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五届“紫金奖 · 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UniDesignLab 2022-04-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建筑创意空间 Author 大赛组委会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作品简介

作品编号:B118-000559

参赛组别:职业组

参赛内容:专项设计建筑类 

作品名称:李巷三步曲

主创人员:李竹、王嘉峻、吴威

团队成员:杨梓轩、殷玥、徐笑

设计机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获奖情况:2018年“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金奖、优秀作品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基地面积:17735平方米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李巷村

设计时间:2015-2018年

实施时间:2016-2019年


项目视频




1





团队照片


李竹

王嘉峻

杨梓轩

吴威

殷玥

徐笑




2





作品解读


Q

 李巷在哪?

李巷村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社区,距溧水城区20公里,距南京主城区60公里,共125 户村民。2015 年李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0 元,村级集体收入120 万元, 是南京的经济薄弱村。交通上,李巷村临近宁杭高速白马出口,地处南京“1小时都市出行圈” 内,长三角地区的旺盛消费力为带动该村的“都市圈周末经济”奠定基础。

项目区位图

李巷村地处四面环山的田园

李巷卫星图



Q

李巷的现状问题是什么?

同多数乡村面临的困境一样,李巷是“寂静”的。由于靠近城市,李巷的空心化、废弃化现象尤为明显。青壮年人口大部分前往城市工作或居住,村中多为老人和儿童。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个村子白天一片沉寂, 偶闻田园的风声和深院里的犬吠。放学时分,从校车上下来的三两个小学生给村子带来片刻生机,却转瞬即逝。纵使年节喜事能给李巷增添人气,却挡不住人去楼空的寂寥。但乡村的内在核心是人,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来了,拿什么留住本地人?用什么吸引外地人?

废弃化的乡村

杂乱消极的空间



Q

李巷有什么?

1)自然资源

李巷四面环山,田园围绕,山中潭水顺溪而下,流经稻田和村庄形成池塘,构成山水环绕的田园景观。

2)产业资源

李巷是南京周边著名的两莓( 蓝莓、黑莓) 产业基地,年度蓝莓节小有名气,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休闲、观光。

蓝莓采摘

山岗环保的田园山村景象

3)红色资源

抗战时期,李巷因其地理环境具有便于隐蔽、瞭望和转移的优势,成为苏南地区新四军十六旅旅部所在地,号称“苏南小延安”。村中留存多处革命领袖旧居,部分抗战老兵居住至今,但房屋大多年久失修,革命遗迹的抢救性工作迫在眉睫。

新四军十六旅旅部旧址

红色旧居中的老人



Q

李巷的乡建为什么需要分步实施?

乡村与城市不同,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沉积而形成了复杂的权属关系。包括体现风俗的空间秩序,村民间产权的界限划分,还有家族内部财产的分割痕迹,村落的社会肌理就像历经岁月挤压的岩层那样错落而紧密。乡村的发展不在于一朝一夕,改造与振兴的步伐也绝非一蹴而就。因此,李巷的规划建设需要分步实施,适时调整。



Q

李巷的乡建已经进行了哪几步?

原有村落肌理


从本质来看,新形势下的乡村建设是产业、空间和社会通过村落载体获得整体提升的过程,规划设计则为产业需求和空间需求的对接搭建桥梁。对于空间使用者而言,新的村落环境要让本地人感到宜居、宜业,更要恢复特色风貌,留住乡愁韵味,形成宜游的田园乡村。


建筑的历史印记是每个乡村独一无二的特征。李巷改造的第一步,对于建筑的“面子”,采用“封存立面”的设计理念,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年久失修的民居建筑,让具有历史特征的“面子”得以提升。唤醒场所记忆,引发乡愁情怀,既避免了“千村一面”,又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对建筑的“里子”,即空间内部,加固钢、木结构,完善防水、保温、水电等设施。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同时,提升建筑品质。

建筑的记忆——补丁墙

新街巷的入口

利用残垣断壁进行改造

猪圈改造成文创店

旧居的“长高”

村巷的转折

“里子”的加固改造

作为书店的室内空间

作为食堂的室内空间

转角有人家的村巷空间

李巷改造的第二步是选址。此次改造的重点是在原本杂乱、荒废的民宅后院之间梳理出一条“新村巷”,构建村落核心区。设计在村巷原有尺度的基础上,利用村落空间中自然的转折、收放,顺势做了“加减法”,采用“转角有人家”的模式,保留部分村民自宅,优化村巷空间,形成新旧共存的村巷界面。同时,用红色旧居点缀其间,这种非纪念馆式的参观游线,将红色历史与村落演变结合起来,也将革命教育与村民生活融合起来。在尊重乡村原有肌理的前提下,营造 “主客共享”的特色乡村公共空间。

居民的自宅也是构成要素



Q

建设过程中的成效与问题?

