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考五年,我彻底接受自己的平庸

格生 爱予星球 2024-04-06



IntroduceFrom爱予编辑部
这篇文章的缘起,是我们打算将在社群内部迭代了四轮的“人生故事书写营”作为独立产品上线了,连续做了两次书写营天使的格生,想要也用写作的方式讲一讲自己的人生故事,更好地跟伙伴们介绍自己。
格生跟爱予星球的缘分早在1月的“无限游戏工作坊”就种下了,她一直是我们最坚定的伙伴和支持者,之前也在星球上发表过《一封郑重其事的告别信,写给我的伙伴们》。
但直到这篇故事的出现,我们才知道格生自己也曾走过那片荒芜和泥泞,如同她在文字里说的,是她没有放弃那个曾在黑暗中的自己
如今她下定决心继续前行,成为一盏为别人照亮道路的明灯
格生会在9月的“人生故事书写营”继续作为天使为大家发光发热,和其他天使一起,阅读并接住每一位小伙伴的文字。
想要用文字来讲述自己故事的伙伴们,期待9月在人生故事书写营“爱之注视”中与你相会!
by 爱予星球 · 爱心编辑

 · 
#01 

2016年,

我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


“我决定不考法考了。”


一周多前的下午,当我跟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仿佛有一道夏日惊雷在我脑袋里响起,轰隆隆得吓人,之后却像已经下过一场暴雨,我看到四面八方的色彩向我涌来,无数个颜色就如同昨天在院子里玩的我家小狗一样,甩着尾巴,坚定地向我包围过来。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时间回到2016年9月,我在美国交换的第二个学年刚刚开始。高考失利的我在大一入学时看到了国际学院的留学交换项目宣传,抱着一股不甘心的劲儿,埋头冲到了美国,懵懂地开始了一段和以往校园生活完全不同的体验。


留学生活刚开始无疑是开心和自由的,害羞内向的我没有参加很多活动,只和我的同所国内大学不同专业的同学过着我们简单且两点一线的生活,周末我们会一起去超市,然后回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做一顿中餐,或是去downtown吃一顿亚洲菜,互相分享周内上课时获得的新奇体验和认知。


(控制住自己只放四张在那里看过的云、晚霞和雪景)



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对的呢?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第一学年时,我已经会时不时感到闷闷不乐,那时我以为只是单纯想家了,想着等暑假回国就会好起来。


但是并没有。暑假过去,我们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虽然还是照常到点上课、如约见教授和同学,我却一天比一天觉得没有力气,身体也不舒服,简单的生活开始变得困难。


一连多天的情绪低落让我感到无措,不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寻找解决措施,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直到那一天,铺天盖地的娱乐新闻充斥着我所有社交平台的首页,一个曾经出现过但我从没有深想的词语进入了我的视线——“抑郁症”,我仿佛被惊醒,当即去网上找了测评表。


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我手抖着,一边绝望地想,我完蛋了,一边又茫然地松了一口气,因为多日以来不知道投向哪里的目光似乎找到了方向,甚至我在那一刻明白,从初中开始就有的那些胡思乱想和不对劲,也终于可以找到答案。


后来我无数次想,我应该在那个时候发现自己生病吗?我应该因为一个新闻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理所当然”地沉沦和颓丧吗?毕竟如果没有确诊,我的情况可能也不会在后来激化,也不会错过不少课,更不会抱着遗憾放弃那一份学业。


