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放了史老师的家长课,我总算拿到了“家长上岗证”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说起乐乐你可能分不清是哪一个,因为我们的网课上,有好几个乐乐。但说起“元芳”,你一定会知道。大名鼎鼎的元芳,在小学课中学课都很出彩,凭声线就已收获无数迷妹,他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妈妈!她写的文章,你一定已经读过:👉《遇上史老师我才知道所谓捷径才是弯路》👈
而今,在重听了史老师的第一期家长课(《给家长的十二堂课》)后,乐乐妈妈心潮激荡,五易其稿,又成一篇!在这篇文章中,她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专注于培养学霸的“好妈妈”成长为一个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精神发育与孩子共同成长的“partner”的心路历程。其真挚诚恳,其细腻深刻,相信你读完也会心有戚戚。
再次回放了史老师的家长课
我总算拿到了“家长上岗证”
文丨乐乐妈
上史老师的课就像读经典书,开始的时候并不一定体会出她的好,唯有多读几遍方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和史老师的苦心
记得有一阵子,社会上提出“父母上岗证”的说法,对此我深表赞同,那些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长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至于像我们这样的高知家庭,那可都是讲道理的家庭呐。不过,以往教育孩子过程中跟孩子斗智斗勇的经验告诉我,教育孩子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于是在乐乐小升初的刚开始接触史老师的网课时,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史老师的第一期家长课。那时候我对史老师的课有多好还不了解,只是本能的感觉到:孩子读初中了会比较难管,我得跟老师和其他家长多学习多取经。比如怎么应对孩子的叛逆期;怎么管理孩子的手机和游戏问题;怎么才能让孩子快速适应中学生活;怎么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我心里是想怎么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学霸,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我可是超爱学习的行动派,家长课我可是一次直播也没拉下。家长课一共六次,我当时觉得收获最大的是第一课:“如何陪孩子读书”,这节课里史老师通过近几年高考的语文题,让家长认识到一个现实,就是高考题目真的很灵活,是真正考验孩子能力的,绝不是死记硬背靠套路就能得高分的。说的太对了,接下来孩子中学的学习决不能死读书,除了要考试好,还要培养能力。
其他的几节课,如果不是再次回放,我印象都不是太深。都是通过小寒,以及史老师几位学生的一些案例,讲了孩子成长中孩子和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些冲突。“不要把孩子拱手送人”(我才不会,我总共才这一个儿子,就连老公有时候要教训孩子我都看不下去);“发现我们的孩子”(这个我知道,我家宝宝是个擅长理工的巨蟹男);不把控制当做爱(我可是众人眼中温柔又有耐心的妈妈啊,我才没有控制我的孩子);跟孩子一起寻找出口(那是当然,孩子碰到困难,肯定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对了,还有一讲“摆脱原生家庭伤害”(因为不太想回忆,所以暂时还没有重播)
老实说呢,当时觉得这个家长课是比较侧重心理学的,举的案例也比较极端,我从来没设想过我和我的孩子会面临那些情况,走到那种地步。当然课堂上一些家长的分享,让我知道极品老师,极端状况,还是经常会在学校出现的,因此这个家长课确实会帮助到这些孩子和家长。但是对于那个成绩还不错(当然还可以更好),性格温和敦厚宝贝来说,似乎离的比较遥远。而我比较关注的,如何管理孩子的手机和游戏,如何让孩子有效率的学习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涉及的倒不是很多。
暑假家长课结束后,秋季孩子就开始跟史老师的直播课了,直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两年了。这两年里,孩子先是跟史老师的中学课,后来又转到小大课。这个课程调整说来话长,当时是不得已改回“从小学到大”课堂的,但是在课程调整前后,特别是孩子转到“从小学到大课堂”后的改变,让我对史老师心服口服,只后悔没早听史老师的话。每次孩子直播课后,我都会第一时间回放,一个是自己对课程内容也很感兴趣,一个也是想看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这个陪伴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从课程有不少感悟,也慢慢有了一些改变。
我也时常与史老师交流,她很欣慰看到我们这些家长的转变,也感叹:“你们这些家长比孩子难教多了”。确实是的,一个不经意的评论,就能让史老师看出我心里还存有“妄念”(总是不自觉的喜欢把孩子与别人家的娃比较,跟大的也比,跟小的也比)。在史老师的课上我也学了很多道理,但这些道理用来劝别人的时候我总是淡定自若又充满理智,一旦轮到自家孩子就难免要焦虑上火(因为总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家孩子无论从遗传学,还是我们提供给他的教育资源,都不能简单的跟平均值比,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我也对史老师还有其他熟识的网课家长说,要多敲打敲打我。在这个背景下,我开始回放史老师的第一期家长课,开始“自我敲打”。
课还是那个课,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暑假的我了。再次按下家长课的播放键,我不是为了怎么管好孩子,而是想时刻提醒自己怎么做一个好家长。
还是小寒和史老师学生的案例,但孩子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和变化,让我在听课时能更有带入感了。我曾经以为娃作为正态分布中间正常的部分,甚至是右侧偏优秀的部分,这些极端案例跟我不会有半毛钱关系。但是身边看到和听到的,这种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经常走入的误区却屡见不鲜,相差的也可能就是一根稻草。回放时听着家长课史老师的分析,听着其他家长的讨论,以及史老师念出来当年我无知又不自知的发言,不由得背后直冒冷汗。
如果不再次回放家长课,作为家长的我,在学校老师出现案例中的情形时我会站在孩子一边作为他的强大后盾,替他伸张正义吗?还是说会跟以前一样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残酷的,你将来走到社会上碰到的还更加多咧”。如果我的孩子碰到案例中有辱孩子人格的情形,我会不会虽说心中不快但又懦弱的不敢与老师当面理论,无可奈何的把它当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历练、磨难和成长的痛苦”,或者更有甚者会以让孩子“长记性”为理由助纣为虐?
