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丨余祥明:从两毛旅店到星级宾馆,我们这一代的消费升级
余祥明,1953年生于四川。初中69级毕业,1971年插队落户。1973年入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英语,1977年留校任教。先后在广州外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英国华威大学学习。一直在高校任教,2013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退休。现居广州。
原题
用近40年时间,
从两角钱一晚的旅店,
到星级宾馆
作者:余祥明
太太1970年代初期起在四川边远的革命老区巴中县当知青4年。她常谈起,一年一度回重庆探亲的痛苦经历。两三百公里的距离,现在高速公路发达,自驾车三四个小时可达。不过当时可是两天的车程,且无直达车,必须在达县市住一晚。公社开具知青探亲的证明,在大旅馆、地市委招待所不管用,人家不接待。原因是知青的名声不好,一些知青住宿时,用人家的枕套、毛巾、床单擦脚,在洗脸盆里撒尿。知青们只好拖着大包小包拥到街道小旅店,挤一二十人一间的大房间。两角一晚的大房间,设备简陋,一铺竹蓆,一床被子,一个枕头。被子枕头似乎许久未洗,看起来黑黢黢,摸起来油腻腻,盖起来冷冰冰的。帮助知青抵御这漫漫寒夜的,是一年不见家乡的似箭归心、对父母姊妹浓浓的深情厚谊、青春年少的满腔热血,及广阔天地战天斗地练出的健壮体魄!
运气不好时,或者夏天酷暑,还得睡几十人的通铺,霉臭、汗臭、脚臭交织在一起,令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2004年七八月在伦敦街头,在西欧的酒店,第一次出国旅游的太太无限感慨,这真的是伦敦吗?这是巴黎吗?躺在宾馆温暖舒适的大床上,她常常感觉是在梦里。我都可以出国旅游了,这不是做梦吧......?
我也不时回忆这几十年出行的变化......
60年代初,人们刚从饥荒年间突围出来,填满肚子,哪儿会有力气到处跑呃?紧接着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跑,出去还不被当做盲流,给社会主义抹黑?
然后四清运动,文革十年内乱开始,武斗不断,物资紧缺,凭票供应,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我们经常说到离县城几十公里,山区的农民一辈子没有到过县城,自我感觉颇为良好。殊不知那也是50步笑100步:我自己不也是没有去过50公里以外的专区所在地——内江市吗?!
70年代国人也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的说法,原因甚多。
首先,没有钱。旅游得有钱。多数人饭都吃不饱,哪儿会有闲钱出游玩耍?
农民在生产队集体劳动,吃大锅饭,评工记分。那时“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收成不好。一个劳动日,10个工分,价值人民币几分,一角多两角多钱不等。年终工分折算分粮,很多人辛苦一年刚刚扯平。小娃儿多的人家还要补钱。农民没有别的经济收入,好多人买盐的钱是靠“鸡屁股银行”下蛋卖几个钱。鸡还不能养多,三只鸡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四只就是资本主义道路了。每年农历二、三月青黄不接,靠走亲戚借贷度荒月。
1970年代梁晓声在北大荒兵团当知青。“那一年全都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团里规定——老职工老战士家,不得养母鸡。母鸡会下蛋,当归于“生产资料”一类”。拥有生产资料,就有可能产生资本主义产生剥削?