可能也就茫茫然的,不出大错的,直到今天。


#02

自救的大半年,

我的生活有黑暗也有光


但茫茫然的,不出大错的人生,真的有意思吗?
那一步一步确诊抑郁症,反复掉下悬崖,大学成绩单只能说还行,然后连着几年都不能做个“正常人”,在工作上也自觉表现得不够好,甚至来往多年的好朋友都因此和我保持距离的这个选择,就是值得的、是应该的吗?
是后悔过的。可我知道,重来一次的话,我可能同样会在那天发现已经身处黑暗的自己,然后一步一步地,再次把我自己,一点一点地,重复拽出这个深渊。
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开始去校医院的。只是很庆幸意识到问题的时候自己还在美国上学,没有因为所处的环境而觉得有什么不能说的,或者觉得不敢面对自己生病的现实,也自然而然地在美国舍友的建议下,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寻求帮助,于是我去了校医院,在一个小房间里做了一个有几百道题的测试,之后就见到了我的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没有治好我,这是自然的,但他跟我讲的好多话,直到今天依然是我心理坚定的根基之一。我也记得他建议我使用药物治疗,可我知道药物要控制我的大脑,我怕吃了药在异国他乡照顾不好自己,也怕我从此离不开药,所以到最后回国前我也没接受这个建议。
我记得最严重的时候和教授们发邮件,说过我仿佛看不到阳光,觉得自己眼前一片黑暗,说过我出不了门、起不了床,说过很抱歉我不能按时提交论文,也说过很抱歉我保证xx时间提交论文但是最后失约。
那两个学期我分别fail掉了一或两门课,也在第二个学期中面对现实,艰难地放弃了申请法学院的梦想。生病让我不再有希望,不再期待未来、期待明天。那会儿唯一支撑我规律出门、并且从不缺勤的只有两件事,一是一周有两个晚上去宿舍前台看书,二是去镇上的律所实习。
也是庆幸的。庆幸我拉住了我自己,虽然后来用了很长时间摸索自我治疗的方法,也直到今年才终于可以肯定地说我好了很多,但是如果没有当时的惊醒,也就没有后来我对自己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和对人性、对很多美好事物的细细感知与觉察。
我也怀疑过自己是否浪费了那段时间、浪费了那么多钱,也怀疑过是否一开始就不应该通过交换项目出国——答案是否定的。这一趟,好值啊。除了在学术上美国学校的教育模式带给我思维的改变,深觉受益良多,我也接收了好多好多来自现实的善意。
那段时间让我支撑自己到回国的事情,除了身边留学生朋友和美国朋友的陪伴和帮助,还有三件:
第一件
有一位教授始终以非常耐心包容的态度对待我,那一学年两个学期我都选了她的课,在我因为专业只有自己一个中国学生,而怀疑在全是美国学生的班级里格格不入,也怀疑自己选的论文课题没有那么切合她讲授的内容时,她告诉我,我探讨的以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而特有的话题,是其他学生不能带来的,而她的课堂需要不一样的声音,她也期待我以不同视角和她探讨不一样的观点。
直到今天,我之所以能够在星球写作营中可以自信包容地跟小伙伴们说出“不要有压力,不要在意形式,也没有评分,我们在这里接住的就是你写出来的任何内容,因为那就是来源于你的,最真实直接的故事”之类的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年我的教授给过我这么大这么多的包容和支持
她让我知道,我是可以坦然做自己的,她让我知道,我是应该认同自己的身份的。我记得她还借给我几本她推荐的书,说期待我读完写篇小论文和她探讨,非常遗憾那个时候我的精力和清醒程度远远不够做这样的事。
离开前我很惭愧地找了她还书,她也一如既往地没有说什么,只祝我早日好起来,然后说如果我回国后想继续写,她也还期待我的论文,让我不要放弃自己。不知道经过了疫情,我还有没有机会回去再见她一面。

(教授借我的书)



第二件
16年感恩节和朋友们出去玩的时候,我在镇上的小机场门口见到了一个面熟的男生,当时并未在意。假期结束后,我再次在宿舍前台见到了他,学校宿舍有好多工作人员是学生兼任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那一学期他也在我朋友某门课的班上。
本来这一切只是平常,我却在某天晚上路过前台时,被前台办公室暖色的灯光吸引,抬头见他坐在那里,那一刻我突然就想在那间办公室里坐一会儿(直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原因)。

(居然忘记当时顺手拍了照片)



