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小国牺牲,俄乌战争何去何从?
核心观点
俄乌局势瞬息万变,目前来看,美欧乌和俄罗斯均毫不退让。俄乌战争的结局视谈判结果而定,若谈判顺利,各方诉求得到满足,俄罗斯扶持一个亲俄派政府即可退出乌克兰。若谈判破裂,冲突加剧,俄罗斯可能会推动乌克兰东部地区独立公投,世界经济对抗将加剧,有陷入新冷战的风险。
制裁措施的力度和期限仍存疑。部分切断SWIFT对经济的负面作用和国家战略安全相比,俄罗斯显然更重视安全问题,且国际支付系统存在替代方案。能源贸易对俄罗斯和欧洲都同样重要,欧洲无法单方面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所造成的经济打击是双向的。因此,经济制裁总体而言的力度有限,无法改变俄罗斯的战略方向。
中俄合作长期深化的趋势不变,中美对抗短期将会有所缓和。两方面因素作用下,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温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需抓住机会进行结构转型和改革。同时,美元霸权被滥用,“去美元化”趋势显现,人民币将加速国际化进程。
1
俄乌战争进行时
俄乌战争实际上是两国三方博弈。冲突的直接对象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但背后却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介入。我们认为分析俄乌战争应以各方的动机为出发点,判断潜在的战争结局,以及可能对经济产生的长期影响。
1.1
俄乌战争起因回顾
俄乌冲突不断,美俄协商无果,终致战争爆发。2022年2月24日,普京总统发表讲话并宣布对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正式打响。自北约东扩,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多次强调自身战略安全、呼吁谈判解决争端,努力降低军事风险。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拒绝了俄罗斯的安全诉求。在冬奥会结束后,普京立即恢复以往的强硬作派,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引发大规模战争,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短期内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并可能改变全球经济方向。
1.2
俄乌战争起因回顾
极力加入北约,放弃中立政策,酿成战争灾祸。 自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内部分裂越来越严重。乌西部地区从历史和地缘上更亲近欧洲,一直致力于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但是,乌东部地区的文化和民族接近于俄罗斯,存在多个支持“脱乌入俄”的民间武装力量。因此,乌克兰内部分裂成了亲欧派和亲俄派。2014年2月乌克兰爆发“广场革命”,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乌克兰从亲俄政府变成亲美政府,政局陷入混乱。3月俄军进入克里米亚,随后克里米亚举行独立公投,当月宣布加入俄罗斯。受该事件影响,4月在顿巴斯地区爆发武装冲突,也给这次俄乌战争埋下导火索。当前乌克兰政府奉行一边倒的“疏俄亲欧”外交政策,极力追求加入北约,并在天然气过境、黑海舰队驻军、边境划界等问题上多次与俄罗斯发生激烈争执,随着矛盾激化,俄乌逐渐从边境冲突演化为全面战争。
乌克兰一败涂地,注定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牺牲品。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已经说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获得实质利益后,并不会在乎乌克兰的利益,最终导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没有任何赢得战争的可能。俄罗斯暂时放缓的进攻节奏只是为了给谈判留下一些空间。从内因而言,乌克兰内部的分离主义严重,乌东地区的亲俄武装支持重新加入俄罗斯。从外因而言,北约和欧盟直接军事介入的可能性不大,在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经济制裁不会改变俄罗斯的战略决策。从国际关系而言,美俄谈判破裂是导致俄罗斯决心进攻乌克兰的最后原因,乌克兰失去了在战争前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机会。所以,乌克兰悲剧性地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1.3
美国:内外压力交织,局面脱离控制
中期选举在即,迫于内外压力,美或保持强硬态度。2022年,美国要进行中期选举,选举产生新一届国会议员。中期选举实质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争夺对国会的控制权。回顾发生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也是正值美国的中期选举年份,也是在二、三月。为何已经沉寂许久的俄乌冲突会在短时间内突然演变为战争风险?每逢选举年份,美国或利用或制造国际冲突来为选举造势,美当局政府会保持强硬态度来赢取选票。2021年,在美联储货币刺激和中美贸易实质缓和背景下,美国名义GDP增长了10.05%。在经济面,拜登已经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但在国际外交层面,拜登缺乏成绩。如果在美俄关系中处于下风或做出妥协,将不利于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因此,美国屡次强硬拒绝俄罗斯关于“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要求,置俄方的安全主张于不顾,推进北约东扩计划,最终触及了俄罗斯的底线。
1.4
俄罗斯:谈判无望,军事解决安全威胁
安全问题重于经济问题,俄罗斯已经退无可退。俄罗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来自于乌克兰的安全问题和来自俄罗斯国内的经济问题。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做为原苏联的工业重心和重要出海港被独立出去后,俄罗斯工业受到严重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俄罗斯目前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出口。2014年的制裁更是让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新一轮的经济制裁可能会造成更大程度的经济衰退。但是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俄罗斯只有通过军事行动来迫使乌克兰谈判并承诺放弃加入北约,使其在军事不再对俄罗斯造成安全威胁,俄罗斯的长期经济发展才有保障。因为安全问题永远重于经济问题。如果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俄罗斯就处处受制于北约和美国的军事胁迫,经济制裁永远难以解除。这也是俄罗斯最终做出的战略选择。
