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195课笔录(上)
《入行论》第195课笔录(上)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入行论》是菩萨修学的方法,不单单初学的人要学习《入行论》,乃至没有成佛之前,《入行论》都是菩萨修学的内容。如果我们学习时,仅只把它看作是预科班的课程,或者是初学者要学的内容,以为学习一遍或者学习几年之后,就不需要再学了,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
《入菩萨行论》讲的是菩萨的行为,字句上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它的意义非常深。真正用一个一个的颂词来对照,我们的内心当中是否完全生起了和《入行论》相应的境界呢?很多人都会很惭愧。包括我自己在内,对照颂词观察自己的相续时,的确非常惭愧。
因此大恩上师要求我们经常学习、思考、修行《入行论》,大修行者、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也是一辈子把《入菩萨行论》的法本带在身边,经常看、经常求加持。所以我们要重视《入行论》及当中所讲的意义。
如果我们对成佛兴趣很大,那么我们对如何成佛的菩萨道的修行和修法,就必须要产生非常强烈的希求心。如果我们真正对修菩萨道产生希求心,对于宣讲菩萨道的能诠(词句)的《入菩萨行论》,当然要产生很大的信心,一辈子都要依靠它,经常去观修、思维。
现在我们宣讲的是回向品。平常回向的时候,如果在没学《入行论》或佛法前,我们可能首先会回向今生获得很多财富、健康,或者家人和睦、平安等,是比较现世的回向。有时回向要成佛、解脱,但这方面是比较笼统的。详细来讲,到底如何回向才是符合于菩萨道的回向呢?
《入行论》的回向品把很多回向的内容做了归摄,词句不多,但方方面面的意义都很完备。我们学习了《入行论》,了知了如何回向的方法,在平常回向时,就应该按照其中所讲的指引一条条作回向。如果有时间,我们每天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做一次回向,慢慢地念诵,一边念诵一边观想,一边观想一边回向。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每天念,我们可以每星期或者每月念一遍,这很有必要。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回向三恶趣的众生,现在所学的是回向善趣的众生等等,这些对菩萨来讲,都是需要考虑的。
对于回向的对境——恶趣和善趣的众生,似乎我们是在帮助众生摆脱痛苦、增加安乐等。但另一方面,回向品或发愿的内容也是让修学者(或念诵回向品者)对相续进行修心的方法。它教我们如何更加细致地修心,比如一条一条回向,愿众生离开这种痛苦,愿众生获得那种快乐。平常我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利益众生,心量到底应该怎样打开,怎么样去开放。我们每次真诚回向,内心当中就会增长一分善良、一分善心,我们的慈悲心和心量就能逐渐开放、打开。在回向给众生的时候,对我们来讲,关键是通过回向利益了自己。
回向品所讲的都是愿众生远离方方面面的痛苦,愿众生获得方方面面的快乐,愿众生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愿众生在修道的过程当中获得暇满,或被上师摄受等等,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像学习前面所有《入行论》的词句一样,也要重视回向品。
有些道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比较深奥的词句有兴趣。比如智慧品中的词句或第八品中的部分词句很难懂,他就乐于解开这里面的疑问,对于很深奥的问题就有兴趣去钻研,所以沉迷在钻研难题或理性思维的快乐当中。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比如说回向品当中的内容,看一眼就知道在讲什么,有时就不太重视。这样是不对的。
回向品也属于修心的修法,能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回向,让我们的心逐渐清净、广大,对众生的悲心越来越深厚,这样做我们就会真正更加靠近菩萨道。所以学习回向品不要像世间做学问一样。还有一些道友在修学过程当中,对一些比较难的词句会望而生畏,却对简单的词句有兴趣。这种情况也要尽量避免。
《入行论》当中的词句,不管复杂还是简单,都是修行的方法,都是告诉我们如何修菩萨道,不是一个纯学术或其他的问题。当然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不同的人在词句当中找到相应的地方也不一样,这个相应只是第一步。相应之后,我们会对修学产生兴趣,或者对自己有某种震动之后,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这里开始趣入于菩萨道的修行。
虽然我们突破的地方可能是一品、两品或者一颂、两颂,或者这里面的某一个启示对我们有很大的提醒作用,但是我们要知道,全论的每一个颂词、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都能够帮助我们修持殊胜的菩萨行,对此我们必须要了解。
下面我们继续讲回向。和前面几堂课所讲的意义一样,我们也不要忘记随文作观。一方面,希望大家一边听讲一边真实地观想,把自己的善根回向给颂词当中提到的众生。另一方面,我们一边学习,一边串习回向的含义。
今天我们继续宣讲“辛二、回向善趣众生”的内容。前面已经讲了对盲者、聋者、孕者回向。今天继续讲:
愿裸获衣裳,饥者得足食,
渴者得净水,妙味诸甘饮!
