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丈母娘 (陈志强)

作者​:陈志强 知青情缘 2024-02-02




丈母娘


作者:陈志强


       2008年我的老丈人因病去世了。年已90岁的丈母娘 孤单单地一个人生活,烧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在又一次地为丈母娘挂完盐水后,我对老婆说,还是让她和我们住在一起吧。她一个人在家,跌倒在地也没人知道。我家3房一厅,正好一人住一间,互不干扰。这一住就是9年,直到她99岁寿终正寝。


      我的丈母娘我私下称她老太。老太杭州人,虽出身书香世家,但幼年父亲早逝,家庭贫困,没有读书,自然也没有什么文化,年轻时曾在上海日本人开的纺织厂里做过纺织女工,见识过工厂里的那摩温工头的厉害。和我的老丈人结婚后就在家里操持家务带小孩,做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2004年我去街道为她办理低保时,街道的工作人员问我,“你的丈母娘退休前干什么工作,退休工资多少?”我回答说,“干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哪有什么退休工资。”街道办为她办理了低保,每月460元,比镇保农保还要低,算是低低保了。以后逐年增加,去世前的2019年每月一千零几十元。


       老太喜动。毕竟做了一辈子的家务活,要她停下来不做事是很难受的。我每天早上从菜市场买菜回家,老太就会帮我捡菜洗菜,饭后帮我洗碗。老太生活得很有规律,早睡早起。她买了一个气功掌,每天早晚上床后都用气功掌刮全身穴道。老太在她生活过的上海锦德里弄堂的老人里,是活得最长寿的,我想这和她勤劳和有规律的生活有关。


      2012年我夫妻俩陪老太去上海瑞金二路打浦桥原老太的居住地锦德里弄堂,在上海如火如荼的市政建设中,这片地区早已面目全非,旧日锦德里原址,已被地铁9号线的进出口所取代。打浦桥已成了高楼大厦耸立的高端地段。我们走到泰康路,这里成了上海文化景点田子坊。泰康路紧贴锦德里新新里弄堂,弄堂都拆得不留一点踪影,泰康路却幸运地存活了下来。老太完全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在田子坊的入口处,我们让走累的老太休息一会儿,我们夫妻俩进去看看田子坊,马上就出来。在田子坊转了一圈后没多久我们走了出来,令我俩惊慌的是老太不见了。妻子说:"只顾自己玩,把老娘搞丢了这下我的几个哥哥不会放过我了。"幸好我们在隔壁的弄堂门口找到了老太,一场虚惊。


       日子每天都在平静地流逝,至2017年 老太已逐渐地 表现出反常的举动。老太一改过去饭后就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休息的生活习惯,饭后她要睡在老婆旁边,老婆就让她睡在床边的一张躺椅上。晚上她又要躺在老婆的床旁边和老婆一起看电视,其实她不要看电视,就是要呆在女儿身边,她害怕孤独。晚上睡觉她也想睡在老婆的床上,老婆本来就睡眠不好,睡前要吃安眠药,自然不让她睡在旁边,让她睡回自己的房间去。


       老太说话也开始语无伦次了,她指着贴在墙上的照片中的她自己说,“那个是我的妈妈。”老婆手指自己问她,“我是谁?”她说,“你是我妈妈啊。”


       令我们夫妻俩心惊肉跳的事也接连发生了。用洗洁精炒菜。烧水的时候将电水壶置于煤气上烧,把电水壶烧坏了。家里明明有饭,又烧了一大锅饭。开了煤气,人跑开了,幸亏我发现得早,及时关掉了煤气开关。每天晚上半夜起床,在卫生间反复搓洗抹布,哗哗的水龙头放水声把我吵醒。又把每个房间的电灯都打开。


       2018年1月,老婆带她去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的检查,检查报告确认了老太的老年痴呆症。所有的不正常行为都是因为痴呆症的病况。除了配一点药,其他也不用治疗了,98岁的老人有一点痴呆也属正常。但一些必要的措施不能不做。我们夫妻俩出门,门外面要反锁,以防老太开门下楼,3楼走到1楼,跌倒在地后果就严重了。晚上睡觉前煤气总开关和自来水总开关都要关上。烧饭的电饭煲也要藏起来,这也成了一件麻烦事,每天下午老太就问我要电饭煲:“把电饭煲给我好不好,晚上没饭吃了。”老婆问她,“哪天饿着你了,烧饭的事你就不要管了,我们会烧的。”但第二天她又要找我们藏起来的电饭煲了。


