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62集(附文字档)

请点击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百家姓》

第62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5月2日

好,我们看到第二百六十九个姓氏,蒲姓。蒲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前百大。蒲姓其实是出自于妫姓。请帮我改一下,在第一行,蒲姓出自于己姓,这个己其实是妫姓的误植。这个妫先前我们讲过几次,其实就是舜他的姓氏是姓妫姓。我们看到后面,这边有提到夏朝的时候,舜帝的后代受封于蒲这个地方。蒲姓的源头之一就是从这个蒲国改姓而来的。所以它是从舜的妫姓派生而来的姓氏。又有一支的蒲姓是出自于春秋时代,少昊的后代也有封在蒲这个地方,不过这个蒲跟刚刚我们谈到的那个蒲,是同名而异地,同样是蒲,所以也有子孙以地名为姓氏。再来还有另外一个源头很特别,就是在远古时代,蒲草它是一种蛮常见的植物,这种蒲草它可以做为食物,而且它还可以编织成席,席子。现在我们看到的席子有些是用竹片编的,在中国早期也有用蒲草编的蒲席,而且还可以做成像居家的一些生活用品,所以蒲草算是蛮可以被大家所利用的一种植物。所以有此一说,蒲姓有个来源就是,因为居家的四周围长满了蒲草,所以就以这个蒲做为姓氏。这个是另外一个来源。再来第四个来源就是从西域阿拉伯,东来中国经商的这些子民们,后来在中国定居之后,也有阿拉伯人改姓为蒲姓。这是第四个来源。

刚刚我们提到蒲可以来编织成蒲席,其实竹子它也是生活中蛮常运用的一种植物,所以在中国早期,竹子可以做的物品相当的多,除了竹子可以来造房子之外。竹子还可以做什么?还可以做桌子、椅子、床铺、席子,还有另外一个蛮特别的就是门帘。我们有一句歇后语,叫做“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因为狗没有手可以掀开门帘,所以它必须要用嘴巴去把它顶开来,所以古人就有这个智慧,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这个歇后语。门帘长什么样子?可能大家有听过门帘,可是看过门帘的机会不多。在我们美浓,我们传统的工艺师傅,就有制造门帘的这种技师。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我们住在乡下的时候,这个门帘就是家家户户出入的那个门户,都会挂上这个门帘,它是一片一片的竹子编织起来的。它有什么好处?第一个它可以通风,而且第二个它可以阻绝光线,第三个就是它有一个内外之分,因为如果我们把门带上,室内光线就进不来,空气就不流通,所以我们把门打开来,挂了一张门帘,外面的人要看到室内就看不进去,可是反过来室内要看到外面,因为它有门帘,它是有缝的,所以他可以看得到外面的情况,所以它是一个很多元的一种功能。当然这个在我们小时候,是一个家庭蛮常备的一种物品,不过现在因为这个工业技术,年轻人承接的愈来愈少,所以目前为止,在美浓只剩下一、二家还有制作门帘。不过因为它是纯手工,所以每一个门帘的制作,大概都要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的时间,所以价格也就比较高,要大概两千块左右的新台币。很多人为了保留古代的算是传统技艺,有些人是为了要做为年轻时候小时候的一种生活的回忆,所以也都会跟这个老师傅来买。可能再过几年,这个技术如果没有人传承,就再也不见了。蒲也是一样,这种蒲草的编织其实也是只能够靠手工,所以很多的技艺能够有人来继承,这是最好的一个传承的方式。不过因为很辛苦,而且年轻人大概都认为说,这个大概发不了财,赚不了钱,所以愿意来继承的人非常的少数,那就有点可惜了。

好,我们看到堂号。堂号有一个揖让堂,还有帝师堂,典故都跟舜帝有关。舜帝年轻的时候,就以十八岁的蒲衣做为老师,所以他不耻下问,跟年轻的蒲衣来请教。原本舜帝后来想要把天下共主的位置禅让给蒲衣,可是蒲衣不愿意接受,最后就隐遁而去,所以后世的子孙就以蒲衣做为典故,立堂号揖让堂还有帝师堂。帝师堂我们可以理解,因为舜帝曾经拜他为老师,所以他是帝王之师,所以称之为帝师。为什么叫做揖让?揖让,其实揖就是我们做敬礼的动作,现在我们大概敬礼就是鞠躬,可是在古代他不仅要鞠躬,而且双手要环抱在胸前,所以这个叫做作揖。打躬作揖就是我们要弯下身体,手还要保持在胸前这个环抱的动作,这个就是打躬作揖这个动作。所以作揖就是一个对对方的礼敬,因为舜帝拜蒲衣为老师,所以就是要有这个礼敬老师的动作,所以称之为揖让堂。

