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景文:面对招工名额,知青无法与村里娃公平竞争

景文 新三届 2021-10-30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景文,真名陶冶,陕北老知青,北大附中初中67届毕业。在陕北插队4年,后招工到汉中工作5年。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现已退休。

原题
招工之农民与学生的对决



作者:景文


 
初到农村,景文以为从此要在农村过一辈子了,当时头脑幼稚简单,不知道农村的困苦会给人生带来多大的烦恼和艰辛,也幸亏是幼稚简单,所谓无知者无畏。要是像现在这么老练、世故,恐怕就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了。

插队不到半年,就听说有人走后门当兵走了,后来陆续有人走各种门路离开农村,如随父母到“五七”干校,随父母到三线等。景文家里没任何办法帮其跳出农门,所有只能死心塌地地扎根农村干革命。

1970年5月,延安报上发表了先进知青集体延安县庄河坪村北京知青的文章,文章是针对国家要在知青中招收一批工人的消息表达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革命态度。这是延安的北京知青中第一次听到的知青中招工消息,景文才明白原来不用在农村干一辈子。

不久传达正式招工消息,壶口公社有三个单位来招工:延安汽车大修厂、铜川3号信箱和华山12号信箱。

听到招工的消息大家都很高兴,但高兴的程度和随后表现有所不同。

景文当年还是年少心性,是个相当的挑剔和难伺候的主儿。景文当然想当工人脱农门,但对延安汽车大修厂毫无兴趣,得趁着招工机会离开苦旱的陕北;对华山12号信箱则是非常渴望能去,华山脚下风景绝佳,交通方便——回家方便,而且单位名称又是什么什么信箱,那会儿对外以多少号信箱冠名的单位都是中央企业、保密单位、大单位;对铜川3号信箱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其吸引人处是5机部的中央军工企业,交通比延安方便,而坏处是铜川那地方太差。

同村插队的同学中有潇洒者对招工的消息吟出两句宋诗:“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副姜太公钓鱼的样子,你送上门来我就笑纳,让我求人,没门儿。潇洒如此者今日道号为壶口钓鱼,比渭水钓鱼的姜太公还要潇洒。

对招工消息反应最积极的是王柏林同学,王柏林同学是孤儿,无家可归,一猛子扎到农村的水深火热中一年半多连个上岸(回家)喘息休整的机会都没有,真是煎熬炸了。听到招工消息真真如久旱盼到云霓,登时两眼发亮,脸上现出积极渴望的神情。从听到招工消息当晚起,每晚吃过晚饭王柏林同学离开窑洞到村干部家活动游说。

王柏林同学当时到哪一家活动的同学们都不知道,但事后分析可能是当年新上任的队长马林芳。

马林芳是外来户的贫农大队书记马云驰的弟弟。大队书记马云驰是一位稳重、沉默寡言、心地善良的人,而其弟马林芳是复员军人,还在西安当过几年工人,性格比较火暴。

刚到村里时,现今道号“壶口钓鱼”的插队同学许同学,因芝麻绿豆的小事,在会上因看到村干部说话太没水平,禁不住笑出声来。村里的会计突然揪住不放,问许同学笑什么?许同学说:笑一声怎么了?村会计不依不饶说你这是冷笑。许兄还想争辩,时任大队民兵连长的马林芳突然拍案大喊:把这个地主娃儿给我捆起来!

