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钢琴家石叔诚谈音乐教育丨拉二胡的也在教钢琴丨太注重技巧让孩子受罪丨只知摁琴键不懂欣赏丨以前我是支持考级的,但现在我不再支持。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每晚一张音乐CD 2020-08-2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493ldv8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石叔诚访谈丨儿童学习钢琴要从爱好出发

钢琴家石叔诚谈音乐教育丨太注重技巧让孩子受罪  

 2014年3月,石叔诚来到了青岛,接受某琴行的艺术交流中心的艺术总监聘书。并接受了记者采访。我们先来读读这个琴行董事长对青岛钢琴学习市场的一些看法:

 以前,有说法称青岛有10万琴童,琴行董事长初政起说:“青岛家庭的钢琴保有量在10万架以上,但根据对目前青岛每年参加器乐考级、接受音乐培训等学生的统计情况来看,目前青岛学器乐的孩子即广泛意义上的琴童有约5万人,其中学钢琴的比重最大,有1.5至2万人,“这是目前仍在持续学钢琴的人数,还有很多孩子短暂学过两三年就放弃了。”

 初政起认为面对庞大的学钢琴的孩子,青岛的师资力量却参差不齐,“有一些老师是毕业于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或师范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但也有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所以也有一些拉小提琴的、拉二胡的都在教钢琴,而很多家长也难以辨别老师的真实水平。”

 作为一个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调音师,初政起说自己还发现不少家庭都缺乏钢琴的保养、使用知识,“很多钢琴多年不调音,孩子每天就在跑音厉害的钢琴上弹奏,这对孩子的耳音、乐感都会有损害。”

音乐退步:对“噪音”缺乏鉴别力  

   青岛学音乐的孩子在人数上乍一听不少,但石叔诚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现在全世界一年钢琴产量不到40万台,中国人消费了38万台左右,好像很多中国人在学钢琴,通过手机也都能听到音乐,电视上的音乐选秀节目也不少,但不少人去听音乐会时,却依然意识不到自己不是来聊天、谈恋爱的”。

   石叔诚说我们在音乐素养上欠账太多,在他学音乐的上世纪50年代,在公交车上都能听到很多大学生在唱一些优美的歌曲,“我的很多歌就是在公交车上学会的,但现在我们的音乐环境退步了,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公园、车站、机场,经常能听到在播放一些非常难听的音乐,有时是因为音乐本身是劣质的、低俗的,有时是因为播放器的问题,我家隔壁有个幼儿园,几十年都在播放难听的音乐,有时候声音都变形了,还放很大的音量”,石叔诚说在多数情况下,对这些“噪音”,人们却缺乏辨别力。 

学琴歪路:只知摁琴键不懂欣赏

   这些年来石叔诚经常在全国各地进行钢琴教育的推广和公益讲座等,他注意到,很多中国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刻意讲究技术,却忽略了音乐本身的魅力,“很多音乐教师都是教学生手指、手腕动作要如何,还有家长把我的演出拍成视频,放大后让孩子学我的指法,这让孩子学琴成了受罪,不少孩子学着学着就丧失了练琴的兴趣。”

   “我遇到过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莫扎特奏鸣曲》演奏得不错。我问她弹的是什么调?她说不知道。我说是C大调,我要她弹奏C 大调音阶,她不会。她就是按照曲谱一个音一个音抠出来的,她把弹钢琴当成了学电脑练打字一样”,石叔诚说:“现在音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音乐当成听觉上的艺术,虽然钢琴有琴键,摁准了就成,容易上手,但如果一个人学了很多年钢琴,仍然不具有辨别声音的耳朵、理解音乐的耳朵,那么这些年是白学的。”

   石叔诚认为,很多家长称自己是音盲、乐盲,迫不及待希望孩子能有音乐专长,却往往舍本逐末过于注重技术或揠苗助长地去考级,让很多孩子在比演奏得多么快、多么响,而不是理解音乐里的层次、情感和音色的变化,“听莫扎特的作品要能理解莫扎特,听贝多芬的作曲要感受贝多芬,这样才真正懂音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49hqmsn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石叔诚教学示范《献给爱丽丝》