再来,蒲姓的历史名人,除了蒲衣之外我们再介绍几位,第一位是蒲元。蒲元也是一位古代很有名的刀匠,一位工艺的师傅,他曾经为诸葛亮来锻造铁器。我们都知道铸造铁器要不断的淬炼,所谓的淬炼,淬这个字是水部,炼是火部,炼就是我们要用高温来把金属让它可以软化,软化之后它必须要用重物来敲击,敲击才能够把铁的密度给提升,提升之后,接下来要把铁在高温之下,要把它放到水里面去让它淬炼,所以淬炼的淬这个字从水部,它讲的是入水降温,让它能够把它的这个硬度保留,是这个过程,所以淬炼淬炼,一个是水部,一个是火部,事实上它是讲炼钢打铁的这两个阶段,所以各有它所指的部分。蒲元因为精于铸造铁器,所以他慢慢的去观察这个水质的不同,其实它会影响到冷却的速度,就是刚刚提到淬炼的淬那个过程,所以经过他反复的测试之后,他发现蜀江水的水质,在淬的时候是最好的冷却剂,所以后来他就大量的取用蜀江的水来锻造钢铁。所以在他锻造钢铁制造的刀剑,都是硬度很高的,而且都非常的锋利。所以当时帮诸葛亮锻造这些武器,让诸葛亮的将士在阵前,都有很好的武器来护卫国家,来杀敌立功。所以当时蒲元的刀就被称为神刀,是非常著名的工艺技师。

第二位蒲寿庚,在版本里面,也有把他写成这个写法的蒲受耕。他是他特别的一个身世背景,他是穆斯林的海商,所谓的穆斯林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回教徒,其实他是阿拉伯的后裔,在泉州这一带就定居,而且世代在这个地方经营海上的贸易。蒲寿庚是宋朝末年元朝初年的人物。先前我们也提到了,南宋到了蒙古大军南下侵犯国都时,国都被攻陷,所以南宋的皇帝就只能够流窜在福建、江西这一带,后来有两位幼小的皇帝即位,一位是宋端宗,一位是幼主,这位幼主就是刚即位没多久,然后就殉国了,所以连谥号都没有。所以当时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就拥护这两位幼小的皇帝,在福建、江西的山区不断的流窜,后来来到了泉州,希望能够进入到泉州,至少可以有一个庇护的定居之所。可是这一位蒲寿庚他基本上在泉州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地方的霸主,因为他在泉州数代经营贸易,所以他们家族在泉州算是地方上很有声望的商人。所以在当时他们要求要进入泉州的时候,这个蒲寿庚就婉拒,所以后来朝廷的官员,就只能够在泉州城外的一座寺庙,暂时的安顿下来。而且张世杰也向蒲寿庚借船,他希望能够让宋朝的皇帝登船,然后可以暂避到海外去,能够避蒙古人的风头,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回来本土继续朝廷的工作,他要借船,可是这个蒲寿庚他经营海上贸易,船是一定有的,可是他私下已经跟蒙古人勾结了,所以也拒绝要借船,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宋朝的两位皇帝最终还是被蒙古人赶尽杀绝。所以蒙古人在入主中原之后,就给予蒲寿庚特权,让他担任福州行省中书左丞,所以他们家族在元朝这九十几年的统治,就基本上是控制了中国对外的贸易,不仅仅是泉州,而且还扩及其他的商港。所以蒲寿庚家族在元朝可是威名赫赫的家族,而且发财致富,在当时是非常的有权势。可是好景不长,当蒙古人被明太祖朱元璋给推翻之后,朱元璋就很痛恨这个家族,所以在第十四页,我们看到从上面算下来第六行的地方,在蒙古人被赶跑之后,明朝朱元璋就把蒲寿庚的家族,后代子孙统统流放充军,女生就发娼为奴,而且不能够登录仕籍,不能登录仕籍就是因为你是奴隶,所以你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所以他连基本的公民权都没有。所以几代人的发达,可是换来的却是子子孙孙无限的痛苦,连一般人的身份都难以取得。所以这个蒲寿庚到后来其实也为当地人所唾弃,因为他等于是为蒙古人所利用,赶尽杀绝,为子孙也做了一些不好的典范。所以当时泉州在宋朝末年,还有元朝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很发达的国际商港,刚刚我们也提到澳门还有香港,在当时都被西方列强做为通商口岸,其实泉州在更早的宋末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是对海外贸易的国际大港,而且因为是阿拉伯为主的家族来控制,所以在泉州那个时期,就有很多阿拉伯风情的建筑物。现在泉州还有保留一些当时留下来的公共建筑,所以我们到泉州去看,有一些古迹还可以看得到当年的一些风华,这个是很特别的一个港口。

第三位蒲姓的历史名人就是蒲松龄。蒲松龄是最著名的一位文言文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当然里面谈的都是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可是蒲松龄,他其实重点不在于突显出这些妖魔鬼怪的怪力乱神的事情,他要突显的是人跟鬼到底谁比较可怕。他要强调的是,那些妖魔鬼怪虽然跟我们人不一样,是阴阳两隔的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个层次的众生,可是很多人都怕鬼,可是蒲松龄要强调的是人比鬼更可怕,因为很多的鬼,其实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甚至于有一些另外一个空间的众生,它还会暗地里帮助你,可是人呢?人不是,人只要有利可图,他就可以背信忘义,他可以恩断义绝,他可以过河拆桥,所以到底人可怕还是鬼可怕,蒲松龄要强调的是这个观点。所以在他科考这一条路被断绝之后,他就专心的来从事创作,他有其他的小说,当然影响力都没有《聊斋志异》这么的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世我们在谈到蒲松龄的时候,首屈一指的就是他这本书,其实他还有其他的著作,也是维持着刚刚我们所讲的那个精神,就是要揭发那些当时清朝的科考之下的一些很黑暗的一面,还有官场上那些腐败的一面。他透过小说的方式来传达他对于当代的不满,所以也给后世的子孙很多丰富的材料,来了解清朝时候的官场文化。

