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

蒋飞、仝垚炜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结论 

1-2月出口降速-6.8%与我们前期判断相符,我们依然认为今年出口依然严峻。中美贸易分歧进一步加剧,或将持续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再叠加欧美货币政策紧缩周期还未结束,经济下滑风险依然较大,出口最差的时候可能还未到来。

 数据 

1-2月份我国出口金额5063.0亿美元,同比-6.8%,前值-9.9%;进口3894.2亿美元,同比-10.2%,前值-7.5%;1-2月贸易顺差1168.9亿美元,同比+6.8%。

 要点 

1-2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为-6.8%,出口不及PMI新出口订单显示的乐观。欧美PMI下滑、外需回落、全球贸易量收缩应还是2023年的主线。1-2月欧美制造业PMI仍处于收缩区间,主要出口国的出口增速也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从出口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速均低于整体出口增速,折射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下滑。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类商品出口依然强劲,一定程度拉动我国出口。分国家看,东盟与韩国对我国出口拉动为正,美、欧、日对我国出口拉动均为负值。

1-2月,我国进口金额同比-10.2%,降幅扩大。进口修复相对较慢,一定程度显示国内需求修复仍不全面,国内消费仍以线下、场景复苏为主,大宗消费比如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贸易差额同比+6.8%,处于历史高位。但往后看,随着我国内需逐步复苏,我国出口与进口额的差距越来越小,贸易差额收窄的趋势很难改变。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修复稳步推进,人民币整体表现强劲。不过2月中旬以来美联储PMI、核心PCE等数据超预期回升,美联储加息预期重新升温,美元指数或将回升,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或将处于多空博弈的震荡区间,不排除一定的贬值压力。

1

出口同比回落

1.1  出口暂时不及PMI新订单显示的乐观
1-2月份我国出口金额5063亿美元,同比增速为-6.8%,基本符合我们在年度展望中的预测。出口不及PMI新出口订单显示的乐观,我国出口景气度并未明显回暖,2月SCFI运价指数平均值进一步回落至931.1,近两个月降幅维持在-80%的低位。2月份PMI新出口订单的大幅回弹,我们认为可能具有一定偶然性,一方面是季节性回升,另外可能是部分省份抢外贸订单、小企业预期回暖的提振。但其对实际出口增速的指示性不强,持续性也有待跟踪验证。
关于近期外贸集装箱空箱压港,尽管部分原因是疫情期间加装箱产量大幅提高造成的空箱回流,但这一定程度也折射出外贸需求下降。欧美PMI下滑、外需回落、全球贸易量收缩应还是2023年的主线。1-2月欧美制造业PMI仍在下行趋势中,其中美国PMI平均下滑至47.6,欧元区PMI回升至48.7,但仍处于收缩区间;主要出口国的出口增速也仍未出现明显好转:1-2月韩国出口同比均值、越南出口累计同比分别为-12%、和-10.4%,延续着外贸放缓趋势。

往后看,全年出口难言乐观。中美贸易分歧进一步加剧,我国进口原材料一定程度受限。即使后续欧美衰退步伐放缓、抢订单收效明显,反映到实际出口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滞后。我们在《艰苦奋斗,抗击通缩》测算2023年出口金额单月同比可能继续下降,最大降幅可能达到-10%以下,全年出口同比可能在-5.5%左右。
1.2 出口结构仍分化
从量价角度拆解来看,1-2月份出口数量和价格均未公布,而去年12月出口数量指数同比降幅扩大至-12%,价格指数同比小幅回落至13.1%。从1-2月公布的商品细项看,粮食、成品油、手机、家电、汽车等多种出口商品价格增速高于数量增速,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可能支撑我国出口。但往后看,全球通胀放缓之下价格的支撑作用也将逐步减弱。

分产品看,除少数商品表现亮眼,大部分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1-2月出口总额的80%以上,今年前两月同比分别-7.2%和-18.7%,低于整体出口增速。作为对照,韩国2023年前两月半导体产品出口额同比在-40%的低位,折射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下滑。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类商品出口依然强劲,在去年全年出口额同比74.7%的高位基础上,今年1-2月仍在65.2%,一定程度拉动我国出口。今年1-2月六大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也明显放缓,出口份额约14.5%,其中纺织品、服装类、鞋靴、玩具类商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均明显低于整体出口增速。

