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第64集(附文字档)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百家姓》
好,我们来看到池姓的堂号,有一个同安堂。同安堂是跟明朝的池裕得有关,因为池裕得是同安人,池裕得在当时考取了进士之后,后来就在遂安县担任县令,担任县长,在担任县长期间,对于审讯案情,对于抚恤地方百姓也都很有功绩,所以后来就被升任为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其实在明朝,太常寺就有点像是我们在祭祀祖先这样的一个单位。所以他在任职的职官上面,因为非常的得民心,官府也非常的支持,也很认同,所以在官场上面也都蛮顺遂的,后来池裕得的子孙就以他的祖籍地同安为堂号,立堂号同安堂。
我们在历史名人也有提到池裕得,他在地方上任官的时候,都能够去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有一些是老问题,老问题如果你再用旧的方法旧的思惟去解决,很难达到效果,所以这个池裕得他在碰到老百姓的问题的时候,他都会想尽办法说,如果是用老方法我们行不通,是不是我们可以另辟蹊径,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常常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也都能够解除民间百姓的一些困难,所以才能够深受百姓的爱戴。
我们池姓的历史名人,再来介绍一位池生春。池生春是清朝人,他也是为官很得官场上同僚的爱戴,为什么?因为他很慷慨大方,应对进退也都非常的合礼节,以不欺人为本,这所谓的不欺人就是不去占人家便宜,所以同僚们跟他相处都很愉快,因为他知道池生春绝对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会去占便宜的人,大家跟他在一起都很了解他的个性,所以在官场上也就如鱼得水。再来池生春也善于书法,所以也有一些著作流传于后世。我们介绍另外一位池姓的历史人物,跟大家介绍一下。
好,来,我们看到第二百八十二个姓氏乔。乔这个姓氏,其实最早的时候它是写成桥梁的桥,是有加上木部的,怎么说?乔姓是派生于姬姓,相传黄帝的后事其实最后他是安葬在桥山,古地名,桥山这个古地名它是写作桥梁的桥。后来这个地名就是现在的陕西黄陵县,现在黄陵县的地名,其实也是从历史上面传承而来的。黄陵县顾名思义就是黄帝的陵墓所在地,所以后来才叫黄陵县。当时因为黄帝往生之后安葬在桥山,所以黄帝有一部分的子孙就留在桥山,为黄帝来守陵墓,后来这一支子孙就以桥山的桥做为姓氏。可是一直传到了北魏孝武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叫做桥勤,他的桥就是从黄帝以后子孙有木字边的桥,孝武帝认为说,你那个桥是不是可以把它木字边省略掉?让这个桥就省掉了偏旁。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乔姓,就从那个时候,因为北魏孝武帝下令,所以就把天下桥姓统统去掉了木字边,这是主要的源流。再来,在蒙古族里面传统有四大姓氏,就是兰,乔,呼衍,还有须仆,这四个姓氏里面就有乔这个姓氏。所以后来匈奴族跟汉民族逐渐的通婚,有了交流,汉民族的乔姓跟匈奴族的乔姓,也就合流在一起了,也就不分你我了。所以这也是现在乔姓的来源。当然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像鲜卑族也有乔姓,所以也都是慢慢的融入到了整个中华文化圈之后,大家也就五族共荣,也就不分彼此,也有不同的来源。
我们看到乔姓的堂号有一个文惠堂,典故是来自于宋朝的乔行简。乔行简本来是担任淮西转运使,后来就提拔到了中央朝廷里面去担任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其实就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讲的行政院,应该叫做什么?政务委员,行政院的政务委员,他就是没有特别去管哪一个部门,可是他是跨部会的一个整合的工作,所以参知政事也就等同于后来我们所谓的宰相。所以在宋朝时候的宰相,他不是只有一位,他有好多位,因为大家都可以共同来讨论政务,所以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共同讨论,共同来分担,共同来领导国家。乔行简也多次的来向朝廷论述,后来也就被拜为右丞相。右丞相当然也是丞相,他是丞相里面位阶比较高的,跟刚刚所提到的参知政事,也同样都是领导群里面的一员。后来他也被国家封为鲁国公,往生之后被国家安上了谥号文惠,所以后来子孙就以他的谥号做为堂号,文惠堂就流传于后世。
在宋朝的时候,到了北宋中期以后,谥号就慢慢的有一个固定的形式,我们看到在北宋中期以后的谥号,经常都会有文什么,文什么。它的一个制度就是,如果你生前你在朝廷里面,你的任职大部分都是属于文官体系的,他往生之后的谥号就会用文来开头,像文惠,什么文忠,欧阳文忠公,文开头的大概就是文臣。如果是武将出生的,历练都是在武将系统的,他往生之后的谥号就是武来开头,所以岳飞他后来被平反了,被平反之后他也被朝廷颁发谥号,他叫武穆,武功的武,穆是庄严肃穆的穆,是我们最熟知的武将的谥号。所以文跟武在宋朝以后,就有这样的一个区分。