《聊斋志异》我也读过一些,但是说实在的它不太好读,因为它是一个文言小说,他用的文字都非常的精练,可是篇幅还不短,它每一篇大概都有二、三千字,所以读一篇大概我们要花很多的精神来阅读。所以接下来我们跟陈弘学老师,我跟他一起来合作要来讲古文的部分。其实有机会的话,其实我们读一读《聊斋志异》,它也是很棒的古文,而且故事的题材也他特别的,都谈到一些鬼怪的事情,或许,或许我们有机会也可以来谈一谈他这个作品,选一、二篇比较经典的,我们可以来试试看,来读读看。第二百七十个姓氏,邰姓。讲到这个邰姓,我们在台湾就有一位演艺人员,叫做邰智源,在我们台湾的朋友应该都有看过他的表演。这位邰先生他也算是一个很称职的演员,他有很多的作品,尤其他在模仿一些政治名人、明星,是很有名的一位演员。邰姓的历史渊源我们来看一下,邰姓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是比较稀少的姓氏。邰姓是出自于姬姓。这个地方我要跟大家说明一下,因为邰姓的这个起源跟谁有关?跟一位弃有关。这个弃有一个说法,说他是炎帝之后,可是有一个说法又说他是姬姓之后,所以在文献记载上面,它是有两个说法的。为什么他的名字被称之为弃?原来他的母亲叫做姜原,我们再往下看一点点,他的母亲叫姜原。这位姜原是怎么样怀孕的?很特别,这位姜原她是一位少女,然后有一天出去外面玩的时候,居然在地上看到有一个很大的脚印,然后姜原就很好奇,她就踩在这个大脚印上面,结果回去之后居然怀孕了。这未婚然后怀了孩子,这个在当时是可能有一些人有一些指指点点,所以后来她就不敢养这个孩子,于是就把他丢在外头。可是丢在外头就很奇妙,就会有人辗转把这个弃婴给带回来,所以好几次都丢不成。所以姜原就想说,可能真的是有这个因缘,而且她回想自己为什么会怀孕,就是踩到了那个巨大的脚印,所以她想会不会我怀的是天神的孩子,所以怎么丢都丢不掉,他自然又会回来她的身边,所以后来就把他取名为抛弃的弃,抛弃的弃,就这么来的。可是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说法是说,其实帝喾他是黄帝的后代子孙,然后跟姜原就有了这个爱情的结晶,因为可能不方便去承认他父亲的身份,所以后来是姜原就带着这个孩子,然后把他取姓为姜,可是他是姬姓的黄帝的子孙的后代,所以就变成说这个弃。他到底是姬姓还是姜姓?其实两个都对。我们看到在古代,还有同时期商朝的始祖,也有这样类似的情节,商朝的始祖叫做契ㄒーㄝヽ,他的妈妈是怎么怀孕的?说他的妈妈吞了燕子蛋,燕子,我们现在看到那个燕子,小的燕子,不是大的那个候鸟的雁子,那个蛋吃下去,吃下去之后居然就怀孕了,也是少女怀孕。然后天主教,基督教,讲到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也是少女怀孕。所以在学界来讲有一个说法说,其实这种少女怀孕,在中西方都有这样的情节,他们认为说,可能是反映了人类在发展过程里面,有一个时段叫做母系社会,这个先前有跟大家说明过,所以只知道妈妈,不知道爸爸是谁,因为到了后来进入到了父系社会的时候,对于母系社会的一些传说或者是一些流传的说法,他必须要来做一个润饰,因为只知道妈妈不知道爸爸,在当时母系社会是很普遍的,可是到了父系社会的时候,后代子孙去追溯这段过程的时候就觉得,怎么会没有父亲?他们觉得说没有父亲感觉好像很奇怪,因为他们已经到了父系社会,是用父系社会的角度来思考,所以就附会了说是少女怀孕,他们是天神的或者是什么神灵的子孙,如何如何,就做了这样的附会。后来因为他们的后代子孙就成为了朝代的君王,所以他们在追溯他们的历史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润饰,这个在中西古代都有同样的情节。这个邰姓就是弃后来被分封在邰,所以后来弃的子孙就有一部分以邰为姓氏。这个是现在我们知道邰姓的最主要的起源。

好,我们看到邰姓的堂号,有一个蛮特别的,叫做翼亲堂。翼亲堂就是从字面上来解释,好像鸟张开双翼来保护母亲,典故是明朝的邰茂质的故事。邰茂质的母亲很怕打雷,所以每次打雷的时候,邰茂质就用身体去保护母亲。这种情节好像比较常见的是,小孩子怕打雷,对不对?所以爸爸妈妈会去保护孩子说,打雷不要怕。邰茂质的妈妈怕雷声,所以到了妈妈晚年后来往生了,每一次下大雨的时候,邰茂质就用伞到母亲的坟头,去帮母亲遮蔽坟墓,跟生前一样保护母亲害怕雷声。所以这个也变成是非常感动世人的一个孝顺的故事。所以邰茂质的子孙也以此为荣,立堂号翼亲堂,来彰显邰茂质孝亲的故事。