字面意思:愿没有衣服的裸体者能够如愿地获得善妙的衣服,愿饥者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物,愿口渴者能够得到清净的水和味道非常甘甜的饮料、饮品。
这个颂词的字句很简单但非常实用,是回向给我们身边或者见到的受苦众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尤其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环境当中,很多有情有的没有衣服,有的没有饮食。这些缺少资具的众生面临很多困难,感受着很多痛苦,因痛苦而引发很多的烦恼、罪业和诤论。所以菩萨观察了方方面面的必要而引导我们作回向。
“愿裸获衣裳”:有些众生(绝大多数因为自己的业因,有的是因为其他的助缘),今生当中就是找不到衣服穿,经常赤身裸体。有些热带地区的习惯是喜欢裸体,但这些众生是被迫裸体的,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财买衣服。在很寒冷的冬天或者其他时候都没有衣服。
衣服一方面可以遮挡寒冷,一方面可以遮羞避体。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中,每个人都有脸面和自尊,如果缺少衣服,这个人就会觉得自己很卑微或很羞愧。在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而得不到衣服的有情。
那么此处就愿我们获得的善根(我们在修学佛法、行持善法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善根),通过菩萨的摄受作回向,愿一切无衣的裸体者都能得到衣服,能在冬天的时候遮挡严寒,也能遮羞避体,让他们因为有了衣服,可以走出去和别人正常交流。
大恩上师也讲了,在很多比较贫穷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情得不到衣服,连一般的衣服也得不到。而有些人因为前世的福报大,可以得到很多衣服,几柜子、几房子的衣服都可以轻松获得。得不到衣服的人,是因为以前曾经造过罪业。还有一部分众生的衣服不缺,但也不是很多。从某些方面来讲,得不到衣服也是因为业因果的规律。但从修菩萨道的角度来讲,我们也要给他们作回向。
有时我们会想:既然这是他自己的业,我们还有必要去帮助他吗?虽然众生感受自己的痛苦,但菩萨在世间修道的时候,生慈悲心的对象就是各种业果成熟感受痛苦的众生。如果这些众生真的不需要帮助,菩萨对谁去产生慈悲心呢?菩萨虽然知道众生感受的不同苦乐都来源于他们自相续当中善和恶的业因,但对于痛苦的有情,菩萨的的确确要帮助他们。
如果菩萨去帮助他们,业因果会怎么样,这些众生是否就不用感受果报了呢?众生如果造了这个业,他一定会感受这个果报,从这方面来讲,业果是无欺的。但是在菩萨的修道过程当中,菩萨用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帮助众生时,这时就加入了菩萨的力量。
如果按照众生的业果延续下去,也许这个有情会自己获得安乐或者痛苦。但如果这个时候加入了菩萨的善心和帮助的力量——菩萨不单单从衣服上帮助他们,还用善心摄受他们,不单满足众生当前的利益,而且要发愿众生后世能获得解脱。所以从菩萨帮助这个有情开始,他的命运就开始发生了转变,因为一个全新的因缘开始注入到了他的生命当中。
以前这个有情没有遇到菩萨时,还没有菩提心的这个善妙的因缘加入。菩萨一方面给他布施了需要的东西,一方面在帮助他的过程当中,随着菩萨的菩提心、善心开始注入,他的生命开始有了很大的不同,开始向解脱和走出轮回方面发生转变。所以说菩萨当然要帮助有情,虽然众生受苦是业力使然,但是菩萨也要帮助这个有情。
如《贤愚经》中记载,古印度有“一家人只有一件衣服”的情况,听有些道友讲,现在甘肃还是其他很偏僻的地方也有这样的情形。一家人都没有一两件像样的衣服,谁出门谁穿衣服,不出门的人就呆在家里。有时也有人给他们捐赠一些衣服,但不知道是因为他们的业力或是其他原因——有时是没办法把衣服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有时是衣服送到了,他们却马上把这些衣服拿去卖掉,换烟等其他东西。总之一直感受没有衣服的痛苦。但不管怎么样,有些人得到捐赠后,生存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虽然现实当中有以上这些情况发生,但我们现在的回向、发愿是“愿裸者能够获得衣裳”,愿他们真正能够得到这个衣裳,能够得到前面所讲的两大功效。
