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上海市奉城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届上海浦东区高三一模作文《界限与阻挡》范文6篇

2021届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年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

【议论文】2021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题议论文汇编

2021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含答案)

2020上海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解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古诗默写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基础诗句理解选择题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基础词语运用与句子排序题选择题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古诗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论述类文本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文言文人物传记类汇编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游记、书序类文言文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文本汇编

2020、2021上海十套高一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上海市虹口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青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上海高一上期末古诗默写汇编

2020、2021上海高一语文名著阅读汇编

2020、2021上海高一(上)期末作文题目汇编

2020、2021上海高一语文散文阅读汇编


上海市致远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城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上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致远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上海高一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0、2021上海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2021上海高一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0上海高三二模古诗汇编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上海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民本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校测语文试题


2021上海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21上海初三一模默写汇编

2021上海初三一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



上海市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

(3)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地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有点!(白居易《琵琶行》)

 

二、选择题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_____。_____。____ 。______。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①在散步时我们没有避风息凉或是架屋烧火的需要,所以就觉得它没有趣味

②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

③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

④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导演的限制与自由

①导演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近代戏剧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主流派认为,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导演则是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导演创作,可以发展或充实剧本,但却不能违背原作的立意与风格。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美国的贝拉斯科、中国的焦菊隐等,都持这种观点。

②也有人认为,导演是现代戏剧的核心,他可以随意篡改或解构剧本,甚至干脆不要剧本,正如他有权设计布景,有权摆布演员,有权使用音响灯光一样。一些先锋派导演或理论家多持这种观点。如果把这种“导演中心”论限制在演出的范围内,还是有道理的,作为某种创新实验,更是无可厚非,但要推行于全部戏剧活动,恐怕就行不通了。

③导演的职责是排戏。作为整个创作群体的一员,导演的基本职责是把剧本搬到舞台上去,使文学形象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舞台形象。而剧本,特别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所以一个导演必须具备广博的社会、历史、人文知识,方能深入发掘原作的思想内涵,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其次,导演是演出的组织者。为了把各种艺术成分组织起来,融为一体,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舞台形象,导演必须谙悉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第三,导演还承担着培养演员的责任。演员是舞台艺术的中心,当然也是导演的主要表现手段。选好演员,往往戏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导演,在排戏当中,能以各种方式启发演员,激起演员的创作欲望,从而大大提高演员的艺术表现能力。现代剧坛上的许多优秀演员,都是在一些著名导演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的。

 

导演与剧组关系图

④导演艺术是以剧本为基础,以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为表现形式的二度创作。导演创作不仅受到剧本的制约,而且必须在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可以说,导演是戏剧艺术里限制最多,也最富挑战性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戴着脚镣跳舞。所以,《艺术形态学》的作者莫·卡冈说,“导演是最少独立性的艺术,因为它是其他所有艺术的上层建筑,而它控制其他这些艺术,使它们互相‘迁就’,最终创造出以它们的综合为基础的新的艺术。”

⑤有时候,因为演员、舞台或社会环境的限制,即使是名家执导,也会把一些优秀剧作给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欧阳予倩先生曾先后三次执导曹禺的《日出》,每次都不一样。第一次(1937年2月)是个业余剧团,因为找不到扮演翠喜的演员和做效果的人,不得不删去整个第三幕,结果让专程赴上海观摩演出的曹禺很不高兴,认为它没有体现出原作的立意来。4个月后,欧阳予倩为中国旅行剧团导演《日出》,就保留了第三幕。为什么呢?因为该团是中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聚集了不少人才,可供导演支使,为其二度创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演出大获成功。特别是扮演翠喜的青年演员王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欧阳山尊总管舞美灯光效果,做得也很有层次情调,台口处那面背对观众的空架衣镜和全剧繁复的音响效果,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看后非常满意。演员、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由此可见一斑。

