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景文:你们抓住了小贼,那大贼是谁呢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16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景文,真名陶冶,陕北老知青,北大附中初中67届毕业。在陕北插队4年,后招工到汉中工作5年。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现已退休。

原题

照庄稼 抓贼娃子




作者:景文


 

1971年9月,枣熟了。桃曲村下坪里有大片的枣树林,满树红当当的大枣,多汁甜脆。每日上工前、下工后,队长带领全体社员到枣树林里放开肚皮吃枣。村里规定,本村人不论男女老幼,枣树下随便吃,但不许往家拿,景文也每天跟着大家早晚两次到枣树林里里甩开腮帮子猛吃。陕北大枣甜如蜜,景文每日大吃特吃,殊不知鲜枣过食会伤胃,几日后肠胃就受不了。但陕北的大红枣实在太好吃,景文实在难忍美味诱惑,就把大红枣当甘蔗吃,把大红枣嚼一嚼,把枣子的甜水咂干以享受美味,然后吐掉枣肉以防伤胃,真是暴殄天物。


这时队长找到知青,说有些村里婆姨傍晚到枣树林里打枣,成布袋往家里扛,让知青“照枣”(照看、防盗的意思)。村里遇到得罪人的事都让知青出头已成惯例,如清理阶级队伍、看瓜果,照庄稼等。这些知青毛头小伙子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跟村里谁也攀不上亲,六亲不认,别的不行,得罪人是最不怕的。照枣只要在枣树林里转转,一天十分工分,颤忽的太太了(非常舒服的意思)。景文等几位知青快活上任。


几位知青照枣十几天,偷偷打枣的现象基本禁绝,这一年队里的枣的收成明显增加,原因竟然是没人偷了。


十月里,开始收秋了,到玉米地里,大家发现一大片玉米已经叫人把穗穗(玉米棒子)扳走了,到谷子地里也发现有成片的谷穗叫人剪走了。老乡们都义愤填膺地说,贼娃子偷人了!


收工后,队长贺新明将几位知青悄悄招到一起说,贼娃子太可恶,年年偷庄稼,我今年当了队长,一定要治了贼娃子。你们知青给咱们晚上照庄稼,抓贼娃子。知青们也义愤填膺地表示,一定要抓住贼娃子。


队长贺新明心思缜密,要求知青们白天照样出工,晚上悄悄到地里照庄稼,辛苦一下,一天给记20分工分。不要声张,一旦声张出去贼娃子就不出来了。


扬场

 
于是从当天晚上起,几位知青晚上10点多钟悄悄出村,到下坪里巡视。下坪里种了几百亩玉米,时近中秋,月明星稀,秋风吹的玉米叶子哗哗响,好像到处都有人在走动,景文几人心中紧张,瞪大眼睛四处巡视,一无所获,早上3、4点钟收兵回窑洞睡觉。为了不让贼娃子警觉,还得早早起来上工。连轴转两天下来精疲力竭,但是毫无所获。

第三天夜里大家巡视到夜里12点,几位知青个个满腔怒火,这贼娃子怎么就不出来啊?大家决定教训一下贼娃子。知青们悄悄走到一位人家的窑背上,村里的人曾向知青们暗示过,庄稼是这家人偷的,于是知青们就把他认为是贼。今天就要教训一下他。

窑背上堆了大堆的柴,知青们抱起一大捆柴,从10米高的窑背上扔了下去。轰一声巨响,柴捆落到院里。过了几秒钟,听到下方窑洞里传出一声“谁?”声音犹疑惊恐。良久,无人回答,窑洞里传出咒骂声音。轰又是一声巨响,又一柴捆落地。咒骂声音戛然而止,一片寂静。几位知青强忍爆笑悄然撤离,跑到远处无人处才放声大笑起来。这一夜,巡逻到夜里3点多,仍是一无所获。

第4天晚上,吃完饭后邻居老木匠贺振刚来知青窑洞里谝闲传,到10点钟景文和程为平一人拿起一把小镢头准备出门。贺振刚问这么晚出去干什么?老木匠贺振刚是一位性格耿直的好人,知青们很信任他,景文告诉他要去下坪里照庄稼,并告诉他已照了3夜了,一无所获。老木匠贺振刚听了以后笑了说,照你们这种照庄稼的办法,永远也抓不到贼娃子。

老木匠贺振刚告诉知青们,村里的贼娃子多半在两个时间段下手偷庄稼,一个时间段是刚收工,大家都回家,贼娃子留在地里趁无人时扳玉米,扳完玉米,天黑了就背回家,这时村里人正在家里吃饭,趁外面无人时悄悄进村回家;另一个时间段就是早上鸡叫后,即使有人照庄稼也熬不住回家了,贼娃子就出动下手了。

