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扬之水:穿珠点翠,是清代金银首饰的重要特色,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已是翠色一片|纯粹名家

扬之水 纯粹Pura 2022-08-19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满族女子平日梳旗头,吉庆盛典著礼服,与礼服相配的首饰名钿子[1]。出自清东陵的康熙帝温僖贵妃凤钿,上覆皂纱,钿顶一只金累丝凤凰,金累丝镶宝的桃花两树旖旎于旁侧,两弯灵芝布列在前方,钿口一溜五只探身向下的金累丝凤凰,凤口含珠(插图49)。温僖贵妃卒于康熙三十三年[2],这一件凤钿可以算作清代早期样式,此后则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饰且完善其制。晚清福格《听雨丛谈》卷六“钿子”条:“八旗妇人彩服,有钿子之制,制同凤冠,以铁丝或籐为骨,以皁纱或线网冒之。前如凤冠,施七翟,周以珠旒,长及于眉。后如覆箕,上穹下广,垂及于肩,施五翟,各衔垂珠一排,每排三衡,每衡贯珠三串,杂以璜瑱之属,负垂于背,长尺有寸。左右博鬓,间以珠翠花叶,周以穿珠缨络,自额而后,迤逦联于后旒,补空处相度稀稠,以珠翠云朵杂花饰之,谓之凤钿。又有常服钿子,则珠翠满饰或半饰,不具珠旒,此与古妇人冠子之制相似也。”



又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妇女著礼服袍褂时,头上所带者曰钿子。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支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凤钿之饰九块,满钿七块,半钿五块,皆用正面一块,钿尾一大块,此所同者。所分者,则正面之上,长圆饰或三或五或七也。凤钿除新妇宜用,其他皆用满钿,孀妇及年长妇人则用半钿。”钿子上面的装饰名钿花,又称作面簪,由装饰纹样主题一致的若干块合为一组。所谓“钿尾一大块”,原是放在钿顶,钿子前高后低,戴上之后,钿顶便是斜向着后方。凤钿前面的一长条钿口每做成凤衔流苏,即所谓“珠旒”,又或曰“排子”,《清同治大婚典礼红档》卷四“妆奁册”列有“赤金累丝凤钿全分”,注云“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3] ,即此。所谓“钿子之制,制同凤冠”,乃其要领,即它的制作也同凤冠一般,是由金银点翠镶珠宝制成的一个个小件组合为饰。



“不具珠旒”的钿子,则以钿花的制作彰显粹美。福格云“以铁丝或籐为骨”,崇彝云“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清宫旧藏中均有其例(插图50)。馆藏这一件是以藤为骨,前面四个镶珠宝点翠钿花,三朵团花上面各一只珠翠宝石攒就的蝙蝠,钿口宝花下垂一溜儿璎珞。钿尾一大块是六方花盆里怒放的海棠,花瓣或攒珠或穿碧玺,枝叶镀金点翠,下方是累丝嵌宝点翠的海水江崖(图47-12)。


中国外销画——钻珠


穿珠点翠是清代金银首饰的重要特色之一,虽然“翠”字很早即用于描摹首饰之样态,如金翠、翠羽、翠爵、翠翘、翠钗等等,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已是翠色一片,然而此际之“翠”毕竟何物,似难以实物作为确证。宋元时代,结珠铺翠作为一项工艺,渐成日常话题。南宋日用小百科《碎金》的《艺业篇》中“工匠”条下列有“垒珠”和“铺翠”。元代《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卷九《艺术门》列有金银匠、珠翠匠,铺翠的制作者称“珠翠匠”,其手艺是结珠铺翠,也称作“装花”。不过直到清代,金银首饰的点翠才成为主流,结珠铺翠的首饰,今天所能见到的多是清代物。清代首饰有满汉之别,首饰的制作,也是如此,即首饰楼“分为旗妆、汉妆两行,各不易侵越”[4] 。工艺则有实作、錾作、包金作、镀金作、拔丝作、珐琅作,又锤金作、点翠作。而不论满妆、汉妆,首饰穿珠点翠的广泛施用是共同的工艺特色。点翠又或称作铺翠,即把翠鸟的毛羽细细平铺,均匀粘贴在金银器上,使之更加金碧耀眼,工艺上要求平整服帖,不露底。京城所用,多自广东运来[5] 。在中国外销画中可以见到钻珠和铺翠的情景[6](插图51-1~2),虽然是十九世纪的广州,但这一类手工艺在百年乃至更长一点儿的时间段里,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国外销画——点翠花