除了邰茂质之外,历史名人我们再介绍一位比较近现代的邰爽秋,他是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学家。这位邰爽秋其实他在很多的大学,都担任过行政的工作,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多年来致力于民生教育,为民生教育的思潮带来在教育界的一些影响力。我们都知道三民主义从孙先生建立以来,他强调的是三个民,这三个民是哪三个民?就是民族,民权还有民生,所以民生是孙先生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所谓的民生其实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关于经济、贸易,这个都是攸关于民生经济的。所以邰爽秋也是从三民主义的这个观点,去延伸出来民生教育的重要,对于提升老百姓对于民生生活的认知跟品质,他也扮演了推手的角色。在这边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

好,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七十一个姓氏从。从这个姓氏是非常少见的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从姓是出自于姬姓,是周平王将他最小的儿子,分封到了枞这个地方,这个枞原本的地名是有加上木字边的,后来辗转枞这个国家的子民,也以国名为姓氏,又辗转的把木字边去掉了,就剩下了现在随从的从这个字。后来汉代也有一位叫枞公,枞公也是枞姓,所以枞公他其实也是从西周的这一位枞国的子民衍生而来的。后来枞公的子孙,在后来的文献典籍里面,也都写成了没有木字边的从了,所以可以发现大概是从汉代以后,逐渐的把木字边给去掉,所以一直到宋朝写百家姓的时候,我们在二百七十一个姓氏的从,就没有加上木字边,大概是从汉代以后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

从姓的堂号有一个双烈堂,也是明朝的父子两位从姓的人物,一位父亲是从所向,他的儿子叫从士默,两位都是在燕王朱棣起兵夺位的时候,他们同时遇难。因为燕王朱棣率兵要来篡夺他的侄子,明惠帝的帝位,所以他在官方的角度来看,他是谋反,他是叛变,所以他们从氏二父子,其实就是站在朝廷要来坚守朝廷的正统,所以来抵拒燕王朱棣的部队,不过后来就双双遇难。所以后来从氏父子的子孙,就以此为典故,立堂号双烈堂来纪念父子二人。

好,再我们看到从姓父子之外,还有另外一位叫做从贞,也是明朝人。从贞他管理所谓的漕运。漕运是什么?漕这个字是从水部,所以它应该是跟水有关,没错,所谓的漕运就是运河的一些工作。当时中国南北都有很好的河运,不过像黄河,像长江,因为它是从西往东流,所以在黄河在长江的河运,它只能够沟通东西二边的港口,南北就必须要靠什么?靠大运河,所以从隋朝开始,在黄河跟长江的下游,就建筑了南北向的大运河,这个大运河也是漕运的管理范围,所以只要是在黄河长江,还有大运河的这些运输的工作,都是属于漕运所管辖的。当然在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专门管理漕运工作的职官,从贞他就是在江南这一带管理漕运,管理漕运因为是贸易的一些工作,贸易的工作。商人南来北往,搬有运无,所以利益是很庞大的,所以如果管理漕务的人他是心怀不轨,他想要从中舞弊,事实上油水是非常的丰厚,因为他只要扣押你商人的物品,你商人如果要把你的物品给赎回来,那就必须要怎么样?要行贿官员,对不对?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私心,其实都可以有很大笔的收入。可是这位从贞他非常的奉公职守,他管理漕运,从来都没有做一些比较不好的行为,而且他也能够体恤他的下属。所以当地老百姓都知道,而且还传唱了歌谣说,指挥从贞,运粮惜军,骑的骡马,跟的家人,它讲这位从贞他非常的清廉自守。他骑的是什么?是骡马,这个骡马,这边强调骡这个字,马事实上它是一个为了要凑字数所安上去的文字,其实他骑的就是骡,骡就是马跟驴所交配而生的,叫做骡,骡的价格比驴比马都还要便宜很多,因为他居官很清廉,所以家里面就比较没有这么富裕,所以他骑的坐骑就是骡,连马都没有。然后他出门的时候都有一些随从人员,随从人员就是自己的家人,所以也都没有很铺张的排场,所以从这一句童谣里面,就可以点出从贞在当时老百姓的心中,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

好,我们看到第二百七十二个姓氏鄂。鄂刚刚我们有提到了,就是后来我们湖北省的简称。鄂其实它也是一个姓氏,在人口上面都不多,都没有进入到百大之流。鄂姓的起源我们看一下,它有一支是出自于姬姓,是春秋晋国的公族曾经受封到鄂这个地方来,不过这个鄂是山西省的地名,不是湖北省的地名,所以也是一个同名而异地的情况。这一位公族原本是姓姬,因为受封在鄂这个地方之后,子孙就以地名为姓氏。这是一个来源。还有一个鄂姓的来源是从春秋芈姓派生而来。春秋时代夷王的时候,楚王熊渠曾经将自己的三个儿子,也分封到地方去。第二个儿子公子红他受封在鄂这个地方,这个鄂就是湖北的地名了,它相对的位置就是现在湖北省的鄂城市。这个鄂城就是刚刚我们在上节提到,宋朝时候的鄂州,所以也就变成湖北省的代称,鄂王的后代就以地名为姓氏,所以这个来源就是从芈姓派生而来。还有第三个来源,时代就比较晚了,已经到了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曾经被朝廷封为岳鄂王,所以岳鄂王后来,岳飞的子孙有一支就以鄂王的鄂为姓氏。这是第三个来源。