苦思冥想了两周,我鼓起勇气带了一本书,去了前台,跟他说我觉得在这里好像很平静,问他我是否可以坐在前台沙发上看书,他说当然。
后来好多次,我都在他值班的时间带本书去,待到前台下班的时间,等他收拾好东西一起走回宿舍楼,互道晚安后分开。
我们没有聊过很多,只有一次,在我朋友的助攻下约他去校园里散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散步体验超好,抬头就可以看到银河光带),一路上听他说从我们专业转到哲学,听他说也抑郁过一段时间,其中记得最清楚的,是和他聊起人生目标。
记得他问到我的时候我说,我想帮助别人,我喜欢帮助别人。到今天依然是这样。
回国后我再没能遇到一个让我觉得平静的人,直到今年。我曾经在爱予社群发过一条鹅圈子,记录了一次我突发奇想地问一个人,可不可以去找他遛狗,后来顺利获得了久违的特别的平静。但时过境迁,我已经不是那个时候的我,没有了那份勇敢,让我能够再次一周两次地去做这件事。
第三件
我在镇上一家律所申请到一份实习工作,我们律所规模不大,但每位律师和同事都对我很好。因为还在本科阶段,我的实习工作就是简单地整理文件,偶尔帮律师起草文书或者联络司法机构确认委托人信息,律师们也会带我去法院旁听。
闲暇时候我们会聊一些其他事,他们也会找给我一份“有趣”的案件让我自己阅读(无趣的大概是指源源不断的“DUI”案子),大几百页的文件,我就自己在律所会议室泡一杯茶,伴着下午并不热烈的阳光,慢慢读。
有一次遇上委托人是泰国人,出于对泰语的兴趣,我在律所看到日程安排时随口提了一句,没想到几周后,意外地在工作时听到我的同事和律师在互相提醒说,下午的案子要记得带我去,因为我感兴趣。我也看到律所的公共日程上特别标注出来的“记得带上xx”。
那一刻的心情治愈了我这五年在目前这份工作上的好多委屈和不甘,让我知道我想要的是可以拥有的,不是错的,不是我疯了。
其实回忆起来都是一些细小的不值一提的事,当时也只道是寻常,是理所当然,可那些事在后来却像一束又一束细小的微光,照亮了我在职场上无数次绝望的时刻。
感谢我的第一份工作,让我知道职场关系可以这样互相尊重、公私分明、平等交流、以及友好地一起前行。我依然思念我的律师和同事们。

(某天来律所的同事的狗狗)



(律师们特意将下半年的每年聚餐提前到五月,说是想让我参与一次,也是给我践行。只是在会议室的一顿墨西哥菜外卖,却难忘当时美好的氛围)



#03

回国后,

我依然在泥潭里挣扎


17年5月,我回国了,结束了大二大三在美国的交换,我还要继续回国内大学,完成大四的学业,补全毕业需要满足的学分。
回国的飞机上我一直在哭,终于到了要面对父母的时刻,我却还没想好要怎么开口。那时我的状态已经糟糕到不能正常与人交往,也不能承受大多数很日常的事情。我不知道回到家后会发生什么,后来过程种种,或许以后可以另找机会细讲。
那个暑假我和父母聊了很多、做了很多,到现在我们依然在保持交流。幸运和感恩的是我的父母真的付出很多努力。这几年我们三人的关系不断升级,渐渐达成共识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一直在努力互相理解、体谅,互相倾听和支持。
暑假结束我回到学校,大一时同班的同学大多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在校园,于是直到毕业我和大学同学们依然疏远,除了每日见面的舍友,只有一个同级的好朋友。
毕业典礼那天我特意为朋友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她一只脚踩在树荫里,另一只脚正迈向阳光。意在一切都已经过去,我们正大步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的大四生活只有两件事,吃药治病和避免延毕。记得好像是因为学校里我是为数不多交换出去的非国际学院学生,所以学分转换的政策并不适用于我的专业,于是大四的我在继续修习美国学校课程的同时,还在国内学校修了十门课,和学弟学妹一起听讲我的同学们很熟悉、但我完全陌生的知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修够学分顺利毕业。
而我的同学们,都在正儿八经实习,和备考法考。我因为生病和学业,和周围人的生活双重地脱节着,为了不落伍,我也报名了当年依然叫司考的大型考试,但是考试那天并没有去,因为我什么都来不及准备,没有勇气也没有力气这样傻愣愣地去参加一场这么重要的考试。
所幸后来顺利毕业,工作也因为回国前和一位学长的联系而提前确定下来,同样是一间律所。我一直不想考公,所以也没有考虑公检法行业,律所当时看起来是最适合我的选择。
毕业前我是要去学长那里实习,提前开始适应工作环境的。但我被叫回了家乡,不得已拒绝了学长那里的工作机会,应聘进一家国企,开始做法务。我们公司啊,在我来之前甚至是没有“法律事务”这个概念的,但我那时候并不在意,一心想着边工作边备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空地上种出花来。
后来我才在一次又一次的事情里慢慢懂得,那片土地,交给经验成熟的花匠也不见得可以种出花,更何况是我——大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美国刑法和社会学的我,刚开始工作时在国内民商法实务和人情世故上什么也不懂的我。
我在毕业的第二年放弃了修完美国课程的最后一两门学分,明明离完成学业只差一点点,但我确实没有力气再坚持下去,直到今天我也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那个能力。
这五年来,我报了五次法考,没有一次听完了全部八门课程,甚至没有一次听完民刑两门,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可能是差十几分通过客观题考试吧。
#04

