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看展| "瓦尔特•博萨德与罗伯特•卡帕眼中的中国

清华大学艺博馆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11-16


展览前言 • 直面冲突


彼得•普夫伦德

瑞士摄影基金会馆长


对中国而言,20世纪3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10年。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再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东北,蚕食华北,直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漫长的抗日战争,日本人曾试图占领整个亚洲——这些导致了中国主要城市连续遭遇侵略、数百万中国民众受害。西方世界则隔岸观火,试图在中国人民极力反抗装备精良的日军战争中维护自己的利益。

阿格内斯•斯梅德利,瓦尔特•博萨德,罗伯特•卡帕和埃万斯•F•卡尔松(从左至右),阿奇博尔德•T•斯蒂尔拍摄

© 阿奇博尔德•T•斯蒂尔


在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之后的1938年,许多外国记者、外交官和知识分子聚集在汉口(瓦尔特•博萨德和罗伯特•卡帕也在其中),见证这个在日军长期轰炸下即将沦陷的城市。

《中国空中武装力量(双重曝光)》

瓦尔特•博萨德   20世纪30年代

© 瑞士摄影基金会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代历史档案馆


罗伯特•卡帕是当时声名远扬的战地记者,来中国一行是为荷兰制片人尤里斯•伊文思的影片《四万万人民》担当摄像师;卡帕把中国人民对日军的抵抗看作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平行运动,他期望能在前线捕捉到振奋人心的报道。

《受伤的士兵,徐州前线,台儿庄》

罗伯特•卡帕   1938

© 美国国际摄影中心 / 玛格南图片社


瓦尔特•博萨德是《柏林日报》、《图片邮报》和《生活》等重要杂志的瑞士记者,曾经在中国生活和旅行八年,并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无偏见的专家扬名在外。他的声音被西方世界所倾听,他的摄影为世界所关注。

《北京附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据点》

瓦尔特•博萨德   1933

© 瑞士摄影基金会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代历史档案馆


瓦尔特•博萨德和罗伯特•卡帕曾是好友,也是《生活》杂志的竞争对手。他们不约而同地报道类似的事迹、洞察相同的战争画面。

《日本空袭后正在灭火的平民,汉口》

罗伯特•卡帕   1938

© 美国国际摄影中心 / 玛格南图片社


然而他们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博萨德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人脉,其中不乏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他多次亲身远行考察了解中国,曾长期居住在北京,浸染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之中。

抗日军政大学的演讲,延安》

瓦尔特•博萨德   1938

© 瑞士摄影基金会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代历史档案馆


不同的是,罗伯特•卡帕是怀着理想主义愿景来到中国的,他在中国仅仅停留了几个月。作为一位流动摄影工作者,他的拍摄任务充满困难,因为他是影片团队中的一员,而这个团队被国民党持续地监控。他总是感到自己的才华被束缚,即便如此却还是记录了大量令人震撼的故事。

《观看中日空战的人群,汉口》

罗伯特•卡帕   1938

© 美国国际摄影中心 / 玛格南图片社


当我们试图用影像还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悲痛历史时,总会引用罗伯特•卡帕的摄影作品,但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却很少被人关注。它们应该被置于国际新闻和摄影报道兴起的大环境下进行解读,而这一点在瓦尔特•博萨德的报道中尤为明显。

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延安》

瓦尔特•博萨德   1938

© 瑞士摄影基金会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代历史档案馆


纵观两位摄影师的拍摄轨迹,以1931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民大会为开端,我们便能够感知当时那复杂的历史背景。在那个时代,恐怕很难再找到像他们一样如此全面展现1931-1938年中国风貌的摄影师。

《空袭警报响起时寻找避难所的人群,汉口》

罗伯特•卡帕   1938

© 美国国际摄影中心 / 玛格南图片社


本次展览由瑞士摄影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首次同时展出这两位杰出摄影师的作品,包括大量迄今为止鲜为人知的原版照片、影像和文献。

展览前言 • 镜头和眼睛,身体与身份


苏   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瓦尔特•博萨德和罗伯特•卡帕都试图成为战争中的第三只眼睛,但二人成功的路径不同。瓦尔特•博萨德利用的是身份,作为中立国的记者,他可以在残酷的战时状态下自由穿梭于几个对立的阵营之中;罗伯特•卡帕利用的则是身体,他出发于其中一个阵营,在依靠勇气和机智接近冲突的前沿。身份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更多的是政治的产物,因此瓦尔特•博萨德看到的是战争的幕后风云,包括政治家的斡旋、国家和社会的动员等。身体和勇气是情感驱动的,它的价值在行动中捕捉,意义在行动中体现。