这帮村干部刚在公社看了知青们家里的档案,知道壶口钓鱼老兄的爷爷的成分是地主,想趁此机会捡个软柿子捏,捆一位出身不好的知青,桃曲村的贺鬼们想给全体知青一个下马威,贺鬼们动嘴不动手,外来户马林芳自愿跳出来当打手。

幸亏工人出身,又有一身好武艺的王柏林老兄拍案而起大吼一声:我看你们谁敢动我们同学一下!王柏林老兄虽然一条腿有残疾,有些跛,但是练过武艺非常强壮,曾跟村里的小伙子们比试过踮(摔)跤,村里的棒小伙轮番上阵,无人是其对手。马林芳也与王柏林老兄较量过,马林芳虽然身材健壮而且当过兵,但和王柏林老兄踮跤较量的结果却是来一把,输一把,输的没脾气。所以王柏林老兄一声大吼还真没人敢动手了,而贺鬼们本来就不打算自己动手,这场风波就过去了。

此后村里的老乡不惹知青,知青也活得小心翼翼。但从此马林芳对王柏林老兄很不满背后对王柏林老兄多有言语贬损。马林芳就到景文面前说道过:你们大家养的猪,冬天你们都回去了,王柏林一个人给杀了吃了猪肉,他一个人可吃美气了。景文对此无动于衷,王柏林老兄父母都去世了成了孤儿,过年大家都回北京探亲,剩下他一个人无家可回孤守山村,实在是太凄惨,过年一个人吃点猪肉真算不得什么。

这年春天由于队里太烂干,要粮没粮要钱没钱,社员意见大,现任队长贺振国辞职,没人愿意接烂摊子,马林芳自告奋勇当上了队长。招工是生产队和大队两级推荐,王柏林兄为了同学把马林芳这位生产队长得罪狠了,能有他的好果子吗?

这次招工,桃曲村分到了3个名额,1个延安汽车大修厂,1个铜川3号信箱、1个华山12号信箱,景文报了华山12号信箱和铜川3号信箱,王柏林老兄很现实的报了延安汽车大修厂。

招工让谁去是生产队干部、党员和贫农开会讨论推荐,开推荐会之前,景文还担心马林芳要坏王柏林兄的事,但王柏林兄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招工推荐会不允许知青参加,背对背的评议推荐,大家只好苦等消息。会开完了,传来消息,结果令大家义愤填膺。

吃晚饭时知青许同学说,让村里人来推荐,我不放心,我得去看看。

村里的招工推荐会是在村小学校院子里开的,参加的是队里的贫下中农代表和队干部。小学校院墙是干打垒的土墙,西北角上塌了一块,用两捆柴堵住,但还露出好大的缝隙。墙外是知青们的自留地,有一些桃树和枣树,晚上没有人经过。那位对推荐会不放心的知青许同学趁着夜色,从自留地里悄悄潜入到那堵墙的缺口边上。院子里亮着马灯,坐了一院子人,知青许同学在黑暗中扒着墙透过两捆柴的缝隙,可以清楚地看到和听到会议的状况。可怜的偷窥者呀!
 

许崇平(左),陶冶(右)在窑洞前(1971)


晚上十点多钟,那位偷听推荐会的知青许同学回到窑洞里,大家都焦急地询问推荐结果。许同学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咬牙切齿,断断续续地说出一句话,太混蛋了!

原来队里的推荐会开始后,与会者纷纷推荐人选,知青许兄在墙外听了半晌,推荐的全是老乡,这家的娃那家的娃议论了个遍,全是桃曲娃,没知青们什么事。结果先定下来推荐在村里务农的桃曲娃耀祥和八福子分别去华山12号信箱和铜川3号信箱。

耀祥是个十七八岁的娃,瘦瘦小小的,看上去很不起眼,他大(大,陕北方言,爹的意思)是甘草中学的校长,甘草中学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公办学校,这次招工耀祥他大与公社和村里都打了招呼,是队里首先要照顾的对象。

被推荐到铜川3号信箱的八福子是老木匠贺振刚的大儿子,十八九岁。老木匠贺振刚是正宗的贫农,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半年后因怕死当了逃兵逃回村里。老木匠贺振刚是与知青住在一个窑坡上的邻居,刚到村里时,景文曾到他家去过一次就再也不去了,实在是穷得令人心酸,让人不忍多看一眼。窑洞里黑洞洞的,除了2个10岁以上的儿子外,炕上从大到小一排坐了3个孩子,最小的也就1岁左右。大概半个月以后,老木匠贺振刚到知青窑洞里来谝闲传,声调低沉地说,刚刚把两个娃给殁了。两个娃发高烧没有医药治两天的时间给殁了。真是穷人的命如草芥。老木匠贺振刚解放前贫困,解放后可能比解放前更贫困,更凄惶。