挣扎了五年,

我终于放下了


就这样挣扎了五年,我终于在一周多前的下午告诉自己,可以放弃了,不考了。
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对于法考这么执着的深层原因,似乎是我在拼命弥补自己没有完成那份学业的遗憾。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和平庸,所以当一扇窗破了,我就一定要补好另一扇,可这样做真的能弥补吗?
不考了,因为我早在去年已经放弃了辞职去做律师的计划;
不考了,因为我意识到我对于法律的热爱和兴趣依然只在刑法,所以我永远听不完每年应该要听的那些基础课程。
不考了,我想我作为法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和使命感,并不需要也不能通过实务来实践,这五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学习到了这一点,我被磨尽了理想,但是我还抱有热爱;
不考了,但是我还会继续读书,继续学习,继续写作;不考了,因为我在爱予星球越来越多地获得了确认和坚定,而我们还在继续航行。
不考了,我再也不会因为担心浪费学习时间而什么都不敢做,我还有很多想看的书,很多想做的事,我还对犯罪心理、对建筑、对传统文化、对社会学、对性别议题、对亲密关系、对人生教练、对外语、对篆刻、对瑜伽和冥想、对健身和健康饮食、对射箭和攀岩、对好多好多话题感兴趣,它们就是开篇时我提到的那些色彩,有些已经向我而来,有些还在远处探头探脑,没关系,我们来日方长。
我也知道或许法考和成为律师依然是这些色彩中的一员,但我不再执着了,也不着急仔细探寻它们的位置,我会开放我自己,不拒绝任何事情发生的可能。
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不考了,因为上周末和妈妈睡前聊天时,她在听完我最近对相亲的焦虑和烦躁后,说如果我还想出国读书、或者想去哪里看看,她和爸爸完全支持,她说因为她看到我一年比一年更加成熟独立,她说因为相信现在的我有能力解决我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她说因为不觉得我就应该被困在这个圈子、被困在婚恋这件事情里。
我们当然还会有更多要交流的事情,但是听到这样的话,我已经非常非常感激。感谢抑郁症冲破了我与父母沟通的门槛,也感谢我的父母愿意这样很多次打破他们以往的观念,感谢他们愿意和我一起拥抱彼此。爸爸妈妈,我好爱你们。
所以不考了!
还有更大的世界等着我去体验和观察,我还想再去北欧,还想再有机会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我已经开始在为这些事做准备。但我完全不心急,不害怕,也不焦虑,因为当她说可以,我已经觉得自由。
#05

如果我注定平庸


决定在这周末写下这篇我的人生故事时,我的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承认自己的失败和平庸,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边想着,我一边走进了那间堆着好多好多还没拆封的书的房间,挑到了一本《假如我们注定是普通人》。


