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中久美:空房

永中久美 创作人 theCreator 2022-12-25



微闭之窗

2009-2019


艺游寻脉专题,第67

















空房
 
谁在空房中跳舞
谁在空房中吟诗
谁在空房中自语
 
冰箱没有意识
鱼肉罐头没有意识
黑暗中的糌粑桶也没有意识
 
几只眼睛从屋顶俯视
几只手从墙角伸出
彻夜传来一首伊朗哀曲
 
书籍成堆着燃烧
无形之剑在飞舞
敌人心口在滴血
 

2017年9月29日,宁静之夜听一首伊朗音乐有感。

2018年11月17日,藏译汉。

 
 
 
 
 
 
游牧之死
  
草原折叠成一个垫子
丢给你——热爱草原的人。
牛群在缝隙中残喘
眼里充满谅解,并未悲伤
人们酒后拉起弦子
深埋祭词与呓语。
 

2014年8月4日

 
 
 
 
 
 
何为意义
 
朋友吐着烟圈
谈起生命的意义
就像一块石头
谈论存在的意义
如果思想无趣
固执的像一块石头
那么,顽固不化——
就是全部意义
 

2010年8月28日

 
 
 
 
 
 
通往甘孜寺的小道
 
 
 
甘孜的晌午是苍白的
带着一丝灰尘蒸发的味道
我像个战败的士兵
拖着沉重的靴子,眼神无光
走在一条通往十四世纪的小道
 
前方有树影晃动,还有人影
可能是一个在拉达克山路上遇见的农妇——
系着宽大的彩色邦典[1],抽着旱烟
咧着嘴,露出暗黄的牙齿。
 
路上到处是碎石、泥泞,还有糖果皮
像一幅收藏在卢浮宫内的抽象作品
随意宣泄,或者说更忠于原初自在
小道蜿蜒延伸到一个殿堂
 
 
 
想起阿里土林寺的灰尘
发白,从鞋底往裤腿蔓延
有时紧紧黏在裤角
回到对面的住处
背后赫然出现一条足迹
 
这条小道上的灰尘同样发白
但是被草丛与树叶抑制着
来到殿堂,斑驳的泥菩萨矗立
几只老鼠在供台上跑动
 
陈旧的朵玛裂开了几道口
突然闻到一个熟悉的味道——
那种土木老房才有的湿气与阴气。
从殿堂出来,外面白云浮动
 
 
 
红色木屋建在土墙上
一个老僧在门口打盹
两只麻雀在屋顶上忙着交配
我抚摸着红木穿过小道
 
向着一个理想前进
隐藏在经卷与眼眸的深邃
像是一把汉代的青铜乐器
演奏后被丝绸层层包裹
 
最后是一条狭窄的石梯
通往乌鸦呱叫的平台
金顶的寺庙在后面闪耀
小道消失在静默中
 

2017年7月19日,甘孜

 
 
 
 
 
 
参访毗卢遮那圣窟
  
桑耶寺有毗卢洲殿堂
墙壁上赫然留有贴过牛粪的圈痕
周边还残留着曾经上墙的报纸
字迹清晰可辨,时间是1961年6月21日。
所有这一切,像个沉默老兵身上的伤痕。
思索起来,其实更像一道道抽象的坛城
象征宇宙与光阴的一场幻境。
 
几年前,我在回后藏的火车上
读了一本毗卢遮那的传记——
竟然说不出一句话,只是
眼前恍惚着一个孤独的僧人背影
不像无奈选择偷渡的玄奘
毗卢遮那带着赞普的厚重寄托
取经学法归来后,抱负初成
但却遭遇嫉害,贬到嘉荣
在陌生天边,随缘普度众生。
 
那天清晨,随着无尽的思绪
踏上了通往毗卢遮那圣窟的山路
然而,我的一只脚还在桑耶寺
心率却在青浦的岩洞里跳动
即便如此,我仍然要收拢一切
用哥伦布航海探险的精神
踏上这条马尔康的古道。
 
杂草与蜘蛛网覆盖着山路
水露浸湿了鞋脚
云雾弥漫,如兜率宫极乐世界
我伸出双手,不禁喊道:
“嚯嚯,千年前,毗卢遮那打从这儿经过吗?”
 

2017年7月7日,马尔康卓克基

 
 
 
 
 
 
感受大地的方式
  
睡在高原的沉寂里
打地铺,用身体感受大地
这是很早以前的习惯
 
人生活在大地上——
除了吃饭睡觉
终究要感受一次大地
 

2009年9月16日

 
 
 
 
 
 
山居岁月
  
停止所有思绪
像清凉的山泉
顺势流淌——
遇到阻碍就绕越
碰到高低就填满。
 
离开电脑与手机
我如最初的先民
尊崇自然,善待灵魂
在石头斑斓的秘境中
寻找内心之马。
 

2011年3月22日

 
 
 
 
 
 
留守老人
 
晌午,嚼完奶渣
捻着发亮的佛珠
看着一座山的轮廓
静默一辈子
 
我看着你——
一只猫在身旁
一些牛羊在院里
满堂子孙在四处
 
傍晚,挤完牛奶
捻着发亮的佛珠
坐在炉边
静默一辈子
 
我看着你——
一壶清茶在沸腾
一排油灯在闪烁
满堂子孙在照片里
 

2016年1月11日,故乡居如

 
 
 
 
 
 
