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景扫描|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③:都市症候:竞速时代的时空体验与空间病理学

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23-03-26

◆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 ◆ ◆ ◆

目前本刊只接受《探索与争鸣》网站投稿。请收藏唯一真实官网地址www.tsyzm.com。原编务邮箱tsyzm@sssa.org.cn停止使用,原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为编务邮箱和应急邮箱。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



全景扫描|都市症候:竞速时代的时空体验与空间病理学

2022年12月18日,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都市症候:竞速时代的时空体验与空间病理学”分论坛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围绕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的大会主题,本场关注现代加速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都市空间生产与主体生存境况之间的复杂关系,呼唤以“空间病理学”的视角,重新发现并阐释文学与文化景观内外的都市空间叙事的文化表征与潜在症候。本论坛旨在综合运用文艺学、传播学、哲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等学科的学术资源和理论视野,为探讨中国城市独特的速度景观和时空体验建构全新的话语模式,为具有本土意义的独特城市问题提供反思路径和解决尝试。来自南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湘南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京林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18位专家学者及百余名学界听众在线参加本次会议。


开幕致辞

南开大学文学院周志强教授表示,文化的转型需要青年人的睿智,《探索与争鸣》期刊对青年学者的出版物及论文的评审工作,具有重塑学术风气、鼓励对真理探索的勇气和信心的重要意义,并向编辑部同仁表示敬意。他还特别肯定了本次论坛的“竞速”与“空间病理学”两个议题的研究价值,它们是人类现代性进程中的核心话题,但目前的城市文化研究对城市的病理学意义上的根性状态缺乏很好的揭示,以精神分析为理论视野,将病理和竞速加入到空间研究中去,这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会是新的学术增长点。


周志强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杨向荣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来由,并表示“速度”与“病理”的关系、城市中经验的迁移与集体记忆的传承,是研究现代性进程中城市镜像的很好切入点,并具有十分切实的意义。他还对未来值得研究的议题做了一番展望,期待可以对中国不同的城市都进行速度、城市情感与体验、发展理念等方面的专门研究,结合疫情时代思考城市体验在病理学层面的时空症候。


杨向荣


《探索与争鸣》叶祝弟主编认为,“不是《探索与争鸣》支持青年学人,而是青年学人支持刊物发展”。中国学术范式正在转型,凸显了新的特质,刊物要主动跟青年人站在一起,做好沟通联结青年学人的学术桥梁,做“不油腻”的学术。此外,叶主编还结合自己对1930年代上海文化语境下的“都市新感觉”的研究讲述了对本次论坛的理解,并指出对当下城市的地理空间体验和症状的研究,是既接续前人又具有“未来感”的学术。


本次论坛共设置四个单元的专题研讨。

第一单元 现代都市时空新体验

第一单元主题为“现代都市时空新体验”,由南开大学文学院高宇老师主持兼评议。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熊亦冉将目光投向了“赛博都市”中的独特时间感,通过对时间哲学理论、事件理论的引入与辨析,提出赛博空间中的时间是对罗萨与韩炳哲式的“加速时间”的背离,应揭示其事件背后的“断裂性”与朝向未来的“特异性”。她认为,“赛博都市”并非对现实空间的复刻,而是蕴含着总体性与日常生活的悖论,并在时空体验上具备“时空折叠”的本质特征。这也由此指向了对于赛博公民及其主体性的重新反思。


熊亦冉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研究院讲师李瑞敏聚焦于对“倦怠”问题的反思,通过比较韩炳哲、列为纳斯对倦怠的阐述,以及海德格尔的相关论述,从主体与超越性的角度指出了韩炳哲之阐释的局限性,尤其借助列维纳斯的对主体性的解读,她表示,“倦怠”不仅是现代社会的症候,更是笛卡尔以来的主体性哲学的必然“结局”。


李瑞敏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隗静秋与硕士生陈晶以社会化阅读的倦怠这一普遍文化现象为切入点,透视其背后的加速时代的社会文化症结,指出在个体逃避阅读的行为之下,潜藏着社会要求与系统算法为主体带来的焦虑。结合罗萨加速社会理论的三个层面,从科技发展、社会变化和生活节奏的角度细致分析社会阅读行为的呈现方式与文化逻辑,呼吁人们要回到自身、观照人类本能,敢于直面技术带来的冲击,树立积极正向的个体阅读观。


