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 | 赵禹臣:一张老校门照片背后的故事

赵禹臣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2024-11-04

农小友按:
一张金秋时节晨光下的老校门照片,为许多中农大师生校友所熟知,它的作者,是09-15年动科本、硕校友赵禹臣。这张照片背后有着怎样不为大家所知的故事?赵禹臣校友应农小友之约,在出国出差十个小时的飞行途中,写下了这段故事,特邀屏幕前的您共同分享。
这张“出名”的照片,您想给它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作者赵禹臣校友和农小友共同邀请您在留言区,分享您的取名方案和感想。欢迎热情参与!



【校友名片】



赵禹臣,来自吉林,2009年入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15年硕士毕业,在中国农业大学求学6年,导师是著名肉牛专家孟庆翔教授。现就职于嘉吉动物营养公司,负责中国区的肉牛技术应用。


老校门的这张照片,拍摄于2011年11月,后来被广泛用于学校宣传和形象展示,自己感到很荣幸。那是一个美丽的深秋清晨,在去上课的路上拍摄的这张照片,那一刻金光闪耀的老校门,永远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这一刻的美好也被手握照相机的我记录了下来。后来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摄影大赛,获得了特等奖,并开始使用到各种官方宣传品上,逐渐被大家所熟悉。


01

与高手同行,有大师指点,刻意训练

大二的那年加入了峰云社,一次小五台山拉练的过程中,结交了好友陈伟师兄。在一同拍摄的过程中,相识相交,随后把我推荐到校记者团,在曲越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校记者团的新闻拍摄工作。与此同时也选修了中级摄影,跟随侯玉峰老师(江湖人称“侯大师”)学习摄影。那段时间,无论上课,吃饭,相机都是随身携带。一方面在记录校园四季的变化,不断精进着摄影技术,另一方面,临时通知的新闻事件也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与高手同行,并有大师指点,伴随着高频率的拍摄任务,让我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快速的精进。持续,刻意的训练下,锻炼了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在不同的场景下,外景,室内,夜景,雪天,静物,动物,快速的将相机的感光度,光圈,快门等参数调整至最佳设置。除了手快,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新闻事件发生的那一刻能够提前到达最佳拍摄地点。熟悉整个事件的流程,在事件的高光时刻到来前,提前进行试拍。从最初的一天1000-2000张,每晚的工作就是进行照片筛选,将不理想的照片统统删掉,只留自己最喜欢的,可能一天下来一张有用的照片都没有。最开始的工作量的确很大,不过慢慢的,出片率不断提高,在高频次的训练下,能够清楚的记住每个场景的各种参数,以及最佳拍摄点,在通往拍摄地的路上,参数就已调整好,出片效率也大幅提升。

大学期间,参加舞蹈团展演《狼图腾》


02

业务是立身之本

这是记者团团长给我们新人提出的期望,对于学生记者也要追求最极致,专业的拍摄。无论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如何,都要进行最专业细致的拍摄。这样在重大新闻事件到来时,才能够平稳的发挥,掌握全场。那几年的中农记者团真是神仙打架的几年,经历过08年奥运会,09年建国60年大庆等重大新闻事件洗礼过后的成长起来的一批大咖,接下来几批新人中,也是高手云集。这其中以年轻有为的校友樊俊杰为代表,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先在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组锻炼了几年,辞职后创建了茄子传媒,与我的同门同学、记者团战友任晓璇等联手打造了现在国内农业领域专业的传媒公司。他们既是摄影专业领域的高手,同时也懂农业,懂畜牧业。因此更能够将农业,畜牧业最核心的地方,用专业的方式展示出来。


03

摄影师需要强健的体魄

摄影师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猫晚。第一个登顶雪山是摄影师,这才能拍到登山运动员登顶的那一刻。摄影师需要携带专业设备的同时,仍能够快速运动至制定的拍摄地点。特别是户外摄影师,除了背负相同重量的登山装备外,还需要携带摄影装备。要在日出前到达指定位置,一天拍摄结束后,还要及时的整理照片,维护设备,以便第二天可以正常使用。还记得摄影班上学到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的还不够近”。摄影师要能够到达平常人不能达到的高度,需要比别人跑的快,需要更充沛的精力,在一场大型活动中,能够全程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同时在拍摄过程中手臂要稳,气息要平缓。在快速奔跑后,还需要保持手持相机的稳定。

大学期间登山留念


04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依旧清楚的记得等待日出日落时,天空中光线的变化,每年从迎新季开始,军训,运动会,国庆,到元旦晚会,毕业季,毕业典礼,中间会穿插一些名家论坛,著名教授的百年诞辰纪念,校庆日等活动。因为对摄影的热爱,在拍摄时能够更加的专注,掌控更多的细节。同时也会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最美那一刻的到来。通过摄影记录着校园一年四季的变化,从不同角度发现农大校园最美的那一刻。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老校门的最佳拍摄角度早已非常熟悉,只是等待最美的季节,最佳的天气和最佳的光线。因此老校门的这个照片已在脑海里构建出了大致的样子。在每天上课的路上,都在进行尝试。终于在那一天,上课之前的那几分钟,在金光闪耀下,老校门格外的壮美。



