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炼 II 韩退之中元节,或从四面八方坍塌到我们头上的时光

杨炼肖像(罗桂红摄影)



名家诗作 


【导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字退之)在公元819年从长安谪贬潮州途中,写下如是诗句,亦成千年文人潦倒愁苦、报国无门的心声。潮汕素称“省尾国角”,踏足至此,背临滔滔大海,绝路一词,何止仕途?更是心境!韩退之大约是最早被放逐如此之远者,有他那千里蹉跎在前,宋之苏轼,今之我等,心下不免稍有安慰。应汕头大学之邀,我自2014年至今,每年如候鸟飞回潮汕,也每年与潮州诗友美好相聚,牌坊街上,凤凰山头,天池侧畔,谈诗论道中,“退之”身影,若隐若现。他的命运,我们的处境,真有不同吗?时间创伤、诗作深度,何分谁先谁后?回顾前瞻,时间像从四面八方坍塌到我们头上。当代中文诗唯一该问,我们是否抓住了、呈现了这个“此在”?我这首诗,写于2019年,感谢《花城》杂志,于今年第三期推出,个中历史感受,请朋友们静心品读。韩退之之路有尽,韩退之之叹无期,好在,今天的大海,已经敞开了怀抱!


 

2020年第三期《花城》 刊载诗《韩退之中元节,或从四面八方坍塌到我们头上的时光》



 杨炼在潮州时间轴书店朗诵《韩退之中元节,或从四面八方坍塌到我们头上的时光




名家诗作 


韩退之中元节,或从四面八方坍塌到我们头上的时光

这里是潮州    退之退之   还能退到哪里?你的脚边    大海积雪这道蓝关是跨不过去的    你的衰朽祭祀鳄鱼就落进鳄鱼嘴里路八千像根卷尺    用一颗心的直径收起长安    秦岭    十二岁女儿垂死的抽咽退之退之    再退也退不出切齿的一步每间驿站屋檐下的冷雨    浓缩成大海苦咸的一滴    这里是潮州   潮流往复朝夕之间    三月跋涉   八月蹉跎一生的墓志铭写了又写一把瘴江边的枯骨    挨近大海才认出死亡之美无限远    心之茫茫能退到哪里?一条海平线的关隘垂直升高    无缝的绝路恰如绝命退至此地    潮州是终点   人生逼仄如海鸥不得不跳的断崖跳入公元八一九年家何在的一问海浪的鳞皮    披着鳄鱼恋恋不舍的饥饿的绿等着你的雪意    星谶    重重叠叠追上一株寂静婆娑在无数毁灭中的白千层*向下长成一座深渊




向下再向下    谪贬的石阶被海浪溅湿    冷冰冰倾斜吞吐的鬼魂把诗人迎接进这首诗    今夜是中元节
吞吐的岁月埋在浪花间幽幽焚烧鬼火似的蓝人形的纸灰忽明忽暗诗    汲着血肉一点点丰满
你和我们    磨损到极致是亲历一次隐秘的发育九重葛像牌坊下黑艳的词石板街湿漉漉擎出祭祀
两端都是过去    诗行肯定鬼魂醒着    噩耗的眼睛空茫瞪着空茫    从小山顶眺望风雨飘洒的梦中梦
用心之玲珑    编大千的笼子用死之幽幽抹平彼此一千二百年    一次耽溺青苔的    被害的   押韵的一侧
退无可退    这尸臭之美细数潮满大江上的轮廻黑透的语法    拭着拭过的泪一棵凤凰树锁定了文脉
一个喧嚣的    乌有的方向坍塌打磨坍塌    海浪砸碎海浪    漏下的时光镌刻搂抱头颅的星光
中元节   鬼魂搂住鬼魂俯瞰   被俯瞰   只一个古今忍着将写下   早写下的眼神晕眩的已知带我们沉沦




大海就像爱    铺开一大片阴影不分前后    不分首尾   不分你我仅剩下你我
蒙着兽皮蠢蠢移动奇崛的装置    如四溢而只有一滴的日子
在潮州    韩昌黎集是一块边角磨亮的石板你走过牌坊街    我走过牌坊街鬼走过开元寺千年囤积的灰烬抓起一把用乌有细细研磨的尽头一只珊瑚钟不停拨回现在石头走投无路     向内坍塌时被自重压垮了     一枚空贝壳剜出假盛唐的肉色
四面八方探出的铁钩子钩住你我四面八方的死    钩住经典的涵义制作一只内脏那么完美的艺术
在潮州    十二个月的路口翻炒着栗子香十二个月的海鲜桌上啐满了骸骨你的沉吟也在咀嚼    潜入水下   血里坍塌声在茶盏底部变黑变浓  退之    我是你的鬼   而你早已是我的一种无力向前也不能向后的废弃与逻辑无关    与尸骨雪白的想象有关被放逐进诗的死角了每个人的辞    精准地镶嵌命运沦为小小    明亮的天涯
四面八方的时光   退无可退逼入我们内心那唯一的天涯
在潮州    领受一头动物死而复生的爱鼓涨    波荡    四面八方吸饱阴影沉沦的三段论    粉碎的三段论拍打进此刻    历史的命摸不到形状人生的命徒留慨叹语言的命是一次抽搐喘息在皮肤下    一场台风也像伪造的雕花戳疼从未被说出的    一种汹涌淹没你我催生诗句的性欲    从海底潜望千年在前    千年在后   蠕动的相思一杯饮不尽的苦酒
巨浪    长出血淋淋的牛骨   哞哞叫的祭品都回来
*白千层:一种潮汕地区常见的树种,因其白绿色外皮层叠褴褛、四散披挂而得名
(杨炼  2019.06.20)


视频:潮州韩山师院诗歌批评家陈培浩,在潮州凤凰山天池边用潮语朗诵《韩退之中元节,或从四面八方坍塌到我们头上的时光》诗第一部分。

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他迄今共出版中文诗集十四种、散文集二种、与一部文论集,已被译成三十余种外文。杨炼作品被评论为“像麦克迪尔米德遇见了里尔克,还有一把出鞘的武士刀!”,也被誉为世界上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杨炼获得的诸多奖项,其中包括意大利苏尔摩纳奖(2019);雅努斯·潘诺尼乌斯国际诗歌大奖、拉奎来国际文学奖、意大利北-南文学奖等(2018);英国笔会奖暨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翻译诗集奖(2017);台湾首届太平洋国际诗歌奖·累积成就奖、李白诗歌奖提名奖在内的四项中国诗歌奖(2016);意大利卡普里国际诗歌奖(2014),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12)等等。杨炼于2008年和2011年两次以最高票当选为国际笔会理事。2013年,杨炼获邀成为挪威文学暨自由表达学院院士,2014年至今,杨炼受邀成为汕头大学特聘教授暨驻校作家。自2017年起,他担任1988年创刊的幸存者诗刊双主编之一。



更多延伸阅读


说明:1.以上文字、图片作品为诗人杨炼、友友原创内容,版权为原创者所有,授权刊发。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作品所有人诗人杨炼,使用请联络微信公众号W139160337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