我们看到鄂姓的堂号有一个安平堂,典故是来自于汉朝时代的鄂千秋。鄂千秋他是沛这个地方的人,汉高祖刘邦也是沛这个地方的人士,所以鄂千秋跟汉高祖其实就是同乡的,算是邻居朋友,所以在汉高祖刘邦起义的时候,鄂千秋也是率先响应的人士之一。后来汉高祖一路在秦朝末年跟群雄角逐帝王之位,最后建立汉朝,然后汉高祖要大封功臣,所以当时就很难决定说,这个功臣到底孰先孰后,鄂千秋就跟汉高祖刘邦建议说,萧何是万世之功,所以应当要摆在列臣第一。刘邦想很有道理,所以后来就把萧何安放在功臣的第一位。这个先前我们也曾经提到过,汉初三杰有萧何,有张良,有韩信,其实在当时讨论这天下第一功的时候,这三位都各有支持者,所以让汉高祖刘邦左右为难,也就是鄂千秋的这一席话,让他最后拍板定案,由萧何来领受天下第一功。因为鄂千秋的这一番话,解决了刘邦的难题,所以他也立鄂千秋为安平侯。当然这个安平侯不是因为他一句话就可以封侯,而是因为鄂千秋从一开始刘邦起义他就跟在身边,也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所以才封了侯爵。后代的子孙就以安平侯的安平做为堂号,纪念鄂千秋的事迹。

除了鄂千秋之外,我们看到还有历史名人介绍一位,鄂尔泰。鄂尔泰是清朝人,其实他的本姓是满姓西林觉罗,西林觉罗。我们会发现,它跟爱新觉罗一样,都有一个觉罗。觉罗这两个字是满洲话,满洲话的觉罗的意思就是姓氏,所以这个爱新觉罗,西林觉罗,这个觉罗都是姓氏的意思。他的名才叫鄂尔泰。可是后来慢慢的从清人入关之后,他们经常都不太写姓,所以在上奏折的时候经常都是只有写名,像鄂尔泰,后来他的子孙就以鄂为姓氏。这种情况从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开始,就慢慢的习惯了。所以后来这些满姓逐渐的就没有在典籍记载,或者是奏折上面出现,反而以他的名所派生出来的姓氏比较常见。所以我们把他说是鄂姓的历史人物,也可以算得上是这一个范例。鄂尔泰他是康熙晚年雍正时期的人物,尤其在雍正朝是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跟另外两位大臣叫做田文镜,还有李卫,都是雍正皇帝的心腹。田文镜在先前我们讲到田姓的时候,曾经介绍过。李卫大家对他其实比较陌生一些些,李卫其实他的身世也是蛮特别的,他身份很低下,他原本是雍正皇朝的包衣奴才。包衣这是满洲话,胞衣,把它写成汉字是写成这样,这个包衣是满洲话的发音,然后写成了汉语,其实这里面也有一点点它的意境在里头,包衣其实我们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同胞,穿着同样衣服的同胞,可是他的身份是奴隶。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状况?先前我们曾经介绍过奴隶,一旦你是奴隶之后,你一样可以在你的主人允许之下,你在你的主人家,你还是可以结婚,你还是可以生孩子,不过你婚配的对象同样也是奴隶,所以奴隶跟奴隶结婚,生下来的孩子世世代代都是奴隶,所以这一些奴隶所生的后代,满洲人他们把他叫做包衣。包衣因为长在主人家,其实他跟主人家的后代子孙,也都是一起长大的,所以他们是算同胞,在一个家庭里面成长,不过身份很悬殊,我是主人,你是奴隶。但是有一些主人,其实跟他一起同年长大的这些包衣奴隶感情非常的好,甚至于有一些根本就不把他当奴隶,就当作兄弟一样来看待。所以李卫其实就是雍正他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他在他的府邸里面,跟着他的包衣奴才。他非常的机敏,反应也很敏锐,然后有一些想法他可以跳脱传统,所以后来雍正发现,他这个奴隶很有见地,虽然说大字不识几个字,可是很有想法,后来就一路提拔他,所以他当皇帝之后,居然破格让李卫去担任地方的长官,而且他还曾经当到巡抚。巡抚是非常大,一个省的省长。当时李卫跟田文镜还有鄂尔泰都是雍正的心腹。鄂尔泰后来在地方上面就很有作为,尤其他在云南就推行了改土归流。这个所谓的改土归流,这个土就是土司,这个土司不是我们早上吃的那个面包的吐司,司一样是那个司,司法的司,土司是从明朝的时候所建制的一个制度,在云南、贵州这一带,还有广西这一带,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它就是一个部落一个部落,一个部落就会有它的,这个叫什么?头目,用我们原住民的话叫头目,其实就是领袖。因为这个地方崇山峻岭,而且又是盘根错节的很多的少数民族,所以明朝就想说,好吧,我要派官去治理,不如怎么样?不如我就承认你每一个部落你们这些首领的地位,所以它有各个大大小小的首领,他都被奉为明朝的官,那个官就叫土司,有小土司,也有大土司,大土司就是几个部落联合起来,共推一位大土司来管理这个地方,所以这些就是在明朝所留下来的制度。改土归流就是把土司的建制给打破了,然后从中央政府就派官吏去在这个地方,就设县或设一个州,设了县,设了州之后,就有县长,就有州郡的长官,就进来了,所以它就正式纳为国家的管理系统里面了。改土归流就加强了中央对于西南地区,云南、贵州这一带的统治,所以后来就深受雍正皇帝的赞许。后来雍正驾崩的时候,鄂尔泰跟张廷玉都同时被授为顾命大臣,来协助年轻要登基的乾隆皇帝,来接掌政事。所以后来历任的职官,就到中央朝廷去任官了。所以我们看到这边洋洋洒洒,他担任过的职官非常的丰富,晚年往生之后还曾经被配享太庙。这个先前我们也曾经举过一些例子,就是在太庙之中受皇帝的祭祀,他也可以配享香烟,所以这是对于大臣的一个无上的光荣。不过后来到了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也因为一些事故,主要是鄂尔泰的子孙有一些逾越的事情,所以子孙犯了错,他的祖先鄂尔泰也就被剥夺了配享太庙的权利,后来也从贤良祠被撤出来,所以子孙的一举一动其实也会影响到祖先的这些事迹,子孙的一个作为其实也要考量会不会辱没先祖,所以因此鄂尔泰他也就被剥夺了配享太庙,还有贤良祠的这个地位。这个是鄂姓的历史名人。