谈判无望,强势军事介入,解决安全威胁。数月来,俄罗斯已经完成了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大约100个营级战斗单位聚集在俄乌边境及克里米亚半岛,并在2月举行全面军事演习。在2月16日,演习突然中止,部队和准备返回部署点,似乎是在等待一个指令。俄罗斯对战争早有准备,但俄罗斯肯定更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2月24日,普京总统发表讲话,指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协议和承诺,军事机器已直抵俄边境,俄罗斯退无可退,被迫反击。外交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只能战争解决了。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差异下,俄军迅速攻击到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城外,根本没有给美国和北约思考的时间。在西方还在考虑制定经济制裁计划时,俄罗斯已经强势且迅速地攻击了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拔除了安全威胁。
综上而言,从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角度出发,俄乌战争是两国三方作用的产物,实质是北约东扩导致俄罗斯遭受严重国家安全威胁,谈判无望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军事介入。乌克兰作为小国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无奈成为牺牲品。俄乌战争只是重建欧洲的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第一步,其结果会对全球政治、进而对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2
预期结局和影响
俄罗斯决心以战争,而非外交来解决乌克兰问题,说明其安全诉求强烈且坚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2021年12月,俄罗斯试图和美方就欧洲安全保障原则和北约不东扩达成共识,但美方拒绝了俄罗斯的谈判。2月24日,普京在讲话中再次明确表示了他对乌克兰的要求,即保持中立地位和拒绝部署进攻性武器。2月27日,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次日,乌克兰同意与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境内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结果将影响俄乌局势走向。
2.1
视谈判结果,可能出现的两种结局
谈判顺利,扶持亲俄政府,扭转乌克兰战略方向。在俄罗斯军事进攻乌克兰之后,“芬兰模式”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方案已然破产。“芬兰模式”意指一个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不挑战更强大邻国的政策,也即乌克兰主动放弃加入军事化的北约,俄罗斯或可能默许其加入经济化的欧盟。在战争爆发前,这一模式也许是可行的。但俄罗斯实际军事进攻乌克兰之后,博弈双方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显然重新扶持建立一个亲俄的乌克兰政府才是俄罗斯利益最大化的举措。若谈判顺利,乌克兰承诺放弃加入北约,美欧承诺北约停止扩张行为,俄罗斯达到政治目的,俄军即可撤出乌克兰。长期以来,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地缘关系,两国在经济上同进同退。因此,扶持亲俄政府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而且可以促进俄罗斯的经济恢复。在当前状况下,美国和欧洲或许也会默认这一方案,因为美德法现在既无能力,也无意愿直接军事介入乌克兰地区。
谈判破裂,乌东独立公投,重建俄罗斯和北约缓冲区。乌克兰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从地理来看,第聂伯河将乌克兰一分为二,西部适合农业种植。东部适合资源工业。从民族来看,乌西地区主要是乌克兰人,乌东地区主要是俄罗斯人。从宗教来看,西边信奉天主教,东边信奉东正教。所以,这些乌克兰东西部的差异为解决俄乌问题提供了另一种类似克里米亚事件的可能方案—独立公投。如果谈判破裂,局势进一步恶化,俄罗斯可以推动乌克兰东部各州进行独立公投,提升亲俄势力的影响。这样,俄罗斯可以确保乌克兰东部地区长期亲俄。而乌克兰西部地区可以作为俄罗斯和北约的新缓冲区。这一方案更加激烈和大胆,相比扶持亲俄政府来说,俄罗斯可能需要承受西方国家更为严厉的经济制裁。
俄乌战争的结局最后还是要看俄乌谈判的结果。俄乌谈判要综合考虑俄乌欧美四方的利益和态度。如果谈判顺利,俄罗斯的安全诉求得到承诺,那更有可能以扶持一个新政府结束。如果谈判再度破裂,乌克兰可能就要面临实际上的分裂,世界也有进入新冷战的风险。
2.2
制裁力度、期限存疑,油价大幅波动
2014年3月,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美国与欧盟对俄罗斯采取了经济制裁,各国股市指数均有短期震动,俄罗斯股市明显下降,但在三个月内就恢复到冲突前的水平。此次俄乌战争比克里米亚事件更为严重,西方制裁计划从量到质都会大幅度提升。我们认为,分析制裁措施的影响需要从力度和期限两个维度来考虑。因为美国在选举前后外交方面的强硬程度不同,政策具有反复性。如果经济制裁伤害到美国自身利益,使得美国经济受到影响,那么美国就可能逐步减轻或调整制裁计划。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制裁和俄罗斯的军事进攻都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双方都没有退让的姿态,因为这是美俄各自在谈判中的重要筹码。但也不排除一种可能,俄乌谈判后,实际经济制裁方案可能弱于预期。
使用SWIFT杀手锏的力度和期限存疑。2022年2月25日,以美国为首的G7国家在会议后,纷纷宣布新一轮对俄罗斯的制裁计划,主要包括资产冻结、贸易限制、技术封锁和金融制裁。27日,美欧宣布计划将俄罗斯部分主要银行排除出SWIFT系统。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国际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金融信息传递的通道。切断SWIFT系统意味着银行将无法进行国际结算,打击俄罗斯进出口贸易。但俄罗斯在27日当天表示,多家俄罗斯银行已经接入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并且俄罗斯也有自有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美国和欧洲全面切断SWIFT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如果部分切断,俄罗斯完全可以绕开制裁计划,将国际结算业务通过内部交易转移到未被制裁的银行。全面切断SWIFT是美欧经济制裁计划的杀手锏,轻易不会使用。