随着前两阶段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红色大李巷、苏南小延安” 已成为南京周边乡村旅游的重要IP。“开村”后,村民们把室内的生活延续到新生村巷中来,部分村民开始对住宅进行自发性更新。“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新一轮的村民自发建设中可以看出,李巷的“失落空间”开始恢复活力。

村巷成为蓝莓节举办场地

驿站成为摆摊设点的场所

村巷不再冷清

但一些在建设初期刻意营造的“精品景观”,在乡村缺少维护人员的条件下则难以维持。相对于外来物种,本土植物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爬藤、果树等本土植物已逐渐接纳并弥合最初的建设痕迹,而这恰恰有助于营造淳朴的乡村气息。

房前茂盛的果树

沟渠旁的绿意盎然

生命力旺盛的爬藤

此外,游客的涌入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停车压力。村路的占道停车现象降低了空间品质,红色游的兴起也引发了集中住宿的难题,大量的学习体验班如何“住下来”进而“玩起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民自发的建设行为



Q

设计是如何响应这些问题的?

李巷改造的第三步,是对祠堂旁的原村大队部进行改扩建,打造游客服务点和集中住宿区。

1)路线的梳理

通过人行桥连接集中停车场,形成一条停车场——人行桥——游客服务点——祠堂(纪念馆)——田野菜地——村落的游客进村新流线。

利用村大队部进行改扩建


新的游客进村流线

2)功能的完善

将大队部原有建筑改扩建为三层集中住宿区,打造50间客房,满足近100人(2个学习班)的集中住宿需求。游客服务点设置了问询、宣传、租赁、卫生站、公厕等配套服务功能,同时搭建了村级电商互助平台,将多种资源进行对接,充分扩大了乡村游的溢出价值。

建筑的形体生成

建筑鸟瞰图

建筑的功能组成

3)技术的应用

设计利用新型的装配式竹木结构,将预制的竹木结构构件在现场进行组装,既有利于保持乡村特色风貌,又为乡村的集约化建设提供了环保、高效的新思路。

装配式胶合竹结构


装配式结构的节点细部


装配式胶合竹结构效果一


装配式胶合竹结构效果二



Q

李巷三步曲对今后乡村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新一轮乡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乡村在社会体系中承担的功能和角色也会多样化发展。如何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诉求的同时,迎合游客消费服务需求,结合既有村落营造出新型乡村公共空间,进而打造乡村振兴载体,是新一轮乡建设计中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李巷三步曲”把设计、建造的新理念与乡村的本土特点巧妙结合,同时融入红色元素,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为新时期“红色精神 ”的发扬提供了新的思路。

紫金奖建筑赛决赛现场答辩




3





专家点评


贺风春

江苏省设计大师


设计师针对李巷近年来空心化、废弃化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改造“三步曲”策略:

1)第一步是结构改造的“里子和面子”工程:改造年久失修的民居建筑,实现“里子”的提升;同时保留村庄的红色历史记忆的“面子”,打造乡村旅游亮点。

2)第二步是旅游空间“转角有人家”工程:巧妙利用空间转换,增设旅游配套服务和景点,营造“主客共享”的“村巷”特色。

3)第三步是技术革新“乡建的装配化”工程:运用“装配式胶合竹结构”工艺,既保持了乡村淳朴风貌,又为集约化建设新的旅游景点,提供了新的方法。


策划:紫金奖建筑赛组委会

访谈整理和微信编排:建筑•创意•空间

文中图片/照片由作品团队提供



“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是“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重要专题赛事,自2014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参赛人次超4.8万,提交作品逾4164项。大赛为设计师、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搭建了专业性与社会性充分融合的平台,引导专业人士创意创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也推动了社会对建筑行业及建筑文化的认知。五年来,大赛影响力不断提升,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高校设计课项目赏析: 

1. 本科作品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上海交大建筑学系2019级学生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2019级建筑作业展

央美建筑学院2019级作业展丨独立小住宅设计

河北大学2017级课设作品 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

河北大学建筑学2019级春学期课程展:幼儿园方案设计

河大建筑系2017级居住区设计成果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小品建筑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建筑学作业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小品建筑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7级观景台设计作品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7级作业展示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社区服务中心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大跨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9级环卫驿站建筑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文化遗产方向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2019级课程作业展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课程设计展丨民宿酒店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2019级中式餐馆设计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乐活空间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6级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7级图书馆建筑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7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2018级课设作品展丨小镇城市公园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城规专业2019级“建筑设计”课程作业展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18级香厂新市区转型设计

