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景文:空荡荡的窑洞,就剩我一个人了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16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景文,真名陶冶,陕北老知青,北大附中初中67届毕业。在陕北插队4年,后招工到汉中工作5年。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现已退休。


原题

就剩我一个人了




作者:景文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窑洞里的喇叭里广播了一个通知,让桃曲大队的陈苏平同学尽快去公社,有重要事情。

1972年延安地区在北京的支援下,实现了户户通广播,每一户安一个小喇叭接通有线广播,每个公社建立了广播站.通过小喇叭,每户农民每天晚上可以收听公社广播站转播的新闻节目,还可以广播各类通知,全公社都能听到。

陈苏平同学去公社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她被招到四机部的一家工厂了。

陈苏平同学是现在村里唯一的的女知青。女生们全走了,就剩下她一个。她就担负起做饭、推碨的重任,照顾知青们的生活。1972年几位知青的生活过得不错,全靠这位沉静、秀丽的女生的照顾。

陈苏平同学要去的工厂位于岐山县蔡家坡。凤鸣岐山,那是800年周朝的龙兴之地。工厂所在地可是风水宝地啊。去的是四机部的大厂,在关中,还是风水宝地,又在陇海线边上,交通便利,比景文的最高理想还要好。今日陈苏平同学终于有个好去处了,大家都为她高兴。

胡波兄发挥他勤劳能干的本色,帮助陈苏平同学打包、装箱、捆扎行李,最后赶着毛驴驮上行李,高高兴兴地送陈苏平同学上路。

此后每隔一两天,广播里都要通知几位知青尽快到公社来,有重要事情,也就是说他们被招上工了。终于一天晚上,广播里念到了桃曲大队的张启疆和胡波的名字,他们也被招工了。第二天他们去公社得知他们将要去西安铁路局,这次西安铁路局仅在宜川县就招收了400多人。

听说张启疆和胡波招工去了西铁局,张启营和赵晨两位老兄从20里外的西塬村赶来为他们送行。大家一起擀面烧火做了一大锅面条一起吃一顿为二位知青送行。赵晨兄是北大国际政治系主任赵保煦教授的公子,家学渊源,赵晨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皆修养深厚,尤善写古体诗词。张启疆对赵晨说,你写一首诗给我们送行吧。赵晨兄说,我想一想。拿起一只筷子,有节奏的轻轻敲碗沿,沉思片刻(1-2分钟)即口占一词:


踏莎行

为胡波、张启江书


数度奔波,神劳身病,犹存一点忧国命。茫茫夜雨路途中,时时唤起征人兴。
机运无情,人生有定,千山飞雪寒光映。几番辛苦盼春园,春时已是梅花尽。
赵晨临别赠

张启疆在几十年后回忆当年的送别诗词写道:赵晨送给我的这首词。这不但表现出他过人的才华和深度的思考,而且在表达他当年那种悲情和无奈的同时,居然能够在他七十岁时无意成为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1972年赵晨23岁,写的诗词老成如70老僧。古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说的是早慧的天才。赵晨前世多半是禅和子(参禅的僧人),未能参透生死明心见性,转世而来的。

赵晨学长年70驾鹤而去,高才华章,学人已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南无阿弥陀佛!祈愿阿弥陀佛加倍护佑赵晨学长离苦得乐,决定成就佛道!

