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付鹏 —— 《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对冲风险VS软着陆》
炸裂大瓜!九比童“厉害”,女网红再嘲童锦程!哲家财团豪刷柚柚CC!
寒潮前最后一波捡漏!100%纯羊毛大衣只需179元!千元级质感,上身超显贵气~
清华女神,34岁的美女博士县长,辞职了
13人被撤销本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格丨时政周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郭嵩焘:需要三百年,才能走出秦汉以来累积的弊病
孟泽、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收录于合集
#先知书店
535 个
#郭嵩焘
3 个
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见到英国议会政治后,曾发出“三代之治在英吉利”的感慨;他的见识与思想远超时代之上,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在追逐西方的“末”,而没有触及西方的“本”;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才是晚清真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然而,“独醒者”注定是孤独与苦闷的。超前的见识被同僚所不解,对于保守派来说,他学习西方的主张是“数典忘祖”,其曾经的幕僚、与其一同前往英国担任副使的刘锡鸿,大骂他为“汉奸”“卖国贼”,他的好朋友王闿运说他中了“洋毒”,同朝为官的何金寿弹劾他“有二心于英国”,他记录英国见闻与思考的《使西纪程》在众人的攻击下惨遭封禁,甚至其家乡人都差点烧了他的房子......
对于洋务派来说,他又似乎太过超前。虽然恭亲王、李鸿章对他十分欣赏,但他却说李鸿章办洋务是“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甚至说林则徐处置洋务也不得要领,之所以不痛斥林则徐,是因为林的人格实在令人钦敬。
先知先觉者总是被时代所不容,他一生郁郁寡欢,悲痛于时代的昏沉,在他去世之后,虽有李鸿章等人为他陈词,但朝廷仍然不愿给他谥号。但他对自己却有坚定且清晰的认知,在去世前不久,他在一首小诗中这样描述自己: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
他就是1876年担任清政府第一任驻英、驻法公使的晚清名臣:郭嵩焘。
郭嵩焘1818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847年与李鸿章同年考中进士。1856年初,他奉曾国藩之命去浙江筹饷,顺道去了上海,并第一次与洋人打了交道。他有点始料不及,传说中的“红毛”“鬼佬”,居然长得很漂亮,居然很讲礼貌,修的房子居然窗明几净,葡萄酒居然也不难喝,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船舰,尤其超乎想象,那完全是一种新文明的产物。
1875年,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在云南被中国人打死,并由此引发一场不小的外交风波,史称“马嘉理事件”。为了向英国赔罪,郭嵩焘被派遣至英国,成了清廷第一个正式的驻外公使。
在英国的两年里,他像海绵一样吸纳西方文明,寻找这种文明的动力,并由此自我反思,感叹国家迟暮,将自己的思考记录在日记中。
郭嵩焘在当时士大夫中算得上一个“异数”,他诸多“先知先觉”的观点,即使今天的很多人,仍然没有真正意识到。他不认为列强是为了占领中国,说“夷人之于中国,要求通商而已”,并说如果我们“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
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洋之法,并且看到了西方社会是商业社会的本质,指出“西洋之富,专在民,不在国家也”,“岂有百姓穷困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
更难得的是,他的眼光早已超越坚船利炮,他说,“商贾、造船、制器”只是西方的“末”,而“朝廷政教”才是西方立国之本。
由于看到了西方政治制度才是根本,早在甲午战争二十年前,他就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无本之术,必将败于日本的全面改革。
面对时代的昏沉,他既是悲观的,又是乐观的。晚清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曾说,中国不到百年,便可以用西洋之法走向富强。
而郭嵩焘却认为,中国需要差不多三百年,才可能走出秦汉以来累积的弊病。
他说,如果只看武器、机器,我们努力三五十年就能赶上世界,但百年树人,再百年树人心风俗,中国社会的全方位改变,没有三百年的努力,根本不可能。
但是,历史不只有前进,经常还会曲折倒退,悲观来看,三百年也是未必。
以上对郭嵩焘一生及其思想的简短回顾,均来自中南大学
孟泽教授的《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一书。
台湾历史学者汪荣祖称郭嵩焘“众醉而斯人独醒”,孟泽以“独醒之累”为书名,既道出了郭嵩焘的超前,又道出了他的悲剧。
然而,个人的悲剧,又何尝不是时代与国家的悲剧?直至今日,又有多少人的见识超过了郭嵩焘?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既是一部郭嵩焘的个人传记,也是一部完整的晚清变革史与思想变革史。如今,我们仍处于现代化转型的艰难道路上,溯源历史,找到变革之初最警醒的思想,对于今天仍有裨益。
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并邀请到作者为本书签名,签名本数量有限,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1784,中美相遇;2024,中美相离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谁能把他们从抢盐式愚蠢中拯救出来
立场VS.逻辑: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张维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
二十世纪的堕落:一战篇
纳粹“利维坦”: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1984》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易中天:为何历代开国皇帝多为流氓?(完整版)
钱满素丨为什么美国没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冷漠、愚蠢、欺软怕硬:鲁迅笔下的三种看客
两种“日不落帝国”的启示:后发国家如何走出“后发劣势”
1700个年轻人集体赴死,平均23岁!他们的牺牲,中国人不能忘
8.15“终战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史上的正面战场
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 她们的伤痛,不容忘却
梁启超:一个亡命者
马国川 | 是国家的政府,还是政府的国家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49年以来最真实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好坏
陈铁健:爱国与恶国——半生多误陈独秀
齐邦媛:来自云端的信——一个飞虎队战士的杀伐与救赎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独木不成“林”: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书生报国终自毁:浊世里的清流,权力场的悲剧
北岛: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北去来辞》: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忆钱穆:学者不能急于自售,为时代风气所卷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陈寅恪盛赞傅斯年:天下英雄独使君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1844-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
张维迎: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堪比《白鹿原》的“四棵杨”:直面动荡、复杂、禁忌的30年
徐晓:半生为人,无题往事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在荒诞中反抗,在绝望中坚持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暗夜传灯人:“南渡北归”之后发生了什么?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轻触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