我们看到后面历史名人。我们来介绍两位乔姓的历史名人,两位都是女性,都是姐妹,这两位就是我们在历史上三国时代,算是天下最美的美女之二,就是大乔跟小乔。大乔小乔我们用姓氏来称呼她,姐姐是大乔,妹妹是小乔,本名其实在正史里面是没有记录的,当然在民间有一些流传,不过那些民间流传的说法也就有待考订,所以我们就还是称她为大乔、小乔。大乔、小乔,其实后来就分别嫁给了东吴的两位,这两位是君臣的关系,大乔嫁给了国君,就是孙策,孙权的哥哥,小乔就嫁给了东吴的大臣周瑜,所以孙策跟周瑜,请问,如果从人伦称谓上面,他们这两位要互称为什么?我们曾经有一次讲过,对,连襟兄弟,是连襟的关系,所以他们既是君臣,又是连襟,更难得的是他们两个人很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有很深厚的情谊,所以也是朋友,所以这是一个很难得的缘分。不过很可惜,孙策跟周瑜两个人也都没有活得很长,孙策是后来因为打猎的时候受重伤,所以后来在大乔悉心的照顾之下,可是还是最后药石罔效。我们在大乔这段叙述的倒数第二行,有一个药石罔效,罔效的那个罔,罔就是无,罔效就是无效,药石无效就是你用中药去治疗,石是什么?石就是针灸。先前有跟大家介绍过,最早期的针灸不是用针,它是用石头,在穴道的皮肤表面来做刺激,所以后来石也就代为针灸的意涵。所以药石罔效就往生了,当时孙策往生的时候也很年轻,他的弟弟孙权更年轻,所以孙策往生之后,朝臣大家都要推举孙权来接班,可是孙权太年轻了,也就在一班重臣的护持之下,还有他的兄嫂大乔的支持之下,让孙权可以顺利接班。孙权在位的时候,也让东吴势力达到巅峰。小乔嫁给了周瑜,不过周瑜我们也知道,他也是很年轻就往生,当然民间也说这个周瑜为什么会这么年轻往生,是被气死的,被谁气死?被诸葛亮给气死,所以就说既生瑜何生亮,周瑜都埋怨老天,我这么杰出,我这么优秀,你偏偏为什么要生一个诸葛亮在我之上?他就是有点气不过。所以在民间的戏曲里面,就有这么一出戏,叫做《孔明三气周瑜》,它讲那一段,就是诸葛亮到东吴去联合来对抗曹操,赤壁之战的那一段故事,还有借荆州的那一段故事,三番两次周瑜都被比了下去,所以就很生气,就往生了。当然这是民间的传说,不过一般来说,还是正史的记录是周瑜应该是得病往生,往生的时候很年轻。小乔嫁给周瑜其实很年轻就守寡了,不过她也很忠于自己的身份,所以也抚养周瑜的孩子,自己一个人也寡居多年,最后往生的时候也没有很年长,四十七岁就往生了。然后两个人就葬在附近,遥遥相对。这个也是一个很坚贞爱情的故事。所以在民间也有一些戏曲,也都搬演大小乔的事迹。
大小乔其实还有一个民间的传说,刚刚提到曹操兴兵南下发动赤壁之战,为什么要发动赤壁之战?有一个说法是说,曹操为了要夺取大小乔这两位姐妹花,所以要南下去掳掠这两位美女,还说他在他的根据地盖了一个铜雀台,准备要让这两位美女住在里头。当然这是民间的说法,事实上不是这个原因。
在三国时代,除了大乔跟小乔这两位美女之外,其实我们先前还有介绍过一位,是在三国比较初期的时候的一位美女,也是中国传统所谓四大美人的其中一位,谁?貂蝉。貂蝉存在与否其实还是有些争议,因为有一些史学家认为,貂蝉应该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可能在正史记录里面是没有这一位的。不过现在也跟大家报告过了,曹操的墓被发现了,现在考古人员正在做清理,也来做研究,因为跟曹操同墓穴安葬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女性,所以看起来应该不会是曹操的原配夫人,那位年轻的女性,有些学者在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很可能就是貂蝉。我们就看看研究的结果是不是如此。如果真的是,那可能就改写了历史,当然我相信也会引起一番话题。
好,我们再看到下面第二百八十三个姓氏阴。阴这个姓氏也是很少见的姓氏,在台湾在、中国大陆都没有进入到百大。阴姓是出自于姬姓的派生,在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位管夷吾,管夷吾就是一般我们俗称的管仲,他是辅佐齐桓公能够称霸中原的一位贤相。管仲的后代,到了第七代的时候有一位管修,管修因为在国内没有办法继续安居了,所以就只好出奔到楚国去避难,到了楚国的时候,楚国就让他去担任阴大夫,阴是一个地名,让他去那个地方担任地方首长。所以后来管修的后代,就以这个地名做为姓氏。这是一个来源。另外一个来源也跟地理形势有关,先前也跟大家介绍过,在很多的地名都有冠上阴或阳。所以我们先前在白板上面也画了这个地形来解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这个先前我们有说明过。因为中国在北半球,所以太阳运行的时候,经常都是比较偏向于南边一点点,所以如果山势它是一个东西向的走向,山就会有南面跟北面,所以南面这一边受光多,所以山南是阳面,山北是阴面;水就反过来,水北是阳面,水南是阴面。好,所以就有一个说法,说尧的后代,也曾经有一支受封在大山的北边,而建立了阴这个国家,所以阴国的后代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同样也是有这个地理上的渊源。这也是后来阴姓发展的主要源头之一。
