧张,尤其是家长,所以他先通过本报祝福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取得好成绩。另外,他也很遗憾自己没有参加过高考,觉得这是人生中的一种缺失,不过还好自己现在有音乐为伴,这是他最欣慰的事情。

 谈到这次的高考作文题目,郎朗说这个题目出得非常好,在他看来出题老师的目的是想让考生们思索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思考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艺术,如何追求艺术。所以“音乐家要隐没于音乐之后”这样的说法他很是赞同。“相信每一位钢琴家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音乐对于钢琴家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无法替代的,更是不可改变的。对于一个钢琴家而言,没有了音乐,那他穿再华丽的衣服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大家来听的是音乐,而不是来欣赏你的穿着的。”

 不过郎朗也表示,其实“朴素”和“正式”之间是不矛盾的,正式并不一定会很华丽。“对于钢琴家而言,除了弹奏之外,你的衣着等方面也都要符合自己的风格。”郎朗说,在西方的钢琴演奏中,传统的方式都是正装演出、正装出席,而且钢琴家要穿燕尾服的,“但我是从来不穿燕尾服的,我演出的时候都是适合自己的西装,并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么华丽。钢琴家最在乎的是有多少人来听你的演奏,而不是你的衣服有多贵。” 

  而谈到如何“隐于音乐之后”的问题,郎朗表示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我在演奏中国名曲《平湖秋月》时,舞台上呈现的就是那令人充满遐想的月光画面,只有钢琴声才让人们感觉到我的存在;而我在演奏《匈牙利狂想曲》时,我会在舞台上展现我激情奔放的一面,因为这是曲目的需要。钢琴家会要根据曲目的变化而变换一些自己的着装和演出方式,这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音乐。而并不是为了吸引眼球。”

  另外,郎朗也坦言:“一个钢琴家是否隐于音乐之后并不是靠着装的,而是要看你的音乐,看你是否深入到音乐之中,探究到了每一首乐曲的精髓,再用你的弹奏将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音乐去感染人,打动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2012年,恰好是郎朗的30周岁生日,问及这一点,郎朗说他将在柏林庆祝30岁生日:“我马上要从伦敦出发去德国柏林,在那里我要举办一场我30岁生日的庆典音乐会,会跟全世界50名琴童一起庆祝我30岁的生日,我希望这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

“要学习我的气场来迎接高考!”

    在今年二月底,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的时候,郎朗曾特别录制了视频,祝福备考的考生,“轻松应对高考,常听音乐减压”,视频可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这也不是郎朗第一次祝福高考考生了,几乎每年,我们都能看郎朗在考前的祝福,在2008年6月3日,郎朗还在高考前,在博客上贴出了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朋友的来信,以及自己的答复:

与即将参加高考的朋友共勉

    平时会收到很多朋友的来信,以及在博客留言中提问,不能一一回答,深表歉意。今天收到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朋友的来信,想到过不了几天,这位朋友就会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我没有参加过高考,但是我的一生中已经经历了很多考验和考试,所以在这里想鼓励一下这位朋友,简单地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希望这位朋友以及所有参加高考的朋友能放松,把自己的智慧完全发挥出来,考上梦想的大学!暂时没考好的同学,也千万不要气馁!勤奋好学的人一定能成功,只要努力,机会一定很多!

    郎朗大哥哥您好:

    昨天有幸聆听了您的钢琴演奏会,非常喜欢您和您演奏的乐曲。我个人有三个问题,非常希望你能解答:

    1,除了音乐,您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追求幸福生活的质量,尤其是通过音乐为大家带来快乐,带来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2,机遇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感谢机遇对我的眷顾。但是我必须要说的是:只要你努力!再努力!!努力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机会的,努力是前提。另外一方面,机会不代表一切,但是当机会来临时,你必须牢牢地抓住它!绝不让它溜掉!! 

    3,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和行动引导那些被流行音乐影响的人了解和喜欢上古典音乐的? 