如果不是再次聆听,我还以为父母跟子女之间的极端矛盾只会出现在没有文化的家庭,是简单粗暴教育的后果,像我们这种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才不会出现呢。其实家长课提到的案例中不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也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或者事业小有成就的人。这不就是我自以为不会有问题的家庭吗?细细想来这种家庭才更有它的危险之处。正因为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姑且称为教育吧),所以往往自以为是,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会对孩子“不听自己充满睿智和人生经验的劝说”更加无法理解,更加痛心疾首,因而更加会按照自己的“成功经验”,和社会对成功庸俗的定义来培养孩子,嘴上说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又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至少不能比自己差,丢了自己的面子)
我也曾经对于目前教育的现状不甚满意,然而除了抱怨我又做了什么呢?我让我的孩子去适应这个体制,因为我曾经坚信:“如果这点挫折,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如果你想摆脱这个体制,行啊,你像比尔盖茨,韩寒一样辍学,奋斗出点名堂啊。奋斗不出来就别抱怨目前的体制”。一方面按照体制,按照家长的“睿智经验”规划着孩子的一切,让他循规蹈矩,一方面又心存妄念,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现代社会所推崇的“创新,独特”。从小到大,我想到的是体制要什么样的孩子,社会要什么样的人,我唯独没想多孩子自己想要他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啊。我记得有一次家长课上史老师读了一封听到读大三儿子要退学的父亲写给孩子的信。回放时很汗颜的听到当时自己在讨论区表示,非但没觉得父母的做法有啥问题,反而觉得他们做的相当的理性和克制,换做是自己可能更加抓狂呢。我曾自以为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家长,但那只是因为孩子并没有试图越出雷池一步;我曾自以为我给孩子的是一个“新型的民主家庭”,但其实不过是用温柔的语气,或者打出“妈妈这么辛苦你对得起我吗”的苦情牌,软磨硬泡让孩子接受我的决定;我曾自以为愿意敞开心扉跟孩子平等的聊聊,但多次的唠叨和抓住机会就不失时机的教育一下,让我得到的更多的是儿子的沉默。
再次回放史老师的家长课,我的感觉除了后怕,还是后怕。以前自以为是一个好家长,按照学校要求,按照社会需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按照我们父母自己的想法,给他规划好了他的将来(我们不求他大富大贵,只要他有一技之长的, 成为某个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成功人士,过上体面的生活),并按照这个目标去培养他。这中间如果孩子的行为稍有偏差便难免焦虑上火。这个过程中唯独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孩子自己的内心,孩子自己的想法,(曾经想当然的认为孩子还小,他根本没见识过社会底层的无奈,他懂什么啊)。为了让孩子不要经历挫折,我苦心规划,事事想在前面,当我再次未雨绸缪的打算为他规划他的学习安排时,孩子忍不住喊出“你就不能让我失败一次吗?”我猛然惊醒,我这不就是史老师家长课上试图控制孩子的家长吗?我一直以为是为了他好,所以不自觉的为孩子规划好“成功之路”,其实剥夺了孩子自己的生命体验,包括他受挫时候的痛苦,从痛苦中的感悟,包括他为了解决问题和找到自己内心的各种尝试,包括他终于经过N次试错后终于在N+1次取得成功的狂喜,包括孩子通过挣扎蜕变的整个成长过程。而我以前都做了什么?我恨不得把他从蛹里直接拉出来让他成为蝴蝶,我以为这是为了他好,我忘了他本该拥有的属于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不仅仅是甜蜜和成功,我试图安排他的将来,却忘记了命运已经为他做了最好的安排,等待他自己去探寻。
想通了这一点,之前那些为了手机使用,为了课外时间安排,为了培训班而发生的争执,不过是我的控制和孩子的反控制。原来问题的根源在我这啊,那只要家长改变了,以前这种跟孩子的“争执”,所谓“孩子不听话”也就不复存在了。想到这,顿时心平气和,内心充满了欢愉和对未来的期待。
上周编程课老师通知寒春续报,孩子说不打算续报了。我没有像之前那样指责他“碰到困难动不动就放弃”,“你需要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减少兴趣班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只是淡淡的问他:“你不是还挺喜欢编程的吗”。“嗯,我觉得现在的内容比较难,老师讲的比较快,我想把这段时间学的内容自己看看书,刷刷题”。 “嗯,是挺难的,我们读大学时候都没学到这些算法,估计只有计算机系本科生才会学到呢。什么?你要自学啊,那真是太棒啦,那可是需要自己规划时间,自己克服困难,自己在网上寻找帮助呢,真是太了不起啦”(逮到机会就要使劲的夸宝贝,千万别怕孩子骄傲——史老师语)。这样想通了,之前总被我拿来说事的娃的那些缺点和毛病好像也都没有了。家长不去控制,孩子自然无需反控制,接下来的日子真是“相看两欢喜”啊。