⑥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导演又是戏剧艺术里表现手段最多,自由度最大的工作。对剧本,他有选择和修改的权力,对演员,他有遴选和调教的职责,对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他有根据整体构思和排演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自由。限制与自由都是相对的。譬如有些剧本,本身平平,乏善可陈,但是到了优秀导演手里,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排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好戏来。郭沫若的《蔡文姬》(1959),又是写自己,又是替曹操翻案,主题分裂,台词啰嗦,就连作家本人都说它“很不成熟”。但幸运的是遇到了焦菊隐这样的好导演。焦弱化了作者对曹操文治武功的阿谀奉承,突出了蔡文姬的人生悲剧,刻意追求舞台艺术的民族化,使之成为那个朝代最富创意,也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⑦剧本是演出的基础但不等于演出,演员、舞美、灯光、音响都很重要,但分开了就难以为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是导演,导演才是舞台演出的真正作者。

(选自《戏剧艺术十五讲》,有删改)

4.第④段中的“戴着脚镣跳舞”形象地描述了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处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矛盾状态。

5.下列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是导演。

B.作者反对“剧本中心”论,而主张“导演中心”论。

C.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受限于剧本、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

D.焦菊隐成功改编《蔡文姬》说明剧本对导演限制很小。

6.下列对文中“导演与剧组关系图”各种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导演是戏剧演出的组织者,直接管控监制剧组。

B.舞美包括布景、道具、灯光和效果四个要素。

C.舞美的质量由技术指导负责,与导演无关。

D.舞蹈是由导演做领舞和舞蹈演员共同完成。

7.第③段提到“剧本,特别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容”,请以课内外接触过的剧作为例进行分析。

8.第⑤段论证了演员、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作用,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流的方向

①大海是很多河流的母亲。很多河流像个四处流浪的孤儿,散在大地的各个角落,行色匆匆,碰到了一起才知道自己是个被母亲遗弃的孤儿。同是天涯沦落人,大伙儿便汇合在了一起,又急急忙忙往前跑,奔向遥远的母亲。

②山里的小河很调皮,在山间欢快地跑着,弯弯曲曲地绕着山坡,像是在跟谁捉迷藏。它们并没有直直地冲出去,急切地找到母亲的怀抱。山里每个偏僻的地方,它都要去转一转,看看那里的哪一棵树孤独了,自己便绕过它的身旁,叮叮咚咚地唱一首动听的歌来安慰它。

③我的家乡就有这么一条小河,是千山万弄积的雨水汇成的。它知道,山坡上的花草树木离不开自己。山里土壤干燥,十天半月不下雨,那地就干燥龟裂。河流的潺潺歌声袅袅而来,从身边涓涓而过,所过之处,两岸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④东方微曦,轻轻的几声鸡鸣,谁家勤快的媳妇挑着桶“咣咣”地从茂密的树林深处钻出,互相嬉笑着,打破这里的一片宁静,将一只只空桶投进宁静的河流,“哗”的一声提起来,荡起圈圈波纹。接着,颤巍巍的老太太、调皮的小孩都纷纷地来了。河流变得热闹了,夕阳夕照,河流波光粼粼歌声笑语融成一片。在田间地头干活的人们晚归了,洗脚的,洗脸的,弄得河流哗哗作响,还有小孩戏水戏得浪花四溅。河流哗哗地笑了,它很满足于这一番宁静和朴素。

⑤村里的那些年近古稀的老人常常到河边的石头上,久久地在那里静默。什么时候这条河绕着村庄哗哗而过,他们也记不清楚。只记得有年大旱,很多地方的人都跑来这里汲水,河流是村庄涌动的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机。村里的人一代一代地老去,河流依旧年轻,充满活力。

这些养人养物的河流跑着跑着,有的最后把自己跑没了。家乡的小河就是这样,从深山老林里跑出来,突破了山石的重重阻挡,跑到平坦的原野上,无意中看到前面有一条深深的沟,便毫不犹豫地跑了过去。那是家乡人挖开的引水渠。小河一路奔跑,呼呼地跑进一块农田。那干裂的泥块,像是张开了一张张血盆大口,初长的禾苗被太阳晒得蔫蔫的。河流咕咚咕咚地流进这些被撕裂的口子,干裂的土块吸着河水滋滋有声。渐渐灌满了田地,水波荡漾,禾苗恢复了精神。

