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景文,真名陶冶,陕北老知青,北大附中初中67届毕业。在陕北插队4年,后招工到汉中工作5年。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现已退休。
原题
就剩我一个人了
作者:景文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窑洞里的喇叭里广播了一个通知,让桃曲大队的陈苏平同学尽快去公社,有重要事情。1972年延安地区在北京的支援下,实现了户户通广播,每一户安一个小喇叭接通有线广播,每个公社建立了广播站.通过小喇叭,每户农民每天晚上可以收听公社广播站转播的新闻节目,还可以广播各类通知,全公社都能听到。陈苏平同学去公社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她被招到四机部的一家工厂了。陈苏平同学是现在村里唯一的的女知青。女生们全走了,就剩下她一个。她就担负起做饭、推碨的重任,照顾知青们的生活。1972年几位知青的生活过得不错,全靠这位沉静、秀丽的女生的照顾。陈苏平同学要去的工厂位于岐山县蔡家坡。凤鸣岐山,那是800年周朝的龙兴之地。工厂所在地可是风水宝地啊。去的是四机部的大厂,在关中,还是风水宝地,又在陇海线边上,交通便利,比景文的最高理想还要好。今日陈苏平同学终于有个好去处了,大家都为她高兴。胡波兄发挥他勤劳能干的本色,帮助陈苏平同学打包、装箱、捆扎行李,最后赶着毛驴驮上行李,高高兴兴地送陈苏平同学上路。此后每隔一两天,广播里都要通知几位知青尽快到公社来,有重要事情,也就是说他们被招上工了。终于一天晚上,广播里念到了桃曲大队的张启疆和胡波的名字,他们也被招工了。第二天他们去公社得知他们将要去西安铁路局,这次西安铁路局仅在宜川县就招收了400多人。听说张启疆和胡波招工去了西铁局,张启营和赵晨两位老兄从20里外的西塬村赶来为他们送行。大家一起擀面烧火做了一大锅面条一起吃一顿为二位知青送行。赵晨兄是北大国际政治系主任赵保煦教授的公子,家学渊源,赵晨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皆修养深厚,尤善写古体诗词。张启疆对赵晨说,你写一首诗给我们送行吧。赵晨兄说,我想一想。拿起一只筷子,有节奏的轻轻敲碗沿,沉思片刻(1-2分钟)即口占一词:
踏莎行
为胡波、张启江书
数度奔波,神劳身病,犹存一点忧国命。茫茫夜雨路途中,时时唤起征人兴。机运无情,人生有定,千山飞雪寒光映。几番辛苦盼春园,春时已是梅花尽。张启疆在几十年后回忆当年的送别诗词写道:赵晨送给我的这首词。这不但表现出他过人的才华和深度的思考,而且在表达他当年那种悲情和无奈的同时,居然能够在他七十岁时无意成为他一生最好的写照。1972年赵晨23岁,写的诗词老成如70老僧。古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说的是早慧的天才。赵晨前世多半是禅和子(参禅的僧人),未能参透生死明心见性,转世而来的。赵晨学长年70驾鹤而去,高才华章,学人已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南无阿弥陀佛!祈愿阿弥陀佛加倍护佑赵晨学长离苦得乐,决定成就佛道!帮助张启疆同学收拾行李时,看到老兄表情沉郁,没有一丝高兴的样子,景文感到非常不解。招上工马上要离开农村了,怎么一点兴致都没有,好像还忧心忡忡的啊?张启疆兄叹道,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工作单位在宝成线上,那才是大山沟里,山更大、沟更深。离开农村是出了小山沟,参加工作却是进了大山沟。在队里办相关手续时,队长有点小刁难,也就是多上缴点粮食才能转粮食关系之类的小事。那年头农民都处于饥饿状态,对粮食看得极重,知青的态度是反正要走了,多交点粮食也无所谓。可是不巧的是胡波兄弟正好在场,这哥们儿一向正义感爆棚,在队里看到损公肥私或不道德的事,一言不合就开打,队里的老乡都怕他。有一次看到他们队长对坏人坏事不敢管,把队长也打了。这次看到我们队长在刁难张启疆兄弟,虽然是笑嘻嘻地刁难,张启疆还是笑呵呵的无所谓,这位胡波老兄却按耐不住了,还是义愤填膺,上去就打,景文看着不对劲冲上去将胡波兄死死抱住。那队长原本是一位小知识分子、斯文人,早年还在县城里工作过,被气得脸色刷白,愤愤而去。此去直奔公社,找到公社书记和北京干部告状,要求只有一条,不能让胡波招工走,还要留下来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队长走后公社几位干部面面相觑,感到此事很棘手,说是打了队长,其实被景文抱住了好像也就轻轻碰了一下,取消招工资格太狠了点,不取消又无法向队长交代。幸亏时任公社团委书记的北京知青许国庆提醒道,把这样的刺头留下来,对公社和桃曲大队都是个大麻烦。最好让那个胡波老实诚恳道歉获得对方原谅。大家一致认可,由公社书记出面做队长工作,给他说明这种刺头知青是麻烦制造者,让他把这个麻烦甩掉为好,对方听了以后也认可。最后以胡波被张启疆和景文押送着上门道歉了事。其间听说有几位工读学校的插友给分到了壶口公社地界的县川河(仕望河)边上的昝家山公路道班当养路工。