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浅释52——条辨164-166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公众号:
一六四、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应该用小柴胡汤治疗,用了攻下的方剂,只要柴胡证还在,依旧可以使用小柴胡汤和解。这种情况和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的道理相同。可见无论是太阳证还是少阳证,攻下都是错误的治疗方式。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服用小柴胡汤也有汗出而解的情况。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无论是太阳证还是少阳证攻下都会有结胸的可能,以胸骨剑突为中心点作T字的交叉点,字母T的形状代表胸骨剑突横着的范围和胸骨剑突往下的部位,这个区域有硬满疼痛的症状,都属于大陷胸汤证,无论西医诊断出是胃癌、胰腺癌、还是淋巴癌,都可以用大陷胸汤治疗。
反复强调的观念:中医治病的原则是同证同治,不以医院的诊断结果为辨证依据。胸骨剑突以上的部位有硬满疼痛的症状为大陷胸丸证,大陷胸丸证的某些急症可以使用大陷胸汤治疗。心下的位置只是胀满没有疼痛的感觉,此时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此条辨提示学习者小柴胡汤、大陷胸汤、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小柴胡汤胀满的部位以肋部为主,半夏泻心汤的胀满的部位在心下,就是胃的位置;大陷胸汤是心下的位置硬满疼痛。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斤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医宗金鉴》曰:结胸兼阳明里实者,大陷胸汤证也,结胸者的病人没有利的,所以有结胸的现象兼有大便堵到的现象,一定是大陷胸汤证;结胸兼阳明不成实者小陷胸汤证也,大便通利的就是小陷胸汤证;痞鞭兼少阳里实证者,就是少阳阳明并病,胃里难受,硬硬的感觉,大便稍微不通,没有结胸严重,是大柴胡汤证;兼少阳里不成实者,病人有呕吐、下利兼有肠鸣的症状,半夏泻心汤也。
一六五、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太阳、少阳并病,应该是小柴胡汤或柴胡桂枝汤。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这些症状都是不好的预兆。所谓的结胸表示有东西堵到,结胸的时候大便不通利。现在结胸又下利不止,又不能喝水,这时不能用大陷胸汤治疗。胃癌或者胰脏癌,整个里面长了东西堵到了,其人心烦,有烦躁都是比较危险的症状,会有上吐下泻的症状,临床上治疗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为基础方剂。
注:曹颖甫老师说此条的症状应服用三物小白散,实践中遇到寒热并存的上吐下泻并有烦躁的症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六六、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病反入里,则作痞,按之则自濡,但气痞耳。
脉浮而紧就是太阳伤寒,按伤寒的法则,应该用麻黄汤治疗。结果先攻下,造成病反而入里,就会形成痞证。有表证的时候要发汗,可以用开桂枝汤、葛根汤,这时候如果攻下,病邪就会跑进肠胃里面来。按之自濡,代表肚子没有硬块。但气痞耳,只是气堵到了。
伤寒论中比较注重腹诊:例如大承气汤在天枢穴的位置有压痛点,小承气汤在关元穴的位置有压痛点,大陷胸汤疼痛的位置任脉腹部中线的区域,阑尾炎在右下腹有疼痛点等等。日本的医学家稻叶克文的著作《腹证奇览》,是专门介绍腹证的书籍,学习者有兴趣可以阅读学习。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