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刘群英:那时赶考,十分村姑模样,万分激动心情

新三届 2023-05-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举学与考试研究 Author 刘群英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刘群英:山东淄博人,1955年出生,高级工程师。1972年参加工作,1977年参加高考,成为南京邮电学院77级学生。1982年毕业后在龙岩供电局、漳州供电局(电业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信息产业厅、福建省科协、福建省妇联工作;退休前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原题

阳光灿烂的冬天




作者:刘群英


1978年3月6日,我做梦似地跨进了南京邮电学院的大门。校园里处处荡漾着春意,披着绿纱的梧桐树荫蔽大道,桃花翠柳相间着湖边小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喜笑颜开,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右)入学时与同学合影
而我眼前,仍挥不去那个刚刚过去的冬天。
那时,我在上杭的一个山沟水电厂工作。早班、晚班,又早班、晚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就到了第5年。每年,厂里都有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可这种机会都与自己失之交臂,心里总期盼着哪一年幸运也能降临于我。
1977年10月21日清晨,我刚从梦中醒来,突然从厂里大喇叭里正在播放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听到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从今年起,全国的高等学校,将面向社会公开招生,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山沟里顿时沸腾起来了!
我们这个200多人的小厂几乎全是年轻人。“老三届”“新三届”都兴奋地奔走相告,纷纷议论能否抓住这个人人平等的机遇,参与一搏。期待、憧憬、喜悦之余不免忧愁,丢了这么多年的知识怎么捡起来?
我立马请假回家一趟。龙岩一中、二中都在办补习班,可我还得回来上班,只好找来大堆资料,边上班边备战高考。那时的食堂就是我们复习的地点,每餐后我们就围着八仙桌讨论着你是我非,还真澄清了不少问题。那欢声笑语、那争论不休,至今难以忘怀。
山里的冬天很冷,妈妈在我去工作时就特别为我做了一身棉袄、棉裤应付冬天。而那年的冬天,我们心中的暖意和赶考的急切似乎已经足以驱走严寒。转眼到了12月中旬,我们9个人相拥着坐在一辆解放牌卡车斗里,迎着灿烂的阳光,奔上杭县城去赶考。我清晰地记得,穿着那一身蓝色的棉袄裤,一条绿色的大围巾裹着脑袋,十分村姑的模样,万分激动的心情。回想起来就后悔当初没有照相机将此情此景拍摄下来。
走出考场,就听说很多人交了白卷,真可惜。回到厂里,妈妈电话就打来了,只问“你写的是铁人还是阿姨”?数理化的题目她问不来,只听人家说要抓住主题写作文。有人说应该写铁人,铁人伟大中见平凡;又有人说应该写阿姨,阿姨平凡中见伟大。说实话,我也忘了主题是什么,只记得写的是王铁人被幼儿园阿姨认真负责的精神感动了——那年福建省的作文题为《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我还很清楚地记得语文试卷中有默写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我可是一字不漏地唱着写的。
终于等来了喜讯!
巧的是那天正是大年三十,全厂职工吃年夜饭,领导、师傅、同事们的祝贺把我灌得晕晕乎乎的,不知道那晚怎么过来的。我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为顺利走过这三十年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在我们家,一半惊喜一半愁,妹妹因来不及复习榜上无名,还将在农村继续插队劳动。总而言之,我们家享有百分之五十的幸运,父亲、母亲家祖祖辈辈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2014年6月,作者在海峡妇女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30年过去了,我的同学乃至77级的学友们,许多都成了成功人士、栋梁之才,也普遍被社会认同为优秀群体。实际上我们这一批人,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首批实践者,是多年机遇集合的首批获益者。真正成功的是高考体制本身,它体现了享有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公正。
其后的30年,每年录取的大学生比例都大幅度提高,从1977年的4.8%到现在的60-70%,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互催生、相互支撑;高等教育的快速进步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也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回头看1977年高考,它已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事件。恢复高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成为纠正“左”倾思想枷锁的典型,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1977年高考,是拨乱反正的起始,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管科技教育工作,他听取了多方意见后力挽狂澜,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制度。正是邓小平的高瞻远瞩,英明决断,才有了那个阳光灿烂的冬天,才有了第一次的春季入学,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本文摘自《回眸高考四十年:77、78级大学生入学40周年纪念》,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本号获原刊公众号许可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汪毅夫:送录取通知的邮差
收到了录取通知

刘海峰:见过“走后门”成风,
才能感受恢复高考的公平正义

刘海峰:两次高考改变我的命运林倩:我成为《于无声处》女主演
陈纯:追寻陈景润考上厦大数学系廖琴:两个孩子的母亲考入大学 方鸣:高考志愿“不服从分配”,我差点高分落榜卜新民:高考带给我的,是把谷壳去掉变成吃米的身份
龚炳南:大哥考上大学时,已是三个孩子父亲刘柏荣:三个孩子的父亲终于圆了大学之梦魏梅武:我和儿子同时上学,我读大学他念小学
蒋言礼:我和儿子,两代人的高考张伟光:我以“戴罪之身”考上人大新闻系
林间:朝为阶下囚,暮登大学堂

叶明:苦难与酸楚岁月的涅槃重生
赵冰:毕业设计用电脑,
上机一小时40元

龚炳南:故意“尿憋醒”半夜啃书,
我家三兄弟的高考奋斗史

张建军:两次高考两次录取,

叶明:苦难与酸楚岁月的涅槃重生
赵冰:毕业设计用电脑,
上机一小时40元

一个新兵的意外之喜陈侃章:"跨六奔八"的77、78级

1977年高考试卷"蹿红",
网友感叹我也能上清华北大
1977年北京全真试卷,
你能得多少分
李辉:晒晒我的高考试卷

陈平原:再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王为崧:有贵人相助也有人使绊李杜: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张小雪:小学毕业生圆了大学梦陈建功:大潮涌入未名湖犹在隆隆回响毕无非:刻骨铭心的冬季高考王荣发:从红旗河到丽娃河李希跃:我们家有六个77级周维平:我从草原来侯建中:命运魔术把车工变为法官谢思敏:睡在李克强上铺的兄弟杜欣欣:我差点失去信心中途弃考林侃: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高宽众:我考上了政法界“黄埔一期”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周大伟: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夏玉和:走进心目中的大学张晓岚:那年我差点没通过政审关孟国治: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詹国枢:高考改变我们全家的命运翁大毛:难忘我的高考岁月舒修: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冯印谱: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魏达志:艰辛的求学之路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梁志全: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吴畏:我的高考,1978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周振华: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于泽俊: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周林林:老师押中了作文题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陈海贤: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张效雄: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