城里人也是囊中羞涩。工人、城镇居民低收入低消费,基本上是月光族,入不敷出,好多人钱用完了下月工资还接不上。20来年,基本没有涨过工资。工厂企业的学徒工3年,没有工资,只有生活费,因地区不同,金额略有差异。第一年每月14元、16元、18元不等。第二年和第三年,每月增加2元。学徒期满,定为一级工,一年后自动转成二级工,工资35元左右,多年不涨。如果再结婚生子,那更是勉强度日。要想存钱旅游,那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
集体所有制单位、街道合作社/商店的工资更低,大多数都是20多元一个月。我母亲工作过的县中医院、公社诊所当时都属于集体所有制(80年代才转成全民所有制),工资普遍不高,很多人都是20多元一月。1972-1973年我在供销社当合同工时,月工资27元,交2元回生产队,剩下25元。
其次,吃饭要粮票。外面吃饭不但要钞票,还要粮票,否则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出省要全国粮票,一般的城里人很难换得到,农民根本就没有粮票。没有粮票,寸步难行。
我们是川西南小县,丘陵地带,不富裕也不太穷(与更穷的川东、川北相比)。每年农民分粮,谷子只有1/3,其余麦子、苞谷,其中红苕要占近一半,有红苕半年粮之说。城里人口粮里也搭配有红苕,还得自己去农村担回家。
我们那儿因此有独特的红苕文化。如果善意地评论某人土气,说,“你啷个那么苕呃!” “他穿得苕霍霍的。”如果恶意地骂别人土里土气、坐井观天、吝啬小气、心胸狭隘、鼠肚鸡肠、狡诈算计,即小农经济时代农民的所有陈风陋习,一句尖酸刻薄的脏话足也,“你/他,红苕屎都没有屙干净!”
农民进城赶场办事,一般是来一挑农产品卖掉,回去一挑煤或生产资料。辛辛苦苦,总得吃饭。幸好,县城及乡镇各饭店提供以米换饭的服务。到饭店售票处倒出布口袋里的半斤米过称,交一分钱加工费(一斤两分钱),领牌到装饭的甑子(蒸饭的大木桶)前排队,交牌给舀饭的师傅取饭。然后到大桶里舀一大碗免费的“合汤”下饭。所谓合汤,就是炒菜后的洗锅水,漂有几颗油花儿,放点酱油和醋,撒点葱花即是。
我们县算比较富裕的,饭店每张桌子上,按照风俗习惯“高醋矮酱油”,摆两个陶瓷小瓶,和一瓶熟油海椒,供顾客任意享用。据说川北革命老区通江、南江、巴中、苍溪等地,饭馆桌上只摆有盐巴。
这些都有了,旅游还得要有时间。城里人天天上班,文革中晚上还要政治学习。星期天买菜买煤洗衣服,比上班还忙!农民更不用说,年年月月天天学大寨,农忙累个半死,农闲也不让你闲着,搞坡改梯!
出差、探亲证明、介绍信
住宿还需要工作证和单位介绍信或者证明。没有单位介绍信,可以说寸步难行。那时,只有出差、探亲证明或介绍信。外出旅游的介绍信,闻所未闻!
证明和介绍信的作用差不多,凭此可以到单位办事,和旅馆招待所住宿。证明、介绍信都是正规印刷的,有存根,有编号,有单位公章,由工作人员填写,一般还要填写证明介绍信的有效期。
也有政府机关的正规介绍信,没有格式,只有单位名称和公章,各项内容需工作人员书写的。
介绍信可以定制,印有单位名称,也可以购买通用的普通样式本,盖本单位公章即可。
那时,阶级斗争观念强,城市居民家来了亲戚,住三天以上要去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以控制盲流和坏人流窜犯案。
亲友、同学处借宿
当然,私人如果有事,实在要外出,那就只有投亲靠友。有亲戚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有同学在大学就读,能靠他们找个临时栖身之处,搭个空铺,令人羡慕不已!
1972年、1973年我去本地区资阳县看望表哥,本地区内江市看望堂哥,都是在他们工厂的集体宿舍挤挤。
1977年元月我在四川省眉山县教英语培训。一个20多岁的同学说,他去过上海玩耍,住在亲戚家,晚上睡地铺。听的同学无不露出羡慕的神情。资料显示,1978年以前,上海市人均居住面积4.7平方米。本来逼仄的空间再来客人,困窘状态可想而知。
70年代我们上大学时,接待过外校、外地的同学、朋友。同性同学在寝室找个空铺,或者同床挤挤。异性同学、老乡则安排到男/女生宿舍借宿。同学们都互相理解,热情接待。
所以那时工厂的供销员、商业部门的采购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公款旅游,周游全国,既有补助,还可以异地买工业产品、紧缺物资!