隗静秋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原百玲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放在当下数字技术语境中进行重新阐释与推演,马克思的“异化”针对的是工业文明的机器技术,他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对象化于生产关系中,揭露了人与物关系颠倒的现代性悖论。 数字技术转场,将原先必须在机器和工业厂房里生产的工人,转移到了数字平台这一非物质性的“巨型机器”之下,它不再生产实体产品,而是提供数字基础设施与虚拟的空间,数据和内容本是用户所生产的携带个人生命感知与体验的流动性,却由平台公司出售给利益相关者。由此,新异化的具体表征是无形的剥削,由商品拜物教转变为数字拜物教。


原百玲


第二单元 现代都市症候新视角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现代都市症候新视角”,由熊亦冉老师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方廷评议。


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雷云茜从“阳台种菜”这一都市文化景观出发,以法国当代哲学家维利里奥的“竞速学”理论为视角,对竞速时代中都市人普遍存在的“焦虑”、“倦怠”与“忧郁”等时间症候进行了反思。并结合罗萨的“加速社会”理论,对现代都市的时间逻辑和时间悖论展开了进一步分析。她提出,随着社会全面竞速的展开,思考如何通过慢速审美经验来进行主体重构,是我们对现代都市时间诊断进行回应的重要方式。


雷云茜


南开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高宇将建筑与城市空间实践与不同的健康观联系在一起,指出“洁净”“卫生”和“洁癖”是不同历史阶段之空间病理的三个维度。通过历史梳理,他发现从柏拉图《理想国》中对心灵净化的偏重、到现代主义建筑师的空间设计所凸显的对疾病的警惕,再到齐泽克经由“建筑视差”所发现的“第三空间”,城市空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对疾病、污染与非理性的强烈拒斥,并且这种“洁癖”式的空间观念体现着社会的组织形式与治理方式。高老师强调,城市空间的现代化进程也就是“空间乌特邦”的自我实现过程,始终绕不开对特定“残余物”的驱逐,因此要“走向作为症状的建筑与城市空间”。


高宇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杨向荣教授创造性运用波默的“气氛美学”和格里菲洛的“感觉美学”理论,以“沃尔玛”、影院等典型消费场所为案例,揭示消费空间的权力生产与审美资本主义隐喻。将空间视为历史的产物,它衍生出渗透着权力的“气氛”,作用于个体而形成权力文化。消费空间的气氛生产具有“物性”倾向,它建构了大众文化的内容生产与意识形态隐喻,重构了物质与符号、人与技术、技术与文化、权力与审美等的内在逻辑关系。


杨向荣


南开大学文学院陈琰娇副教授对音乐综艺的“视差”之听进行了分析。表面上看,“视差”的争议来自于节目内容设置,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节目组期许的,但“视差”真正指向是“听差”,即在音乐综艺这个场域(field)中,流行音乐、听众及其评价体系都发生了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偏离,“视(听)差”既是对音乐感知方式的争夺(本真性的重新定义),也是对听觉主体的争夺(“聆听”与“过度聆听”)。


陈琰娇


第三单元 现代都市文化新想象

第三单元的主题为“现代都市文化新想象”,由雷云茜老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李潇雨副教授评议。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金方廷老师对网络文学中的香港城市书写的叙事风格和文化表征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对香港的跨地域想象中的深层含义。她认为,当下“港风文”篡改了张爱玲、王安忆对“香港传奇”的定位,香港不再具有罗曼蒂克色彩,而变成了一个异质的空间,一个被剥离了地域独特性的“空洞的能指”。值得注意的是,地域特色的怀旧与时尚性猎奇这两种在文化上自相矛盾的香港印象,在新媒体时代的消费文化中都以“港风”的面貌获取了合理性,体现了读者和作者对香港情感的复杂性。


金方廷


同样关注文艺作品中的城市叙事,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刘骏老师对电影中的“南京”影像做出历史性的梳理与分析,探究其“感觉结构”的不同表现方式。从社会现实的时空变迁以及作为文化符号的南京的表意变化的角度,他将南京影像的发展区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作为受难地的“废墟空间”、作为青春怀旧契机的“怀旧空间”与异常之物聚集的“异质空间”。