好,介绍两位阴姓的历史名人,第一位是阴子方。阴子方的典故也是蛮有趣的。现在在我们台湾民间,每一年农历年到了大概十二月二十四号,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号,就是除夕前几天,大概都会有一个民俗的活动,就是要来送灶神。灶神在古代就是主管厨房的,主管灶头的。所以在这一天送灶神的时候,就要准备一些甜点来祭拜灶神爷爷。灶神每一年这个时候就要回到天庭去报到,向玉皇大帝报告说,我所掌管的那一户人家,他们这一年有没有干什么好事,有没有做什么坏事,就跟天庭来回报。所以民间就说,这一天灶神要到天上去报告的时候,弄一点甜的给他吃,所以吃甜甜的,说出来的话也会比较甜,所以就有这样的风俗。这样的风俗其实很早就已经有了,不过不是在十二月二十四号那一天,我们看一下,在西汉的时候,这一位阴子方早上要生火,要煮饭,在生火的时候,突然在灶旁边就看到了一个法相很庄严的一位神明,他就灵机一想,这一定是灶神,所以他就看到了灶神,马上就下跪,顺手把家里面养的一头黄羊给宰杀了,来祭拜灶神。好,后来事情发生之后,隔一年,阴子方赚了钱,后来的这几年他做生意都很发达。大家就打听,阴老兄,你这几年怎么做生意这么的发达?阴子方才说,如何如何,这般这般。所以街坊邻居听完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拜了灶神,所以大家也就有样学样,后来在腊月的时候就会来祭拜灶神,慢慢的祭拜时间就固定下来了,所以就慢慢的形成是在腊月二十四号这一天有祭灶。祭灶神的活动,所以跟阴子方有关联。如果按照民间的传说,我们就什么时候都可以随心所欲,只要在腊月二十四号这一天,诚心的祭拜灶神爷爷就可以了,这感觉好像在民间,我没有任何的批评,因为有人有这样的角度说,人一生做好做坏,其实自己心里最清楚,你的长辈待人接物,为人子女也都很清楚,有些可能待人很刻薄,很计较,或许也做了一些不好不光彩的事情,人往生了,你帮他做功德,希望他能够超生极乐世界。民间就有另外一个比较不一样的角度会认为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一生干坏事,最后再来做功德,就可以功过相抵了吗?民间也有人做这样的质疑。我的理解是说,我们做法事,做功德,其实是一种追思,藉由这样的仪式来感念我们往生的先人。当然,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什么时候你做了什么坏事,其实我们自己都知道,我们也很内疚,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弥补,后人对于已经往生的先人,他也知道他的行谊事迹,不过不管如何,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所以人往生了,我们就以诚敬的心,希望能够感恩他,怀念他,毕竟他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亲,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在透过仪式的过程里面,去追思感恩,而不是去强调说,帮他做什么回向,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其实是更正向的,是更圆满的。这是我的理解。所以我是觉得说,也不要这么苛刻的去说,刚刚我讲的那一番话,我觉得就不太需要了。
好,我们再看到第二位阴丽华。这位阴丽华也是一位大美女,她的身份是东汉光武帝的原配夫人,而且是东汉建国之后的第二任皇后,其实阴丽华很漂亮,刘秀其实在年轻的时候,他就知道阴丽华非常的漂亮,而且也很仰慕她,那个时候自己是一个没落的王孙,天下大乱的时候还没有发迹,所以他的想法就说,如果我有一天能够娶到阴丽华这样的美人,我就非常心满意足了,而且他也跟人家说,娶太太就一定要娶像阴丽华这样的人才没有遗憾。所以后来他就建立了功业,功成名就之后他就去提亲,那个时候小有成绩,可是也还没有真正的抵定大事。阴丽华也很欣赏刘秀,他愿意在新莽末年的时候,率领群雄来推翻新莽,也算是一个英雄好汉,虽然当时还在建功立业的过程,阴丽华也愿意跟他结婚,后来很顺利的终于打下天下了,顺理成章,也应该要让阴丽华,他的原配夫人得到应有的身份。不过我们看到文字的叙述,东汉光武帝他立的第一位皇后就是郭圣通,不是阴丽华,他立的是另外一位郭圣通女性,如果是他的原配,理论上应该是让阴丽华当皇后才对,为什么是让郭圣通?其实是因为有一些政治的考量,大家可以理解了,因为他们必须要有一种政治的联姻,所以后来是让郭圣通当皇后,不过因为有一些事情,后来她被废了,郭圣通被废之后,当然顺理成章,就让阴丽华坐上了原配皇后的位置了。阴丽华也非常的知所进退,她虽然说是一个美人,家里面也不算太差,可是她应对进退非常的得体,而且也非常的清净俭约,不喜欢那些奢华的东西,当然也不喜欢一些什么嬉笑戏谑的事情,所以有一些比较娱乐的活动,她都不参加,她就真的是一个母仪天下的,一个雍容大度的气象,让当时很多人都很折服。所以她往生之后,她的儿子刘庄也就登基即位,当上了汉明帝,所以她也是皇太后。这个是阴丽华的事迹。
我们看到第三位阴铿,铿锵有力的铿。阴铿是南北朝时代的诗人,还有文学家。他其实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写诗赋,长大之后当然学问也很渊博。他非常的重视诗歌的创作,尤其在五言诗歌的创作,他是非常的尽心来投入,所以他的诗歌在当时流传得很广,也受到当代文人的一个敬仰。当时还有另外一位风格跟他相似的文学家,叫做何逊,两个人时代相仿,诗风也很接近,所以就在文学史上面把他们合称为阴何。所以阴姓的历史人物也有文学家,在这边跟大家简单的介绍。