⑦小河的水丰盈而充沛,哗哗地流掉真让人可惜,村里人就造起了水车,挖了水沟。小河就这样被殷勤的水沟引导着。春天来了,村前的田野上便涌动着种子膨胀发芽的声音。那些芽儿嫩绿嫩绿的,像是给大地涂上了一层亮亮的油漆,接下来的日子更是姹紫嫣红了。在每一块被溪水浸润的土地上,植物都争先恐后地长着,把有些冷清的田野挤得热热闹闹、密密匝匝的,像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一块绿绿的豆腐,平平整整。继而,禾苗茁壮粗大,叶子密密挨挨,仿佛一丝风也透不进去。乡亲们看着这么喜人的长势,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⑧除了用来灌溉的,剩下的河水继续跑着。跑进了农田,跑进了果园,跑进了鱼塘……河流越跑越慢,最后彻底地消失了,再也没有了踪影。我为此感到黯然神伤,也许大海母亲就在不远处亲切地召唤着它,也许它很热切地期盼母亲那种温暖的怀抱,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大可能了。

⑨其实,要流向何方,河流是很清楚的,它爱怜桃花那盈盈的笑,心疼大地被撕裂的伤口。它知道那一道道崭新的沟痕,那不是回家的路,是撕心裂肺的召唤,它必须赴汤蹈火。

⑩站在田野中央,我无限伤感地怀念着那条河流。微风阵阵,稻浪翻滚,果树哗哗地响起来,枝条轻轻舞动,频频向我示意,像是老朋友似的。那左右摇摆的姿态,让我想起了山里那花草树木对河流的敬意。我想现在这棵树的挥手,会不会是河流向我打招呼呢?河流跑进了田地果园,流进了禾苗果树的身体,变成了禾苗果树的血液。那棵棵挥手的果树不就是河流富有深情的手吗?河流招着手,向人们表明自己的另外的一种方向,也在向远远的母亲表达一种歉意。

⑪没有抵达母亲怀抱的河流并不是没有方向的河流。小河找不到自己的母亲,却成了大地的母亲。

(选自2018年01月10日 《文艺报》,有删改)

9.解释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

10.第②段中划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词语,对其加以赏析。

11.第④段的写景很有特色,试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1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3.结合全文谈谈河流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推测作者以“河流的方向”为题有何用意?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二十四)

(唐)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和跖!

[注]①亭午:正午。②中贵:中贵人,受宠幸的宦官。③虹蜺:即虹霓。④洗耳翁:指许由。远古时期,尧帝欲让位给许由,许由以此言有污双耳,即以清凉泉水洗之。⑤跖:相传是黄帝时大“盗”。

14.本诗作者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_。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

15.以下对于这首诗歌的题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A.咏史诗B.讽喻诗

C.送别诗D.咏物诗

16.结合全诗,赏析作者在此篇中寄予的思想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②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累迁秘书丞,坐事免。

③灵运多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1)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④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

(选自李延寿《南史·谢灵运列传》,有删节)

(注)(1)构扇:造谣煽动。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不(_______)   (2)不以应实(_______)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灵运多礼度。

A.亏损B.违背C.延误D.丧失

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讽旨令自

A.停止B.松弛C.解围D.理解

2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21.把第③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2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23.第④段“诗书皆兼独绝”和“称疾不朝”反映了谢灵运(    )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桐叶封弟辨

(唐)柳宗元

①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②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⑴,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③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④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注:⑴妇寺:宫中的妃嫔和太监。

24.第③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B.C.D.

25.“是周公教王遂过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周公教导成王成就自己的功业。B.这样做是周公引导成王就这样过吧。

C.这是周公教导成王能够如意的生活。D.这样做是周公在引导成王铸成过错。

26.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意在辨别“桐叶封弟”这件事的真伪。

B.本文旨在告诫读者不能随便与小孩开玩笑。

C.本文妙在揭示周公抓成王把柄的小聪明行为。

D.本文重在议论重臣应如何辅佐君王这一中心。

27.划线句“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在文中有何作用?

28.文章第②段是如何雄辩地阐明了自己观点的?

