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不了”和“不想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尾线留痕 Author 李晶april
【李晶专栏】
“改不了”和“不想改”
原创作者|李晶
这是一位妈妈的苦恼:
女儿上六年级了,前段时间发现她躲在被窝里玩手机。我跟她好好谈了一次,她也交出手机了,可是没过几天,发现她还在玩。
爸爸私下找了老师,希望用教师的权威约束孩子。女儿知道了这事,对爸爸非常抵触,爸爸主动问话也不答。从没打过孩子爸爸实在受不了女儿的态度,把书扔到了她身上,还说“这孩子没法教了!”
女儿小时候犯错,我们稍微提醒一下,她马上就有所改变。现在的她却总是口头答应,之后该怎样还怎样。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因为自己的要求不合理或者态度不好而我行我素,父母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令很多父母难以接受的是: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地跟孩子和颜悦色地交流,孩子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做错了,但结果仍然是“不想改”或者“改不了”呢?
01
没有说服力
一位妈妈看到儿子玩手机立刻说:“马上要中考了,怎么还玩手机?”儿子说:“我已经写完作业,也做完了课外题。现在只是想休息一会儿,为什么不能玩儿?”妈妈面对儿子的反问,哑口无言。
而孩子的爸爸则通过与孩子讨论,让他意识到玩手机和游戏上瘾的本质就是被软件开发商“设计”了,于是孩子主动远离了手机。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话对孩子没有效果,不要认为那是孩子不听话,然后自己坐在那里生闷气,而是要意识到自己的话还不足以说服孩子,要继续寻找其他切入点和角度,继续尝试。
比语言对孩子影响更大的是父母的行为,也就是以身作则。
开篇那位妈妈告诉我:孩子的爸爸平时总是手机不离手,喜欢看网络小说,孩子现在也喜欢看。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玩手机的行为就是来自于爸爸的“身教”。因此再多的谈心、再多的压制都难以改变事态的发展方向,除非爸爸自己首先放下手机。
02
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
父母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批评孩子呢?一是看到孩子的错误行为,二是孩子自己承认错误,三是听到别人批评孩子,四是对比别人的优点批评孩子。
相对来说,在前两种情况下孩子的配合度会好一些,而后两种情况孩子的抵触心理会特别大,有时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不认同,当然更谈不上改正。
一个男孩与同学打架,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希望配合教育。父母认为在老师面前丢了面子,回到家狠狠地教训了孩子。结果孩子不仅不认错,过了几天又与那位同学打了一架。
一个女孩从小学弹琴,但总是不够熟练。她的父母只要听到楼上的孩子练琴,就批评她不够勤奋。而女孩一直认为自己弹不好是天分不够,并且越来越不喜欢练,最后索性放弃了。
其实希望孩子“不要打架”、“多练习才能弹好琴”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但一腔好意得不到孩子理解和接受的原因是:他们在批评中更多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满意、否定和贬低。
如果父母的批评总是源于他人的否定和对比,或者孩子感觉其中还掺杂了被其他人和事引起的负面情绪,他就会在下意识中放大父母的非理性情绪以减小自己的压力。结果就是“改不了”和“不想改”。
03
没有权威
有位爸爸说:本来说好周末让儿子只玩一个小时的手机,可最后总是要超过两个小时。中间到了约定时间他也会提醒儿子,但儿子说一个游戏还没有结束,他也就走开了。
一个小姑娘,一家三口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只要妈妈管教她,她就会往奶奶怀里钻。时间久了,小姑娘经常明知自己做得不对也改不了。
在另一些家庭中,爸爸或妈妈一方在家中比较强势,因此另一方所说的话即使正确,也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和执行。
以上几种情况的共同点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不够。这里所谈的权威并不是对孩子使用高压或让孩子屈从,而是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要求只要正确,就必须听从。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正确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和坚持,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发展方向就非常令人担心了。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改不了”和“不想改”的原因,不是孩子是非不分,或故意对着干,而他没有真正认同父母批评的权威、出发点和理由。没有这些基础,孩子怎么能够真心愿意改、努力改呢?
因此,要想让孩子心服口服,父母还需要作出以下改变。
1
要真诚
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自己爱孩子是无条件的,但只要你对孩子的态度会随着他能否达到你的期望值所改变,孩子感受到就是“只有让父母满意,他们才会爱我”。
这种感受有时候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但带给孩子更多是无奈甚至绝望。因为一旦陷入了这种思维模式,父母的要求就会变得永无止境。久而久之,孩子一旦形成了对父母的抗拒心理,即使意识到父母的话正确,他也会明着反驳或暗自抵触。
所以,不管孩子的样子是否如你想象,不管遇到任何让你生气的事情,你首先要想到的是:我希望他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像其他任何人;我希望他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比别人更好。
当孩子真切感受到你的这份真心,就会更乐于倾听你、认同你,更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
2
要智慧
看了开篇那位妈妈提的问题,我对她说:“批评孩子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最常使用手机的哪些功能和原因?以及为什么她可以轻易拿到手机?有了这两个答案,再进行引导和管理就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
找准问题的症结是让孩子愿意改正缺点最重要的一步,否则就不可能得到孩子积极的响应。
另外,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改,而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改不了。这时,父母就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帮他想办法,而不是自己提了要求就完成任务了,单纯指望孩子完全依靠自我约束。
比如改掉手机密码,每次使用都需要父母解锁;比如使用手机时设置闹钟,时间一到所有人都能听到等等。而想出这些办法,就要靠父母的智慧了。
3
要坚持
有些孩子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不是因为不理解或不认同,而是因为父母常常心软。只要看到孩子不开心,或者提出难以拒绝的要求,他们就会放弃坚持正确的做法。
比如有的孩子说学校的饭不好吃,父母就给孩子钱让他买零食;有的孩子说作业要录音,父母就把手机完全交给孩子。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动脑子、花精力就可以成功的事,培养孩子也是如此。但如果你能够在正确的问题上坚持到底,就会省去更多的波折和痛苦。
同时,父母必须明白的一点是:孩子“改不了”或“不想改”,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自己没有找到适合孩子的办法。所以当一个办法没有起作用时,就要继续再想新的办法,直到解决这个问题为止。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放弃,你才能帮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为李晶原创,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