石枣园的刘G被告知分配到昝家山公路道班,当场嚎啕大哭,狂奔而去。跑到村边山沟的一个小窑里一个人呆坐了一天,后来被老乡找回来。刘G同学也曾是北大附中的校友,在上初三时因有些劣迹被送到工读学校。插队来到壶口公社分到了又穷又偏远的石枣园村。到村里后,几位女同学一听他们是工读学校的就炸了窝,立刻就分了灶。刘G同学和几位工读校友到农村后一直踏实干活,能下苦。但粮食不够吃,饿得不行,日子凄惶得很,最后不得不都去出民工,修铁路、修公路、修水库,混顿饱饭吃。这几年也是把苦下下了,也是把苦受炸了。苦干了四年,煎熬了四年,表现了四年,受到老乡们的好评。这次好不容易招了工,却没离开宜川县,甚至没离开壶口公社,一辈子就要在这穷山恶水之间摸爬滚打了,能不悲从中来么?哭完了,最后还是不得不忍住悲痛去位于公社境内的公路道班工作。月家村的黄国昌同学被分到了离壶口公社所在地桑柏村30里远的甘草水电站,地点位于离县城近70里的山沟里。当北京干部向他宣布这个消息时,黄国昌小伙也是霎时间泪流满面。在这个过程中景文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局外人。既然招工与自己无关了,也不用担心是否能招上工,也不用患得患失地着急能否到一个好单位。景文的心境倒平静下来了。1972年12月30日早上,景文送走了张启疆兄和胡波兄后,一个人回到窑洞里。景文早已有了一人孤守山村的思想准备,但真的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窑洞时,心里不禁一阵发虚。景文赶快在心中默念几遍,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坚强!念了几遍将心境平复下来,就决定立刻行动,先把生活安排好,把剩下的半个冬天过日子所需要的一切安排好、准备好。景文先检点存粮,还不错,今年回家的人多,省了不少粮食,足够景文吃到明年麦收还有盈余,磨好的面粉大概还能吃一个月,还有一瓶菜籽油。柴伙也够烧一冬天的,景文准备过几天乘农闲多打点柴火,景文放过羊,折柴是好手。景文决定先搬家,搬到女生原来住的那孔窑洞里去。景文现在住在村东窑坡上的一孔朝东的窑洞里,冬天没有阳光,窑洞又太大,很冷。女生原住在南窑坡上队长贺新民家边上的一孔小窑洞里,朝南,阳光充足,窑洞较小,要暖和得多。景文花了半天的时间搬家和收拾窑洞。安顿好以后,景文动手和面、擀面条,烧火做饭,做了半锅面条。景文在饭勺里倒了些菜籽油,在灶火里烧热,刺啦一声泼到面条里,再加上点辣子面,就做成了半锅油泼辣子面。景文美美的餮了两老大碗红艳艳的油泼辣子面。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黑了,景文点起油灯。看着眼前暗淡的油灯,看着窗外沉沉的黑夜,忽然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向景文袭来,自己真的要在这偏远的山村与孤独和黑暗相伴一生么?难道自己真要被这孤独与黑暗吞没么?景文赶快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要坚强,要挺住,要乐观。渐渐地,心情平复下来。
张启疆(左)、程为平(中)、许崇平(右)在安乐山上
景文专列
景文:庄户人家是穷是富,
就看能不能雌上婆姨
你们抓住了小贼,那大贼是谁呢
跋涉千里赶招工,迟到半晌一场空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陕北知青
“走后门”当兵去了
谢侯之:小雨中的延安窑洞,
是一种高级图书馆的环境
王骥:村里的那口老井与“四大硬”
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丁爱笛:同情到爱情,红兜肚是真情
丁爱笛:陈小悦和我的小故事
陈幼民:山里的话,撂在脚把把
陈幼民:陕北窑洞里的煤油灯
陈幼民:黄河东渡,那一年我没了家
陈幼民:陕北信天游引领穿越时空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我与史铁生在陕北插队的日子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乡亲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王新华:一点苦难 一点光荣
沈永兰,她的生命定格在下乡100天
义犬阿黄,一腔痴情等待知青们归来
蒋申松:陕北插队是最"接地气"岁月
顾晓阳:“窑洞”博士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跋涉五天之旅
吴乃华:馒头中的驴粪,漫漫回家路
吴乃华:在农村生病是要命的事
吴乃华:插队才知道屁股也可以做饭
刘江:和北京知青在一起的往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界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3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