29.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七、材料作文

30.有人说:“生活中,很多人很容易把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推向二元对立的局面,而这种对立,正是这件事中最值得警惕的部分。”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休说鲈鱼堪脍    登建康赏心亭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书写:博、己、鲈、脍、建康、琵琶。

2.D

【详解】

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排序的能力。

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上句说的是“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故②紧承其后,排除B

①中“避风息凉或是架屋烧火”属于实用性,与②中的“实际生活的联想”构成照应,故①紧承②之后,排除D

④中我“我们一看到它”的“它”指的是倒影,故④紧承③之后,排除A

最终排序是:②①③④

故选C

 

4.①限制(制约)②自由

5.C

6.B

7.《窦娥冤》,叙写了善良孝顺的窦娥蒙冤致死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草菅人命、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寄托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美好愿望。

8.答案示例一:论证并不充分。欧阳予倩第二次导演《日出》的事例只论证了演员对导演制约,而没有明确论证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作用。
答案示例二:论证充分。重点通过欧阳予倩两次指导《日出》的事例,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阐释演员对导演创作的制约,也兼论了舞美条件对导演效果的影响。

 

9.这句话的含义是:河流为了滋养人和物而快速流动,最后牺牲了自己。

10.运用“转一转”“绕过”“叮叮咚咚”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小河的形态和流淌的声响;运用“绕过它的身旁”和“安慰”等词语,写出了小河善良而美好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小河的喜爱之情。

11.第4段通过描写晨曦、夕阳、树林等静景,描写鸡鸣声、水桶“咣咣”声、河流哗哗声、人们的歌声笑语等动景,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出乡村宁静、朴素、祥和的特点,以及河流给乡村带来的生机;抒发了作者对河流的喜爱之情。

12.在内容上进一步肯定了河流的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在结构上,再次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13.河流的方向本应是大海所在的方向,但河流却流向了干裂的土地,流向了干枯的禾苗,流向了需要浇灌之处,这说明: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河流的方向。以“河流的方向”为题,意在与本应流向大海形成反差,突出河流的美好品质,赞颂河流的奉献精神。

 

14.    青莲居士    古体诗    

15.B

16.①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诗歌最后两句“世无洗耳翁”,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②对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的批判。诗人把“中贵”“斗鸡者”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

③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中间六句写出“中贵”“斗鸡者”都富贵显赫,而真正的有才之人却无人赏识,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诗歌体裁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讲究押韵、格律,规定字数句数,而这首诗共10句话,标题也为“古风”,可见乃是一首“古体诗”。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题材的能力。

写作这首诗时,作者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划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从这一角度来看,该诗属于“讽喻诗”。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的前八句写宦官、鸡童的豪华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

第一个场景写宦官。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尘土是“大车”扬起来的,这又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的迅疾。接着指出乘车之人身份,“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不仅写出了乘车人是宦官,而且写出了他们为什么能如此目中无人,因为他们有势,有钱,他们正驱车返回豪华的宅第。

另一个场景写鸡童,用实笔从两个方面进行正面描写:一是写服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斗鸡人与宦官不同,他是缓辔放马而行,好象故意要显示他的权势和服饰的华贵。在“亭午”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车盖衣冠何等光彩夺目!二是写神态,用了夸张的手法,“鼻息干虹蜺”,虹蜺即虹霓,鼻息吹动了天上的云霞,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继而,诗人又把笔收回来写实:“行人皆怵惕”,行人没有一个不惶恐的,进一步用行人的心理把鸡童的势焰衬托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中贵和斗鸡人的描绘,深刻讽刺了佞幸小人得势后的嚣张气焰,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洗耳翁”指许由。世上没有了象许由那样不慕荣利的人,谁还能分得清圣贤(尧)与盗贼(跖)呢?诗人鄙夷地把宦官、鸡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辨“尧与跖”。也有以许由自比,不愿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而宁愿“洗耳”之意。

 

17.    上任    动作偏指一方,译为“他”    

18.B

19.A

20.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21.离开京城来做太守,既不得志,于是任意遨游,走遍了永嘉各县。一次出游,动辄超过十天,或者一月。所到之处便作诗以表达他的情致。