北交大2018级幼儿园建筑设计展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9级极小居住空间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课设分享|自然山野中的民宿设计

课设分享 | 来设计一个浴场吧

2. 研究生作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9级近郊TOD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系2020级研究生课程作业展


竞赛项目赏析:

1. 国内竞赛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银奖作品 | 生活与生鲜——平疫结合的菜场改造:东南大学

第八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XAA竞赛方案 | 广东省航运总部经济大楼建筑方案设计

盘点新锐中国设计奖那些有味的设计,你上榜了吗?

“昆山之路·美好朝阳” 城市设计竞赛街区更新设计项目作品展示

全球最佳学生建筑作品,2020RIBA主席奖章获奖作品公布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 |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多维共生的模式语言: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28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2020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作品赏——未来神仙城市设计

竞赛汇总 | 竞赛不来,寒假不嗨(建筑篇)

2020城市活化·人文共生自然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

陀螺体育公园丨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一等奖作品解读

2020第七届紫金奖建筑环境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解析

台湾塔2030国际概念方案设计竞赛入围作品

2019第六届紫金奖·金奖作品: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落脚·墙尾巷戏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关怀:积木+群租房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蔬菜、邻居和好天气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第三幼儿园——住宅架空层遐想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荐读 | 巷世界——书院门巷景观更新设计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居在金陵,遇见桥上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菜市不打烊

2019年AIM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入围作品: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

2019年广州人民桥北桥头堡桥底空间设计第一名作品:红色港湾

2020第七届文科杯全国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 多功能适老购物车:属于老年人的便利购物方式

2. 国外竞赛

2021纸上住宅建筑国际竞图结果出炉

2021普利茨克奖得主LACATON&VASSAL曾经的广州博物馆投标文本

由你重新定义“中国味”:荷兰公共餐饮空间设计竞赛

上海国际设计周未来之星中国设计奖 TOP 100 LIST 正式发布!

“趣村·港头”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获奖方案

深度横评 | 盘点国内外9家建筑竞赛平台

当代建筑欧洲联盟奖密斯奖30年:1988-2020

2020霍普杯一等奖解读:《古城起搏器》,城市乌托邦

2020北京国际花园节设计竞赛作品赏析

2020 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优秀作品展示

往届8年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赏析

2019年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雾隐潇湘

2019年幸福古村泛博物馆竞赛一等奖作品:Below the river

2019年锦城公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2019年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作品:同一个屋檐下


项目分析:

也似建筑:锁不起来的艺术社区-深圳梅林中学设计方案

这3个珠宝店设计,都包含这个工作室对爱情不同的解读

景观引导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

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重见·永新 | 中国首个非遗设计周落地永新古城

GWP 新作 | 汤湖宋园温泉度假区·生活的诗意栖居

南京乡下废弃农舍打造民宿,海归建筑师的朴素田园牧歌

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宁波中交未来城•未来塔概念方案竞赛正式启动!

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方案揭晓丨八位建筑大师集群设计重塑岭南传统古村

大美至简,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演绎 | 杭州融创城示范区

DA!田坝村即兴创作实践作品《青榭竹里》——设计文本篇

浮光之间,桃源之境 | 无锡融创·敔山桃源

以传统集市为原型的现代商业空间 | 临港新城配套公建

临界的日常——三院宅

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100张图告诉你中国首座【建筑模型博物馆】里到底有什么?

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让人欲罢不能的迷人混蛋:超现实虚拟建筑

驻场建筑师谈“一专一村”如何打造农村夯土农宅更新

不只是帐篷板房——建筑师的灾后安置思考

BIG 给丰田设计了一座城,未来的小区就长这样?

最新行程 | 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王俊锋:漂浮的客厅——苏州八坼街区会客厅设计

邵唯晏:每个建筑师心中都有一个未建成建筑

MUDO 孙树瓅:当你运气不太好的时候——两个以退为进的设计故事

杨东子:疫情下的设计思考——MILESTONE里程碑|广设学院新春巨献

浦海鹰:建筑即风景,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载体

孙鸣飞:找到连接艺术与时代的心动信号

沈玉峰:商业综合体首先要解决引流,其次才是变现

甘海波:江南大学博物馆方案设计

华轲:工业遗产与科技文明的握手:成都机车厂厂房改造设计

邱慧康: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超级构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