      她在自己的房间藏东西,东藏西藏藏得自己也找不到了,就对我老婆说,说我偷了她的袖套和围兜,老婆说:“你的脏不垃圾的东西,丢在马路上也没人捡。”老太说着说着就哭了,我夫妻俩只得帮她在房间橱柜抽屉里到处找。钱被她藏得找不到了,我们就在枕头下,床垫下以及衣橱柜里的每件衣服的口袋里翻找。实在找不到就给她300元,就说找到了。


2018年我和老太在我家楼下的居委会

        2018年底,老太已无法正常走路,在房间里走到客厅,需要扶着墙壁慢慢行走。坐在椅子上却无法站起身来。更令我们担忧的是老太大小便失禁了。总不能每天换床单换裤子吧。老婆想出一招,在每天老太可能大小便的时间段,提前把老太搀扶到马桶上,有一些效果,但有时老太就是没有便意,而把她从马桶搀扶起来没多久,她又拉在裤子上了。所以过一段时间就要把她搀扶到马桶上。


  

     2019年1月14日老太瘫痪在床了,苦不堪言的老婆打电话给在上海的大哥,让他来帮帮忙。2019年16日大哥大嫂携带着被褥铺盖来到我家,夫妻俩人在我家的客厅打地铺,这一来就是2个多月,大哥大嫂到我家后,把老太吃喝拉撒全都包了下来,我们夫妻俩轻松了,只需每天买菜烧菜。直到老太离世后才离开我家。真难为了大哥大嫂。


       去世前的2个月,老太对我老婆说,我要走了。冥冥之中似乎她已预感到她 这次真的要离开人世了。她最后去了一次北阳台,这里是她9年里呆的最多的地方,每天下午,小区里的人就会看到老太倚在3楼的北阳台的窗边,看着下面的行人。老太是在等我的老婆下班回家。自此以后直到去世,老太再也没去过北阳台。



     老太说话越来越少,老太吃饭也越来越少。去世前的一个月老太已面无表情,不理睬任何人的说话了。大哥大嫂叫姆妈,她毫无反应,老婆叫姆妈,她也毫无反应,连看都不看儿子女儿一眼。我试着叫她姆妈,真是奇了,她点了点头。这是对我9年来对她的生活照顾的认可啊!长达9年的对我这个女婿的考验总算通过了。老太心里不糊涂。


      老太已不能吃饭了,老婆将食物用粉碎机打碎,用针筒推进老太的喉咙。老太沉睡在床上,骨瘦如柴,全家人都意识到老太活不了多久了。老太如一盏油灯,即将油尽灯枯了。我们为老太准备了寿衣,到照相馆为她翻拍了遗像。老婆的一个信佛教的朋友送给我们一个音乐伴奏的佛经机子,放在老太的枕边,平缓安详的佛音24小时伴随着老太,2019年3月24日中午,一直沉睡不语的老太忽然大声地喘气,老婆赶紧走到床前看望,老太停止了喘气,也停止了呼吸。老婆说,老太喘气是想让家里人知道,她要走了。老太是幸运的,走到时候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在身旁。老太安详地离世了。


      都说人死是从脚开始冷起,但我握老太的脚,还是热的,但老太的鼻子已冷了。老婆抚摸着老太的脸,老太的眼角沁出几滴泪水。都说人死后的几个小时里,灵魂还留在身上没有离去。老太不能说话,但她的灵魂在看着守候在她身边的家人,她不舍离去。


       老太在她睡的9年的房间里的床上,这是她睡这间房里的最后一夜了。晚上老婆和大哥大嫂都累了去休息了。我留在老太身边守夜,我相信人刚死,灵魂还在一说。我守着老太,让老太的灵魂安心地离去。