于是知青们决定立即睡觉,把闹钟定到3点半,晨起抓贼。早上3点半闹钟一响,景文和程为平一骨碌爬起,抓起小镢头,悄悄出窑门去抓贼。

从下坪里进村里只有一条路,景文和程为平埋伏在村口路边的畔畔上。趴在路边不久听到村里鸡叫了,鸡叫后不到十分钟隐约看到黑暗中一个身影走过来。景文和程为平屏住呼吸,趴在地上不敢动,听着畔畔下面脚步声走过又渐渐远去,二人心里狂喜,就等着贼娃子回来时逮住,来个人赃俱获。忽然想起,从下坪里上来接近村子时还分叉出一条小路。于是景文和程为平商量分头埋伏,景文埋伏在大路边的畔畔上,程为平埋伏在100米外的 小路边的畔畔上。

大约过了20多分钟,景文看见贼娃子扛了一个大麻袋,撑得满满的,吃力地走过来。贼娃子走近时,景文从一人多高的畔畔上跳下来,正落在贼娃子面前,大吼一声:

“可抓住你了”!定睛一看是瞎五子。

瞎五子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下,嘴里念叨着:我不得活了!我不得活了……

这瞎五子也是个可怜人,上中农成分。当年他大(他爸)带着他们五兄弟一年可以收40担麦子,白面卷卷子吃不完。现在虽然成分仍然是上中农,但经过解放后二十多年的折腾,除了祖上留下来的大瓦房之外已是一贫如洗。快50岁的人了,孩子才2岁多,好不容易讨个老婆还是个聋子。这瞎五子平时老实的不得了,左怀疑、右怀疑,没想到抓住的是他。真是饥寒生盗心啊!

景文大声喊来程为平。解开麻袋一看,满麻袋的玉米穗穗。

这一年的秋天桃曲村再也没有发生盗窃庄稼的事情。有老乡悄悄地对知青们说,你们只抓住了小贼。大贼是谁呢?

陶冶和程为平在荞麦地里的合影。1971年


景文专列

陕北插队,推荐上大学的往事
我和同伴撞见了"孤魂野鬼" 
富农婆姨贫农汉,
招赘过的日子还真不赖
村里的老地主、老红军和老反革命
别了北京站台暴揍嚣张工宣队
北大子弟沈因力,
用智能设计了断绝望的青春
我们这一代人的失学和求学
陕北县城里的京城江湖
不拍砖直接挥刀
景文:300里风雪回村路
狼口夺羊,人狼大战,
陕北饥荒的真相
景文:灾荒年口粮月均17斤
忍饥受饿的日子真难捱
我要读书,拒绝"铁老大"的"铁饭碗"
大锅饭年代,生产队牲口遭老罪了

一个初二男生亲历的北京“红八月”

景文:陕北桃曲村,孤独的何兄

景文:庄户人家是穷是富,

就看能不能雌上婆姨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陕北知青

陶正:邂逅的她与沉默的小提琴
 王骥:男女结伴落户山村,
有黄杏果腹,无红杏出墙
邢仪: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爱之初试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邢仪:史铁生和我们,画室里的哲思
姚锐:我私自离开延安,

“走后门”当兵去了

谢侯之:小雨中的延安窑洞,

是一种高级图书馆的环境

谢侯之 :我在延安教乡学
王克明:真的活见鬼那夜后,
我的世界观改变了
王克明:对面山
史铁生和我们一起找回自己:
知青一代的迷失与觉醒
庞沄:陕北女子线线的故事
庞沄:陕北插队老照片的整理与思考
庞沄:姐姐和我的青春祭
庞沄:铁生,你从未走远!
孙立哲: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清理黑户,受苦人何苦为难受苦人
未能弯弓射大雕,却曾清水煮老鹰
你们不在北京吃涮羊肉,跑这来干啥?
王骥:另类瞎折腾,知青竟然搞拉练
杨春新:伪保长半夜偷了那根绳

杨春新:苦乐年华忆插队

成小秦:失学青年如何成"知识青年"

成小秦:李家塬三孔窑,

我度过此生最艰难一年

刘顺林:我们差点“放闷棍”劫道

曹钦白:想你时点点滴滴在味蕾

王骥:村里的那口老井与“四大硬”

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丁爱笛:北京娃娶了陕北羊倌的女儿

丁爱笛:同情到爱情,红兜肚是真情

丁爱笛:陈小悦和我的小故事

陈幼民:山里的话,撂在脚把把

陈幼民:陕北窑洞里的煤油灯

陈幼民:黄河东渡,那一年我没了家

陈幼民:陕北信天游引领穿越时空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我与史铁生在陕北插队的日子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乡亲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米鹤都:上山下乡运动的起源

王新华:一点苦难 一点光荣

沈永兰,她的生命定格在下乡100天

义犬阿黄,一腔痴情等待知青们归来

蒋申松:陕北插队是最"接地气"岁月

顾晓阳:“窑洞”博士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跋涉五天之旅

吴乃华:馒头中的驴粪,漫漫回家路

吴乃华:在农村生病是要命的事

吴乃华:插队才知道屁股也可以做饭

刘江:和北京知青在一起的往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界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3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