《去往曲阜孔庙途中》

瓦尔特•博萨德   1938

© 瑞士摄影基金会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代历史档案馆


镜头是一部忠实的机器,反映着眼睛的构造形式。决定它输出结果的是躲在其后摄影家的眼睛,那些眼睛代表着意识本身,它们随着身体在移动以寻找立场、角度。勇敢的身体和特殊的身份经常成为杰出摄影作品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身份和身体是进入事实现场的载体。

《等待疏散的儿童,汉口》

瓦尔特•博萨德   1938

© 瑞士摄影基金会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代历史档案馆


2018年受邀访问瑞士摄影基金会,在那里看到了一张大幅的合影,罗伯特•卡帕的身体和瓦尔特•博萨德不同身姿罕见地组合在一起,一个端坐在画面的中心,另一个贴近地面把头依附于前者身上。身体的两种姿态其实就是二人对待摄影的态度,是两位杰出摄影家潜意识的表现形式。

本文转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瓦尔特•博萨德与罗伯特•卡帕在中国展览时间2019年10月29日 – 2020年5月3日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

总 策 划苏    丹策 展 人彼得•普夫伦德项目统筹王晨雅   王   兆   王   瑛视觉统筹王   鹏视觉设计骆   佳展览执行王   兆   刘徽建   骆   佳档案研究马德琳•德普拉泽斯卡塔琳娜•里普斯坦因莱亚•菲雷尔数码印刷苏黎世实验室文本翻译马   阅国际事务王   瑛   张   玮行政事务马艳艳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瑞士摄影基金会支持单位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瑞士联邦文化办公室借展机构瑞士摄影基金会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代历史档案馆德国乌尔斯泰因图片报 美国国际摄影中心学术支持北京博物馆学会历史与艺术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



开馆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本展可购买20元普通门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校外游客参观请走清华大学东三门、东南门。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运通126。

清华东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运通110、快速直达专线82。


艺博官网

http://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内容统筹/王兆

图文编辑/垚梦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微信二维码


艺博微博二维码



美丽临安 城市蝶变”全国摄影大展

11月30日截稿




▶ 更多活动◀

影像中国俱乐部 |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 “鄂尔多斯四季美”记得住乡愁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这位投稿的摄影人是故意玩儿我们吗?| 能不能做到认真阅读征稿启事?不要赶截稿的最后一天投稿 | 21天摄影挑战赛即将来袭 | “临空都市 大城智管” | 中国集美 | 美丽临安

▶周末看展◀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黎光波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 | 舟山女儿拍父母 | 埃文·奥拉夫 | 安哥 | 殷业强 | 何藩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 丽水摄影师眼中的丽水 | 卢彦鹏与饶凌华 | 刘香成 |贾勇 | 杨发维 | 汪滢滢 |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消释之光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  | 30人大画幅展 | 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第六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作品展 | 罗福平 |  |辛迪•舍曼 | 青梅竹马照相馆 | 万物熙攘 |  |第九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 2019首届中国长城国际摄影周 | 第六届中国东莞·长安摄影周 | 摄影180年在中国 | 让•鲍德里亚的摄影 | 风景旋涡 | 我和我的祖国 | 生逢灿烂 | 一带一路 | 哈里森·福尔曼 |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9 | 27届国展长期关注单元 | 毛家村时间 | 2019包河国际摄影周 | TOP20·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 本周值得◀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 、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

▶更多荐书◀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十本书 | 编辑们心中的那些好书 | 卡帕战地流星 |  网红博主的摄影炼金术 |  世界读书日的特别推荐 | 画意摄影 | 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 | 美之地图 | 美国表相 | 中国的颜色 | 夜幕下的神奇 | 全球50本摄影杂志 |长皱了的小孩 | 街头摄影的52个任务清单 |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第4辑 | 濒危:我们与它们的未来 | 平流层·中国当代影像本源思考 | 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 | 相机琐记 | 向19位有影响力的新闻摄影大师学摄影 | 乡集 | 中国风景40年(1978-2018) | 中国 | 手机创意摄影攻略 | 新中国七十个瞬间 | 街头摄影史 |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 这里是中国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 | 看见不一样的故宫 | 中国自然影像志 | 影响:我的摄影第一堂“模仿”课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名单◀

第一期 | 第二期 | 第三期 | 第四期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第七期 | 第八期 | 第九期 | 第十期 | 十一期 | 第十二期 | 第十三期 | 第十四期 | 第十五期 | 第十六期 | 第十七期 | 第十八期 | 第十九期 | 第二十期 | 第二十一期 |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三期 | 第二十四期 | 第二十五期 | 第二十六期 | 第二十七期 | 第二十八期 | 第二十九期 | 第三十期 | 第三十一期 | 第三十二期 | 第三十三期 | 第三十四期 | 第三十五期 | 第三十六期 | 第三十七期 | 第三十八期 | 第三十九期空缺 | 第四十期 |第四十一期 | 第四十二期 | 第四十三期


本文图文仅供交流使用

不以盈利为目的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