05

其实肉牛才是我的专业

有幸在大一的那一年,聆听了孟庆翔导师关于肉牛产业的讲座,也是在那一刻确定这一生的专业方向。因为热爱吃牛肉,选择了肉牛专业。从本科阶段跟随孟庆翔导师开始学习肉牛产业的专业知识,6年的时间,与肉牛中心约30名师兄师姐,同时每年有10-20名本科生,每年的暑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肉牛产业现状的调研。2009年至2015年,是我国肉牛产业进入初级探索阶段。不同省份肉牛产业发展的阶段也不近相同,很多省份还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下。我也有幸在上学期间,能够到法国,美国进行肉牛产业的调研学习。毕业后在国内的大型肉牛场,美国的一家育种场进行生产实践,毕业3年后,在河南创建了河南柘牛农牧有限公司,用自己所学知识,从牧草种植,牛舍设计建造,生产管理流程进行落地应用,在投产的第一年达到行业较高的生产水平,用草地畜牧业大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大幅降低中原农区母牛养殖的成本。于2020年6月加入嘉吉动物营养公司,负责中国区的肉牛技术应用。

在规模化肉牛场进行现场评估工作

进行肉牛场现场评估

组织嘉吉内部人员肉牛牧场实战培训


06

精于此道,以此为生

回想工作这几年,很多的习惯与学习摄影的那几年非常相似。在某一领域注入你的热爱,会让你更加专注于这一领域的事情。更加敏捷,更加高效。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掌握更多的信息,会让事情进展的更加顺利。事后进行及时的回顾,能够快速的提升。持续专注,年复一年,积累的年份越长,经验越丰富。人的一生何其短暂,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行业,能够挥洒出自己的无限激情,是何等的幸运。

爱人邢笑甜(2010级经管学院金融学专业校友)爱子赵晟恺


在从事肉牛产业的工作中,摄影的这一技巧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快速的发现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拍摄记录下来,能够记录下肉牛产业中更美的景色,让更多的人了解肉牛产业,并喜欢吃牛肉。


07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母校的校训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国的肉牛产业正在进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原本粗放式的经营已不再会有盈利的可能,需要通过精准营养、精准饲喂,精准管理实现肉牛生产的增效降本。从全局出发,并掌控生产流程中的各项细节,从品种、营养、管理、防疫各个方面寻求突破,将肉牛产业科研的文章写在牧场的大地上。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故事 | 肖灵艳:用爱心和热情书写当代丹麦童话故事

校友故事 | 刘雄伟:不是白衣天使,却奋勇冲锋在抗疫一线

校友故事 | 初雯雯:自然保护 我们是认真的

校友故事 | 路永强:足踏雪域,心系三农

校友故事 | 张书函:浸在雨水中的赤子之心

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故事 | 谢永恒:以自身能力解群众之忧

校友故事 | 吴国强: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的脸上浮现笑容

校友故事 |  蔡洁玲:赋予水果第二次生命

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校友故事丨贾先波:农业科技助脱贫

校友故事丨陈家金:躬耕农业气象服务四十年

校友故事丨谢秋霖: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校友故事 | 洪昱斌:滤除杂质,保留一颗创新之心

校友故事 | 段春祥:初心不改,从心出发

校友故事丨王武杰:人生就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

校友故事丨张宸溦:做一名优秀的“三门干部”

校友故事丨任卫波:匠心做学术,师心承农情

校友故事 | 王婧婧:心头的诗篇——东区那颗白蜡树

校友故事丨张桂杰:用科技力量守护滩羊产业

校友故事丨李平:草业科研二十年,一枝一叶总关情

校友故事丨李彦晨:1979 乍暖还寒的母校记忆

校友故事丨张帅:追寻风的方向

校友故事丨樊俊杰:尝试,尝试,再尝试!

校友故事丨贾康乐:情系农大,科技兴农

校友故事丨她们,撑起半边天

校友故事丨王文星:雪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校友故事丨占锦川:梦想成现实,勇辟农业信息化之路

校友故事丨徐及:他,来自中国农业外交天团

校友故事丨万丹:奋斗者,正青春,高原水保的巾帼人

校友故事丨刘洋:做一颗“奋斗”的种子

校友故事丨三人行:他们和诗在远方

校友故事丨欧阳克蕙:潜精研思 培育英才

校友故事 | 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张星图:人民的好县委书记

校友故事 | 王文凯:兴滇扎根彩云之南 助农走好扶贫之路

校友故事 | 张巧周:谨怀“民生之艰” 不负选调之名

校友故事 | 石元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