因为预想到自己会摘抄一些原句用在这篇,我还在书房找了一根铅笔,昨天和今天在读书时,一直闻到铅笔上沾染的檀香,是久违的味道记忆,这个味道来自我那位在美国时常在一起的朋友的芳疗师朋友,大四那年他定制了一瓶檀香精油给我,以期改善我的睡眠。不喜欢浓烈香味的我没能用几次,但毕业时带了回来,没想到几年后在一根铅笔上再次闻到了这稀释后着实让人心平气和的味道。
同样的味道记忆还有17年带回来的律师办公室同款香薰,路上撒了不少,但它到今天依然待在我的衣柜里,每每闻到都是治愈。
偏题了,伴随着这只铅笔的味道,我时隔很久这么专注又快速地读完了一本书。
以下摘抄一些今天读书时随手标记出的语句和感受作为这篇故事的结尾吧,欢迎大家找我继续讨论。顺便也推荐这本书给大家,里面有十二个故事,像是经历了又一期人生故事写作营,我几乎在每一个故事里都能找到灵感和共鸣。
A  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
当我们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时,会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努力,而只要一直努力走着,这件事情就一定会有回报,然后再激励我们继续努力,要相信它一定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我们选择热爱,心里会有更多的确定性,也会少很多做选择时的内耗情绪。对于我来说,不考法考不一定是个正确的选择,但它也不一定错误,要知道,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让选择变得更接近正确。
这里摘抄书中作者自己故事里的两段触动我很多的话:
“真正的治愈,往往是从承认自己的感受和喜好开始。不再与自我虚妄的渴望缠斗,不再为了迎合外界而扭曲自己,分裂的躯体与内心走向合一。”
“我不再被分裂感、挣扎与纠结所困扰。生活简单,人际关系清爽,对所做之事怀有丰盈、单纯、可持续的热情,以自己所能掌控的、不紧不慢的节奏推进着。也有烦恼、困难,但去解决就好了,不会因此自我怀疑和自我消耗。”
B  努力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当我看到书中一篇讲新式教育学校的故事中,这样写道:


“来自前人的思考成为支撑他们前行的坚定来源。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都能提供很多支持。……’如果你认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理解,你要做的就是带他们进入到一个系统,比如社会学、人类学、自然科学、数学,让他们在其中找到一个点,自己去生发意义。‘林东(该所学校的负责人之一)说,’你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有康德、海德格尔、德里达等‘大牛’在背书。而这一切,就是你坚定的来源。”


我意识到,当下我周围的人似乎和人类历史发展这么久以来,那么多前辈总结的经验教训、理论知识、有待探讨和发展的议题是有些割裂的。我们大多数人对老祖宗讲的道德仁义很坚定,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探讨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性别问题等等,在周围是听不到声音的。也并不是完全听不到,社会热点和他们的聊天内容紧密贴合,我会时常听到周围人聊最新的一些网络上的争论,但聊过了也就聊过了。就好像那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成果中无数颗闪亮的星,在现实中变成了头顶的流星,闪现一下就了无痕迹,于是我感觉大多数人做大多数事情时都不知道为什么做,也不知道怎么做,连教小朋友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教。前人留下了那么多文字,上学时学过那么多知识,我们不该这么茫然的。


总是会听到有人说“那能怎么办呢?现实就是这样的,我什么也做不了,人要面对现实”。随着时间流逝,人类社会不曾停歇过的发展留下的细微痕迹我一点也看不到。我也很少在一个人身上看到坚定,大家好像都是茫茫然的,生活茫然,工作茫然,赚钱茫然,连结婚生子也茫然。朋友中有人不是这样的,却在同事中尤甚。倒也没什么对错,只是也没什么意思,尤其在疫情后的社会氛围中,带不起一点激情和乐趣。


想到这里我也在自省,自己似乎也在和我感兴趣的、我在相信和持续探讨的问题是割裂的,因为我甚至都不曾写过,不曾有很多输出,更别说将它们实践在我身上。为什么不呢?我在等什么呢?要让知识不再只是知识,道理不再只是道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是可以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只有做了,才能表现为思考过吧?