他的大儿子八福子人干瘦瘦的,穿得破衣搂搜的,年轻轻的但总是手笼在袖子里,驼着背,沉默寡言,脸上总是一副灰心丧气、冷淡萧索的神情,既没有钱,也没有势,既不强壮,也不聪明,是一位连村子里的农民也没人愿意多看他一眼的边缘人物。招工去铜川3号信箱这种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怎么就落到他头上了?

大概是因为耀祥是上中农成分,上中农招了工,考虑平衡,贫农也得招一个,而贫农子弟适龄的就八福子一个,结果天大的好事就落在他头上了。

推荐会开了一个多小时,光是讨论桃曲娃的事了,这次招工对象的主体插队知青根本没人提,桃曲村的贺氏宗族不分贵贱贫富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高度的默契和一致。倒是平时对王柏林兄颇有微词的外乡人马林芳队长在最后站出来力挺王柏林兄去延安汽车大修厂。更难得的是,王柏林兄推荐到公社后,延安大修厂来招工的人因王柏林兄有点残疾拒绝接受他,马林芳队长到公社与其大吵说,你踮跤(摔跤)踮得过王柏林我们就不推荐他。在公社的支持下,大修厂最后收下了王柏林兄。王柏林兄总算脱离了苦海上了岸。

景文对马林芳队长能够如此卖力地支持王柏林兄感到奇怪,曾问过王柏林兄。王柏林兄微微一笑说,他这个人一言不和,就可以对你恨之入骨,给点好处立刻就喜笑颜开,要想让他卖力,就得让他现得利。事实证明,王柏林兄看得非常准,拿捏的恰到好处。景文一直奇怪,王柏林兄是一贫如洗的孤儿,到底能给马林芳什么好处能让他这样卖命?

几十年以后景文想起这段往事问王柏林兄怎么把马林芳搞定的。王柏林兄笑了笑说,我跟马林芳说,你这次招工把我给推上去,我走的时候今年挣的工分都送给你顶粮钱了。

马林芳家里人口多,每年拼死拼活的干,挣的工分连队里分得粮食都不够买回来的,每年还欠队里的粮钱。招工时已经10月份了,一年的工分基本快挣满了,就算王柏林兄干了250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工值1毛2分钱就是30块钱。干一年挣30块钱现在看来真是惨不忍睹,现在的保姆1小时的工资都有40块钱,可是当年对于桃曲村的农民特别是马林芳来说30块钱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大钱。

听到王柏林老兄许愿送给,他当下喜笑颜开拍着胸脯打包票,就是拼了命也得把王柏林兄弄上去。其实这事对于王柏林兄来说也没损失,知青招工走了,只要队里还没分红,挣的工分就打水漂了,队里绝不会给你一分钱,反正也是拿不到的钱,给了马林芳他自有办法去要账。

王柏林兄在延安汽车大修厂工作了18年,娶妻生子,1988年回到北京,谋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生活安定,家庭幸福,也很不容易呀。

几个月以后,景文和同学到公社邮电所取信,看到已经到华山12号信箱工作的耀祥从哈尔滨寄回来的信,摸了摸,信里还有照片,就捎回村里转交给他家人。后来有机会看到耀祥寄来的照片,是一张在哈尔滨松花江边照的照片,耀祥正在哈尔滨实习。照片上的耀祥穿着白衬衫、西装裤,站在哈尔滨太阳岛边,在灿烂的阳光下,满脸笑容,几个月的时间人胖了很多,消瘦的脸颊、尖尖的下巴已经被圆鼓鼓的胖脸替代,几乎认不出来了。他家里人看到这张照片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但知青们看到这张照片却感到非常愤怒,本来站在哈尔滨太阳岛上照相的应该是知青中的一位。