以纹样中各个物事的谐音构成吉祥之意,至明方始广为流行。但在金银首饰中,还没有成为主流。吉庆题材占得首席,完成于清。这是明代基础上的发扬光大而在这一时期达到极致。其实这也是弥漫于当日整个工艺美术领域的风气,宫廷为皇帝、皇太后举办万寿庆典,原是重要的催生剂。宋元金银首饰中的诗情画意,至此几乎完全演变为“善颂善祷”,蝙蝠、蝴蝶,瓜瓞、葫芦,花篮、花瓶,原属田园小景、山家清供的种种物象俱以谐音组合为美意,满苑春色于是尽笼罩于福寿无疆的祝颂中。


馆藏银镀金点翠嵌宝福寿绵长簪,长10.4厘米,拱桥式的边框仿若一架瓜棚,下边结着宝葫芦四,点翠珠宝葫芦二,自然是取了葫芦万代的意思;下方一只点翠珠宝蝙蝠,合了边框下端两边的珠桃、宝桃,于是成就“福寿绵长”之吉语(图48)。另一枝银镀金点翠鲤鱼跃龙门簪,算是表现方式比较直白的一例。水波和云朵勾出边框,跃向龙门的鲤鱼带起水花和莲叶,龙门上方一只仙鹤(图49)。巧得很,馆藏一件清代石青地彩绣鲤鱼跃龙门镜套也是同样的构图(插图52)。



牡丹花象征富贵,它也是宋元以来取用最多的装饰纹样。馆藏一件点翠头饰,做成花开满枝密叶回护花朵膨起的一株牡丹,麻花丝钩边,金珠点蕊,通体铺翠,下垂珠子璎珞。背面向下弯曲的一柄簪脚套接在构架上的一个小扁管里(图50)。《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道十三妹出嫁时的光景,“当下张姑娘便遵着公婆的指示给他梳了个蟠龙宝髻,髻顶上带上朵云宝盖,髻尾后安上璎珞莲地”。这一件罩盖式的点翠头饰,便属于罩在宝髻上的宝盖一类,所谓“宝髻”“宝盖”,都是美称。常熟女画家叶祖巽仕女屏之一,又晚清吴友如《海上百艳图》中的《媲美鹤林》一幅,都特地绘出以背影亮相的一个美人,以此展露伊人罩于发髻、下垂璎珞的“宝盖”(插图53-1~2)。


传统的凤簪清代仍然流行,不过式样、材质与工艺都与前朝大不同,就后者而言,点翠与攒珠是此际特色,用作镶嵌的珠宝则有翡翠、珊瑚、碧玺、映红石、宝烧石、石榴石等。出自宫廷的制作,或有“正凤”与“傍凤”之称[7] ,应该都是凤冠上面的饰件,而以此为式制为凤簪,也不妨单独插戴,如故宫藏《胤禛行乐图》中所绘(插图54)。馆藏点翠凤簪一对,两只口衔间缀一尾玉鱼珠结的凤凰相向旋身,尾羽金珠点蕊的一朵牡丹花,分作五歧的羽尖上带着五个鲜桃(图51)。凤钗一对也是飞向桃苑仙境,凤凰展开双翅抱合成圆,头顶珍珠,翅膀下边珠串为托,铺展于前的宝花宝桃仿佛倚云含露,点点露珠便结作坠脚。两件尺寸相同,均长16.4厘米(图52)。清张令仪《燕台竹枝词》:“新更梳裹颇相宜,纱罩笼头二寸奇。八宝金钿当面著,珠挑凤结两边垂。”[8] 乾隆时期的杨柳青年画《麒麟送子》中正有这样一位时尚美人[9] (插图55)。