还有一些有情,虽然有遮羞避体的、御寒的衣服,但他觉得身上的衣服太普通,想要一些好的衣服。这种情况也可以附带在这个颂词中作回向:愿没有好的衣服的一切有情,如愿地获得比较高档或自己满意的衣服。
衣食是有情最基本的需求。前面对衣服方面作了回向,下面从食物方面对饥渴者作回向。食物分为食物和饮品。
“饥者得足食”:如前所讲,“饥者”也是因为前世造了一些恶业。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为什么有些人找不到衣服?可能是前世贩卖包经布,或者偷盗供养佛的妙衣、抢劫别人的衣服等,即生就感得没有衣服穿的罪业果报。古代的盗贼是抢钱也抢衣服的。
饥者是因为非常悭吝,自己在有钱财、有饮食的时候,舍不得供养和布施,所以在今生当中经常处于食品、饮水极为匮乏的状态。
比如在发生大饥荒的年代,很多众生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有时是干旱得不到饮水;有时是战争时期物资非常匮乏,粮食的价格涨得很高,一般人根本买不起,所以经常感受饥饿。即使不是战争年代,也不是大饥荒年代,就在比较太平的年代,还是有很多有情没办法如愿得到充足的饮食。比如现在很多在山区上学的小孩子,吃的饮食就非常差。
一提到饥荒、饥饿,我们马上会想到非洲。从很多非洲小孩和其家人的相片可以看到,他们真的非常可怜。我曾经看到报道说,非洲很多人吃“泥饼”(泥巴做的一种饼)。有些地方说,泥饼是他们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吃的,因为某种泥土里面有一些营养成份,所以有些人专门吃泥巴做的饼。有些真的是因为没有粮食,有人就把某种泥土掺拌一些油,烘焙之后就拿去卖,很多人买不起饮食,就只能买泥巴做的饼来充饥。
所以对过去(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未来的很多有情,也愿我们修行善法的善根回向给他们,愿饥者能够得到丰足的食品。欲界的众生很多时候都是靠食物来维生的。《俱舍论》对食物有好几种不同的解读1,一般来讲有段食、识食等几种不同的食物分类。对一般众生来讲是段食。我们吃的米饭或菜就叫段食,即咀嚼之后咽下去的一段一段的食物就叫做段食。现在很多众生还是要靠段食维持生命。愿把我们相续当中的善根回向这些众生,愿他们能够得到丰足的食品。
为了我们的发愿、回向能够圆满,我们必须要让修行的善根非常深厚。我们虽然有善心,但如果本身善根不深厚,回向的效果就不显著。作为初学者,我们如果只把目光盯在效果上面,有时就会很沮丧,因为现在能力有限,作回向之后好像没有任何改变。所以前面再再提到,现在主要是着重修心。不管怎样,我们既然作了发愿、回向,真正想利益众生,那我们内心当中的善根必须非常深厚。
为了让善根深厚,第一,我们必须要不间断地积累资粮;第二,我们要看在积累资粮的过程当中哪些是优先考虑的,或者说,使用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哪个方面能得到更大的资粮,这是什么呢?佛菩萨开示我们,这就是菩提心;再加上如果有空正见的话,那就更加殊胜;或者通过密宗见解的摄受,比如供曼茶罗等。这些都是可以让有情迅速积累资粮、圆满资粮的善妙方便。如果我们真正地想要很快利益众生,就绝对会对这些殊胜的积累资粮的修法感兴趣,因为我们的确太想帮助众生了。
看到众生这么痛苦,自己虽然发了心、发了愿,再再努力但有时还是无能为力,我们会非常难受。所以为了尽快地帮助众生,我们不能懒惰、懈怠,有了“尽快利益众生”的目标之后,我们必须要认真落实佛法的修持,在积累资粮或者修行佛法的过程中,尽量把所有修法落在实处,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加清净、广大的资粮。我们真正地把修法落在实处之后,我们的心才会更专注,或者说才能更清净地去作回向、发愿。如果我们把这些都做到了,肯定会有很多众生随着我们的发愿和回向得到利益。而且我们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对身边的有情提供很多帮助。
在小乘的修法中讲,知足少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菩萨道当中,因为菩萨以利他为主,所以为了帮助众生,还是需要大量的财物、财富才能够利益有情。所以很多菩萨在修菩萨道的过程中,显现成国王、富裕的商主等等,因为拥有很多资具就可以满足很多众生的需求。此处我们主要在作回向,回向于为了更加利益有情,我们要积累更加清净、广大的资粮。这方面也附带要了解。
“渴者得净水”:水是有情必不可少的,有些地方讲,人身的70%是水,地球上大部分也是水。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有些地方的水特别充沛,而且水质也非常好,但有些有情因为自己业力的缘故,投生在干旱、没有水的地方。