70年代初期,中学同学的哥哥宣称,他有钱时,一定要去上海29层的国际饭店住一晚,吃一顿,玩个格!(玩格,四川方言,享受,享乐的意思。)我们钦佩他有此宏远目标。但同时认为这无异于画饼充饥,难以实现。
80年代的上海国际饭店
60-70年代三线建设,上海及江南各大城市很多工厂内迁重庆及四川。不少女青工、女知青的愿望就是:找个上海男朋友,旅行结婚去趟上海,见见世面、买些时髦衣服,这一辈子值了!
改革开放初期,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工资略有提高,农村包产到户能吃饱饭了。政府开始发放身份证,外出限制也有松动。但是普通百姓外出旅游还是奢望。
时间
农村包产到户,农民可以自己决定如何种植庄稼,自由安排时间劳作了。城市工厂管理规范,晚上不再政治学习。但是外出游玩,还是没有假期。人们重新尊师重道,羡慕教师的两个假期。
粮票
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入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工资待遇逐渐提高。农民的生产力解放,产量提高。城镇农村的集市放开,物资自由流通。城镇人用粮票与农民换肉、蛋等,农民粮食产量多,卖给粮站可以换粮票。私人开饭馆,不用粮票了。
钞票
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入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工资待遇逐渐提高。农民的生产力解放,产量提高,收入增多,温饱问题解决了。能够外出旅游的人,还是微不足道。
尽管当时的车费、住宿费不算贵,但是人们的收入低,一般人外出还是住不起。
我1977年留校时工资35元,几次增加,到1985年时,50多元了。我已结婚生子,日子比单身汉更难。1984-1985年我在上海外语学院学习一年。工资分开用,经济更显拮据。从未有过让妻、儿来大上海看看的想法。
太太原来的同事,夫妇大学毕业,80年初到江南旅游结婚,住宿尽量投靠亲友、同学,白天游玩吃馒头、咸菜充饥,喝两壶凉开水解渴。尽管如此寒酸游玩,也心满意足,引得同事羡慕不已。
旅店介绍处/住宿中心
80年代中、末期由于各地旅馆旅店数量不多,住宿之困难,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有些现象令人啼笑皆非。
那时全国的宾馆和各地政府招待所是以官员接待和会议接待任务为主,不对外营业。中、小城市旅馆旅店不多,住宿紧张。所以一到目的地马上就是找旅馆投宿,否则晚了恐怕只有投奔澡堂浴室将就凑合。
大城市住旅店更复杂,一律听从组织调遣。在火车站、汽车站立有“XX市旅店介绍处/住宿中心”招牌的木制亭子,欲住宿者排队等候。亭子里工作人员验过单位介绍信后给你开一张写着旅社名称地址的单子。你同时持有单位介绍信和那个单子,旅社才给安排住宿。
当时登记住宿不以房间,而以床位为计费单位。房间多为四人间、六人间和几十人的大房间。通常是不认识的人一个房间,失窃、凶杀案时有发生,所以贵重物品一般寄放前台。价格当然也便宜,几角钱或1-2元一个床位不等(不过当时月工资普遍只有3-40元)。单人间很少,价格贵一些。
1985年暑假,我第一次参加学院成人教育处的面授出差,顺便带着太太和三岁的儿子同行住在安排的宿舍,以便面授结束后在附近游玩,节约住宿费。在宜宾市旅店我们住的一晚单人间,设备简陋,只带一个小圆桌、两个简易沙发、中间一张小桌、开水瓶。住宿费5元,我还担心学院财务处不给报销。5元,我一个月工资的1/10,一级工资了,好几天一家人的菜钱啊!