      夜深人静,老太平静地睡在床上,身上已穿上了寿衣,盖着大红的寿被。檀香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房间,燃尽了再换上3根。机子里轻轻地不紧不慢地吟唱的阿弥陀佛的佛音,让人伤感的心情归于平静。我坐在床边,往事一 幕幕地象画面一样在眼前浮现。老太为了哄我的2岁的女儿不哭闹,进出打浦桥瑞金二路的每家商店,以致于商店的店员都认识了我的女儿;有一年天大热,我和老太每晚拿着蒲扇,坐在庆华河边纳凉;老婆上班未归,我在自己的房间看电脑,老太感到冷清,走进我房间,睡到我的床上;老太患老年痴呆后,半夜三更敲我的房间门,进门后打开电灯,弄得我苦笑不得,老婆听到敲门声,赶紧起床,把老太拽回她自己的房间,叫她上床睡觉------


      佛说,人生如梦幻,往事不复见。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这所有的一切告别。眼前的,好好珍惜;过去的,随缘放下。老太去世后,每月的24日,老婆都坚决吃素不吃荤。大孝女啊!


离世前的一星期,老太骨瘦如柴,无任何表情,老婆伤心痛哭。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知青回忆】买菜的苦与乐(陈志强)

【知青回忆】难忘的南腊河(陈志强)

【知青回忆】工地上和茅草山上 (陈志强)

【知青回忆】45年前的边陲小镇勐腊(陈志强)

【知青回忆】1970年3月的一场大火(陈志强)

【知青回忆】连队生活回忆(陈志强)

【知青回忆】水利二团的团长政委(陈志强)

【知青回忆】恋爱与婚姻的困惑(陈志强)

【知青回忆】西双版纳的雨季(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腊中学语文教师周新寒(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沙仁的两年教书生活(陈志强)

【知青回忆】半年的老白寨教学生活(陈志强)

瑶区公社中学的那些日子(陈志强)

【知青爱情】火车上的偶遇~~~(陈志强)

【知青回忆】公社教师的轶事(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瑶区的5年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在瑶区的奇遇 (陈志强)

【2016年六六届小学同学会发言稿】难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 我的小学同学庄群(陈志强)

【知青回忆】拉练(陈志强)

教师妻子探亲记(陈志强)

怀念父亲(陈志强)

【知青回忆】13连副指导员马振清(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同学周勇和他的姐姐(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李颂源(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兄弟小擦板(陈志强)

【知青相册】逝去的青春(陈志强)

【知青回忆】胡湾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任教的四年(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花和尚(陈志强)

【知青回忆】建设兵团的单玉珍(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开会(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满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战友阿金和建平(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那峥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七十年代的柳州(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的日子(陈志强)

返城后的不懈努力(陈志强)

三顾长兴顾渚村(陈志强)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一)(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二)(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三)(陈志强 )

写给女儿的信(陈志强)

炒家与被抄家(作者:陈志强 )

骑游队员老朱(陈志强)

旅游路上的两次见闻(陈志强 )

回城后的奋斗(陈志强)

退休后的生活(陈志强)

同济大学演出前的会友随笔(陈志强)

梦里的寻觅(陈志强)

探亲回到上海的那天晚上(陈志强)

知青老民(陈志强)

摘自【我的父亲】章节:晋察冀四分区骑兵连(陈志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记述--记我的岳父(陈志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记述2——记父亲的挚友

骑游队老刘(陈志强)

青浦区骑游队女队长周筱凤(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3---记上海赴黑龙江插队知青萍子(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4---记上海赴云南知青黄家驰 (陈志强)

文章发表后......(陈志强)

【安徽铜陵的收获】 摘自《我的父亲》中的部分章节陈志强)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我们忘不掉的记忆(陈志强)

知青老齐(陈志强)

安徽三日游 (陈志强)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记述5】记上海赴云南知青——月心(陈志强)

上海弄堂锦德里的往事(陈志强)

火车到站了(陈志强)

安吉宁国三日游(陈志强)

读者的故事(陈志强)

13连指导员黄朝富(陈志强)

浙江衢州三日游 (陈志强)

上山下乡贵州的上海知青老华(陈志强)

天空中一片漂浮着的白云(陈志强)

瑶区公社副主任马云超(陈志强)

泰州三日游(陈志强)

浙江丽水缙云仙都游(陈志强)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好看”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丈母娘 (陈志强)

作者​:陈志强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