帮助张启疆同学收拾行李时,看到老兄表情沉郁,没有一丝高兴的样子,景文感到非常不解。招上工马上要离开农村了,怎么一点兴致都没有,好像还忧心忡忡的啊?张启疆兄叹道,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工作单位在宝成线上,那才是大山沟里,山更大、沟更深。离开农村是出了小山沟,参加工作却是进了大山沟。

张启疆兄走之前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在队里办相关手续时,队长有点小刁难,也就是多上缴点粮食才能转粮食关系之类的小事。那年头农民都处于饥饿状态,对粮食看得极重,知青的态度是反正要走了,多交点粮食也无所谓。可是不巧的是胡波兄弟正好在场,这哥们儿一向正义感爆棚,在队里看到损公肥私或不道德的事,一言不合就开打,队里的老乡都怕他。有一次看到他们队长对坏人坏事不敢管,把队长也打了。

这次看到我们队长在刁难张启疆兄弟,虽然是笑嘻嘻地刁难,张启疆还是笑呵呵的无所谓,这位胡波老兄却按耐不住了,还是义愤填膺,上去就打,景文看着不对劲冲上去将胡波兄死死抱住。那队长原本是一位小知识分子、斯文人,早年还在县城里工作过,被气得脸色刷白,愤愤而去。此去直奔公社,找到公社书记和北京干部告状,要求只有一条,不能让胡波招工走,还要留下来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队长走后公社几位干部面面相觑,感到此事很棘手,说是打了队长,其实被景文抱住了好像也就轻轻碰了一下,取消招工资格太狠了点,不取消又无法向队长交代。幸亏时任公社团委书记的北京知青许国庆提醒道,把这样的刺头留下来,对公社和桃曲大队都是个大麻烦。最好让那个胡波老实诚恳道歉获得对方原谅。

大家一致认可,由公社书记出面做队长工作,给他说明这种刺头知青是麻烦制造者,让他把这个麻烦甩掉为好,对方听了以后也认可。最后以胡波被张启疆和景文押送着上门道歉了事。

其间听说有几位工读学校的插友给分到了壶口公社地界的县川河(仕望河)边上的昝家山公路道班当养路工。石枣园的刘G被告知分配到昝家山公路道班,当场嚎啕大哭,狂奔而去。跑到村边山沟的一个小窑里一个人呆坐了一天,后来被老乡找回来。

刘G同学也曾是北大附中的校友,在上初三时因有些劣迹被送到工读学校。插队来到壶口公社分到了又穷又偏远的石枣园村。到村里后,几位女同学一听他们是工读学校的就炸了窝,立刻就分了灶。

刘G同学和几位工读校友到农村后一直踏实干活,能下苦。但粮食不够吃,饿得不行,日子凄惶得很,最后不得不都去出民工,修铁路、修公路、修水库,混顿饱饭吃。这几年也是把苦下下了,也是把苦受炸了。苦干了四年,煎熬了四年,表现了四年,受到老乡们的好评。这次好不容易招了工,却没离开宜川县,甚至没离开壶口公社,一辈子就要在这穷山恶水之间摸爬滚打了,能不悲从中来么?哭完了,最后还是不得不忍住悲痛去位于公社境内的公路道班工作。

月家村的黄国昌同学被分到了离壶口公社所在地桑柏村30里远的甘草水电站,地点位于离县城近70里的山沟里。当北京干部向他宣布这个消息时,黄国昌小伙也是霎时间泪流满面。

在这个过程中景文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局外人。既然招工与自己无关了,也不用担心是否能招上工,也不用患得患失地着急能否到一个好单位。景文的心境倒平静下来了。

1972年12月30日早上,景文送走了张启疆兄和胡波兄后,一个人回到窑洞里。景文早已有了一人孤守山村的思想准备,但真的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窑洞时,心里不禁一阵发虚。景文赶快在心中默念几遍,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坚强!念了几遍将心境平复下来,就决定立刻行动,先把生活安排好,把剩下的半个冬天过日子所需要的一切安排好、准备好。

景文先检点存粮,还不错,今年回家的人多,省了不少粮食,足够景文吃到明年麦收还有盈余,磨好的面粉大概还能吃一个月,还有一瓶菜籽油。柴伙也够烧一冬天的,景文准备过几天乘农闲多打点柴火,景文放过羊,折柴是好手。