欧盟如果限制能源出口,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一方面,虽然石油天然气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2020年,石油天然气出口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43.98%。2013年最高时达到了68.02%。但是因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受到经济制裁后,俄罗斯一直在调整经济结构,降低能源出口的比重,发展内需经济、提升贸易多样化,增加外汇储备。这些经济政策使俄罗斯能够抵御更为强烈的制裁措施。另一方面,欧洲不同于美国,美国占俄罗斯出口比重仅为3%左右。欧洲占俄罗斯出口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2020年,欧洲仍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33.68%。且欧洲非常依赖于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俄罗斯对欧盟的矿物燃料供应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与美国之和,欧盟限制俄罗斯能源出口会严重伤害欧洲经济。但短期内,由于经济制裁的力度受局势变化的影响浮动较大,对能源市场的影响较大,因此国际油价将大幅波动。
2.3
乌克兰内部对抗或长期存在
弱国无外交,夹在两个庞然大物之间的乌克兰,内部对抗将长期存在。俄乌战争已然打响,在解决俄罗斯的安全诉求之前,俄军不会撤出乌克兰。战争的结局是可预见的,但战争过后,欧洲新秩序会是如何?这将长期影响全球经济。其实,乌克兰加入北约,既不符合欧洲的利益,又触及了俄罗斯的底线。欧洲需要的是一个经济化的欧盟,而不是一个军事化的北约。俄罗斯也希望面对一个开放合作的欧洲和安全稳定的邻国。北约东扩的主导者是美国,实际获益者也是美国。美国乐见于欧洲和俄罗斯在第一线冲突,而自己隔着大西洋坐收渔翁之利。这是欧美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从经济而言,欧洲和俄罗斯需要合作,从军事而言,北约和俄罗斯相互对抗,这是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关系。乌克兰既希望能分享欧洲发展的红利,也想得到北约的安全保障,无疑将自身陷于漩涡之中。乌克兰作为北约和俄罗斯矛盾的桥头堡,其国家内部,无论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或将长期存在。
3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中俄关系深化,能源、粮食合作加强
中俄合作深化,共同抵御美制裁措施。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而普京在2月4日访华,参加冬奥开幕式,并且是全球第一位明确表态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国家元首。可见,普京总统对中俄关系的重视。2019年6月5日,中俄将外交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5年-2021年七年里,中俄贸易额稳定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15%。在国际问题上,中俄都饱受美国单边制裁的危害。而俄乌战争爆发后,外交部长王毅表示“理解俄方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中方主张应彻底摒弃冷战思维”,表达了对俄罗斯的理解和支持。俄乌战争导致美俄关系恶化后,中俄合作会进一步深化。
中俄均受美贸易制裁,在能源、粮食领域合作的空间巨大。美国针对中国的粮食进口和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进行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但也促使中俄走到一起。从能源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而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出口国。2014年5月中俄签署能源协议,合同期30年,此后中国自俄罗斯进口能源逐年上涨(除疫情年份)。随着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运营,输气量提升,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未来将更加紧密。且中俄能源协议采用欧元结算,也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从农业看,中国自俄罗斯进口谷物在中美贸易战后也有了明显增加,2021年同比增长92.21%,减轻了中国对美国谷物的依赖。从投资来看,中国对俄罗斯证券投资额从2016年的6.5亿美元连续三年增涨至2019年的40.82亿美元,年均增长84.43%。中俄的全面深度合作减弱了美国经济制裁的影响,使得经济制裁的边际影响越来越小。
3.2
中美对抗缓和,“两超多强”或加速形成
中美对抗短期缓和为改革发展提供温和的国际环境。2018年6月,特朗普加征关税标志着中美贸易战正式开始。2020年后,受到疫情的影响,中美都注重各自国内经济恢复,中美贸易有所回暖,但中美关系始终紧绷。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后,美国将把主要精力从亚太暂时转移至欧洲。中美对抗短期内或有所缓和,但从美国的长期战略方向来看,中国依然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对手。中国需要利用好这一难得的窗口期,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货币政策改革和解决金融风险。
“两超”局面或将加速形成。“一超多强”是现今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但随着美国逐渐无法保持对中俄的绝对军事优势,美国也无法影响中俄战略决策,美国对中俄的经济制裁效果同时也在弱化,“两超多强”局面或将加速形成。短期来看,美国仍是世界上军事、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但中国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崛起让“两超多强”局面将会提早到来。长期来看,对世界经济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美国霸权的消失,将促使国际贸易更加开放,贸易争端更容易在世贸组织框架内解决。
3.3
人民币避险属性提升,利于国际化