随父访村
  
我发誓用文字记录这些变迁
关于传统,关于文化,关于现代
更多关于失守和沦陷
 
我的家乡在贫瘠的土地上
每一颗枯木有亘古的阳光味
人们用牛粪饼贴满了所有创伤
 
去老村子看看吧,父亲说道
开车前往,一路谈起往事
指着废墟说这是某某家的位置
 
看着曾经记忆里高高的林子围墙
如今,低矮又破败不堪
父亲说,人走后这些树木也枯萎了
 
成群的麻雀不知从何而来
占据废墟中的所有树木
我已找不着童年时过家家的角落
 
父亲指着一棵老树说:
“我们小时候爱钻它的树洞”
我微笑着,想到自己同样的童年
 
看着若有所思的父亲——
发白的鬓角和蹒跚的腿脚
多么像那棵朽木:
久经风霜之后,渐显低矮。
 

2014年藏历小年初二,故乡居如

 
 
 
 
 
 
孩童与家乡
 
 
一个乌云低沉的下午
我把自己锁在家里
拉上窗帘——
开始构思我的家乡
 
母亲说今年天太干
庄稼都垂头丧气
好不容易酿出的乌云
一会儿被风吹散
 
记得小时候下暴雨的凌晨
有人大喊“发洪水啦!”
恐慌随之蔓延
村民奔走相告
 
洪水冲走了不少农田
留下一口刀切般的山谷
和一滩凝固在岁月中的砂石
后来村民又采石盖起了新房
 
夏季,雷声不断,麦浪打滚
雨水倾盆而下
昆虫急切地逃到屋里
母亲会念上一段模糊的经咒
 
那时候睡得很香
会梦到邻居的女孩——
我最好的玩伴
我们一起欺负其他小孩
 
很多次梦中醒来后
我们开始长大,学藏文字母
而父母说那女孩出身不净[2]
不太适合一起玩
 
家乡有太多装不下的人言
大家反复谈论后郁郁寡欢
父亲说这是世间之道——
“衣、食、言”皆要追求。
 

2014年7月

 
 
 
 
 
 
初秋与沉默
  
这个初秋
我与屋后的岩石
共同不说话,也不欢喜
拉萨城里的人告诉我:
“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2009年9月16日




[1] 藏族妇女系的彩色围裙。
[2] 西藏原来种姓观念,视一些铁匠、屠夫、乞丐之类为不净血统。




























诗歌:永中久美
摄影:永中久美
编辑:http





创作人 theCreator:永中久美
永中久美,1985年出生,西藏谢通门人。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18年出版个人诗集《微闭之窗》;2019年整理出版《噶伦索康·斯觉次旦传》(藏文),目前正在编纂《嘎琼石碑研究文集》、《流逝的岁月-西藏勺子文化》。现生活工作于拉萨。

本篇出品:创作人 theCreator,©作者,创作人 theCreator,2021;

发布前经作者审校,由创作人 theCreator编辑、排版并发布。






创作人 theCreator  [名字可点击]

张耕 尹小玮 邹平正 张剑 肖宽 凉二 侯云 http 杨健 904h 张君钢 简内 方余龙 象牙塔 绿李 徐静 司玮 卢彦鹏 张宗希 anusman 张羞 张鹏 关晶晶 杨韬 陈雨 罗丹 烟囱 王狼狗 司屠 党培龙 曾昭满 刘冬旭 李俊 翟倞 刘耀华 林奥劼 Hingll 赤枫阁 蔡鹏 赵怀阳 姚新会 卢彦锦 郭国柱 贺荣凯 韩里林 汤巧巧 董文洁 蒲英玮 拉玛伊佐 宋乐天 小唯 宁航蜡染 陈花现 Dooling Jiang 邓亚骄 Riddle Jiang 郭泰来 李伟 邓刚 杨瀚 朱墨 田林 张博原 林舒 任建军 王云冲 九地 童文敏 刘劲勋 赵黑毛 老婴 214 黄霐雴 余仲卿 袁绍珊 赵野 何迟 苏呷色拉 蓝石 高星 闫玉龙 纯碱 拉玛伊祖 耳东尘 王郢 曹兴隆 杨洋 徐爽 安杰 米念 乔星榕 霍小智 大吴泥塑 李岩 小镇 yangyi 陈督兮 张推推 应永会 Inkee Wang 肖春雨 游龙宇 张杰 余刚 哒子 张畯 张驰 徐盛哲 小安 贾新城 胡国志 邹绍东 黄刚勇 高鹏 徐天明 梁盼盼 乌蒙 二梅花 汪清扬 郭个 贾小朵 西棣 李玮艺 吴嘉木 赵尔东 老刘 孙智正 董良 丛峰 王伟 徐栋  陈世友 黎明 李九如 杨慧存 游正宇 吉木狼格 病女 李建东 彭杨军 禤灿雄 依子雷 虚渡散人 任韶华 赵宇轩 李李自然 吕格尔 黄虹 姜润 也尔森 王泽强 达尔汗 于舟亢 黑雀 吴凡 羊子 余永清 高屯子 魏海波 张小树 张思怡 代化 陈柯茹 刘力铮 岳晓龙 郭仰成 洪奕 萧潇 王志军 户天爱 袁一航 永中久美


专题

[以下专题可在自定义菜单里查看]
大地影像 | 土地漫游 | 食物方言 | 艺游寻脉







创作人theCreator展览系列#3
姚新会:光流体来到了物理世界与电子世界










来-“更像文化”群

加微信:19160335612





_

• 更像文化 | 创作人 theCreator

• 出品人 / 主编:http  

• 投稿合作:thisishttp@foxmail.com;19160335612(WeCha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