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丨梅长钊:苍凉的归途

2018-02-03 梅长钊 新三届


作者简介

梅长钊, 1947年出生,1966年武昌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后经历文革 、下放、招工、高考,1982年武汉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任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起,除发表专业论文外, 在《长江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瞭望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新民周刊》《雨花》《杂文月刊》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


 

      一九七零年年初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我挑着近七十斤重的担子, 行走了七十里路程,终于在黄昏时赶到了汉水边的小镇泽口,准备坐第二天早上的小火轮回汉口过春节。


      担子里挑的是几十斤糯米,二十多斤花生和七八斤油,这是生产队河滩地的“ 黑田”里的收成“ 瞒产私分”的。加上分得的五十多元现金和口粮,这些便是我辛苦一年年终分配的全部收入。说起来,这一担东西现在已算不得什么了,可在那一个月只有二两计划油,过年才有半斤花生的日子里,有这一担东西挑回武汉,无疑是会令人羡慕的了。


     傍晚的泽口镇冷冷清清,看不到什么行人,经过紧闭着店门的街道,我径直赶到河边的候船室里。准备稍事休息一下,再去买点烧饼什么吃的。就在这时候,一胖一瘦的俩中年人走到我的面前。


    “喂,你有没有省粮票?麻烦帮我换一下,我们吃饭还差半斤粮票。”瘦个子中年人请求地对我说,一边将一张半斤的武汉市粮票递给我。 


     我很快地从口袋里找出一张一斤的省粮票,不吱声响地递给了他。


    “ 哎呀,这怎么办,我没有粮票找给你。”


    “ 没有找的就算了,不要紧。”我静静地对他说。


     我的话一落音,他们互看了一下,后面的事情就出我意外了。或许他们觉得我的回答够朋友,胖个子中年人走上前来,一只手在我肩上一拍,一边大声对我说:“ 你还没有吃饭吧?何不我们一起去吃?”他见我在犹豫,又紧接着说:“ —— 我们请客。”


    “ 不,谢谢,不用,再说我要看行李。” 小时候每次跟父亲外出,父亲总是叮嘱我要看好行李的。


    “ 这有什么要紧?”瘦个子中年人瞥了一眼我的行李,不以为然地说。“ 喂,麻烦你帮看下行李,我们吃了饭就来。”他扭头对坐在离我不远的一位候船旅客打了声招呼。


    “——这下总可以了吧。”说完,就不容分说地拉起了我。


     盛情难却,我被他们半拖着走了。一边走却一边耽心:放在候船室里的行李安不安全,要是那个人马虎,看丢了行李怎么办?边想边走, 很快拐过一个街口,来到一个店面关着的餐馆,推门进去 。


     餐馆里人不多,却灯火通明,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那两个中年人拣了张里厅的桌子坐下来。


    我等着吃碗热面,赶快回去,不料服务员来后, 他们竟一气点了五六个荤菜,还要我也点两个。我不好意思地推辞了,他们又点了两个菜。


     菜和酒端了上来,在我们面前摆开,对于三个人来说,这是多么丰盛的一桌。 不用说我在农村一年难见几片肉, 就是家里过年做的菜 ,也没有这样精美可口。


     那一胖一瘦的中年人不断地劝我吃菜,我一边吃,一边却不住地挂念我的行李。“ 糟了!”我突然感到大事不好—— 要是他们认识那个帮我看行李的人,合伙骗了我的行李,岂不是有苦说不出?


    想到这里,满桌菜肴虽然诱人可口,我却巴不得早点结束。碍于礼貌,好不容易都吃完,我想该可以走了,他们却又倒来几杯热茶,还递给我一杯。我的疑虑越发重了,匆匆喝了茶水,告辞了就走。


     一出店门,我立刻三步并成两步,向候船室跑去,心悬得厉害:要是行李不在就完了。拐过路口,远远看见候船室的大门里,我的行李还在长椅上安然无恙,旁边的那位旅客还在那里打盹,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只是心里又添了几个问号:这两个人怎么这样阔绰大方?他们是干什么的?


    天完全黑了下来,我把行李移到靠里面的长椅上,在长椅上躺下,头枕在行李上,这一夜就这样熬过了。


    到四点多钟的时候,有人在售票处窗口排队,我赶紧拧着行李赶过去。售票口仍紧闭着,在一起排队的十几个人,便在售票口上的灯光下,东南西北地拉扯起来。


    一个穿铁路制服的胖胖中年人不久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跟谁都谈得拢,讲的也十分有趣。我问了他铁路上的一些事情,他说他是跑上海——乌鲁木齐一线的列车员。我问他到这里来干什么, 他说是来看他的一个朋友。他也问了我到哪里去,还笑着问我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售票时间快到时,买票的队伍已经变得很长了。售票窗口打开,我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出来,总算买到了船票。


     外面,天已吐亮,泽口镇醒了,不顾刺骨的寒风喧闹起来。小火轮的汽笛响了,我挑着担子,随着人流上了船。在二楼后舱找到一个地方安顿好,这才松了口气。


     轮船在又一声长鸣中离开了码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河岸,忽然我看见前舱那边围了一群人,正在往里面看什么。我跟上前去看,只见一个比我小两三岁的下放小知青正蹲在地上啜泣,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回到行李边,过来一会,见昨晚请我吃饭的那一胖一瘦的中年人正向我这边走过来,他们也看见了我,远远地和我打招呼。


    “ 知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他们走到我跟前时 ,我指着前面那堆人问他们。


    “ 跟你一样,是个知青,被人骗了。”胖中年人慢慢地对我说,声音有些低沉。“ 买票的时候,有个人对小青年说他的钱包被人偷跑了,回不了武汉。小青年同情他,给了他五毛钱,让他买一张最近一站的船票,等上了船再说。这个人万分感激,一同上船时,见小青年东西多,就说帮他背一点。谁知上船后直到船开,小青年到处找不到这个人的踪影。”停了一下,他又说, “听说这个骗子,是个穿铁路制服的胖中年人。”