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七十三索姓。索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也是蛮少见的姓氏。索姓的来源其实还是跟商朝的遗族有关,商朝在被灭亡之后有六大望族,这六大望族其中有一族就是跟索姓有关,考古学家还有历史学家他们就从一些考古实物,还有一些文献来做推求,他们会有一个说法,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索姓为什么他们会被称之为索姓,在商朝的时候,这个氏族就是专门制作绳索,因为专门制作绳索,所以当时就以绳索做为他们的氏族的姓氏,所以这也就是索姓的来源。大家会说,制作绳索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工作吗?好像蛮稀松平常的。以我们现在来看感觉好像没什么,可是大家不要忘记了,在商朝的那个时代,很多的生活物品其实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制作,譬如说制造陶器,就有专门制作陶器的一个氏族,他们氏族世世代代就是制作这个陶器,所以后来就以陶做为姓氏,像制作绳索,绳索现在我们看起来不起眼,可是在当时农耕还不发达,主要还要靠狩猎,还要靠采集来补充生活物资的时候,绳索是很重要的物资,你要去打猎,需不需要绳索来圈养动物,来豢养动物?需要;你要采集,譬如说刚刚我们前面有讲到采桑,采摘桑叶,采摘桑叶的时候,一般桑树大家都没有想像,这个桑树它了不起就是一个人高,其实没有,桑树在北方,有一些品种它可以长到二、三层楼高。我请教大家,如果你要采摘桑叶,你要给蚕宝宝吃桑叶,那个桑叶你要摘新鲜的还是要摘老叶,当然是新鲜的,新鲜的桑叶要上哪里采?树梢,下层的都是比较老了,所以你要上树,你要上树的时候,你为了要让自己有一个保护的措施,你要用绳索绑住,才不会掉下来,所以绳索在采集,在狩猎的时代,都是很重要的生活用具,所以专门有人来制作。你说绳索就是我们找麻绳搓一搓,搓一搓就好了,没有那么简单,这个专门的技术,你看有一个专门的氏族来专门做绳索。你就知道其中还有一些,我们闽南话讲铓铓角角,还有很多很细腻的技巧,那个都是有专门的人来承传。所以就有索姓从商朝繁衍而来。后来商朝被灭亡之后,暂时他们是被分崩离析了,可是在民间,还有一股力量要反叛周朝的统治,所以后来商纣王的儿子叫武庚,武庚后来就勾结了周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他们就叛乱了,所以在这一次周公亲自去敉平武庚叛乱之后,就决定要把这些商族的后代,要把他分化,不要让他们都在一起,所以哪一个国家分一些,哪一个国家分一些,就把他分流出去了。所以后来索姓也就被迁到了鲁国,由周公的长子伯禽来亲自看管。所以鲁国基本上刚开始建国的时候,他们这个国家一半是周民族,一半是商民族,可是周民族跟商民族他们是平等的地位,这个先前跟大家讲过,并不是商族被打败,然后商族就变成奴隶,没有,他们还是平等对待,所以它也是两个不同的氏族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一样很和谐,也是繁衍得很昌盛。