流苏,即珠串间以宝石的坠子,可单,可双,可以成排悬挑;或衔在凤嘴、缀于钿口;又或挂在簪头、钗首,称流苏,称挑牌,称璎珞,又清高静亭《正音撮要》所谓“簪头繸”,都是此物。若依古称,便是步摇。馆藏一枝珊瑚珠翠流苏,簪首珊瑚梅枝的下边挂一个小小的珊瑚篮子,下垂翠磬,翠磬底端三挂宝石坠脚的璎珞(图53-1)。另一枝簪首是银镀金点翠的竹枝竹叶,低垂的三枚竹叶叶尖上分别挂着小连环,环下各缀竹叶梅花,是流苏中式样别致的一种(图53-2)。



鸟架簪,清代称作“鹦哥架”或“莺哥架”,也是簪钗中别饶奇致的式样。首都博物馆藏金累丝鸟架簪亦即鹦哥架,簪首是一枝金累丝凤头挑竿,凤口衔环,环下缀一个鸟架,架顶上垂了几竿竹,上面覆着祥云,架上一对小小的鸟食罐,中间横杆上站一只鹦哥(插图56-1)。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藏有大致相同的一枝(插图56-2)。馆藏的这一件银镀金点翠鹦哥架长23.5厘米,造型与前举两例相类,不同的是鸟架下方又缀了三挂金点翠的竹叶(图54)。鹦哥架的设计构思或有来自绘画的启发,因为这是明代货郎图中常见的形象,比较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明佚名《货郎图》中的鹦哥架(插图57),即可会得此意。清《霓裳续谱》卷四录有〔寄生草〕《清晨早起梳妆罢》一支,曲儿唱道:“清晨早起梳妆罢,梳上了油头,罩上了冰纱。又听得卖花的人儿转过了妆楼下。他吆喝灯草花儿了,卖翠花儿了,一分一厘不让价。叫了声丫鬟你与我买花,我要买栀子茉莉,还代(带)着江西腊,还要买翠蓝蝴蝶,一嘟噜葡萄,笼儿鬓边斜带(戴)的鹦哥架。”[10]嘉庆道光年间华广生编小曲总集《白雪遗音》也收录曲词内容大致相同的一支,题作《清晨早起》,末了一句是“还有那枝擅(颤)微微的一枝莺哥架”[11]。所谓“鬓边斜戴”,所谓“颤微微的一枝”,两支曲子中的“鹦哥架”,必是这一类鸟架簪,则它是清代颇为风行的式样。子弟书《调春戏姨》头回,道佳人的模样是“双把儿头红绳儿扎紧盘如意,歪抿着偏顶络穗儿搭拉在鬓角。耳垂儿边赤金钳子悬珠坠,鬓角儿旁珠挂儿一枝挂莺哥”[12]。可知梳着两把头儿的满族女子,也以鬓边一枝挂莺哥妆扮得俏丽。顺便说到,这一式样也见于东瀛,如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藏鹌鹑笼耳挖式银钗一枝(插图58),时代约当十八至十九世纪。


除了旗头用扁方,挽髻用扁簪这两个大的区别之外,满妆与汉妆所用首饰很多是相同的。传统的耳挖簪,此际成为金银簪钗中的一大类,宫廷,民间;满妆,汉妆;北方,南方,都普遍使用,或金,或玉;或简素,或繁丽;耳挖簪的纹样可以在百花园中信手摘取,长长短短,大大小小,式样与风格,丰富空前。