石叔诚谈如何练好钢琴 


    石叔诚说:“在正式讲座之前,我希望大家注意两点。首先,我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够冷静地对待考级。我希望大家通过学习钢琴来学习音乐知识,而不是为了考级、证书而学习钢琴。我听说哈尔滨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考级而走后门,这就等于把考级的标准降低了。音乐考级现在有很多家在办,为了争夺考生相互竞争,考级标准无形中在降低。如果孩子们把精力用在考级上而没有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就浪费了钱和时间,耽误了孩子们宝贵的童年。以前我是支持考级的,但看到现在的情况,我不再支持考级。我想我所说的这番话,是大家平时敢想但不敢说的。其次,很多家长认为钢琴和电子琴是一样的,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电子琴就像电门,只要手一按灯就亮了,而钢琴不同,钢琴发声和人发声一样,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琴童和钢琴老师弹出的曲子不一样,钢琴老师和音乐家弹出的曲子不一样,音乐家和大师弹出的曲子也不一样。

 接着,石叔试先后为五个孩子上课,并根据他们的演奏情况,为学琴的孩子总结了三点存在的问题:

  1. 拔苗助长,

  2. 欲速则不达,

  3. 喧宾夺主。

 石叔诚说,拔苗助长最明显的表现,是孩子的基础不行,家长和老师为了考级,却硬要孩子去弹难度高的曲子。有的家长只要不切实际的虚荣,而不顾孩子的成长。苗都死了还怎么拔。所以一定要练好基本功,不练好基本功就是拔苗助长。

 石叔诚以其中一个孩子弹的格林卡的《夜莺》为例,指出这个孩子在层次、音色、踏板、旋律等问题上都没得到解决,如果由他来教,仅这个曲子至少得学半年。

 在听了一个孩子弹过一曲后,石叔诚说,有的家长很困惑,因为听不懂孩子在弹什么,不知孩子弹得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孩子自己弹乱了,好的音乐一定能听得懂。

 有的家长听孩子弹琴,表面上一听很好,但专业人士一声就露馅了,落音、错音的毛病一堆,缺斤短两。音乐的节奏、音准要练好是要下功夫的,有的孩子弹琴是节奏跟着能力走,这是不对的。应该是能力跟着节奏走,真正的技术没达到,弹琴的速度达到了,只要没弹对再快也不行。弹琴就像说话,丢字就会让人听不懂。

 石叔诚说:“一个人要穿越一堵墙,一定要了解墙的构成,再去穿越,不能直接就去硬闯,结果肯定是穿不过去。所以练琴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来弹,起步慢点,弄清楚节拍再练。”

 我们弹钢琴有主次不分的问题,要把主要旋律弹清楚。钢琴的旋律分很多层次,唱歌只是在横向上发展,只有音调的变化,而钢琴的旋律不仅有横向的,还有纵向的。钢琴好比合唱,有好几个声部,很复杂,所以练琴时,耳朵要追踪各个层次的起伏。

 很多孩子在学琴时不爱弹古曲,不爱弹海顿、莫扎特、巴赫的曲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弹小奏鸣曲的基础不好。钢琴的曲目是一代一代作曲家经过300年来的创作积累起来的,基础不牢,最初的作品弹不好,后面的作品想弹好很难。转自《新晚报》本报记者李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49vivkff&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石叔诚《巴赫钢琴初级教程》