地下室防空洞旅店
文革期间,为了备战打仗,各地劳民伤财地大建地下室防空洞。改革开放后,80年代中期,有些城市利用并没有使用价值的防空洞,改建为旅店,以解决旅馆旅店少,而出差人员和旅游客人日益增长的矛盾。有时可能会被安排,或者为了省钱,宁愿到地下室防空洞旅店。
1987年我在北京就住过地下防空洞旅店。我和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同事韩云学,1987年5月中旬突然被派到北京参加英国大使馆的雅思考试。按规定,讲师出差只能坐火车硬卧。系主任龙日金老师体察民情,关怀年轻教师,考虑我们乘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到了北京马上参加考试,太辛苦,他主动提出我们乘飞机去北京,火车飞机票的差价外语系补贴。我们到了北京,就是安排住的地下防空洞旅店。如果不写此文,防空洞旅店的潮湿阴冷,我早已忘记。但是龙日金老师的关怀和慷慨,我一直没有忘怀!
单位招待所
大一些的单位学校有招待所,接待本系统出差人员。80年代中、后期经济工作是中心,招待所也承包对外营业,当然还是要有身份证明。1988年底我从英国留学归来,我母亲、太太和儿子来北京接我,我们就住在太太学校所属的四川仪表总厂驻北京办事处招待所。每天吃饭保证有一个鸡蛋,还觉得条件真好,保证营养。
浴池、澡堂
还有些城市,因为旅馆旅店少,只好利用浴池、澡堂作为住宿点。但是只能晚上9点以后入住,白天8点必须离开。价格便宜,几角钱一人,但是条件实在太差:几十号人,男女混住,各人一个躺椅摆平的窄铺,一床毛毯,天花板上一盏灯通宵达旦,伴着如雷鼾声,此起彼伏。有人倒头就睡,睡得香甜,有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1986年寒假我们一家三口去回访巴中县太太当知青的生产队。在县城我们借宿在表弟的新房,生产队则住在农民家。1987年暑假去昆明,我们也是借住我原来西师外语系学生的新房。从来不敢动自己掏钱住旅店的念头:住不起啊!
夫妻入住的尴尬
80年代属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有所解放,但仍不开化。夫妇旅游最恼火的是住宿。旅店少,管理严,即使年长的夫妻,必须带齐证件,尤其是结婚证,才能住一起。但结婚证也有时代特征,全国不统一,各地不相同。我们夫妇1981年在(四川省)重庆市办理结婚登记,一人领到一人一张单页的证书,没有照片。
1984年成都有年轻夫妇旅行结婚,男方是军人,持有部队开的证明、军人通行证,女方持有工作证、单位证明、派出所证明、结婚照。因为结婚证上没有照片,他们登记双人间屡屡受阻,不得不费劲口舌,百般解释。
幸好当时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军人的威信很高。最后,服务员相信解放军不会说假话,权且同意,才让夫妇住一个房间。
还有儿子证明父母是夫妻的趣事。80年代西师某系中年的陈副书记携太太和小儿子去一县城出差。登记住宿时,旅馆服务员要求出示结婚证,否则只能分房居住。一般情况下谁会带结婚证在身上?陈副书记百般解释,无奈服务员坚持原则,以“如果你们没有结婚证就可以住在一起,那大家都要这样住,我们怎么办?”不能破例为由,拒绝安排他们住一个房间。
正在为难,陈副书记看到身边正在玩耍的五六岁的小儿子,急中生智,拽着儿子问服务员, “我儿子可以证明我们是夫妻吗?” 两个服务员交流了下眼神,“可以吧。” 于是硬是看着儿子分别喊爸爸,妈妈,服务员才网开一面,同意一家人住进一个房间。
80年代开始发放身份证。城市管理也有了进步,逐渐住旅店不需单位介绍,到90年代凭身份证即可。
到了90年代,人们观念更新,思想更开放,政策也更宽松。
实行周末双休日
1994月3月开始实行大周末、小周末制。大周末,日历上周六是偶数,可休息2天;小周末,周六是奇数的周末,休息1天。
此举得到人们的拥护,1995年5月1日,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实行一周双休制,即俗称的“大礼拜”(每周休息两天),双休制的推出,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职工福利的改革。
钞票
工资也普遍增加,普通工人月工资100多元,大学讲师的我,200元。吃穿基本不愁了,但是如要外出旅游,住宾馆酒店,经济条件还是有限,也还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就算少数人有机会外出游玩,也是能省则省,到亲戚家、到朋友家、到同学家,借宿休息,吃饭自己在外解决。
90年暑假英国朋友夫妇第一次中国来旅游。在伦敦时,我在他们家免费吃住过半月。这次我们一定要尽好地主之谊。我和太太从重庆赶到成都。他们住锦江宾馆,我们陪他们在市区和周边县区参观游览各景点,领略民俗风情,品赏四川美食。他们非常满意,后来多次来中国旅游。我们白天陪他们,晚上在我太太的舅舅家借宿。尽管舅舅家只有两间房,一家数口,并不宽敞,还是一家四口挤一间屋,腾给我们一间屋。
80年代的成都锦江宾馆
(1992年底我们全家调广东,改革开放前沿,经济效益也好得多,工资是重庆的几倍,一下感觉脱贫了!比四川的亲友、同事早好几年!)