好,我们看到后面一个姓氏,第二百八十四,郁。郁这个姓氏先前我也曾经跟大家讲过,我的老师在中国大陆,曾经遇到过一位郁姓的计程车司机,那个时候,这位计程车的师傅跟我老师说他姓郁,哪个郁?郁金香的郁,其实我们台湾的正体字,我们所想到的郁,事实上就是二百八十四这个郁,可是简化字的时候,笔画很多的郁,它跟芳香馥郁的郁,左边一个有没有的有,右边一个耳朵边那个郁,它就合流在一起了,它就不分了,所以郁就变成两用字。所以当他讲郁金香的郁的时候,我的老师第一个想到的是第二百八十四这个郁。郁相当的少见,而且后来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汉人里面,是基本上非常非常的少,所以我的老师当时就左思右想,他就怎么想都想不通,怎么会有郁?其实在历史上面,郁这个姓氏也被收录在百家姓,不过现在也是非常罕见的姓氏,尤其现在因为在中国大陆简化字的关系,这两个郁(郁)已经合流在一起了,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困扰。所以我们现在要追本溯源,如果是郁姓的子孙,那惨了,我的源头到底是哪一个郁?是原本就是有一个耳朵边的郁?还是我的源头是这个郁金香的郁?笔画很多的郁?那就要做一番的考证,才能够去追本溯源,所以也造成一点点的困扰。先前我们也曾经介绍过类似的情况,像我们现在写的萧,洞箫的箫,乐器那个箫,竹字头改成草字头那个萧,可是在简化字里面它就写成哪个字?肖像的肖。有没有肖像的肖这个姓氏?有,本来就有这个姓氏,可是人口很少,大部分还是我们写的草字头的萧。在中国大陆因为它简化字的关系,惨了,那就合在一起了,合在一起之后,那到底我的源头是哪个萧(肖)?是原本的草字头的萧,还是原本肖像的肖?就合流了。不过后来好像这个问题比较棘手一点,所以好像在写姓氏的时候,官方的档案,或者是一般我们在写姓名的时候,中国大陆的朋友就会把它写为,笔画比较多的原来的萧,他就把它稍稍有做区隔了,就没有混在一起了。我们看到郁姓,我们看到它的源头,其实郁跟我们看到草字头的,现在我们读作蔚的这个姓氏,在古代它是同源的。怎么说?因为这两个字在上古音它是同音,郁跟蔚是同音,所以后来就有草字头的蔚姓,改写为笔画很多的郁,所以它是从蔚姓派生出来的一个姓氏。
所以在历史名人,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两位,有一位是郁昭敏,在文献记载里面它也写作这个蔚昭敏,是宋朝的官员;另外一位是明朝的官员郁让。我们就简单的介绍这两位,因为这两位的事迹也都没有很明确,只有简单的一些记录而已。
好,我们看到第二百八十五个姓氏胥。胥这个姓氏也是少见的姓氏,它的起源来自于炎帝时代,炎帝擅长农耕,所以神农氏也是炎帝的发展,后来炎帝有一支族人就改称为赫胥氏,赫胥氏后来就简化为胥氏,所以是现在胥这个姓氏的主要的来源。春秋时代,胥氏还有另外一个新的发展,在春秋时代的晋国有大夫叫做胥臣,胥臣的后代也就以胥为姓氏。所以这两个来源是主要胥姓的源头。还有一些就是从复姓改单姓,也是有的,我们就不多介绍。
好,历史人物有两位跟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位是胥持国,是金代人。大家会觉得很奇怪,我们历史上面有金朝吗?有金代吗?其实金就是女真人所建立的国家,金就是在南宋的时候,南宋的版图只有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方,在北方原本是辽国,后来辽国就被金给取代了,所以它是盘踞在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政权。金这个国家当时统治的版图也很辽阔,因为从长江以北,淮水以北,一路到东北,到蒙古,现在内蒙这一带,都是金的版图。在金的北方也有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势力,开始慢慢的茁壮,就是蒙古族,蒙古族后来就跟南宋联合,所以南宋政权就跟蒙古约定一起来夹击金国,所以金国后来就被灭亡了。金国灭亡之后留下来的真空地带,南边的一点点被南宋去侵占,北方更大部分的领土就被蒙古族南下给占领了。好,所以就变成说,南宋解决了金的问题,可是它迎来的是更大的麻烦,就是蒙古人跟他接壤了,接下来蒙古当然继续往南去侵略,所以南宋因此也就灭亡了,后来才有元朝的建立。胥持国就是在金国里面去担任职官,当时他在朝廷里面,职官也非常的高,位居要津,而且胥持国也跟李妃一起来干预政事,所以他在朝中也是蛮有野心的。在当时朝廷里面也有一些人依附胥持国,要依靠他的势力来攫取一些权力,所以当时就有胥门十哲之称。不过后来这样的情况,也就有人慢慢的看破了胥持国的想法,他想要来独揽大权,因此就有人不断的上书跟皇帝禀报,胥持国有这样的一些卑劣的图谋,所以要皇帝要留意,所以他被弹劾之后就被罢免。可是罢免不到一个月,他又回来担任枢密副使,枢密使在先前也跟大家介绍过,其实它是宋朝的职官,就是掌管全国的军事政务,副使就是等同于现在的国防部的副部长,所以也是很大的权位,他被弹劾了,只有罢官一个月,又再回来当官,可是他在回来当官的时候,官阶已经被调降了,不过还是很有权力,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胥持国当时他的背景有多雄厚,他背后的势力有多庞大。所以就是形式上,对,让你罢免,休息一个月,回来继续当差。后来他因为职务之便,所以就跟枢密使完颜襄在北京,在这个地方驻守,也就是防范蒙古人,后来就在北京在职务之上就往生。