石叔诚指出学习音乐的正确方法就在于学会聆听 


    2016年4月10日下午,在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应邀参加《听钢琴家石叔诚谈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活动。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成员之一、著名钢琴家和指挥家石叔诚指出,学习音乐的正确方法就在于学会聆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一个“听”字。音乐就是为了听的,就是给自己听,给大家听。声音“美”就能吸引我们,打动我们,把作曲家的创作思想表现出来。他一边讲一边弹钢琴演示,他以“万泉河水”为例,他说,弹出来的声音是立体的,有合声,有不同的音色,这些都是要靠耳朵听来掌握的,每个人弹一个乐曲声音是不一样的。应试教育可能让钢琴教育走入了误区,学乐器不要为了考级,更不是父母炫耀或是功名获利的“资本”。目前钢琴教育面临着一次洗脑,要想让孩子学琴以后干什么,是当钢琴家吗?象朗朗这样的钢琴家除个人努力,还有运气、机遇这些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有很多因素促成。其实学钢琴的好处太大了。

    石叔诚接着说,不是都要做演奏家,十万人才出一个演奏家。学了音乐对做那个职业都有用,爱因斯坦说过,我要是从小没有接受音乐的教育,我的一生终将一事无成,音乐启发了他的想象力。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都是让听者具有想象力,所以演奏者必须有想象力,我们搞音乐是想象力在开发我们。你学了音乐就会有想象力,成为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都有可能。他说,我们缺乏节奏的训练,从小学习钢琴养成很好的节奏感的化,就会对日常生活节奏产生影响。有很好的节奏才有很好的合作,才有很好的和谐。节奏非常重要,它是音乐的脉搏。音乐是接近人心的东西,音乐就是让人爱,艺术的美是培养人善的。欣赏音乐确实有一个过程,现在许多喜欢古典音乐的是从听邓丽君的歌曲进入音乐世界的,音乐是靠听出来的。脑子里要有音响储备,有个库,资料多了就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兴趣要广泛,听多了就喜欢了,越多听你的品味就越高。(转自张卓的博客)

石叔诚:中国的音乐水平可能是世界倒数

 2011年9月28日,著名钢琴家石叔诚带着他的钢琴独奏会来到沈阳,并于下午3时30分左右做客辽沈晚报,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在半个多小时的访谈中,石叔诚侃侃而谈,道出了对中国钢琴现状以及中国钢琴教育的独特见解。

音乐会中和观众聊天更能听得进去

 根据现在听众的特点,石叔诚总结了一些钢琴音乐独奏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进行讲解:“在钢琴音乐会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是一个钢琴家按照节目单,按次序弹完了就结束了,一般国际上都是这样的,但是中国的钢琴音乐会听众多数还不太了解钢琴,而且多数都是学习钢琴的学生和家长,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音乐会理解、热爱音乐,增加他们这方面的感觉,拉近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所以会在演奏会中与观众做一点交流,带有一点聊天的性质,这样就可以在每个曲子之间做一个画龙点睛式的小细节,这样能够保证整场音乐会,特别是孩子们能够听得进去”。

 这次音乐会的乐曲也是秉着让多数听众能够理解的想法来选择曲目的,“本身这个音乐会就带有一点学习性质的,所以曲目要两头兼顾,既不能让大家听了后不知道在说什么,也不能让大家觉得太浅显,太没有内涵了”。

不带功利性去学音乐误区就会更少

 “我们国家在音乐方面欠账欠得太久了,现在中国的音乐水平在世界上可能是倒数的,因为没有哪个国家的音乐会上还要告诉观众要保持安静,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孩子们来学习钢琴,学习音乐,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变我国音乐文化的现状!”

 石叔诚还强调,现在四五岁的孩子学习钢琴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误区不利于音乐事业的发展。“当然这是在中国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我们去宣传、引导。现在还有一些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开始学习钢琴,对于这些人我很钦佩,因为他们是更纯粹的对音乐的喜爱,他们不具有功利性,学习音乐的误区就会更少”。

石叔诚一家


 石叔诚是中国的著名钢琴家和指挥家,国家一级演员。石叔诚195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李昌荪教授,十六岁即举行钢琴独奏会。196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进中央乐团担任钢琴独奏演员。