1971年春节,八福子回家探亲,到比邻的窑洞里来看望知青邻居们。此时的八福子穿着一身崭新的蓝制服,红光满面,信心满满,家里正在给八福子说婆姨呢。知青们看到八福子心中是五味杂陈,现在人家是城里人,自己是乡下人。

1990年代以后,军工企业铜川三号信箱破产,职工下岗。八福子调回到县里当了一名公路道班的养路工人,回到家乡,谋了一个较稳定的职业。

而耀祥去的华山12号信箱,当年虽然让我们又羡慕又嫉妒,听说现今也早已破产倒闭。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算不如天算呀!

几十年后回忆这一段,当年的愤怒和怨气早已释然,自己与那次机会没缘分,没有缘分,只此而已。

程为平(左)、陶冶(中)、张启营(右)在壶口瀑布边。1971年


景文专列

我和同伴撞见了"孤魂野鬼" 

富农婆姨贫农汉,

招赘过的日子还真不赖

村里的老地主、老红军和老反革命

别了北京站台暴揍嚣张工宣队
北大子弟沈因力,
用智能设计了断绝望的青春
我们这一代人的失学和求学
陕北县城里的京城江湖
不拍砖直接挥刀
景文:300里风雪回村路
狼口夺羊,人狼大战,
陕北饥荒的真相
景文:灾荒年口粮月均17斤
忍饥受饿的日子真难捱
我要读书,拒绝"铁老大"的"铁饭碗"
大锅饭年代,生产队牲口遭老罪了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陕北知青

 王骥:男女结伴落户山村,
有黄杏果腹,无红杏出墙
邢仪: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爱之初试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邢仪:史铁生和我们,画室里的哲思
姚锐:我私自离开延安,

“走后门”当兵去了

谢侯之:小雨中的延安窑洞,

是一种高级图书馆的环境

谢侯之 :我在延安教乡学
王克明:真的活见鬼那夜后,
我的世界观改变了
王克明:对面山
史铁生和我们一起找回自己:
知青一代的迷失与觉醒
庞沄:陕北女子线线的故事
庞沄:陕北插队老照片的整理与思考
庞沄:姐姐和我的青春祭
庞沄:铁生,你从未走远!
孙立哲: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清理黑户,受苦人何苦为难受苦人
未能弯弓射大雕,却曾清水煮老鹰
你们不在北京吃涮羊肉,跑这来干啥?
王骥:另类瞎折腾,知青竟然搞拉练
杨春新:伪保长半夜偷了那根绳

杨春新:苦乐年华忆插队

成小秦:失学青年如何成"知识青年"

成小秦:李家塬三孔窑,

我度过此生最艰难一年

刘顺林:我们差点“放闷棍”劫道

曹钦白:想你时点点滴滴在味蕾

王骥:村里的那口老井与“四大硬”

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丁爱笛:北京娃娶了陕北羊倌的女儿

丁爱笛:同情到爱情,红兜肚是真情

丁爱笛:陈小悦和我的小故事

陈幼民:山里的话,撂在脚把把

陈幼民:陕北窑洞里的煤油灯

陈幼民:黄河东渡,那一年我没了家

陈幼民:陕北信天游引领穿越时空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我与史铁生在陕北插队的日子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乡亲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米鹤都:上山下乡运动的起源

王新华:一点苦难 一点光荣

沈永兰,她的生命定格在下乡100天

义犬阿黄,一腔痴情等待知青们归来

蒋申松:陕北插队是最"接地气"岁月

顾晓阳:“窑洞”博士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跋涉五天之旅

吴乃华:馒头中的驴粪,漫漫回家路

吴乃华:在农村生病是要命的事

吴乃华:插队才知道屁股也可以做饭

刘江:和北京知青在一起的往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