“知行合一”这个词最近很多次出现在我面前,一方面在这本书里(有关这个话题推荐大家看第四、九篇故事),另一方面出现在和星球伙伴的对话里,她和我回忆说在不久前的线下见到丹喵和yc。说起当天丹喵好美好好看,充满魅力,还闪耀着明星光环。近距离体会到丹喵超强的能量和执行力,让她在活动结束后还心绪起伏了好久。当我们交换完对丹喵的星星眼,聊起线下见到yc的感受,奇妙的是我们都明显感到yc是非常知行合一的一个人,于是一起感叹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知行合一和表里如一?会让人很自然地觉得放心和信任,因为我们线下见到的yc和他在社群线上讲过的自己真的完全一样!所以我们被触动到了,再次觉得加入星球真的是好幸运的一件事,也更加期待能有机会见到其他主理人和小伙伴们。


“知行合一特别难。你在做你知道的事,把它活出来,就是最好的。”


那,如果我们都做知行合一的一个人,会是怎样的世界呢?
C  当一个普普通通、却能帮助到别人的人。

“健康快乐,独立思考。当一个这样的普通人,就是胜利。”


如果几年前和那个男生散步时的对话再次发生,我想我的回答会有一些改变——
我的人生目标啊,是希望有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能力,是希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希望有帮助别人的能力,也是希望即使没有成就和成绩,我也会有自己的故事。
然后等有一天偷得半日闲,我们可以泡一壶茶,坐下来慢慢聊。
要再次感谢人生故事写作营小伙伴们的鼓励,也感谢丹喵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接住,让上次一篇投稿酝酿两个多月的我,这次从想法出现到写作只花了一周半的时间,想来下一次会更快的。
在这里再一次说,小伙伴们,我们星球见啦!




活动说明

9月人生故事书写营报名截止日期为8月31日晚11:59分,9月1日(周五)会在群内开始破冰活动,9月3日(周日)群内第一次人生曲线图绘制活动。


本产品为虚拟产品,一旦购买不予退费,可指定月份顺延一次。



 ·END· 


「爱予星球」🌏 社群畅快报名啦!

社群介绍长文戳这里

 费用 💰2499/年

扫码支付年票,登陆星球,来和我们一起玩

↓↓↓


排版 |  🐋
爱予文章库


01

大框架和方法论系列

如何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

人生六个需求层次,从自我走向世界

人际关系四种基础模型,付出给予动态平衡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义:关注需求,创造连接

原生家庭的四个阶段,从课题分离到养育自己

人生不需要目标,记住新奇性搜索就够了

02

自我成长干货引路

《被讨厌的勇气》:课题分离到底是啥?

- 用好四重人格感知力,从小我到高我

情绪觉察实战演习,深入头脑限制性信念

改变自我行动力:如何为自己制定承诺?

影响圈与关注圈,把握当下的思维框架

创作力的进化指南,从流动到跃迁

深度连接的基础魔法:三重境界的倾听

03

主理人生命故事

丹喵:离开纽约这五个月

丹喵:我滑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丹喵:我做了一场人际关系探索实验

- 丹喵:爱予星球诞生记

丹喵:卖掉新泽西的房子去旅居

乐之:我不想再习惯优秀了

乐之:辞职去学甜点,黄油是自由的味道

Effie:当我把工作变成创造性的生命洪流

YC: 在纽约做投资分析师的那几年

04

十日内观全系列

美国特拉华州,第一次十日内观体验手记

墨西哥,第二次十日内观故事

都江堰,第一次十日内观播客访谈

观呼吸基础指南

05

爱予社群伙伴生命故事

南瓜:辞职后,我不用再着急去哪了

晓庆:当我走上爱的英雄之旅

竹石:妈妈离世后,我重新思考死亡

- 蓬蓬:离开北京去大理,一切重新开始

Adria: 上海那场暴雨过后,我们在天台跳舞

doudou:所有你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

阿萱:26岁重启人生,我找到了我的天命事业

06

轻松一刻:读书、游记与随笔

- 《约翰.克里斯朵夫》by罗曼.罗兰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洪堡的生命故事

《灵感、创造力与系统革新》创造力改变世界

墨西哥冲浪手记,蓝色海岸下的正午阳光

改变创作思路,打完坐后福至心灵的时刻

- 东京三日,别开生面的线上生日宴

函馆一周,随缘旅途中的奇迹

就是这些书,伴随我度过的低谷期的两年

- 爱予星球的第一次线下见面发生啦!

07

你好,陌生人(共写营文字合集)

看到爸爸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只需要存在,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我希望,我可以永远有一份去试试的勇气

每周末有一天,我们都会带全家人去野餐

二十多岁时,我也曾对生活窒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