取消粮票、油票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住宿
住宿条件很大程度得到改善。各地新建一些宾馆酒店,政府的宾馆酒店招待所对外开放营业。但是个人或家庭外出旅游,还是凤毛麟角。既使偶尔外出,也是尽量投亲靠友,省下不便宜的住宿费。
90年代末期,我已调广外,住房室内面积近90平方米,不大的三房两厅。我就接待过不少的亲友、同事。
原西南师院外语系同事Bob,90年代末期出国回国都在我家落脚。原来西南师院外语系的同事Jack,已调汕头大学,携母亲、太太和儿子来广州游玩,就在我家住宿。只是委屈老太太了,60多岁的老人,只好屈尊在我家客厅沙发将就过夜。
太太的大妹妹在重庆市北碚区某职业中学任副校长、书记,经常出差来广东东莞、中山联系学生实习事项。由于教育局拨款不足,单位办公经费不富裕,为了节约差旅费,她数次与副校长、校长在东莞、广州我家借宿。她与女副校长住一间,校长在我儿子房间住上铺。大家也觉得太正常不过。
公费/集体旅游
90年代后期盛行公费,旅游单位集体出行。但是也限于有权有钱的政府机关、拨款充足的事业单位、效益好的国营企业。农民、广大的集体所有制人员,是享受不到这些福利的。
但是政策较以前很大程度地宽松,允许单位集体创收。这些单位创收既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增加了政府税收,解决了社会需求,也为本单位职工谋福利。
我的新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单位。1997年我们调动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外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社会办学多,经济效益好。通过社会办学解决了政府拨款经费不足的困难(校长在学校大会讲过,政府拨款只够学校开办费用的1/3),提高了教职工待遇。听说而且我们还是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上税大户。我所在的英文学院更是大学第一大学院,历史悠久,社会声誉强,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多,教学效果好。所以每个假期我们学院组织教职工到全国各地旅游。直到2013年底我退休,个人就无需外出旅游了。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可以用“翻天覆地”形容。
钞票
人们收入大大提高,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工资收入增加几十倍。中学教师从200元左右,增加到6-7000元。普通工人退休,买了社保,也可以有2-3000元的养老金。由此可见一斑。在此不用浪费过多笔墨。
全民住房大改善
仅从住房可以一斑而窥全貌。
住房改革,特别是2000年以来,城镇乡村国人的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资料显示,上海市民人均居住面积27平米,是以前的几倍。
重庆、四川的亲友、同学、同事、熟人中,家有两套以上房屋的大有人在。家有三、四套房的不在少数。很多人平时在重庆家,夏天避暑武隆仙女山,冬天御寒海南岛。要么飞来飞去,要么高铁大巴,要么私家车自驾,旅游赶路两不误。有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7亿辆,千人汽车拥有量为193辆。不仅城里人,很多农民家庭也有汽车了。
假期黄金周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旅游住宿与身份证
现在宾馆酒店入住无需工作证、介绍信、证明,现在一张身份证走遍全国,畅通无阻。夫妻入住也不需要结婚证。现在住宿是以房间为单位,个人隐私得到保护,休息睡眠得以保障。
宾馆酒店、民居民宿
80年代以前,全国的宾馆和各地政府招待所是以官员接待和会议接待任务为主,没有经营任务。北京的京西宾馆上海的锦江宾馆和高干招待所还门岗站立,警卫森严,凭出入证进出。