分国家看,东盟与韩国对我国出口拉动为正,美、欧、日对我国出口拉动均为负值。海关数据显示我国1-2月份对东盟出口同比+8.3%,对我国出口形成正向拉动1.2个百分点,对欧美出口同比分别-21.8%和-12.3%,拖累我国出口下滑3.7和2.1个百分点。

2

机电、高新产品拖累进口增长

1-2月,我国进口金额3894.2亿美元,同比-10.2%,降幅较12月份扩大2.7个百分点。进口修复相对较慢,一定程度显示国内需求修复仍不全面,国内消费仍以线下、场景复苏为主,大宗消费比如汽车销量增长乏力。从历史数据来看,今年1-2月份我国进口金额处于相对高位,实际上2021年以来我国进口金额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这其中价格的支撑因素不可忽视。量价角度拆分进口来看,我国1-2月份进口量价也暂未公布,从去年四季度数据看,进口数量降幅与三季度基本持平,价格同比继续回落。进口商品数量指数同比平均-5.1%;而价格指数同比8.1%,较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从已经公布的进口商品量值数据看,我国进口大宗商品(美元计价)铁矿砂、煤进口量增价跌、大豆进口量价齐升,原油进口量价齐跌。往后看,随着我国生产需求不断修复,我国进口数量同比可能进一步回升,同时随着全球通胀回落,进口价格同比可能收缩,我国进口的主要支撑可能逐步从价格转变为数量。

分产品拆分来看,1-2月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均降至-25.8%,比去年12月进一步下降,拖累我国进口增长。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颁布的出口管制新规中,半导体制造领域、针对美国人支持中国半导体制造能力方面的限制以及其他限制10月21日起已全部生效。继去年12月35家中国企业被美国商务部纳入实体清单,据环球网报道,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继续将28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中美贸易争端分歧不断加剧,我国半导体相关产品的增速远低于日韩同期,这一趋势可能在2023年继续延续。

分国家看,美、欧、日、韩、东盟对我国进口拉动与去年12月一样,均为负值,我国从俄罗斯进口拉动维持正值。1-2月份中国从日、韩进口额同比分别-23%和-29.1%,分别拖累我国进口1.6和2.3个百分点,而我国从俄罗斯进口金额同比上升35%,拉动我国进口金额上升1.1个百分点。

3

贸易差额收窄趋势不变

1-2月份进口暂未明显回暖,贸易差额累计1168.8,同比+6.8%,处于历史高位。这与我们在《20230306政府工作报告点评》中测算的方向大致相符:今年1-2月净出口可能为正值,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但往后看,随着我国内需逐步复苏,我国出口与进口额的差距越来越小,贸易差额收窄的趋势很难改变。我们测算今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GDP拉动可能是-0.5个百分点。

汇率方面,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修复稳步推进,人民币整体表现强劲,今年1-2月份平均汇率大幅升至6.8左右。不过2月中旬以来美联储PMI、核心PCE等数据超预期回升,美联储加息预期重新升温,美元指数或将回升,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或将处于多空博弈的震荡区间。我们在《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报告》中已经提示,美元指数整体还处于长期上升趋势中,在结束加息周期之前,美元仍将维持坚挺,人民币汇率可能仍有一定的下降压力,同时对出口也可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风险提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美联储货币政策意外收紧、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证券研究报告: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3月7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仝垚炜(研究助理)

S1070122040023  tongyaowei@cgws.com


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人员流动回升,内需修复在路上——20230220周报
长城证券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为何欧洲股市强劲反弹?——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货币高增长为何不引起高通胀?——宏观经济专题报

为何欧洲股市强劲反弹?——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再议超储率和流动性——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通用航空即将迎来大发展——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货币高增长为何不引起高通胀?——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流动性分析框架之超储率测算模型——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