晚上,捧着双十二到货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看到传说中的“杠精”苏格拉底拉住人家讨论“正义的定义”,忍不住拉过孩子一起读,看到他老人家果然是名不虚传,让听众听得头晕,听得火大,跟娃俩人在沙发上边读边笑成一团;稍晚,娃用他那迷倒一众小娃的磁性嗓音给我读新到手的《爱伦坡小说选》里有趣的段落,感觉真的很美好。(平时要读经典,只有寒暑假才能读闲书,哦,你读书的时候不要含含糊糊的,发音要清晰,这个念头忽闪了一下就灭了)
再次回放史老师的家长课,才终于理解了(当年无法体会到的)史老师课上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哈哈,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完全理解了,不过再次的听课,确实有不少新的感悟,感觉我终于可以拿到这张“家长上岗证”了。
不过功力到底不够,心里还是有点发虚的。不去控制,那孩子会不会跑偏,不去控制,又该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够点燃孩子内心的小宇宙,让孩子为梦想而努力?一想到这样的问题,就缺少底气,生怕定力不足,又走回“控制”的老路。还有啊,如果不去控制孩子,那我看到孩子的缺点,要不要干涉,又如何跟一个不完美的孩子共处呢?记得一次跟史老师交流孩子回到小大课堂后终于找回自信,积极排麦的事情。我自然是欣喜的,不过看到孩子回答问题时简短意赅,或者说话有点含含糊糊的就又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当时史老师的话让我这个当亲妈的差点留下眼泪,她说:你不懂,那是孩子内敛,深沉,而且她爱每个孩子本来的样子。当时想想真是惭愧,我一个做亲妈尚且不能做到“爱孩子本来的样子”,总想把他改造的更完美,我爱的是那个优秀的孩子,是他的优点,还是孩子本身呢?如果不去控制,我该如何跟孩子的“本来样子”,跟孩子的“不完美”共处呢?我是那么希望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啊。想到这些问题,心里还是一团迷雾。
不过史老师好像预料到了这些,这个寒假,对,就是这个寒假,史老师的家长课(二期)就要开了。据说课上要分享她跟小寒的成长故事。对,就是那个充满个性,曾经不够完美,成长过程小有波折,但现在整个生命都在发光的诗人/艺术家/好女儿/美少女——小寒。好想早点听到史老师跟小寒的故事,怎么跟“不完美”的孩子共处,怎么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怎么点燃孩子的内心。
哈,我要跟着史老师继续修炼,跟宝贝共同成长,学会做一个好家长,这样才可能引导宝贝发现自己的内心和梦想,并能按照他的梦想而活。
寒假家长课堂见啊,史老师,还有抱团打气的家长们!
2018年12月14日 第五稿
以上照片由 乐乐妈 提供
延展阅读
请上下滑动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蒋筱寒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微信扫码订购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小寒和妈妈双签版
咨询详细课程
请加 小叶老师 QQ 号:
2647985248
扫描二维码,关注史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体验大地(sjxtydd)
购课指南
跟史老师学语文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史老师已开出课程】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
第一期:人之初:韶光莫负读好书
第三期:未来的主人翁
第四期:走到世界的尽头
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
第二期:来,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
第三期:领取生命的馈赠
第四期:选择滚烫的人生
史金霞老师中学生议论文读写
家长课
给家长的十二堂课: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诗词课
点击课程题目
即可查阅该课程规划
打开课程规划页面最后
之淡蓝色“阅读原文”字样
即可购买该课程
◉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史老师
所开设网课尽收眼底
请按图索骥各取所需
咨询详细课程
请加小叶老师QQ号:2647985248
史金霞
微信公众号:体验大地(sjxtydd)
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