有时因为众生的业力会有连续的大旱,前几年西南等省就连续几年出现秋、冬、春三季连旱的情况,所以很多土地没办法耕种,人畜饮水困难。没有水就没有饮食,因此人民就会非常惊慌,因为必须要靠水才能生存。有些地方是区域性、阶段性的缺水。
有些有情直接转生在找不到水的地方,即便有水也很少,而且水的质量很差,如那些很苦、很咸、很脏的水。以前看过电视,好像在西北的甘肃一带,缺水的时候,他们要走几公里,甚至十几、二十公里,到一个山沟里面去找水。有些水找到之后还不能喝,水浑还是其次的,因为镇上半天,水里的泥沙沉下去之后,上面的部分还可以用。但有些水打到之后是苦的,没办法饮用,甚至有些地方就找不到可以喝的水。现在我们回向、发愿,愿以我们的善根和修行佛法的功德,让这些渴者能够得到很清净的水。
在某些城市或者山里,看到清净的溪水、湖水,心情都会很愉悦。如果看到脏水、臭水,就很不舒服。所以我们愿整个世间都能充满清净的水,不管是河流、湖泊,还是小溪、水井,到处都能找到清净的水。
一方面这是我们必须要回向的,另一方面,为了帮助众生,我们也要经常修习这种积累资粮的善法。比如,如果我们要生生世世获得净水,可以给佛供水,每天早上要供七杯、十四杯或十杯水,当然能力越大可以供越多的水。给佛供净水有不虚的缘起,可以清净相续,让心越来越柔软、调柔、清净。我们在发愿时,也愿以现在供佛净水的缘起,我以后能够给众生提供非常清净的水。
这样,一方面我们生生世世不会缺少饮水,都能够转生到有清净水的地方。一方面我们也依靠供水的善根,能够给众生提供非常清净的水。所以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要尽量去用清净心去供水。供水是一个很善妙的、清净的修法,不需要什么成本、时间,但是能够得到很大利益。愿以这个善根的缘故,我们永远给众生提供清净的水,如是作回向。
“妙味诸甘饮”:除了饮用、做饭、洗衣等的净水之外,还要把我们的善根取出来给众生作回向,愿众生能够得到妙味的“诸甘饮”,即味道很好、营养健康的饮品。
就像上师的窍诀当中所讲:哪里有需要获得衣服的有情,哪里就充满我们的回向;哪里需要食物、水、甘饮,哪里就充满我们的回向。我们的回向应该周遍一切,哪里需要,善根就回向到哪里,愿他们成熟这方面的所需。上师的金刚句非常殊胜,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地方就有我们回向的善根,这是非常重要、殊胜的观想方法。
下面的颂词:
愿贫得财富,苦者享安乐!
愿彼绝望者,振奋意永固!
字面意思:愿贫穷者能够得到财富,痛苦者能够得到安乐,愿绝望的人能够振作精神,意志坚定。
这里有三个回向:第一是愿贫穷的人得到财富,第二是愿痛苦的人得到安乐,第三是愿心灰意冷的人能够重新振作。
“愿贫得财富”:上师在讲记当中讲,贫有两种,一种是财富方面的贫穷,一方面是功德方面的贫穷,这两方面我们都需要作回向。当然“贫”的字面意思就是贫穷者,即缺少财富、钱财的人,愿他们都能够得到财富。
我们修持善根能得到很多功德,如果我们相信佛语不虚,当我们听一个颂词时,能够得到很大的功德;当我们对佛恭恭敬敬地顶一个礼,可以得到很多的功德;当我们发一念的菩提心,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功德;当我们观修一座无常,可以得到很多的功德;当我们念一句佛号、心咒,可以得到很多的功德。这些功德都是无量无边的。我们把这些无量无边的功德作回向,回向于世间中贫穷的人都能够如愿获得广大的财富。
欲界众生通过资具维生,如果过于贫穷,找不到饮食等资具,买不起住房等等,身心就会很痛苦。而且在生活过程当中,会因为贫穷很多事情做不了。如果是个修道的人,过于贫穷就没办法把绝大多数时间用来修道,为了自己的生计必须去奔波、劳累。因此也愿一切贫穷者都能够轻易地获得很多财富。
诸佛菩萨(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为解决众生的贫困问题,想了很多方法。有时通过修法,或者回向发愿转成国王,通过国王的方式帮助子民们远离贫穷。有时是去大海当中取如意宝,取到如意宝之后,能够满足臣民的需求,做很多努力帮助众生摆脱贫穷、贫困。
现在我们也回向,在具广大善根的相续当中,愿一切贫穷的众生都能够得到财富。现代和古代的人(现在可能更变本加厉)都在追求财富,但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如愿,一些人很难获得——虽然想尽了一切方法就是得不到,一次又一次地失败,非常痛苦。所以愿我们的善根回向一切贫困的人,愿他们能够如愿地获得财富。