这种以会议接待为主的情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改变,从那时起,才开始接待国内外散客,老百姓才开始能住上宾馆饭店。1979年4月10日,港商霍英东与广东省政府合资在广州沙面兴建34层高的白天鹅宾馆。1983年白天鹅宾馆建成后,霍英东主张宾馆和世界接轨尊重普世价值向市民百姓全方位开放。此举几乎遭到了酒店上下“中国特色”的一致反对。
霍英东力排众议,并请示中央领导杨尚昆,得到杨尚昆的答复:“转告白天鹅霍英东先生,过去的酒店宾馆越盖越高级,越来越森严壁垒,不让老百姓进去。现在改革开放了,广州是个试点,应该让老百姓进来,四门大开。”正是有了杨尚昆的这番话,才开了禁令,全国的宾馆饭店才陆陆续续学起了白天鹅宾馆,向民众敞开了大门。
五星级宾馆酒店也向普通民众开放,国人有此幸事,不可忘记港商霍英东和国家主席杨尚昆。
广州白天鹅宾馆
现在无论哪个城市,无论大小,宾馆酒店林立、民宿民居遍地,高中低档任选,再也不用为住宿犯愁,也无需投靠亲友借宿。
1986年,虽然粉碎“四人帮”已十年,中国旅行社只有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主要是接待所谓外国客人,官称外宾,中国旅行社主要是接待港澳台客人,中国青年旅行社主要接待各国的青年团体,分工十分明确不可丝毫逾越。90年代政策松动,从开始成立各种经济成分的大大小小的旅行社。
现在大大小小的旅行社比比皆是,提供国际、国内各种旅游、签证、购票等服务。
由于汽车拥有率很高,很多人喜欢自由行、自驾游,通过携程网、同程网、各航空公司网站订购机票、酒店、景区景点门票。每到节假日,国内高速公路的滚滚车流和景区景点的人山人海都可以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
在国外,在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在低于海平面的以色列的死海,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在北非埃及尼罗河,在澳洲的大堡礁、悉尼歌剧院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在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凯旋门,在美国纽约的华尔街、黄石公园、大峡谷公园,都可以见到中国游客。特别是中国大妈更让中国游客的名声享誉全球!
现在国人有钱了,阔气了,旅游不愿意麻烦亲友了,自己到酒店宾馆住宿。到高档餐厅宴请宾客,已是司空见惯浑闲事,真的显示中国人富起来了!
同学的哥哥,当年想去上海国际饭店玩格被我们背地里认为是“痴心妄想”,已在北京购房置业,与子女享受天伦之乐。自驾越野车跑遍了祖国大好河山,住个国际饭店算个啥?
2008年我的英国朋友夫妇第N次来中国旅游,在广州住在我家,我们请他们在酒店品尝广州美食,开车陪他们在珠江三角洲观光。以后几家外国朋友来,都在我家下榻。在三四十年前,怎么会想到会如此?
只是没有想到,从住几角钱的旧垮垮、脏兮兮的简陋旅店,到宽敞明亮,窗明几净,优雅舒适,华丽堂皇的星级酒店,花了几乎整整40年,半生的时间啊!
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可千万不要走回头路啊!
又及: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旅游、航空、餐饮业是伤筋动骨的重创,从业人员、相关行业都受到重大影响。真心祈祷:疫情早日结束,国民经济早日恢复,民众生活早日回归正常!
余祥明专列
余祥明:推荐上大学,
我遭同队知青诬告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部分插图选自网络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请关注备用号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