 石叔诚还曾在美国指挥家戴维•吉尔伯(David Gilbert)指导下学习指挥,并于1981年开始指挥中央乐团的演出。1983年被选派赴德国留学,并获得DAAD奖学金和弗里德利希•瑙曼(Fridrich-Naumann)奖学金,在科隆高等音乐学院随著名指挥家沃尔克•汪恩海姆(Volk Wangenheim)进修指挥。三年留学期间,应邀在德国十几个城市举办音乐会,并多次在广播和电视中演出。

 学成回国后,石叔诚继续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双重身份在中央乐团从事演出活动,至1996年中国交响乐团成立,受聘为驻团指挥。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成立,石叔诚担任助理艺术总监。

 石叔诚在国内外举行的音乐会已逾千场,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的百余座城市,演奏或指挥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中外音乐名作,包括与国际著名的独奏家、指挥家、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并在国内外录制出版了诸多不同类型的音像制品。

 石叔诚是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成员之一,1989年又在中央乐团指定下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由他同时担任独奏和指挥的这曲录音曾被海外评论家誉为“最杰出和最具权威的演绎”。

 石叔诚高水平的演出活动不仅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也得到专业人士的赞赏和报界的好评,香港信报称其为“中国乐坛之国宝,是一位中国罕有国际罕见的钢琴家”。他曾于1981年和1991年两度获得文化部的嘉奖,被授予“优秀专家”称号。美国传记研究院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均已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施坦威艺术家”。

女儿们长大了

欢迎视频讲座公众号

听课

热爱音乐岂能不加强人文素养?

来这里感受大师气象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推荐图书书店

往期节目:卡蒂雅拉赫玛尼诺夫《悲歌》李帕蒂阿什肯纳齐朱晓玫西蒙·拉特夸斯托夫海菲兹巴赫养成记曹秀美富特温格勒卡拉丝:“为艺术、为爱情”科莱里:“多么冰凉的小手”古尔德专题王西麟专题邓泰山专题索尔蒂、伯恩斯坦、卡拉扬争论谁是最伟大指挥家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普莱斯纳的灵魂之歌:纪念基耶斯洛夫斯321巴赫生日快乐丨钢琴家科尔托丨傅聪眼里的大诗人丨兰多芙斯卡丨钢琴家霍夫曼丨东德指挥家克格尔丨钢琴家瓦洛多斯丨俄罗斯男中音霍洛斯托夫斯基丨焦元溥对话傅聪丨傅聪还能更拼吗?丨傅聪家史珍贵视频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丨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霍洛维茨与鲁宾斯坦丨王健丨必听之曲丨年华易老,及时行乐丨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男高音范竞马的中国雅歌丨荷兰女高音阿美玲丨丨古尔德的荒岛音乐居然是它丨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中文钢琴演奏及作品研究书目大全丨梅纽因百年诞辰丨“创造贝多芬”的施纳贝尔是如何成才的丨钢琴家陈必先丨鲁宾斯坦九十岁访谈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1985年肖邦头奖得主布宁丨席夫谈巴赫丨巴赫的音乐是空气而非生日蛋糕丨资深表情帝郑京和也有“中国梦”丨舒曼《女人的爱情与生命》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乐评人郑延益的《春风风人》丨海菲兹了不起的几个原因丨巴伦博伊姆和学生郎朗丨巴伦博伊姆大师课丨郎朗钢琴大师课丨马友友第二的秦立巍谈艺录丨钢琴家鲍蕙荞访谈丨纪念马勒丨马勒的爱情宣言丨柔板要表达的是比死亡更有力量的爱情“虎爸”傅雷如何与傅聪一起成长丨很难找到这样的父亲了丨“爸爸打得我真痛,但播的种子在我心中扎得真深”不忘初心的吕思清丨阿格里奇75岁生日快乐丨郎朗走进高考丨追忆用小提琴歌唱的西盖蒂丨纪念阿劳丨欧洲杯来了丨但昭义采访获奖后的张昊辰丨学音乐的为什么要学文化课?什么是“学够”呢?什么是“最好”呢?答案是“永远没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