有些人虽然物质方面的财富很丰盛,但精神方面的财富很匮乏。虽然很有钱但心胸很狭隘,或者心不好、想不到修行等等,相续中没有以圣者七财为首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当中最胜的财富就是圣者七财,其他如道德、回馈社会的心、慷慨布施的心等也算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也要回向在精神财富方面非常贫困的有情,愿他们的内心很充实,充满正能量,能对佛法生起信心,获得圣者七财的果位。
“苦者享安乐”:愿痛苦的人能经常性地远离痛苦,享受无量无边的快乐。痛苦有很多,比如生病的痛苦、内心的痛苦等等。一切众生在没有解脱之前都被苦苦、行苦和变苦这三大痛苦所折磨、困扰。苦当然还包括地狱的苦,但这里我们不是讲地狱,是在讲善趣的苦。善趣当中还有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等很多痛苦。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都有各自的痛苦。有时我们很羡慕其他人,看某某什么痛苦都没有,其实我们所羡慕的人也很羡慕我们,认为我们没有什么痛苦,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痛苦,但只看到其他人光鲜、安乐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共的痛苦和烦恼。所以我们真心实意地发愿,愿所有善趣的众生永远远离痛苦,具足安乐。我们修道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为了让一切众生远离各式各样的痛苦,让一切有情获得非常圆满的快乐。
“愿彼绝望者,振奋意永固!”:有些有情因为各种因缘而心灰意冷。有些是遇到感情挫折,工作或做其他事都打不起精神,好像永远被击垮了一样,内心当中非常绝望;有些是因为投资失败而绝望;有些是听到自己身患绝症而绝望。有些是因为自己对某个人、某个事情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到头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些众生因为各种因缘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没有办法振作精神过正常的生活,被绝望的情绪所包围。
绝望者的思想、精神和身体状态都不是很正常。很多有情绝望到极点,甚至觉得生活下去都没有任何必要,所以有时会走上自杀的绝路,当然并非所有自杀的人都是因为绝望,还会有其他原因,但很多人的确是因为绝望。
我们愿这些感到绝望、心灰意冷的人“振奋意永固”,愿他们重新振作精神,意志坚定,愿我们的回向带给他们力量。不管是何种原因、理由,如果能够让这些绝望者重新振作都可以。
世间当中有很多让绝望者重新振作的励志教言,也有很多给予鼓励、帮助、劝说等的方法。佛法当中也有前世今世的因果开示或其他多种开示。不管怎样,哪一类教言对众生赶走绝望、振作精神有帮助,我们的回向就在这方面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如果是不学习佛法的人,也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去做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如果是修学佛法的人,也让他们从绝望当中重新振作起来,重新踏上修学佛法之路。世间人有世间人感到绝望的地方,也有修行人对自己的修行感到绝望的,觉得自己烦恼这么严重,障碍这么大,是否根本没有希望修行了,有时就会对自己修行的前途感到绝望。
不管怎样,我们要把自己的善根回向给他们,让他们摆脱绝望、重新振作、意志坚定。
不论做世间事或出世间的事,意志、心志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心力很强大,心志很振奋,那一切都有好起来的可能。如果自己首先心灰意冷了,不愿意去努力、精进,不愿意想办法摆脱困境,就会受负面情绪的持续影响,没办法走出这种状态,这对本人和家人都是一种很不好的影响。家庭当中如果有一个人很绝望,这种情绪会影响家里人,看到他这种样子也更加难受。所以我们也愿他重新振作。在一些故事中,某人经过一段灰暗的时期之后重新振作起来了,家人就会比较欣慰、欢喜。所以我们现在不间断地回向,愿这些心灰意冷、感到绝望的人重新振作起来,意志坚定,或者暂时做世间上的事情,或者做出世间的修道的事情,愿我们的善根能够真正地帮助到他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