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考好,父母应该怎么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尾线留痕 Author 李晶april
【李晶专栏】
孩子没考好,父母应该怎么帮?
原创作者|李晶
图片来自网络
在很多家庭里,孩子的学习是父母焦虑的来源、夫妻争吵的起点。尤其期中、期末考试之后,看着难以令人满意的成绩,父母除了历数孩子的缺点、第1001次地向他重申学习的重要性,还会急忙给他报各种补习班、找各种课外题。
然而,父母说破了嘴皮、花费了金钱、投入了时间,所起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孩子该怎样还怎样,毛病一个也没少,还越来越无所谓。这是什么原因呢?
面对孩子不理想的成绩,父母首先会做的一件事就是“说”,内容当然是孩子经常出现的毛病和经常犯的错。这些话重复了太多遍以至早已滚瓜烂熟,很多人甚至不用经过思考和组织语言就会脱口而出。
我问一些父母:“你觉得这些话对孩子有用吗?”
他们说:“对他就像耳旁风,根本没用!有时我刚开口他就回房间关门,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我问:“那你为什么还要说呢?”
他们说:“说还不管用,不说肯定更差!”
仔细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有些父母坚持认为孩子足够聪明,成绩差就是因为不努力,而自己严厉的话语可以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提起精神;二是有些父母找不到更有效的方法,即使明知唠叨没用,可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但无论父母的初衷是什么,孩子从这些重复而语含抱怨的批评中更多感受到的不是激励和鞭策,而是失望和不信任。这种负面情绪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更会削弱他的自信心和对学业的注意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孩子情绪好,会非常配合父母的安排,反之就会阳奉阴违或对着干。所以,越是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越应该给他加油、鼓劲,因为这表示父母仍然爱他,仍然对他有信心。在这样的积极情绪激励下,孩子才能打起精神继续上路。
面对父母对卷子上错题的质疑,大部分孩子给出的答案要么是“不会做”,要么是“没做对”。于是很多父母直接想到的就是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和增加课外题。这当然是可以选择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否适合于每个孩子就因人而异了。
一位爸爸对我说:“当孩子拿着作业问我怎么做时,我总是让他多读几遍题。然后他自己就会做了。”一位妈妈对我说:“我问孩子为什么不会做,他说老师讲课时没听懂。”
所以都是“不会做”,原因不同,改进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于读题不仔细的孩子,应该着力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对于理解能力弱的孩子,应该鼓励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或者针对他的弱点请老师补习。
同样的,对于“没做对”的情况,如果孩子做题速度慢、不熟练,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题;但如果孩子经常看错题、抄错数,就要训练他的专注度,而不是大量做题就能解决了。
由此可见,假如方向错了,不仅效果不好,还会打击孩子和父母的积极性。孩子慢慢也会对父母的要求产生质疑,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配合呢?
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先不要着急立刻做出反应,而是要通过与孩子充分地交流沟通,找到问题症结,进而确定最适合、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就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孩子最需要、最有效的帮助。
小枫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心仪的高中。然而这个学期他的成绩下滑很快,在全年级1800人中,从300名下降到了600名。
学期当中,妈妈有时发现他不写作业,问及原因,他总说:“我都会”,可是考试卷子发下来,却错题一大堆。现在小枫体会到了做题的重要性,还买了习题集,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没见行动。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01
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要多聊小枫的问题看起来很明确,解决起来也不难,然而实际却远没有这么简单。
在我接触的案例中,与小枫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孩子中考前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奋努力,可以一举考入理想高中。然后,这个经验就成了他的“致胜法宝”,认为高中的学习也可以前松后紧。这种心态会使孩子过于自信,并自我放松。
同时对于高中生而言, 与中考目标明确相比,高考“一本”、“二本”的分数线过于笼统,根本无法与他未来的职业和生活联系起来,当然也就不足已成为内在动力。
我以上列举的只是两种造成孩子学习惰性的可能。如果父母想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平时就要多跟孩子聊学习以外的事情,多了解他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喜好引导他为自己的未来付出努力。
02
找到问题的本质——要追问具体到小枫不写作业的问题
我问小枫妈:“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
她说:“就是这个学期。”
我又问:“这个学期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呢?”
她说:“没有呀!”
过了一会儿,小枫妈突然想起一件事:
“这个学期开学后,一次我妹妹来家里做客。看到小枫在写作业,就说了一句‘作业会做就行了,没必要都做。’”
我问小枫妈:“当时你说什么了?”
她想了想说:“我什么也没说。”
这下不用我说,小枫妈也明白需要自我反省了。
从我们交谈的过程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如果只关注表象而不追问根源,问题的解决很难向前推进;二、孩子问题的产生大多有父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所以,我建议父母遇事不要急,一定多花些时间与孩子平心静气地交流,也可以向学校老师和孩子的朋友了解情况,目的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同时,不管是否直接与自己相关,父母都要反省自己在事态的起源和发展中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步骤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如果定位不准确或反思不深刻,后面付出越多,父母的时间与金钱的浪费就越多,对孩子的耽误更是无法挽回。
03
帮助制定计划——细致从小枫妈的叙述可以看出,小枫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当事实让他认识到“会”≠“做对”后,就主动买习题集准备加强练习。那么,小枫为什么没有继续呢?
首先,期末考试刚结束,孩子需要休息和调整是很正常的,父母也应该给孩子喘息的时间。但我相信小枫妈所担心的并不是孩子这几天的休整,而是看不到他的计划和开始。
我一直强调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制定计划就是其中之一。从小枫的表现来看,他在此之前并没有经过这方面的长期训练。
在制定计划方面,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指导和要求非常笼统。孩子只需写明每天做什么,而并非注明具体时间和内容。这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孩子,基本没有约束力。
因此,父母最初应该指导孩子做详细的计划,其中需要列明起始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和内容(具体到题目编号)。这样才能便于也促使孩子遵照执行。
04
监督执行——要坚持最后一步就是监督,尤其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孩子,父母的监督更加不可缺少。
这里所说的监督,并不是父母一直坐在旁边陪孩子,而是在每个时点询问孩子是否按时完成。这样做既能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又不会让孩子感觉被父母监视、没有自由。
这个环节操作起来很简单,难点是父母能否坚持。也许偶尔的忘记或疏忽无关大局,但次数多了首先说明父母对此并不重视,孩子当然也就会顺势放松,最后整件事情就会不了了之。
父母的坚持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的习惯能否培养成功。这是父母对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提升家庭整体幸福感的一件大事。所以事情虽小,意义重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父母如果想给孩子以切实的帮助,就一定要多动脑筋,并且持之以恒。
(本文为李晶原创,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