    讲座,上课,在大学或学校普及,心对心面对面的交流。即使平时的日程再紧,我也会尽量到专业的音乐学校,或综合大学上课和年轻朋友们面对面地交流。实际上我已经受邀去过Julliard, Manhattan, Curtis等等欧美,还有国内的几乎大多数著名的音乐学院上大师课;同时我也很乐意到综合性大学和年轻朋友们面对面地交流,比如已经到过北京大学和北大的学子们交流等等。明天我还将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课。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面对面交流,多媒体的宣传能改变大家对古典音乐太古板的印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古典音乐就能走进更多朋友的生活。

    望你能常来新疆,为我们带来听觉盛宴和钢琴的魅力!谢谢!

    迟湘颖

    2008.5.30

    放松,考好,心想事成!

“你可以的!”


海淀一模中的郎朗

   我并不清楚是否还有别的高考试卷中曾经出现过郎朗,但在2014年北京市海淀一模语文作文中,郎朗又出现了。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要求作文。(5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人?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会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关提示】

    材料作文——给出明确讨论核心: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给出多种提示——

    几种看法:同意的,反对的,关系型的。同时引入质疑郎朗式成功几率、赞成梁启超的教育方法。

    相关思考:

    该不该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里的成长指什么?

    要早学多学吗?早学多学什么内容?

    多学快学带来机械训练,影响身心健康,到此为止吗?

    郎朗成功了,能复制吗?

    梁启超培养子女学习时不求多,求什么呢?

    时代不一样了,这个时代具有怎样特点?它如何决定孩子们该不该早学多学?

    不早学多学的孩子在这个时代又怎样了?

    成功与杰出什么关系?

 


范文以及点评


【作文标杆文】

(一)不要按下成长的加速键(一类上48—49)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了当下中国家长公认的真理。于是中国孩子早早地背上小书包,周末被课外补习班塞满。而家长们则天真地认为让孩子尽可能地早学、多学,将来便可成人中龙凤。培养孩子似乎像看电影,按下快进键,便可以越过成长的点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国家长为何要让孩子成长地快些?无外乎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深植于现代人心中急功近利的心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成熟让人才不再稀缺,大学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让父母们心生焦虑,把孩子送进辅导班,花了辅导费似乎能买一份心安。再者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这十八年的光阴有些父母 等不及,他们渴望儿女有出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培养孩子,又怎能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

    或许人生最令人回味的莫过于那对于世界一知半解却又充满好奇的孩提时光。然而,一旦成长被按下了加速键,孩子便没有时间留意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秋天清晨的露水以及冬日漫天的雪花。也许你会说长大后会有足够的时间,但那时或许你“杰出”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忘记生命中充满了美好。失去了这份 心境,再多的成就也难弥补内心的空洞。现代人已经失去了故乡,又怎能再失去孩提与小伙伴追逐嬉戏的记忆?

    同时,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优秀。朗朗固然成功了,一些他快速成长中遗失的快乐也许被他的成功所弥补,但是还有多少个没日没夜练着钢琴的孩子失去了童年也不曾为世界演奏,他们下了那么大的赌注却输得一场空。快速的成长还意味着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缺失,曾有这样的尴尬,当老师问道“月亮像什么”时,所有人回答 “像小小的船”,只因儿时背过的那篇课文。有人曾惊讶德国小学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中国不到一周的知识,却不知他们让孩子去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形成对知识的渴求。这也是为何中国填鸭式教育下各领域高学识人才众多,却很少有人能有所突破,然而是那样的突破者真正引领着人类进步。

    有些被按下成长加速键的孩子已成人,有些还在飞速“成长”,但那不是真正的成长。如果你正为人父母,如果你也按下了成长的加速键,那么请调回正常速度,当下春色正好,何不带你的孩子流连于鸟语花香?