第二位胥姓的人士是胥鼎,一样也是金朝的大臣,他是胥持国的儿子。胥鼎的作风跟他的父亲就稍稍的有点不同,他的父亲在当时大权在握,当然,内举不避亲,所以胥鼎也藉着父亲的关系,也当到很高的职务,可是他跟他父亲有不一样的作为,就是他比较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当时在金国的京都,京城里面很多的百姓因为缺粮的关系,所以就过的生活非常的清贫。胥鼎就上奏朝廷,希望能够颁定法令,来开仓赈灾,所以当时金宣宗也就遵从了胥鼎的谏言,就救了很多的人。金宣宗后来,因为当时国都比较接近北方蒙古族的势力范围,害怕蒙古族兴兵南下,万一一个抵御不当就会被攻破国都,朝廷就商议要往南迁都。迁都的时候,胥鼎也就担纲了很重要的职官,一方面要来办理迁都的事务,一方面也总领兵马,要维护皇帝还有这些权贵,在南迁的过程里面的一些安全,所以在当时也就因为有很好的整顿。后来也就升官,所以后来也就一直主掌军政,在镇守边关,在这个方面也就蛮有建树的。这个是父子两人的一个事迹。
我们看到第二百八十六个姓氏能。能这个姓氏,也是基本上大家从来没听过,原来它也是个姓氏。能这个姓氏,其实它是从熊这个姓氏改变而来的。熊这个姓氏,其实它主要的源头还是跟周朝的楚国有关。周朝的楚国我们都知道,他们的国君,还有他们的王族是姓芈,长得很像羊的芈。在文献里面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楚王他们经常都会有一个称号,叫做熊什么、熊什么,譬如说你看我们在历史的第一行,后面有一个熊绎,熊绎,熊就是楚王他会有这个称号。除了楚王之外,还有一些跟楚王有近亲血缘关系的,也有这种记录,他也被称之为熊什么、熊什么。它是不是姓氏?其实现在我们研究的成果,大部分还是认为它应该不是姓氏,因为楚国公族王族他们是姓芈,熊什么熊应该是一个称号,一个尊称,不是姓氏。不过后来也慢慢的从这样的称号转变为姓氏,那是后来的发展。这一位熊绎是楚国的君王,他有一个儿子叫做熊挚,熊挚本来是要去继承王位的,可是因为他有残疾,没有办法接掌王位,所以熊挚就被分封到夔这个地方去了,他就是夔这个地方的小封君,可是他不是楚王,所以他一样还是有熊这个称号,因为跟楚王近亲的血缘的这些人物,好像都有上尊号,叫熊什么、熊什么的惯例。这位熊挚被分封出去,原本就应该不必太担心他,可是有人还是对他不放心,因为有一些传言说熊挚有点不甘心,原本他要当楚王的,现在没有楚王可以当了,只当一个小封君,所以后来就有人认为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免得他日后造反,熊挚的后代为了要避免祸患,所以就把熊改姓为能,于是就变成能这个姓氏的起源。这个说法其实也是因为避祸而改姓的。
我们看到堂号,堂号有个淄青堂,跟唐朝的能元皓有关。能元皓的事迹,我们看到下面的文字比较清楚。能元皓其实本来是安禄山的手下部将,因为他是部旅出身,部旅出身有一些其实都是家境本来就比较不好的,所以很年轻就被父母亲送去部队里面栽培,因为家里面如果没有办法来养护,以前人丁又很多,所以如果说孩子身强体健,而且他也愿意,很年轻就送到部队里面去,让部队来养他,因为在部队里面有饭吃,有衣服穿,还可以训练一些战技,以后如果杀敌立功,搞不好封侯封相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很多的家庭也是基于这个角度,让他去从军,所以这位能元皓就是这样进入部伍的。后来因为安禄山叛变,我们都知道,后来就造成了安史之乱,当时他造反的时候,因为他自称为皇帝,所以就让他的部下能元皓,封他为淄青节度使。后来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因为父子之间有一些嫌隙,所以儿子就杀了爸爸,也自立为帝。能元皓见到这种情况,他就发现糟糕了,内部已经开始有一些矛盾了,所以能元皓就在唐朝的大军要来攻打的时候,就主动投降,倒戈,去归附朝廷。后来安庆绪也因为抵挡不住大军压境,后来就去投奔原本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所以我们讲安史之乱,安就是安禄山,史就是史思明。所以后来史思明又把安庆绪给杀了,一样,他又继续称帝。后来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也把他的父亲给杀了。父子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而且就变成一个循环了。后来史朝义还是最终挡不住唐朝部队的镇压,最后是兵败而自杀,结束了八年的安史之乱。能元皓也因为在安史初期,安史之乱初期他很快的就投降给朝廷了,所以朝廷基于招抚,基于安抚,不但没有究责,而且还给予褒扬,还把他当作是一个样板,当作一个模范,希望安史叛军的内部能不能够跟能元皓一样,你主动归降,我就给你抚恤,后来不但没有究责,还得到了褒封。后世的子孙也因此把能元皓的事迹给予褒扬,所以立堂号淄青堂,来纪念能元皓的事迹。
好,二百八十七,苍这个姓氏。苍这个姓氏一般我们所看到的,常常都是没有草字头的仓,没有草字头的仓也是一个姓氏,不过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草字头的苍跟没有草字头的仓,其实它是一个来源,只是后来有一些分流,不过它原本在历史上是同一个来源。我们看到它的来源是来自于何处?有一支起源是黄帝的儿子叫做苍林,苍林的后代就以苍为姓氏。第二支也是跟黄帝有关,黄帝的孙子颛顼,他有八位很杰出的后代子孙,在当时被称之为高阳八恺。恺也是贤能的人这个意思,贤者的意思。八恺里面年纪最长的就叫做苍舒,苍舒的后代也以苍为姓氏。所以前面这两支都是从姬姓派生而来的。还有第三支来源,也是跟黄帝有关,可是不是跟黄帝有血缘关系的了,是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我们都知道他是整理文字,是现在我们所知道最早汉字的起源之一。仓颉的仓,一般我们在典籍写法都是没有草字头的,不过有一些版本也有把它写成草字头的,就正如我刚刚所跟大家报告的,它原本都是可以通假,所以它有没有草字头都是同一个来源。所以仓颉的后代也以苍为姓氏。这是第三个来源。第四个来源是跟职官有关。在周朝的职官里面有一个仓人,仓人顾名思义就是主管什么?主管仓库。仓库其实有分不同的种类,现在我们都比较没有细分,都把它混在一起。仓库仓库,其实仓主要是储藏米粮的,所以我们讲米仓、粮仓。库,库字是摆放什么的?各位猜猜看,从字来判断就知道了,下面不是一个车嘛,车不是只有一般的用途,它最主要还是用来什么?战争,所以库是摆放兵器,我们讲兵库、武库,所以库是跟军事设备有关。还有一个府,在西周到东周,我们看到文献里面讲到政府的府,府里面它也是仓库,可是它仓库里面摆什么?一些文献档案,所以它摆的地方又不一样,这样了解。所以现在我们都混称为仓库,其实在古代它功能还是稍稍不同的。所以主管米仓的仓人的后代,也有以苍为姓氏的,所以也变成是第四个主要的来源。