美国过度使用美元霸权,世界“去美元化”趋势显现。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启用。2020年,CIPS完成了220.49万笔交易,交易额452700亿元。伴随着CIPS交易数和交易额持续增加,人民币国际支付的市场份额也在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的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2012年、2018年伊朗因美欧经济制裁被两度踢出SWIFT。2021年3月,中伊签订“25年全面合作协议”,采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近日,俄罗斯也表示已经加入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未来中俄将扩大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近年来,美国频繁使用美元霸权,或转移国内通胀,或单边经济制裁,“去美元化”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国际局势动荡,中国稳定发展,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俄乌战争的影响下,国际局势难以预料,黄金、美元等传统避险资产价格都有所上扬。但俄乌战争是两国三方游戏,美国做为北约集团的领导者,与俄罗斯虽无正面军事冲突的可能,但经济对抗持续存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美国赤字规模大幅攀升,美元世界地位再次回落;同时中国抗疫卓有成效,经济恢复迅速,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8.1%,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继续上升。在国际局势混乱复杂,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双重背景下,人民币的避险属性提升,这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还能够减轻外汇储备负担,同时也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4
总结
综上而言,俄罗斯已经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行动,那么在其安全诉求被满足之前,俄罗斯不会主动退让。美国由于存在中期选举,也将会保持强硬态度。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无论是欧美的经济制裁,或是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都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实现政治上的诉求。欧美的经济制裁计划从宣布到实施,其力度和期限都还不确定,取决于局势发展。中俄合作深化,中美对抗缓和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温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应该抓住机会进行结构调整和政策改革,促使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
国际局势恶化、美国加息超预期、经济快速下行、疫情失控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信贷超预期但结构有待优化 ——1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美联储三月加息即将落地——1月份议息会议点评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实现——“国企公司制改革成功”点评
从薇娅逃税被罚探索征税变革——金税四期上线点评
实质降息第一步——12月份经济数据点评信用增速暂时性回升——1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PPI同比顶部确立——1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点评
降息周期开启——降息点评托而不举,期待改革——12月政治局会议和降准点评货币政策可适度加码——10月份经济数据点评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点评
社融增速难以回升——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或已见顶的剪刀差——10月份通胀数据点评保持韧性的出口,新高的贸易顺差——10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调控政策或有微调——9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实现
货币增速未如期反弹——9月份金融数据点评出口增速上升,贸易顺差继续扩大——9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PMI指数进入较快下降通道——9月份PMI点评
央行积极应对房地产风险——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涨”的压力依然很大——8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外需+疫情促出口反弹——8月份外贸数据点评财政空间正在“跨周期调节“——7月份财政数据点评明年初M1同比或负增长——7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经济如期放缓——7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基建投资启动了吗?——20220117周报美十年期利率年中或升破2.5%——20220110周报
中美经济或相向而行——一季度宏观经济报告信用收缩压力加大 ——20211227周报四季度GDP增速或低于4%——20211218周报在稳定的基础上搞改革——20211213周报
中央或定调明年改革突破点——12月份宏观经济报告
黄金价格或创新高——20211115周报降准条件或已具备——20211108周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底或到2%——20211025周报
美国高通胀和中国房地产新动向——20211018周报
全球流动性预计进一步收紧——20211011周报
风险集中释放,系统风险可控——四季度宏观经济报告
预计8月份GDP增速跌破6%——20210917周报基建发力通胀难消——20210913 周报
对美股上涨仍持乐观态度——20210906 周报
市场突变缘起疫情美联储9月缩表概率不高——长城宏观20210816周报
年底前美国经济保持高景气——长城宏观20210809周报
专题报告
美联储应尽早加息 ——海外宏观专题报告
改革,与时间赛跑2022年经济政策的重心破旧立新,储粮过冬——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从“六大体现”解析共同富裕——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