简评:

    一、立论:以“不要按下成长的快捷键”为中心论点,观点明确,说理形象。

    二、行文逻辑严密,论证思维清晰。

    首段亮明观点,以“培养孩子似乎像看电影,按下快进键,便可以越过成长的点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形象发问引出下文。

    然后扣住“当下”、“中国”、“家长”的功关键词,深入剖析家长们培养孩子“按下快捷键”的行为心理——“用辅导费买一份心安”、“等不住”、“盼子女出名”,直至社会现实。

    接下来,分析“按下加速键”的危害:先从受教育的主题来谈,孩子们失去了可贵的孩提时光,以描写画面辅助议论,论述催熟的教育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发下美的能力,造成了内心空洞等不良结果。继而辩证分析“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优秀”,在加速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丧失导致了孩子在成长中,思维单一化、同质化,对 比中德两国的小学教育,深入分析孩子成长的问题会影响社会的健康成长。谈危害、论影响,层层深入。

    结尾收束,反问作结。

    三、语言流畅,行文自然,显示了很好的写作功底。

“要相信自己的手能写出最好的文章”



祝福考生们,马到成功!


“爸妈,我考上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97cpxbxs&width=500&height=375&auto=0
阿格里奇&郎朗演奏拉威尔《鹅妈妈》


喜悦之际,不要忘记感谢父母的付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66ut784i&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郎朗和郎爸《赛马》 钢琴二胡演奏



谁不曾自己的未来付出汗水?

都终将迎来收获的节日!

加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177yxqumc&width=500&height=375&auto=0《天下父母》:郎朗和他的父亲

不知道今年的高考中会不会出现郎朗或者钢琴家的内容?

欢迎加入我们的古典音乐群,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往期节目:卡蒂雅拉赫玛尼诺夫《悲歌》李帕蒂阿什肯纳齐朱晓玫西蒙·拉特夸斯托夫海菲兹巴赫养成记(上)曹秀美富特温格勒卡拉丝:“为艺术、为爱情”科莱里:“多么冰凉的小手”【古尔德专题】【王西麟专题】【邓泰山专题】索尔蒂、伯恩斯坦、卡拉扬争论谁是最伟大指挥家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普莱斯纳的灵魂之歌:纪念基耶斯洛夫斯321巴赫生日快乐丨钢琴家科尔托丨傅聪眼里的大诗人丨兰多芙斯卡丨钢琴家霍夫曼丨东德指挥家克格尔丨钢琴家瓦洛多斯丨俄罗斯男中音霍洛斯托夫斯基丨焦元溥对话傅聪丨傅聪还能更拼吗?丨傅聪家史珍贵视频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丨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霍洛维茨与鲁宾斯坦丨王健丨必听之曲丨年华易老,及时行乐丨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男高音范竞马的中国雅歌丨荷兰女高音阿美玲丨丨古尔德的荒岛音乐居然是它丨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中文钢琴演奏及作品研究书目大全丨梅纽因百年诞辰丨“创造贝多芬”的施纳贝尔是如何成才的丨钢琴家陈必先丨鲁宾斯坦九十岁访谈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1985年肖邦头奖得主布宁丨席夫谈巴赫丨巴赫的音乐是空气而非生日蛋糕丨资深表情帝郑京和也有“中国梦”丨舒曼《女人的爱情与生命》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乐评人郑延益的《春风风人》丨海菲兹了不起的几个原因丨巴伦博伊姆和学生郎朗丨巴伦博伊姆大师课丨郎朗钢琴大师课丨马友友第二的秦立巍谈艺录丨钢琴家鲍蕙荞访谈丨纪念马勒丨马勒的爱情宣言丨柔板要表达的是比死亡更有力量的爱情“虎爸”傅雷如何与傅聪一起成长不忘初心的吕思清八岁萝莉演唱的《魔笛》表情太丰富丨涅高兹谈李赫特丨钢琴家李赫特自述丨齐默尔曼说:“再叫我大师,我就报警”丨古尔德喜爱的作曲家1957年李赫特来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