我们看到苍姓的堂号有一个创文堂。创文堂,你看到这个文字就知道了,它应该是跟文字的创立有关,所以是跟仓颉有关联。在古书里面记载,仓颉出生的时候很奇特,他有四个眼睛。我们看到下面的历史名人文字比较完整,我们可以看这边。他有四个眼睛,其实这四个眼睛要跟大家说明一下,就是其实大家都误会了,我们文献有时候会讲四个眼睛,我们会以为说他有两个眼睛,上面再两个眼睛,其实不是,其实他一样是两个眼睛,可是他眼睛里面有两个瞳仁,这边有两个瞳仁,有两个瞳仁。瞳仁就是,我们现在讲那个叫什么?瞳仁叫什么?瞳仁,大家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了,瞳孔,就两个瞳孔。大家会说有两个瞳孔,看过去视觉不是会重叠吗?不是,是这样的,其实在文献里面,有两个瞳仁的有两位,在文献里面有记录,一个就是项羽,项羽就是重瞳子,双瞳子,还有另外一个据说就是公子重耳,就是晋文公也是有两个瞳仁。可是在医学上面,后来有一些文献也有记录到有这种状况,后来他们的医学报告是说其实是什么,事实上是两个瞳仁有一个是假性的,而事实上它是没有视觉的功能,它只是有那个看起来好像瞳仁一样的黑色的色块,可是它是没有视觉的功能的,这样了解我的意思了?所以他视觉就不会造成有重叠。仓颉如果我们把他理解为双眼,双眼里面又各有两个瞳仁,所以就变成四目了。当然这样的人是很特别,很稀少,所以在文献里面当然会加以记载。尤其仓颉后来的事功是受到后世的称誉跟褒扬,所以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记载就在流传的过程里面,慢慢的就被加油添醋,所以久而久之就说他有四只眼睛。大家有看过四只眼睛的人吗?应该不太可能,假设如果他是一个真实存在历史的人物,那就完全不合理了,所以应该是我刚刚的解释是比较合理一些。他也因为出生的时候有这个异象,所以后来他也真的天赋异禀,所以在学习事物上面就非常的快速,而且他也观察了很多像鸟兽的一些足迹,观察了很多东西的外貌,所以他就尝试着去把那一些形象,用简单的笔画把它勾勒下来,所以就创造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顾名思义就是描摹东西的外形,所以叫象形。象形文字也就是我们汉字最早形成的一种类型,然后慢慢的才有一些会意、形声,才慢慢的产生出来。当然先前我们也说过了,其实文字是不是真的由仓颉来发明的,恐怕那个发明也不是用我们现在的定义,我相信仓颉如果是真有其人,他应该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角色,就是他整理,他整理文字,他把这一些可能来自于不同部落,不同地区,同时兴起的这些字形他加以整合,大家都觉得说他整理得很好,他的理念很清楚,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可以有一个模式,所以慢慢的大家就用了仓颉所整理的那一套系统,所以慢慢的就变成在文献上面说他是发明文字的人。其实是这样来解释稍稍的合理一些些。
据说仓颉在造字的时候惊天地、泣鬼神,文献里面有此一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文字的创发它可以累积智慧,它可以传递知识,这是人类在知识的传递上面一个长足的进步。因为只是口耳相传,我们能够记忆的还是有限,而且在口耳相传的过程里面,常常都有一些误差,所以有些东西就没有办法如实的被保留下来。可是文字不一样,只要你选择了适合的书写工具,文字就可以被保留下来,所以它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所以古人说他惊天地、泣鬼神,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我们刚刚提到客家人,客家人勤俭持家,而且我们非常重视教育,重视读书,重视文献书籍。所以像我祖父,其实我祖父还在的时候就跟我们说,偶尔因为在外面买东西,人家都会用报纸来包,包东西带回来,带回来之后包东西的旧报纸,我们有时候会拿来垫在桌上,吃饭的时候就垫着,这样折一折,包一包就可以扔掉了,他说不行,不可以用报纸垫,包东西可以,可是你要吃饭什么的是不能够垫,会沾到油污,所以他带回来那些报纸,或者是撕下来日历,不是一页一页撕嘛,撕下来日历有废纸笼,用竹子编起来的一个笼子,他就会揉一揉就扔在里面,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我都印象很深刻,他会带着我,距离还不短,当然就骗小孩,就说带我去买糖吃,就这个地方坐一会,喝个凉水,买个地方,因为路还不短,大概我们还要走个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小朋友的时候,你走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定喊累,累了,歇歇脚,来,买个凉水给你喝,就去那个。