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128)纳雍猴儿关——冷兵器时代的自然屏障

作者:田中庆 云上毕节 2022-03-30


好个白泥屯,四条路口进。

来时骑大马,去时拄拐棍。


这是流传至今的水西民谣,它简单直朴,却形象地勾勒了白泥屯的险要。


白泥屯包括今纳雍百兴镇和曙光镇大部分地方,因白泥坡出白泥而得名。


▲纳雍猴儿关瀑布(周曦  摄)


白泥屯三面环水一面邻崖。纳雍河由阳长流经海座、彭家渡口、卡门、蒋家岩,绕白泥屯流向东南,至织金、纳雍、六枝三县区交界处,与其它河流合并,注入乌江;邻崖的一面,悬崖高耸,绝壁万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称“猴儿关”。


白泥屯是“屯”, 猴儿关是“关”。军事上的“屯”与“关”,竟然在百兴、曙光这个毗邻的地方紧紧连在了一起!


屯,古代军事建制的一种地理区划表述。关,军事地理上的一种隘口。


白泥屯是统治水西1400多年的彝族土司所建立的十八屯之一,当时就有阿扎屯(水城)、马龙屯(六枝)、白泥屯(纳雍)等军事关隘。


白泥屯上田土肥沃,粮食丰饶,水西因此囤粮屯兵于此。


纳雍猴儿关瀑布(周曦  


白泥屯不是临水就是邻崖,因此才有了“好个白泥屯,四条路口进,来时骑大马,去时拄拐棍”的那首民谣——过去,只有四条路口可进出白泥屯,分别是东西南三面的水路渡口与正北面的旱路猴儿关——300多年前,水西宣慰使安坤就曾率地方武装与云贵总督吴三桂统领的国家军队在猴儿关前交锋过。


清康熙三年三月(1664),安坤与吴三桂在阿扎屯交战失利,退守白泥屯,修理补洞要塞,整顿猴儿关关隘和拦马墙,打算和吴三桂决一死战。


纳雍猴儿关瀑布(周曦  


补洞要塞在百兴镇东面的垭口村石垭口。那一带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悬崖高耸,乱石嶙峋,补洞成了天然的藏兵之所。


与补洞相连的石垭口建有关卡,青石筑就,北面接拦马墙高屯哨所,南面抵蒋家大岩头。补洞从洞门到洞内共筑石墙三道,每每间隔百米,洞顶修营盘一座,一条石阶通往营盘。站立洞顶营盘,极目远眺,纳雍河、水城、六枝牛场、铁盖梁子尽收眼底。


拦马墙筑在一个坝子里,毛石垒筑,连接高屯与三锅桩,长200米,高 5米,厚3米,设三道卷洞门。


纳雍猴儿关瀑布全景图(周曦  


猴儿关是白泥屯正北要冲,瀑布从关上泻下,汇入由东向西流淌的河溪小河,注入刘家渡口。关前蜿蜒而上的石阶路是进入白泥屯的咽喉,安坤依山设卡,筑高墙,设垛口,置火炮,备滚石,严阵以待。


吴三桂大军由抵母河上的彭家渡口进入纳雍海座,安营扎寨于羊猫山,隔河溪峡谷与猴儿关对峙。


纳雍河风光(周曦  


一夜之间,水西军利用藤蔓搭成浮桥一座,以泥土遮掩,又在羊角上捆扎灯笼,趁夜把羊群赶上藤桥,点上灯笼,击鼓吹角,诱敌深入。吴三桂在羊猫山上获报,疑是水西军偷袭,命大队人马出击,倏忽间就冲到藤桥上。顿时关上三声炮响,埋伏的水西军挥刀断藤,吴三桂人马坠入河谷,“把总王乙及三百人咸坠岩死”(《大定县志·平水西逸事》)。


吴三桂后来寻找战机突破拦马墙,攻入白泥屯。不料,藏身补洞的水西官兵冲出来将清军团团围住,清军两千部众战死。后人将双方将士遗骨收葬一处,称“万人坟”。


纳雍猴儿关瀑布(周曦  


眼看白泥屯一时难克,吴三桂弃白泥屯,拨营起寨,率军上马鬃岭,下没天地,打公鸡山,直捣城防脆弱的水西大本营卧这城(今纳雍乐治镇)。安坤措手不及,千年卧这的峥嵘气象就此毁于兵燹之灾。


作者田庆中简介

田庆中,1965年2月生于贵州纳雍锅圈岩乡,1985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当过中学老师,参与写过县志,做过县报记者编辑,从事过政协文史资料编写工作。曾任过县报副总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目前是纳雍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驻村干部。


作   者:田中庆
编   辑:吴   芳
编   审:秦   恒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