与前朝相比,清代耳挖簪尺寸偏长,因又俗名一丈青,函璞集英书屋《邗江竹枝词》“耳挖名为一丈青”[13],清高静亭《正音撮要》卷三列在首饰类中的“一丈青”,《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晴雯“向枕边取了一丈青”云云,都是此物。陈森《品花宝鉴》第四十九回曰三姐“走到帘子边,那枝银挖耳插得本长,抓著帘子,落下地来”,也是一幅特写。馆藏银镀金龙戏珠耳挖簪通长19.7厘米,簪首龙身蟠卷奋鬣呲齿作抢珠之势,只是龙首前边当日嵌的一颗珠子已脱落(图55)。尺寸长,自然扩展了装饰的空间,耳挖簪之端的耳挖勺既已不具实用功能,便又可以借了它的造型翻出新样。杨柳青年画里绘出的美人,鬓边一枝耳挖簪,长挺上栖着蝴蝶,近端处挂着一串莲花璎珞(插图59-1)。长耳挖上不妨再穿鲜花,子弟书《鸳鸯扣》道相亲者眼中的佳人是“探春花儿朵长耳挖上穿定”,杨柳青年画里也正有如此这般的美人图(插图59-2)。当然也可以是绢花、宝花或是珠宝制作的盆花、瓶花,如故宫博物院藏一枝珠翠瓶花蝴蝶耳挖簪(插图60)。馆藏银镀金折枝菊花与盆花耳挖簪钗三枝虽然没有点翠嵌宝,但依凭锤錾之工,却也花袅袅,叶盈盈。银镀金盆菊耳挖钗一枝最是气格清秀,更难得把一个长方框里的适合图案以简笔白描法做得回舞流风(图56-1~3)。


不论两把头还是盘龙髻,耳挖簪通常是斜斜高翘在一侧,子弟书《军营报喜》“琵琶式鬓边斜带金挖耳”即是也,清代绘画中也每有如此插戴耳挖簪的形象,如前举中国美术馆藏雍正和乾隆年间的两幅杨柳青年画。



十八子,又叫作手串、念珠,而念珠原是本名。它和朝珠都是清代服饰中的佩件,不过朝珠原是纳入礼制的,自有等级分明的各种规定,轻易越不得规矩。十八子则不然,虽然从来源上说,二者本是同出一源;从式样上说,它是朝珠的俭省和缩略,一般也有佛头、佛头塔,背云、坠角(插图61-1~2),但它的佩带却可以不受约束,很是随意。


既名手串,自然是作腕饰,《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说宫里贵妃赏下端午节礼,宝玉的一份有红麝香珠二串,宝钗和他相同,宝玉因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但手串却也可以在上端做出一个提系挂在胸前为佩件。张子秋《续都门竹枝词》“沉香手串当胸挂,翡翠珊瑚作佛头”[14],所云即此。张子秋是苏州人,竹枝词作于嘉庆年间。晚清松友梅著时事小说《小额》写主人公的穿戴是“汤绸大衫儿,夹纱坎肩儿,二钮儿上挂着伽蓝香的十八子儿”。大襟的二纽上挂手串,在晚清图像上有不少例子,如清宫后妃的多幅写真。




馆藏沉香木镶金珠福寿字十八子一串,重54克,十八个沉香珠以及佛头都是嵌着金珠福字二,缉米珠寿字二,沉香木的背云是金丝、金珠、缉米珠嵌出的蝙蝠捧寿,燕尾须上一对蝙蝠如意云坠脚,也是用沉香木嵌着金丝与金珠(图57)。


当然最普遍的腕饰仍是手镯,包镶则是清代手镯的一种流行做法,如金镶伽南、金镶玳瑁、金镶藤等等。馆藏镶金嵌珠伽南香木手镯一对,金里一周錾刻梅花朵朵,包镶其表的一周伽南香木以珠蕊金瓣梅花呼应在外。手镯直径7.5厘米,一对共重45.3克(图58)。原为清宫旧藏。



金银手饰中,最具清代特色的是指套,清高静亭《正音撮要》“首饰”一项所列“指甲筒”,即此。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金指甲”条:“金指甲,妇女施之于指以为饰,欲其指之纤如春葱也。自大指外皆有之。有用银者,古时弹筝所用之银甲也。”此所谓“古时”,当指南北朝时期。《梁书》卷三十九《羊侃传》曰侃性豪侈,善音律,姬妾侍列,中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又陈后主《听筝诗》句云“调弦系爪雁相连”。馆藏有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出土银指甲套(图59-1)。不过金银指套作为手饰而形成风气是在清代,短者五六厘米,长者十三四厘米,以镂空纹饰为常见,万字、福寿、盘长、古禄钱、巧连环、梅、兰、竹、菊,花样繁多,制作工巧。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子弟书《一入荣国府》中的凤姐儿,便是戴了“赤金洋錾指甲套”[15]。陈森《品花宝鉴》第四十九回道赶车的周小三,其三姐“十指尖尖,套了银甲”。杨柳青年画《弹琵琶仕女》图中的美人则是十指都戴着金甲(插图62)。馆藏指甲套一对,各长十厘米,金累丝的连钱纹上嵌兰花,缉米珠为花瓣,各色宝石点蕊,兰叶点翠,是很典型的清代式样(图59-2)。