我们有个敬字亭,这个也是从清朝以来我们美浓地区,还有我们屏东的客家地区,也都有敬字亭,有些地方叫圣迹亭,圣人的圣,留下来的遗迹。我们要把那些有字的纸带去那边烧掉,要去那边火化掉。这就是尊敬发明文字的仓颉,对他的一个感恩。所以只要有字的纸,是绝对不能够拿来垫桌子吃饭,就更不用讲掉在地上,掉在地上,如果你跨过去不捡起来,你铁定被打,铁定被打,所以一定要捡起来,丢到废纸笼里面去。所以传统我们对于文字,对于读书人的一个敬重,在这个地方就很具体的表现出来。好,这样烧,烧完之后不是有灰吗?那个灰就会有那种志工,我们现在叫志工,就会有附近的人他就会发心,他就会去把灰给清出来,清出来之后,他也有一个地方专门装灰。装灰装完之后,是每一年到了二月的时候,农历的二月我们南部,我们客家庄二月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庆典,就会有野台戏,就有点像闽南人作醮,就是有一个庆典,我们会祭河,祭河的时候,就把纸灰顺着河流走。所以一年都要举行很慎重的仪式,是要把烧完的纸灰,还有一个队伍要送去河边,还要请道士唱唱打打,有一个仪式,把那些纸灰给送走。这个真的很少见,但是也可以看得出来客家族群对于知识的重视。
我们看到第二百八十八这个姓氏,双。双这个姓氏也是很少见的姓氏。我们刚刚才介绍蒙这个姓氏,蒙这个姓氏跟双这个姓氏其实是有相当深的渊源。因为黄帝的孙子颛顼,他的后代在夏朝的时候被封在蒙双城,所以颛顼在蒙双城的这一系的子孙,后来也就以蒙或双为姓氏,所以就变成现在双姓的源头。唐代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也以双为姓氏,慢慢的他跟中原的汉民族通婚之后,就融入在一起了,所以这也是现在双姓的源头之一。双这个字我们在简化字里面,事实上是写成两个又,其实两个又的双,不是现在简化字才有,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它就已经有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简化字有一大部分,是从古代就已经有的俗体字里面来借用的,像体育的体,体育的体,我们现在的简化字写一个人字边,右边一个书本的本,这个字在唐朝时候就有了。所以很多人说简化字没有什么渊源,其实没有,它大部分都是有渊源的,像先前跟大家介绍过,有些字体是从草书变化出来的,有一些是从俗体字,及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在用了,所以简化字,当然我们可以来从学理的角度来做讨论。好,我们再看到堂号。堂号里面有一个和易堂,是宋朝双渐的典故。双渐为官很和气,又平易近人,有古代的循吏之风。好,先前我们也介绍过酷吏,酷吏的相反就是循吏,循吏就是循规蹈矩的官吏。颇有古代这些循吏的风度。双渐的子孙就非常的以他为荣,所以就以双渐的事迹,很和气,平易近人,所以就立堂号叫做和易堂,就传扬于后世。
历史人物的部分我们也介绍另外一位,双泰贞。双泰贞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宋,这个时代的人物。因为当时南北朝,北方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南方是汉人所建立的朝廷,所以南北对立,天下就不安。当时有一位辅国公沈攸之,他坐镇荆州,荆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这一带,所以他跟北方的少数民族建立了国家,就是直接接壤,当时的荆州算是战区,所以有屯兵。当时辅国公沈攸之也希望能够召集一些俊才,能够为国家所用,他知道双泰贞是很优秀的人才,想要招揽他。不过双泰贞因为家里面母亲年纪老大,也就割舍不下母亲,所以也就不去报到。有一天双泰贞去经商,后来半路就被沈攸之给逮住了。不好意思,第三行的这个审攸之的审,打字的时候因为按错号码,选了一个同音字,选错了,请帮我改一下。后来就要求他要留下来,可是双泰贞系念家中的母亲,所以就逃走了。沈攸之还不放他过,所以还派人去追捕,甚至于还绑架双泰贞的母亲来要挟他,双泰贞情急之下也就打伤打死一些人,最后双泰贞去见了沈攸之,跟他剖白,不是他不愿意为朝廷效力,是因为母亲年纪老大,所以沈攸之才了解说好,原来你先前不来报到,是因为有这背后的缘由,所以最后也没为难他,也赏赐他钱粮,还跟他恳谈,希望他能够忠孝两全,所以你还是可以为朝廷效力,你就把母亲迁过来,你这样二边就可以很圆满,所以他就顺利的接了职务,后来他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也都非常有表现。这是双姓的历史人物。
好,第二百八十九,闻这个姓氏。闻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它的源头有几个,源头我们来看一下。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少正卯,少正卯在当时鲁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所以当时就被称之为闻人。闻其实它最早的意思是什么?是嗅觉还是听觉?闻是听觉,所以看到字是耳朵靠在门边,我们要去听声音,所以很有趣,它居然从听觉逐渐的变成了嗅觉,过程很有意思。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看看,所以所谓的闻人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这一位知名的人物,所以闻人,闻人,在当时就这么称呼少正卯,所以少正卯的后代,就以闻人做为自己的姓氏。后来就把人给简化掉,就剩下了闻这个姓氏,这是主要的一支。另外一支就是有部分的闻,事实上是从文章的文转变过来的。南宋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他的后代就有一部分就把文天祥,文章的文,就改姓为新闻的闻,所以这个也是文天祥后人的一个源头。