我们看到索姓的历史名人有一位索靖,这位索靖是西晋的将领,而且允文允武,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索靖他长年驻守边关,对于朝廷的事务也都蛮关切的,尤其在西晋的时候,曾经有一些叛乱的情势发生,索靖也都带兵进来勤王,来绥靖,所以在朝廷上也非常有地位,他在文化上的贡献,就是索靖他也很会写章草。什么叫做章草?章草其实是草书的一种分类,草书大家不要误以为说,草书就是随便拿来撇一撇就是草书,不是,草书它还是有它的笔法,有它的章法。章草为什么要冠上一个章?传说是因为汉章帝,东汉的章帝很喜欢这样的风格的草书,而且自己也会写这样风格的草书,所以就被称之为章草。章草最著名的就是张芝,我们看到在中间,索靖的中间的后半段,它有提到张芝,这个张芝就是章草的名家。索靖他就是临摹张芝的章草,所以得到他的真传,所以他自己从这章草的笔法里面,他又延伸出自己的风格,被称之为银钩虿尾。这个字大家比较陌生,我们把这个注音写一下,这个字念作ㄔㄞˋ,有卷舌,柴火的柴,柴,然后读成四声。虿是什么?我们看到这个字很有趣,它是虫部,虫部的字大概都是跟小型的动物有关,很多人说虫部的字都跟昆虫有关,其实古人的认知,他虫部的范围是比较大的,昆虫很多都是虫部,可是虫部的字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昆虫,小型的动物爬虫类都算是虫部的范围,像虿就是虫部的字,那虿是什么?就是现在我们讲的蝎子,我们看到万这个字,其实它本来造字的时候它就是画蝎子的样子,甲骨文就已经画得很生动了,它基本上是画成这个样子,这个就是万,上面我们写得很像草字头,其实就是什么?就是它那两个钳子,然后后面这个最生动了,这个勾起来的就是它的尾巴,是有剧毒的。万本来就是画蝎子,可是万这个字在后来使用的时候,经常被假借拿去当作数字,所以后来就加了一个虫部,变成一个形声字,来还原它的本意。好,这个银钩虿尾就是索靖他变化出来的。他个人的书法风格,当时就有人把他来做一个评比,说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这个伯英就是刚刚讲到张芝他的字,索靖就得到了伯英的肉,表示说他临摹张芝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又能够阐发出他自己的一个风格出来,算是蛮特别的一位书法家。

好,我们看到第二位历史名人索元礼。索元礼是唐朝,主要在武则天时期,他是著名的酷吏。先前讲到武则天,当时她在打击士大夫,她运用了很多的手段,尤其运用特务运用酷吏来打击士大夫,反叛她的势力,这是先前我们曾经有说明过的。我们在更早之前也有讲过请君入瓮这一句成语的典故,这两个人,周兴跟来俊臣也都是跟索元礼同时期的酷吏。这个索元礼其实也是手段很凶残,他为了要得到武则天的重视还有重用,所以他在打击这些士大夫的时候,手段非常的酷烈,所以他在当时因为严刑拷打,所以很多人也都不得不招认,而且他还要去牵连这些罪犯,所以往往审讯一个犯人,最后就牵连到整个家族,甚至于跟他相关的什么同学街坊邻居,统统都被牵连进去了,所以审讯一人牵连数百人的情况比比皆是。后来他们这几个特务头子,彼此之间也要邀功,所以彼此之间也有一些竞争,所以最后就有人去检举索元礼收贿,行刑的时候收贿,所以天下很多人都向武则天求情,武则天也不得不要处理这个事情,所以只好把他打进大牢,要来审讯他。本来索元礼还不愿意招供,所以审讯的这个官员其实就是一样,跟索元礼是酷吏,所以他们是同行之间在角力,所以这个审讯的酷吏就说,好,你不招,我就把你当年来行刑的铁骷髅拿来,就是要用刚刚讲的那一招,插木桩。最后他就招认了,所以最后就死在了狱中。除了索元礼之外,像刚刚提到的来俊臣、周兴,这一班酷吏在后来武则天往生之后,这些人也都得到这些惩处,最后也都被斩首示众。所以作恶多端,到头来报应不爽,还是回归到自己的身上。

好,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七十四个姓氏咸。咸这个姓氏也是很特别,很少见的姓氏,它的来源是跟黄帝有关。黄帝有个曾孙叫做帝喾,帝喾在当时有一位大臣叫做咸邱黑,所以咸邱黑部分的子孙就以咸为姓氏。这是主要的来源。另外一个来源是在殷商的时候,在殷商有一位大臣,名字叫做巫咸。巫咸我们在先前也曾经跟大家介绍过他,他的职务是巫,咸是他的名字,所以巫咸的子孙也有一部分以咸做为姓氏,流传于后代。巫咸他有一个儿子,也是担任巫,他的儿子也叫巫贤,不过是哪个贤?圣贤的贤,所以他们父子其实都是世世代代在担纲巫人,巫这个职官。

我们看到咸姓的堂号有一个含象堂,我们来看到这个堂号的典故,跟咸冀有关。咸冀是唐朝开元年间十八学士之一,在开元时代,就是唐玄宗在位的时候,他仿效唐太宗李世民,也标举了十八位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大臣,也称之为十八学士,把他们十八个人的画像,把它供奉在含象堂之中,为后人来敬仰,其中咸冀也是十八学士之一,所以后来子孙就以含象堂做为堂号,来纪念咸冀。