* 注释出处:

[1]  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五:“旗下妇装,梳发为平髻,曰一字头,又曰两把头。大装则戴珠翠为饰,名曰钿子。”

[2] 温僖贵妃,钮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一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之妹,康熙二十年册封为贵妃。按此系清东陵被盗系列案追缴品,曾展陈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

[3] 转引自毛立平《清代嫁妆研究》,页 1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七年。

[4] 齐如山《北京三百六十行》,页 63,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5] 齐如山《北京三百六十行》,页 142,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6] 黄时鉴等《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页 34,页 157,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7] 正凤、傍凤之称,见朱家溍《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一辑,页 170,紫禁城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8] 张令仪,字柔嘉,安徽桐城人,张英之女。王利器等《历代竹枝词》(乙编·顺治康熙雍正朝),页 545,陕西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9] 今藏中国美术馆,此为观展所见并摄影。

[10]《明清民歌时调集》,下册,页 193 ~ 194。 

[11] 全曲作:“清晨早起梳妆罢,梳罢油头,罩上了乌纱。猛听的卖花人儿来妆楼下。他喊道灯草花儿翡翠花儿,一分一枝不让价。叫了声丫鬟,你与我买花。我要那栀子茉莉江西腊,俺还要迎风倒儿、催风篮儿,贴金乖乖,鹅翎蜻蜓翡翠蝴蝶,还有那枝擅微微的一枝莺哥架。”《白雪遗音》卷二,《明清民歌时调集》,下册,页 661。

[12]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上册,页 349,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

[13]王利器等《历代竹枝词》,册二,页 1708,陕西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14]王利器等《历代竹枝词》,册三,页 2017,陕西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15]韩小窗《一入荣国府》第二回,华德栋等《子弟书丛钞》,页 81 ∼ 82,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先秦诗文史》、《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等。


(本文原题为《清代服饰:首饰》,选自扬之水《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本书十一篇文章均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或花结绶带,或家居用器……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 火焰上的辩词

吉狄马加  

本书是中国杰出诗人吉狄马加的主要诗歌作品合集,也收录了作者在全球文化领域发表的致敬感言和文化宣言。作为作者的代表性文本,本书为其国际译介外推范本。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辑是诗歌,精选了作者近200首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全貌,诗人多以故乡彝族的人、物、风俗等为主题,意蕴深刻,奔放自由,独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二辑是诗人在国际诗歌活动中的文学演讲与随笔精华,展现了中国当代具有强烈辨识度的诗人——吉狄马加所具有的诗歌高度、国际视野、精神意识和文化底蕴。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扬之水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文脉传承:第二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文献集

中央文史研究馆  编著

本书以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二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项目为依托,汇集王蒙、刘梦溪、仲呈祥、郑欣淼、吴江、陈来、尼玛泽仁、龙瑞等中华文化艺术名家讲课及与学员互动实录。从诗词修习到书画研习再到戏曲品鉴,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文献集,主题鲜明,内容生动,不仅为传承中华文脉,推动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使广大读者对中华传统艺术精髓要义与美学精神有一个整体感受和体会,可以培养读者的兴趣与爱好,提升读者的审美修养与艺术品鉴能力。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 星核的儿子——骆一禾纪念诗文集