景文决定先搬家,搬到女生原来住的那孔窑洞里去。景文现在住在村东窑坡上的一孔朝东的窑洞里,冬天没有阳光,窑洞又太大,很冷。女生原住在南窑坡上队长贺新民家边上的一孔小窑洞里,朝南,阳光充足,窑洞较小,要暖和得多。

景文花了半天的时间搬家和收拾窑洞。安顿好以后,景文动手和面、擀面条,烧火做饭,做了半锅面条。景文在饭勺里倒了些菜籽油,在灶火里烧热,刺啦一声泼到面条里,再加上点辣子面,就做成了半锅油泼辣子面。景文美美的餮了两老大碗红艳艳的油泼辣子面。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黑了,景文点起油灯。看着眼前暗淡的油灯,看着窗外沉沉的黑夜,忽然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向景文袭来,自己真的要在这偏远的山村与孤独和黑暗相伴一生么?难道自己真要被这孤独与黑暗吞没么?景文赶快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要坚强,要挺住,要乐观。渐渐地,心情平复下来。

张启疆(左)、程为平(中)、许崇平(右)在安乐山上


景文专列

陕北插队,推荐上大学的往事
我和同伴撞见了"孤魂野鬼" 
富农婆姨贫农汉,
招赘过的日子还真不赖
村里的老地主、老红军和老反革命
别了北京站台暴揍嚣张工宣队

景文:庄户人家是穷是富,

就看能不能雌上婆姨

你们抓住了小贼,那大贼是谁呢

跋涉千里赶招工,迟到半晌一场空

北大子弟沈因力,
用智能设计了断绝望的青春
我们这一代人的失学和求学
陕北县城里的京城江湖
不拍砖直接挥刀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陕北知青

陶正:邂逅的她与沉默的小提琴
 王骥:男女结伴落户山村,
有黄杏果腹,无红杏出墙
邢仪: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爱之初试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邢仪:史铁生和我们,画室里的哲思
姚锐:我私自离开延安,

“走后门”当兵去了

谢侯之:小雨中的延安窑洞,

是一种高级图书馆的环境

谢侯之 :我在延安教乡学
王克明:真的活见鬼那夜后,
我的世界观改变了
王克明:对面山
史铁生和我们一起找回自己:
知青一代的迷失与觉醒
庞沄:陕北女子线线的故事
庞沄:陕北插队老照片的整理与思考
庞沄:姐姐和我的青春祭
庞沄:铁生,你从未走远!
孙立哲: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清理黑户,受苦人何苦为难受苦人
未能弯弓射大雕,却曾清水煮老鹰
你们不在北京吃涮羊肉,跑这来干啥?
王骥:另类瞎折腾,知青竟然搞拉练
杨春新:伪保长半夜偷了那根绳

杨春新:苦乐年华忆插队

成小秦:失学青年如何成"知识青年"

成小秦:李家塬三孔窑,

我度过此生最艰难一年

刘顺林:我们差点“放闷棍”劫道

曹钦白:想你时点点滴滴在味蕾

王骥:村里的那口老井与“四大硬”

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丁爱笛:北京娃娶了陕北羊倌的女儿

丁爱笛:同情到爱情,红兜肚是真情

丁爱笛:陈小悦和我的小故事

陈幼民:山里的话,撂在脚把把

陈幼民:陕北窑洞里的煤油灯

陈幼民:黄河东渡,那一年我没了家

陈幼民:陕北信天游引领穿越时空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我与史铁生在陕北插队的日子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乡亲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米鹤都:上山下乡运动的起源

王新华:一点苦难 一点光荣

沈永兰,她的生命定格在下乡100天

义犬阿黄,一腔痴情等待知青们归来

蒋申松:陕北插队是最"接地气"岁月

顾晓阳:“窑洞”博士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跋涉五天之旅

吴乃华:馒头中的驴粪,漫漫回家路

吴乃华:在农村生病是要命的事

吴乃华:插队才知道屁股也可以做饭

刘江:和北京知青在一起的往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界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3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界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