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君分享丨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转化
大家好,我是M君,一个集经验
与才华于一身的良心小编。
新的一年,M君又来分享翻译技巧啦!在本周的翻译技巧分享中,M君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转化”。本文从“连贯方式”和“语义层次表达”两方面讲解了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的转化,从而使得在翻译中,句子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更清晰明确。快来和M君一起学习新的翻译技巧吧!
Day Day Up
一、英汉在连贯方式上的“形合”和“意合”
连贯是句子依据合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但在重意合的汉语中,这种特征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性”,但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依靠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而英文语篇中的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即它的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即词法和句法结构来体现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注意这种“隐性”和“显性”之间的转换。如: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We crossed the Yangtze and arrived at the station, where I bought a ticket while he saw to my luggage... At the sight of his back tears started to my eyes, but I wiped them hastily so that neither he nor anyone else might see them.
以上汉语原文似乎是由几个并立的流水句组成,在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连贯逻辑关系。但细细分析,发现此段中文中隐含着逻辑连贯关系,在将其译为英文时,就应该把汉语中的这种逻辑连贯关系显现出来。以上的英文译文中分别用了关系副词、从属连词、并立连词等,在句法上较好地体现了汉语原文中隐含的逻辑连贯关系。如果我们再根据英文译文,将其回译成汉语,这时我们就应该将英文中通过形合而表现出的“显性”化为汉语通过意合表现出的“隐性”,具体来说,就是将英文中的where, while, but, so that等略去不译。
As the weather was getting better, we decided to go for an outing the next day.
天气变好了,我们决定第二天去远足。
译文没有将原文中的从属连词as译出,这符合汉语的习惯。
三个月后,花完了5美元,只好扒货车、爬车顶,多次被警察抓住或追赶。
Three months later, when he had spent all his five dollars, he felt obliged to climb onto slow-going freight trains, despite the police's pursuits or arrests.
译文中的斜体部分都是汉语原文中所隐含的意义,在英语这一显性的语言里,以上的斜体部分是不能少的。而在汉语中,如果将这些隐含的意义都一一用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成显性,那么这段汉语就会显得罗嗦晦涩。可见在汉英互译中处理好意合和形合、隐性和显性的转化是十分重要的。
汉语中的意合常常是靠上下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来实现的。在汉译英时,应仔细分析,要用英语的句法等语言的形式来体现逻辑和连贯关系。如:
显然,这位年轻的密苏里小伙子的远东之行,开始并没有远大的目标,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浪漫的青年人的冒险,只是在旅游途中的传奇经历确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尤其是60年前的那次陕北之行,从此使他与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
It was only his legendary travel experiences, especially the experiences of his visit to the northern part of Shaanxi Province 60 years ago that determined his lifetime cause, thus closely connecting his life with the Chinese revolution.
这是原文中的最后一段,读上去语言流畅,是很好的汉语,但对照英文的逻辑连贯和句法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以上划线部分应该改为:“只是在旅游途中的传奇经历,尤其是60年前的那次陕北之行,确定了他的人生道路,从此使他与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
在汉译英中,将汉语中靠意合来体现的逻辑连贯关系,设法在英语译文中用其结构体现出来。
二、英汉在语义层次表达上的“形合”和“意合”
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们常将英语的句子比作树木结构,将汉语的句子比作竹子结构。这就是说,英语句子中充满了从属结构,从属结构包括了动词的非限定形式、介词短语和各种分句。从属结构可比作“枝杈”;汉语的句子充满了并立分句,并立分句之间用逗号分开,直直的,没有“枝杈”,像根竹子。汉语的这些并立分句常被称作“流水句”。英语句子的树木结构是英语的形合在语意层次表现上的具体体现:句子的主干(主句)用来表示主要信息,从属结构(枝杈)表示次要信息。这样意义层次在表面结构上就表现出来了,呈显性;汉语句子的竹子结构是汉语的意合在语意层次表现上的具体体现:句子中充满了在形式上并立的分句,语意层次要靠上下文来表示,在表面形式上看不出来,呈隐性。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英文和中文的这些不同特征,尤其在汉译英中,如按照汉语的流水句译为英文,不去根据英文语义层次表达的特点进行句法结构上的功能对等转换,不去将汉语的意合表现出的“隐”转化成英语形合表现出的“显”,译文就成了中式英语,汉语原文中通过“意合”表现出的语义层次和逻辑关系就会在英文译文中丧失。
文化特色和个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和珍贵的标志,历史文化名城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ly-significant cities, whose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individuality are their unique and invaluable symbols, 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ir cultures.
该原文在表面形式上看是一个并立句,但译者在译文中没有将其翻译成并立句,而是译成了带有关系分句(定语从句)的主从复杂句,其理由就是将汉语中的隐性意义层次转化为英语中用结构形式体现的显性意义层次。仔细阅读汉语原文,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汉语的意义要旨为“历史文化名城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繁荣”,而“文化特色和个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标志和永恒追求”则是一种铺垫, 不是主要信息,因此,根据英文通过主句来表示意义重心,用从属结构来表示非意义中心的规则,应将它作为从属结构译出,将传递主旨信息的句子作为主句译出。
以上实例分析可看出,英语句子中主从关系较多,清晰地体现了不同的语义层次;汉语中含有较多的并列关系,在形式上语义层次不明显。因此,在汉译英中,应仔细分析汉语原文的语义层次,将其次要的信息转换为从属结构,使汉语原文中的语义层次在英语译文中得正确地体现,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
我只是一条分割线
今天的翻译技巧学会了吗?欢迎关注M君!M君带着最新最全的MTI备考资料,等着你哦!喜欢M君的话,请给M君的文章点赞分享,你们的支持,是M君更新最大的动力!
关注M君,定期更新,干货享不停!
喜欢M君,那就分享M君给身边的小伙伴吧,大家一起学习,共同备战MTI!
关注M君,各种干货喂饱你!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