陈东东  编著


骆一禾是中国当代杰出诗人,著有短诗《修远》《为美而想》、长诗《世界的血》《大海》等。他不仅对中国诗歌的前景和诗人的任务提出了“修远”的命题,显示了诗人宏阔的历史视野与深邃而沉潜的人格品质,而且其诗作具有沉静的生命体验与谦和的人性抒写之美。《星核的儿子——骆一禾纪念诗文集》是由7篇诗歌、37篇文章、1篇录音整理稿组成的一部纪念骆一禾诗文集。其中既有对骆一禾生平的追忆,又有对其诗歌创作的探究,此外,行文之间还回顾、反思和总结了当代诗歌艺术的创作和发展。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

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仁慈江湖

樊国宾 著

《南方周末》专栏作家樊国宾用汪洋恣肆的文字、博大广袤的渊博学识、精深通达的哲学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神与灵魂的对话。

李敬泽、张宗子、朱又可、多马等联袂推荐。


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黑陶 著

作家张炜、散文家冯秋子联袂推荐,“新散文”代表作家、“诗人散文家”黑陶以独特而富有诗意的写作和具有高度辨识度的语言风格,拓展散文写作疆域,表达来自时光深处的记忆和“父性”江南的面孔。


彭程作品系列

彭程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彭程作品系列”共包含三部,分别为《大地的泉眼》《心的方向》《阅读的季节》,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最新自选集。彭程的文字从容、宁静而诚挚,散文书写中的一股清流,写作风格凸显质朴的美学和深刻的内涵。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黄梵 著

作家、诗人黄梵潜心力作,揭秘创意写作,教你如何轻松学会写诗。王鼎钧、欧阳江河、灰娃联袂推荐!作家、诗人黄梵以文理兼顾的思维、四堂课的形式,总结其授课和创作经验,探究出适合汉语语境、自成体系的诗歌创意写作理论。


张爱玲传(修订版)

张均 著

张爱玲,一个人的传奇人生折射出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文学评论家於可训、文史学者陈子善、《百家讲坛》主讲人彭玉平诚意推荐!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均在大量张爱玲文本资料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将张爱玲的个人生活与文学生涯对称而陈,全景式探究其冷观人世喧闹、深谙生命哀伤、谨遵内心真实的完美主义追求。




# 独坐羊狮慕

安然  


《独坐羊狮慕》是一部自然文学书稿。“羊狮慕大峡谷”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武功山境内,以拥有独特美丽的自然生态,素有“植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美誉。作者自2014年底至2020年春,用长达6年的时间,远离尘世喧嚣,独处羊狮慕腹地,观察记录大峡谷四季风光变化,以独家第一手资料,描述一个人和一个大峡谷的故事,书写瞬息万变的山间风景和内心变化,呈现了一个写意与工笔的自然王国和精神王国。



# 肖沃奇怪故事集

利奥波德·肖沃  


《肖沃奇怪故事集》是爸爸肖沃讲给儿子鲁诺的故事。肖沃讲述的故事构筑了一个怪物、奇异生物与动物的国度,既表达了亲情、爱情、道德以及各种关系的建造,又在表达荒诞的同时表现了人类灵魂的瘀伤。他的作品寓言一样简短,诗意而平静,不露声色的批判,这是肖沃的典型风格。这些看似荒怪的故事,往往能比现实世界更能直达真实,引人深思。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保罗·策兰 著;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上、下)

[苏联]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著

西蒙 译

影响著名作家张炜数十年创作、感人至深的自然主义“隐秘经典”,俄罗斯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通过实地考察,精心呈现100多年前乌苏里地区的特有风貌,处处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 界限之书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界限之书》为埃德蒙·雅贝斯代表作之一,共分为四卷,分别为“未被怀疑之颠覆的小书”“对话之书”“旅程”“分享之书”。作为一部介于诗歌、散文、格言警句与哲学随笔之间的跨文体实验作品,本书是雅贝斯的沉思之作,也可看作他的自言自语。在形式上,文本属于断简残编型,思维跳脱、风格特异;在内容上,着眼于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索和探询,具有思想深度和哲学洞见。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儿童粮仓”系列丨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丨王树村·戏出年画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丨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丨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  冯秋子主编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汉声·松阳传家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丨庞培·碗和钵丨赵波·云上丨彭程作品系列 丨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丨樊国宾·仁慈江湖|黄梵·意向的帝国:诗的写作课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