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张巧周:谨怀“民生之艰” 不负选调之名
公主楼的小黄鸭和早餐面我带不走,田径场六点半的朝阳和九点半的灯影我带不走,校友林的海棠和老水塔的牡丹我带不走,小红楼农研会的头脑风暴和读书会我带不走,三教自习室的落日余晖和紫藤萝小亭下的朗朗书声我带不走,收发室266信箱的钥匙和图书馆三层那个正对门口的座位我带不走,西门的味多美和北门往东的奥森跑道我带不走,胡同里烟火文艺混合气息和三联彻夜无休的看台我带不走,清北的讲座和北京社区的志愿活动我带不走……放下这么多回忆和眷恋,2017年夏天我毕业了。我又回到了南方,不是回到家乡,而是以一名四川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的身份,独自踏上了充实的人生新征途。
这风雨和着汗水、喜乐伴着成长的五年多,还记得那位头发开始花白的同事妈妈,牵着我走遍绵竹大街小巷为我找寻一个安身之所;还记得委屈和气愤一起迸发,就轻松扫落一沓刚刚辛苦整理的报表;还记得考察结束返程那天的夜里九点,我们在甘孜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高歌不已;还记得我们一边对着河长制系统抓狂,一边哼着“我们不一样”的股室专属加班曲;还记得我们绵竹跑团在微雨的都江堰领取参赛包一起凹造型;还记得收获第一波稿费,兴奋地给妈妈发红包;还记得第八届中国月季展,穿着橙色志愿服在停车场被晒得无处躲藏;还记得帮扶的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进村入户时候,生病嬢嬢目送我们到路口尽头;还记得跟着乐益志愿者小伙伴在寒冬里走村入户守护环境卫生;还记得一个人绕着沿山路徒步和骑行;还记得奔赴异地恋,在飞驰的动车高铁上昏昏欲睡;还记得搬完家整个人累瘫在新居的沙发,以及房东告诉我她打算卖房时我的手足无措;还记得得知家人瞒着我妈妈车祸、爸爸摔跤住院时的无力和愧疚感;还记得在省委组织部学习时候,不断驻足仰望商业街盛夏深夜里的梧桐树,以及深秋黄昏里的银杏叶。
绵竹水利局时候到乡镇现场巡查河长制工作
或许,“解民生之多艰”这句话只是还没有毕业的同学们每次夜归看到的显示在马锦明大楼上的一行光亮,只是参加社团活动走出公主楼时往墙上不经意的一瞥,甚至是刚入校时候学生会资格考察笔试的一道填空题。但是,当我们毕业时背上行囊奔赴祖国四方,特别是决心走进那扇镌刻着“为人民服务”五字大门后,身为农大人的你我都会发现,“民生之多艰”不止于儿时记忆中的穷苦,也不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就能看透,更不是仅仅一篇论文就能破解。你发现它就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小到河滩旁居民的一个偷砂举报电话,大到劝解满屋子各怀“疑难杂症”的到访群众。而你,就和众多人民公仆一起,站在他们可以依靠和信任的那一方,用你其实单调枯燥但日复一日的努力,带着他们一起,去实现“脱贫奔康”“美好生活”的愿望。
参加年轻干部培训
本文转载自“CAU水院人”微信号“选调回声”栏目于
2021年3月刊载的文章,并经张巧周2023年5月改于德阳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