    “ 我的脑子突然炸了一下,那个穿铁路制服的胖中年人和我谈话的情景一下浮现在我的眼前。难怪他要问我带的是什么东西,难怪他和那么多人谈得那么亲热。如果他要骗我,我恐怕也是跑不脱的。然而我并不觉得庆幸,想着那在地上啜泣的小青年的身影,想想同是知青,同样不佳的处境,只是涌起一种物伤其类,兔死狐悲的感觉。


     “这个小青年被骗去了几十斤油和肉,”胖中年人继续告诉我,“特别造孽的是,小青年没父母了,跟着哥嫂过, 嫂子待他不太好,他这次特意多带了点东西回去,却又被骗落到这个地步。”他叹了口气 :“我和他刚才一个人给了他五块钱。”他指了指旁边的瘦个子。


    “你们是干什么的,怎么这样慷慨大方?”过了一会,我终于向他们问道,我想解开心中的困惑。


    “不瞒你说,我们有点手艺,会打老虎灶,从武汉下乡来,一次做几个月回去,一天一个人挣个九、十元钱不是什么难事。”


     我心里马上明白了,这正是当时报上批判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那些人,其实就是现在的手艺人,个体户了。


     小火轮在苍凉的天空下缓缓地行驶了一整日,凛冽的寒风不时把船栏杆边的防寒帆布篷掀起一角,远处是缓缓后移,没有尽头也没有生机的河滩地,间或见到几株在寒风中抖瑟着枯枝的树木。天黑了下来,只是从愈来愈密的两岸灯火中知道,汉口快要到了。这时,天空竟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


     我担着行李,回到了家里。父母亲见我归来,高兴自不用说。黄黄灯光流泻下的小屋充满着那么多的温馨,显得那样暖和,母亲替我拍打着身上的雪花, 父亲笑着对她说: “真是风雪夜归人啦!”


     时间已过去几十年了,我的父母都已先后作古,然而这一段旅途上的经历却让我时时忆起,不知那一胖一瘦的中年人现在怎样;那小青年想已脱离了困境,我祝愿他生活幸福;至于那穿铁路制服的胖中年人,不知现在是否已改邪归正。

 


梅长钊专题

梅长钊:30年后我回乡下设宴感谢乡亲们

 梅长钊:忆母亲,大爱绵长风雪夜

梅长钊:大法官梅汝璈家人的两岸际遇

梅长钊:我的右派姐夫陈天佐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知青阅览室

李大同:草原归去来

美国90后女孩寻访中国知青"赤脚医生"

匡亚明女儿李军:

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

忘不了台风中牺牲的36位知青战友

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

像给女儿梳头一样

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冯骥才: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

梅长钊:30年后我回乡下设宴感谢乡亲们

陈凯歌:下乡时我带了十管特大号牙膏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不忘“三年困难时期”

朱志宏:我在木瓜会种瓜看瓜偷瓜

周锤:北大子弟沈因立的决绝选择

曹建国:沉重的道别

两个女知青的艰难回京之旅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奔波跋涉的探亲之旅

于慈江: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父老乡亲

刘晓阳:上山下乡,我有自愿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孙春龙:遗落陕北的知青爱情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的心路历程

赵凡:终结上山下乡运动的关键人物

邓贤:知青大返城,竟因为一个女知青的惨死

叶辛: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落幕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习近平忆延安插队:它教了我做什么

青年王岐山的陕北插队岁月

李克强与他人生途中的七个引路人

程虹:遇到李克强之前的知青岁月

朱志宏:插队返城房东差点把我当小贼

知青时代的革命化元旦

马晓力:北京知青陈丽霞,永远留在北方的草原

马晓力的草原情:蒙古额吉没有白疼你们

唐燕:下乡插队时,我们不懂爱情

老鬼:姜傻子一定要在草原咽气

季&袁:女生给男生送饭票被拒之门外

季思聪:这次不是学农,是真的插队当农民了

嫁给深山农民女知青:"我没后悔过!”

刘晓阳:从插队到洋插队的北京姑娘

刘晓阳:插队朋友顾家錡和他的母亲

纪敦睦:一位本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我的疯娘痴父: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

冷明:火勒旮弃,一个北京知青的命运

清秋子:老三届1960年代的青春记忆

王洛宾儿子王海成与罗哲毅的过命交情

许晓鸣:我为什么嫁给内蒙古草原牧民

葛有彦:西藏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郭爱平:村里有个姑娘叫春香

蒋蓉:下乡第一晚,六个女孩和衣同床而睡

蒋蓉:小狗赛虎幸运与不幸的一生

蒋蓉:哥哥的小芳

蒋国辉:我在嘉陵江上当纤夫

蒋国辉:一个煤黑子的高考逆袭

张晓岚:历尽沧桑,今天她在哪里呢?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过政审关

冯印谱:在“李善人”大院批林批孔

冯印谱:农业学大寨,越学越贫穷

冯印谱:我在样板戏里“跑龙套”

冯印谱:毛主席像章做了定亲礼品

梁志全:上山下乡与知青定律

吴畏: "半夜鸡叫", 为了那一碗美味的"米干"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卜新民: 认命当农民

卜新民:我在乡下的两次辞“官”

珊伊:被放逐的红卫兵女孩

吴思:我在乡下的极左经历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马小冈:当知青遇见司马迁

李霄霞:满山跑“落草”黑山寨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王世浩:北大荒的第一天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