22.①说明谢灵运仍然关心国事;②说明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只能放浪山水,沉溺玩乐宴饮。

23.恃才傲物 桀骜不驯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不就”意思是不去上任。“就”,上任。

(2)“不以应实相许”意思是:不授予他以处理实际事务的官职。“相”,动作偏指一方,指“谢灵运”,译为“他”。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灵运多愆礼度”意思是:灵运常常违犯礼仪规矩。“愆”,违犯,违背。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讽旨令自解”意思是:便讽示以旨意暗示他停止这种游玩。“解”,停止。

故选A。

2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性豪侈”,“豪侈”是谢灵运的性格,与“性”构成主谓结构,可以单独成句;

“车服鲜丽”,“车服”主语,“鲜丽”谓语,主谓结构,可以单独成句;

“衣物多改旧形制”,“衣物”主语,“改”谓语,“旧形制”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

“世共宗之”,“世”主语,“宗”谓语,“之”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

“咸称谢康乐也”,主语“世人”省略,“称”谓语,“谢康乐”宾语,“也”,句末语气词,断句的标志,本句结构相对完整,前后断开。

本句译为:灵运性喜豪华奢侈,车辆服饰都鲜明美丽,衣服多改变旧的样子,当时都崇尚他的装饰,称他为谢康乐。

21.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

“出”,离开京城做官;“肆意”,任意;“诸”,各个;“逾”,超过;“旬朔”,十天或一个月;“致其意”,表达他的情致。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作用的能力。

“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意思是临行时,上书劝文帝征伐河北。(灵运回到始宁以后,)仍旧游玩饮宴,夜以继日。

临走的时候,“上书劝伐河北”,说明谢灵运仍然关心国事;

灵运回到始宁以后,“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说明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只能放浪山水,沉溺玩乐宴饮。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由“诗书皆兼独绝”“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可知,谢灵运才华卓绝,自认为应该被委以重任,但他的参政的理想落空;他看出真正受重用的是那些名望才华不如他的人,故他常托病不上朝,体现了他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①谢灵运是安西将军谢奕的曾孙,又是谢方明的侄子。祖父谢玄,是晋车骑将军。谢灵运自小便聪明,悟性很高,谢玄认为他很奇特。

②谢灵运从小爱好学习,博览群书,文章辞藻华美,与颜延之同为江左第一流。他的文章文笔奔放俊美胜过延之,但深刻细密不如延之。堂叔谢混对他特别喜欢。袭祖爵封康乐公,按照国公惯例授员外散骑侍郎,没有就职。任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灵运性喜豪华奢侈,车辆服饰都鲜明美丽,衣服多改变旧的样子,当时都崇尚他的装饰,称他为谢康乐。经多次升迁至秘书丞,因犯法免职。

③灵运常常违犯礼仪规矩,朝廷对他只以文士相待,不授以处理实际事务的官职.而灵运却自以为凭着才能可以执掌重权要职,既然不为皇上重用,所以心中常常悲愤惋惜。庐陵王刘义真自幼爱好书籍,和灵运交情特好。少帝即位,权力由大臣掌握,灵运联合煽动一些不同意见的人,诽谤诋毁执政大臣,司徒徐羡之等人以为他是一种祸患,将他排斥出朝廷,去任永嘉太守。永嘉境内有名山胜水,这正是灵运素来爱好的。离开京城来做太守,既不得志,于是任意遨游,走遍了永嘉各县。一次出游,动辄超过十天,或者一月。所到之处便作诗以表达他的情致。