闻姓我们看一下堂号,有超卓堂跟正气堂。超卓堂就是顾名思义,超越、卓越的意思。怎么说?因为明朝时候有一位闻良辅,这一位是才能也好,德行又佳,所以当时被朝廷委任为监察御史,后来又升任为大理少卿,而且还出使暹罗,暹罗就是现在的泰国,所以在外交事务上面、在内政上面都相当的称职,所以后代子孙就立堂号超卓堂,来纪念闻良辅。另外一个堂号是正气堂,一望可知,就是跟文天祥有关。文天祥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歌正气歌,大家应该都读过,甚至于也背过。《正气歌》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人所知的文章,所以后代子孙也表彰他的气节,所以立堂号正气堂。文天祥的事迹大家很熟悉,而且它也没有跟我们闻姓有直接的关联,所以我们就比较简单的带过去。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闻一多。闻一多是晚近的人物,其实他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人物,他是非常有学问的人,而且早期也留学美国,回国之后,就开始把美国的一些文艺的概念,带回到新中国来,所以他开始撰写诗歌,新诗,也写一些散文。不过很可惜的是,在一九四六年的时候被特务给暗杀,往生的时候才四十七岁,相当年轻。后来因为他的诗歌带动了新中国文化的崛起,所以在中国大陆是很有影响力的。后来就由朱自清为他编了全集,后来也有一些补遗,所以《闻一多全集》在中国大陆也是很畅销的书籍。
最后我们看到第二百九十个姓氏,这个字它有两个读音,一般我们如果当作成语,我们把它读成ㄒㄧㄣㄒㄧㄣ学子,莘莘学子,其实莘莘学子该不该读作ㄒㄧㄣㄒㄧㄣ?其实这也有人有意见,有人还是坚持要把它读作这个姓氏的时候的读音,念作ㄕㄣ,所以也有人把它读作ㄕㄣㄕㄣ学子。不过就像先前跟大家介绍过的,其实教育部现在在标准字音的所谓标准化,其实它也慢慢的去参考一般我们通俗的一些用法,因为你虽然说学理上是有它的背景跟渊源,不过跟我们现在读音如果落差太大,反而在沟通上面产生了很大的误解。所以教育部也认为说,很多的字我们不如从俗来认定,所以莘莘学子反而是大家比较口头上使用,所以也就顺理成章,读作ㄒㄧㄣㄒㄧㄣ学子也就可以了。但是反过来如果是读作姓氏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尊重它的历史渊源,就要把它读作ㄕㄣ姓。好,莘这个姓氏很少见,在台湾、在中国大陆都没有进入到百大。来源是跟炎帝有关,炎帝的后代子孙有一位是祝融,我们也先前介绍过他,他也是开始启发我们中华老祖宗,他们了解火的功能的一位重要前辈,由于他发现火的功能,所以让我们老祖宗脱离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改变了他生活的现状,所以也被后来尊称为火神。祝融的后代有分为八大姓,莘姓就是其中一支,大禹治水有功,后来也顺利的成为天下共主,所以大禹原本要禅让给伯益,后来伯益不愿意接受,所以大家就拥戴大禹的儿子启,后来启登基之后就建立了夏朝,夏启登基之后,他就开始去寻找古代那些重要人物的后代,给予褒扬,给予册封,夏启将他的一个子孙,名字叫做挚,把他分封到莘这个地方,所以后来子孙的后代也以地名为姓氏,所以这是第二个来源。刚刚我们讲到祝融的后代有一支是莘姓,这是第一个来源,夏启的儿子分封到莘这个地方,后来也变成是莘姓的另外一个来源,所以主要莘姓有这两个来源。
好,我们看到堂号,有一个枣阳堂跟环州堂,他的典故是跟明朝的莘野这个人物有关。莘野刚开始的时候是担任训导,训导是当时朝廷之中的一个职官,他主要是在教育体系,教育体系里面的职官就是负责督导学堂的学生的课务。后来又升任为枣阳县的县令,所以他也是在地方上面很得民心,也是被认为是循吏,是循规蹈矩的官吏,而且也著有《环洲集》流传于后世,所以后代子孙就以他曾经所担任过枣阳县县令,立枣阳堂,而且他的著作有《环州集》,而立环州堂,来纪念莘野的事迹。
莘姓的人物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位,因为历史人物在莘姓来讲,能够找到事迹的也不多,因为时间的关系。
所以我们两个多月的时间,应该是三十二次上课,也很努力的上完了二百九十个姓氏。本来想说我们今天如果能够上到三百,三百也算是一个完整的数字,不过很可惜,只能够讲到二百九十,留下一点点的遗憾。这一点点的遗憾才能够开启我们未来的因缘,所以后半我跟弘学老师我们已经讨论好了,他先上前半段,我大概是八月中开始我来接他,我来上后半段,所以我们接下来还有另外一个课程。我们就休息几个月之后,我们暑假再来见面。
《百家姓》第5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4集(附文字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