咸冀的事迹我们看到下面,有比较完整的记录。刚刚提到十八学士,其实十八学士是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才立下了这个文人集团,有这样的称号。当时辅佐唐太宗来治国的,这一班文臣武将都非常的杰出,因为他们的戮力从公,所以才能够开创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这人物的名字我们就有收列在其中。有一些我们曾经介绍过,譬如说房玄龄,我们曾经在房姓的历史名人也介绍过,跟房玄龄同时期的杜如晦,这两位都是非常知名的宰相。还有像后面我们所看到,陆德明、孔颖达、虞世南,这些都是后来我们很知名的,在文化界,在教育界,很影响后代深远的古人。这些被统称为十八学士。到了唐玄宗年间,他也觉得当时唐太宗立十八学士,立意很好,所以他也挑了十八位,也称为开元十八学士,这其中就有咸冀,所以我们也把这十八位的名字,也把它列在其中。同学们可以来参看一下。

好,我们看到后面第二百七十五个姓氏,籍姓。籍这个字它很特别,很多人会把它跟借口的藉写混淆了,一个是草字头,一个是竹字头,所以这两个字我看学生很多都会写错别字。我请教一下,有一句成语叫做杯盘狼藉,有听过吧?杯盘狼藉就是东西弄得很混乱,杯盘狼藉的藉是怎么写?老师,应该没有问题吧?就这个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不必问你了对不对?同学,我会这么问就表示它有陷阱,所以杯盘狼藉的藉是哪个字?其实是草字头的那个字。那个字不是念作借口的藉吗?对,就是这样很麻烦,因为借口的藉它还有另外一个破音,就读作ㄐㄧˊ,可是当它读作ㄐㄧˊ的时候,只有用在一个地方,就是杯盘狼藉,所以这个就是它很特别的地方。也因为它很特别,所以很多年轻学生都会弄混淆了,所以搁这边举例,让大家注意一下它的字形。

好,我们看到籍这个姓氏,籍这个姓氏,它的典故其实还是跟典籍有关,跟书籍有关,在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一个公族叫做伯黡。上面一个讨厌的厌,下面一个黑色的黑,这个字念作三声,眼睛的眼这个读音。伯黡在晋国是专门负责管理晋国的典籍书籍,所以是跟文化跟教育有密切关联的职官。后面第三行这个伯厣的厣,不好意思,打错字了,请帮我改一下,以第二行的那个黡才是正确的。所以后来他的子孙就传承了籍这个姓氏。

我们看到在历史人物里面有一位籍谈。这位籍谈就是伯黡的后代子孙,一样,也是在春秋时代的晋国。我们有一句成语叫做数典忘祖,有听过吧?数典忘祖的典故就跟这一位籍谈有关。籍谈代表晋国的国君去朝见周天子,朝见周天子的时候周天子就暗示他,你们晋国怎么会这样?你看别的国家来朝觐周天子的时候,都会带礼物来,带青铜器来送给周天子,送给我,你们晋国是个大国,为什么你们没有?在暗示晋国不够礼数。籍谈就说了,报告天子,我们晋国是个小国,在山西省的深山丛林里面,四周围都是戎狄国家,我们自顾不暇,怎么有多的资源来做青铜器送给周天子您?这个是睁眼说瞎话,因为在春秋时代晋国是北方的大国,虽然说它深居在深山里面,不过它是北方的霸主,所以籍谈他当然也知道周天子这番话是在勒索,所以他当然就睁眼说瞎话了,就这么来回应周天子。周天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周天子就说,籍谈大夫,你说这个话可就说差了,以前我们这个先祖册封你晋国的始封君唐叔虞的时候,可是曾经给你们过什么什么什么那些重宝重器,你们也从周天子这边得了重宝重器去建立了唐国,后来改封为晋国,这个你应该知道吧?后来晋文公,这个可是不久以前的事情,晋文公来朝觐我周天子的先祖的时候,我的先祖可是受封给他,赏赐给他什么什么什么,这个你总不会不知道了吧?所以你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个可是辱没你的祖先,因为你籍谈世世代代就是掌管典籍,这个典籍上面记载得清清楚楚,你该不会不晓得吧?所以后来的这一番对话在《左传》里面很精彩,也就形成了我们刚刚所提到的数典忘祖这个典故。所以数典忘祖这句话,我们经常在写作文的时候都会用到,不过说穿了,其实这一段的由来其实就是什么?就是互相的在揶揄对方,互相的在推脱责任。所以周天子这番话,也有经学家认为是有失周天子的格调,因为公开摆明了向晋国来勒索,这个是一个失格的作为。但是周天子失格,你身为地方诸侯的大臣的籍谈,你也跟着跟周天子在那边抬杠,斗机锋,那更是失格中的失格。所以这段话在后来的经学家里面都有一番的批评,那就不是只有仅仅数典忘祖而已,它背后还有僭越礼乐,还有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在里头。

好,时间也差不多了,刚好我们把籍姓给谈完,我们今天就先到这边,我们就休息。好,谢谢。


《百家姓》往期回顾:

《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4集

《百家姓》第2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8集(附文字檔)

《百家姓》第3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1集(附文字档)


图文来源于慈光文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