刘骏


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的王姮老师探寻英租界时期天津五大道的空间建设所体现的市民生活想象,思考各个阶层是如何通过五大道来构想“家园”的。不同的建筑风格实则是技术与权力话语媾和的现代景观,其中的个体生活空间乃是提供现代市民生活体验的场所,社会各阶层生命体验的真实历史处境在这里被排除,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美好家园的建筑景观获得个体身份的想象与群体性的自我认同,并不断完成关于个人成功和社会发展的异托邦想象。


王姮


第四单元 新都市景观与新城市艺术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新都市景观与新城市艺术”,由王姮老师主持、高宇老师评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李潇雨副教授以2018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为案例,分析“城中村”所蕴含的新旧制度之间遗留的矛盾,思考以艺术为方法开展城市更新的愿景与局限。她指出,艺术策略并不能真正地在行政和资本的双重作用下对城市空间的形塑起到主导的作用,因而无法摆脱堕入士绅化轨迹的命运“深双”的显著后果之一便是为城中村带来了负面遗产,比如非正规经济结构被公权力严重打击、南头古城士绅化等。因此要警惕艺术实践走向它的反面。


李潇雨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耿钧老师通过他者视角来观察中国古典园林,以出口到美国的五座园林为案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在异邦空间的五重身份:“多元文化社会‘前台’”“文化互动事件‘纪念碑’”“华人社群身份认同场域”“中华文化艺术承载媒介”以及“文化协商表征”。其中第五重身份凸显了跨文化交流中所遭遇的文化理解力匮乏的困境。


耿钧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周延伟老师研究作为租界遗产的五大道的旅游景观设计策略,探讨“过去”在旅游景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是如何被巧妙整合进当下消费生活的。他将作为景观的五大道视为现代被设计的可以参观的过去遗存,这种把“过去”建构在“现在”时空的景观样态,证明了过去的真实性、现在的必然性和未来的合理性。“过去”作为被筛选和被组合的内容介入现实生产,它参与了城市形象和未来想象的建构。


周延伟


论坛总结

本次论坛的召集人高宇老师、雷云茜老师,联合召集人《探索与争鸣》孙冠豪老师进行总结。本次会议上的学者们涉及到了城市发展的客观状况、主体生存境遇,也兼顾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城市思考,未来期刊会进一步扩大会议的影响力,发掘更多的真观点真想法。


相关链接:

全景扫描|首届上海社科青年望道论坛暨《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开幕式在沪举办

会议预告 | 都市症候:竞速时代的时空体验与空间病理学 | 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⑬

全景扫描|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①:“大国重器:近现代历史上的技术革命与国家建设”

全景扫描 | 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②:宅兹中国:博物馆、数字技术与文明探源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 



聚焦中国问题 

秉持人文立场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欢迎一起“探索与争鸣”





目录2022.12|2022.11|2022.10|2022.09|2022.08|2022.07|2022.06|2022.05| 2022.04|2022.03|2022.02|2022.01|2021.01|2021.02|2021.03|2021.04|2021.05|2021.06|2021.07|2021.08|2021.09|2021.10|2021.11|2021.12|2020.01 | 2020.02 | 2020.03 | 2020.04 | 2020.052020.06 | 2020.07 |2020.08|2020.09|2020.10|2020.11 |2020.12|2019年总目录 热点  区块链|未成年人犯罪|5G|《长安十二时辰》|知识付费|留守儿童|巴黎圣母院大火|《流浪地球》|开放二胎|“佛系青年”  人物  鲁迅|施蛰存|王元化|费孝通|陈旭麓|金庸|哈贝马斯  学者  陈平原|杜维明|葛剑雄|何怀宏|季卫东|罗伯特·帕特南|沈志华|王汎森|乐黛云  观念  天下|祖国|信任|“五四·青年”|人文危机|涂层正义|全球文明  专栏 重识中国与世界|城市与文明|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会议 数字加密货币|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科幻景观·文化· 媒介”学术论坛|大学治理使命网络时代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城市与情感”第二届中国城市问题(上海)论坛青年论坛  青年  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精彩感言|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一期|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  学术圈  学术写作|高校工作时间|学术晋升机制|假期|救救博士生|“青椒”的焦虑|学术圈的“第三世界”|开题报告怎样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