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格言联璧》⑲——兄弟和其中自乐 子孙贤此外何求

灵隐寺 2024-03-19



往期回顾


阅读|《格言联璧》①——读书明理德为先

阅读|《格言联璧》②——明理善思惟

阅读|《格言联璧》③——涵育以养深

阅读|《格言联璧》④——大事难事看担当

阅读|《格言联璧》⑤——佛子的脚跟立定处

阅读|《格言联璧》⑥——勤学好问 务实耐久

阅读|《格言联璧》⑦——闭口藏舌 修行第一方

阅读|《格言联璧》⑧——减嗜少欲 戒除烦恼

阅读|《格言联璧》⑨——德生卑退 福生清俭

阅读|《格言联璧》⑩——敦品励学 持己以正

阅读|《格言联璧》⑪——珍惜福报 累积阴德

阅读|《格言联璧》⑫——心平气和是修行

阅读|《格言联璧》⑬——严于律己  慈心包容

阅读|《格言联璧》⑭——责善切戒尽言

阅读|《格言联璧》⑮——取人之道 取善之方

阅读|《格言联璧》⑯——涉世以慎言为先

阅读|《格言联璧》⑰——喜闻己过 乐道人善

阅读|《格言联璧》⑱——读书明理须修身


子弟有才,制其爱,

毋驰其诲,故不以骄败;

子弟不肖,严其诲,

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格言联璧》


这则格言告诉我们:子女如若有才能,也要节制对他们的爱心而不放松教诲,这样子女才不会因为骄傲而失败;子女如若不成才,要严加教诲,但不能减少对他们的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怨恨而远离。



从古人的警训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待子女,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教育方法。既不能过分地溺爱,也不能过分地苛责,要把握好尺度。合适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孩子成才。相反,偏激的行为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怨恨心理,远离父母。


前不久,在湖北武汉发生了一起孩子跳楼身亡的痛心事件。在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和两名同学在教室里玩扑克牌,班主任唤来家长配合管教。这名学生在学校五楼的走廊,被母亲在众目睽睽之下扇了几个耳光后沉默许久,接着转身爬上栏杆,从五楼纵身跃下。一个14岁的花季少年,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看过这则报道的人都会心痛不已,不得不质问母亲:孩子固然有错,但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扇耳光,有没有考虑到孩子当时的感受?他怎么在学校继续待下去?


做母亲不容易,但一定要思维:如何做一位会教育孩子的母亲。



对待正值叛逆期的孩子,做父母的要学会用智慧来沟通、相处。切忌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否则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再者,要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弱点同其他孩子的优点作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佛陀在教育罗睺罗时曾经说这么一番话:


过去,有个国家养有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勇猛善战,每当国王兴兵征伐的时候,就给它穿上铁铠,牙上缚好利矛,耳朵放上剑,将刃刀捆在四脚上,把厉害的铁器系在尾巴上。


大象虽有这么多的武器,但真正交锋的时候,它都会把鼻子藏起来。象的鼻子是很软弱的,一旦中了剑,象就会死亡,为了保护生命,大象不得不保护好鼻子。


罗睺罗,你也应该如这头大象保护鼻子一样,慎守你的语言。假若你再戏弄妄言,将会如大象伤了鼻子一般,你的智慧生命就会死亡,不为众人爱护,不为智者所喜。


佛陀尽理、恳切、严厉的教诫,击中了罗睺罗的心。从此,罗睺罗发愿改正错误,并且说到做到。


教育孩子是学问,折服摄受善巧用。

反观自身勤思考,智慧慈悲有耐心。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

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这则格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于父母生前致力完成的事,我们要继承遗志,努力完成;对于父母生前深切惦念的人,我们要亲近厚待他们。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


格言向我们传递了中国伦理道德中的孝悌之道。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立志写一部史书流传后世,可是不及完成就去世了。弥留之际他将遗愿给了司马迁,让他务必完成这部史书。后来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遭受了宫刑,但仍然忍辱负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司马迁的这种做法在古人看来,正是“孝”的表现。



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父母所惦念的人,不外乎首先是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和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人。“亲如手足”,就是形容兄弟之间的关系就像自己的双手和双脚一样不可割舍。因此,要彼此帮助,不可舍弃。这也是报答父母恩的一种方式。


《格言联璧》又言:“兄弟和,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言下之意,兄弟齐心,其中自有和乐;子孙贤良,此外还有何求!这是世间之人最希望的事。


有句古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兄弟二人齐心协力,便能发挥出如利刃一般斩金截铁的力量,无往而不胜。这正说明了中国人对兄弟之情的一种认知。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宋 法昭禅师诗偈


说到此诗偈,相信我们会被禅师真性情当中流露出的诚挚所感动。这是兄弟相处时最重要的心态啊!


兄弟乃一母所生,好像一棵大树长出来很多枝干一样,各自生长延伸出来,枝繁叶茂。兄弟之间应相互照应,彼此帮助,不要因为些些小事起争执伤了感情和气。要知道:世间最难得者是兄弟啊!


兄弟长大,尤其各自有了家庭,各自忙各自的,“天时人事日相催”,有的恐怕一年也见不到两三次。若到了四五十岁,皱纹、白发逐渐增加,更应该珍惜兄弟能在一起相处的机会。毕竟一回相见一回老,人生百年,百年有几?能得几时为兄弟呀!对此,实在应当好好思惟。


兄弟之间有什么过不去的,想想父母,彼此退一步,相亲相助才是父母所希望的,也是齐家之道的一部分。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巡觅

巡觅|白露已过 初识云林
巡觅|初到飞来峰 何谓飞来
巡觅|二到飞来峰 碑在何处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学处学处|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
学处|没钱布施供养怎么办学处|如何依《普门品》修学学处|弘一大师讲药师法门
学处|达摩祖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细讲
学处|略谈六根清净

☀观照观照|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人生在世 佛经不可不读观照|放下与放不下
观照|因为无常 才有希望
观照|批评他人时须先检点自心
观照|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物语

物语|彼岸花——解义离生灭 即云到彼岸
物语|桂花——天香月中落 秋色为伊忙
物语|马缨丹——自兴自谢 犹枯犹荣
物语|麦冬草——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
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
☀常识常识|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常识|吃素与吃斋的区别常识|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为什么寺院的门槛不能踩常识|佛教中的神兽——狮子

☀素食素食|纯素、五辛素、奶蛋素、锅边素,带你一次“素”清楚素食|一蔬一果皆是禅
素食|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素不算杀生素食|什么是三净肉
素食|吃菜指南——慈悲、少欲、清淡
素食|吃菜主义——素四物汤

☀分享分享|三支清香
分享|我们都是有缘人
分享|遇见灵隐
分享|此心安处是吾乡
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
分享|三个忘记
☀赏析赏析|灵隐寺祖师契嵩禅师的诗歌意境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观音三十三化像
赏析|含蓄凝炼、秀润中和——憨山大师的书法你见过吗
赏析|王羲之集字《普门品》
赏析|董其昌书《信心铭》
赏析|一期一会: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十周年校庆艺术展

☀历史历史|新中国杭州佛教的新生历史|两汉三国时期佛经的传译与译师历史|两晋南北朝时期佛经的传译与译师介绍历史|鸠摩罗什三藏的译经弘化事业历史|中国佛教史略
历史|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

编辑|妙莲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