④宋文帝即位,灵运被征为秘书监,两次征召,都不应命。文帝命光禄大夫范泰送去书信敦促勉励,他才离开会稽入京。文帝命他整理皇家图书,补充他的遗缺,又命他撰《晋书》,粗略地分出了条目,而书终没写成。不就升迁为侍中,文帝对他赏赐恩遇非常深厚。灵运的诗和书法都达到了当时独一无二的水平,每作成一文,便亲手将它写出来,文帝称它为二宝。灵运此时已自以为身在名流之列,应当参与时政,而至此,文帝还只以文士的身份相待,每次陪伴皇帝饮宴,谈论赏析诗文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人的名声地位从来就没有超过灵运,但都受到重用。灵运心中既是不平,便经常托病不到朝廷值宿,在住地挖掘池塘,栽种竹子、果树,驱使公府役使去劳动,没完没了,出城游览,有时走一百六七十里,十多天也不回府。既不上书皇帝说明情况,也不请假。皇上不想伤害了大臣,便讽示以旨意暗示他停止这种游玩。灵运上表说是有病,于是皇帝给假,让他东归始宁休养。临行时,上书劝文帝征伐河北。灵运回到始宁以后,仍旧游玩饮宴,夜以继日。又被御史中丞傅隆弹劾免官,这年是元嘉五年。

 

24.A

25.D

26.D

27.使用归谬论证,假设周成王和宫女、太监开玩笑,以反问推出一个荒唐的结论,突出了把君王言论绝对化,君子无戏言的荒谬,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进一步批判“天子无戏言”的谬说。

28.先以“吾意不然”提出反对意见。尖锐地批判了君无戏言的谬说,鞭挞了逢迎、胁迫君主做坏事的丑行。同时,作者指出大臣辅助君王“宜以道”,“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这些都是针对封建专制的弊病而提出的深刻见解。

29.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辨伪,而是围绕重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中心发挥议论。君主随便开了一句玩笑的话,臣子却把它当作金科玉律,绝对地予以服从;作者尖锐地批评了这种荒唐现象,指出“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对统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如何,不能拘执盲从。这在君主至高无上的封建专制时代,是相当大胆的议论。文章论辩反复曲折,波澜起伏,闪耀着深刻的思想光芒,不愧为辨体文中的力作。

【分析】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方框后句子意思是“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可见,要与“况”连用,表达“就连……何况”的意思,是递进关系,应该用递进关系的虚词。

A.连词,表递进、假设等。

B.连词,表转折。

C.连词,一般表承接或转折等。

D.连词,表顺承。

故选A

2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是”代指上文周公的做法,应翻译为“这样做”,排除AC

“遂过”之顺成过失、掩饰过失。排除B

故选D

2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依据第第二段“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第三段“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可知,本文论述的中心是臣子如何辅佐君王。

A.“辨别‘桐叶封弟’这件事的真伪”错误,依据第一段“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可知,文中辨析的是周公做法的恰当与否;

B.“告诫读者不能随便与小孩开玩笑”错误,依据第二段“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②,亦将举而从之乎?”可知,不是 “告诫读者不能随便与小孩开玩笑”,而是说君王不能随便开玩笑。

C.“揭示周公抓成王把柄的小聪明行为”错误,依据第三段“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可知,文中是说周公抓成成王把柄的小聪明行为是错误的,进而指出臣子辅佐君王的事。

D.分析正确,文章是通过分析为何这是假事来推论像周公这样的贤臣应该如何做,目的是为了指出重臣应该如何辅佐君王,即“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不能失去“君臣”之分。

故选D

27.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第二段依据“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可知,句子在说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故“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是假设成王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作者以反问推出一个荒唐的结论,突出了把君王言论绝对化,君子无戏言的荒谬性,这种手法叫归谬法,可让句子更有论证力。

28.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分析文章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二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吾意不然”,接着指出自己认为周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并指出周公不可能“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因为假若“王以桐叶戏妇寺”,周公便不可能促成其事。从而有力地批判了依靠“君无戏言”而行曲意逢迎君王的行为。并指出“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可知,臣子应该看君王行为是否恰当,而不是一看到开玩笑就觉得错误。

29.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思想内涵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依据第二段“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可知,作者认为作为臣子,不能把君王的戏言都当真,而应该正直地进谏;“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如果任由君王“戏言”成真,那么臣子就会让君王铸成大错,这是不对的。第三段“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可知,臣子辅佐君王,要看君王行为是否得当,不能只要看到开玩笑,就用“君无戏言”来要求。这对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来说,能冲破思想禁锢,发出这种议论,是很值得钦佩的。

参考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

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