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 | 王建忠、郑文静:你守望稻田,我守望你——农大伉俪的校友故事



【校友名片】

我校校友伉俪王建忠、郑文静夫妇1992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专业,王建忠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郑文静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并于2022年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年来,夫妻二人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研发、品种选育、技术推广及院地科技共建等工作,其中郑文静校友主持水稻种业攻关相关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励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曾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第十七届辽宁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沈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当众人享受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惬意时,郑文静校友则弯下腰认真观察水稻长势,仔细记录下不同水稻品种的性状,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稻田。与此同时,他的爱人,同为农大学子的王建忠校友则在生活中陪伴她攻克每个人生阶段的难题,一起经历生活中的四季,共同守望着北方的热土。

01

一见倾心,

共同坚定服务三农决心

郑文静校友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辐射育种这一概念,便被深深吸引,对生物专业萌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1992年,她如愿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专业,在那里,她见到了课本上出现过的实验仪器,看到了实验室里培养的生物,开启了一段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

大学阶段,郑文静校友担任团支部书记,王建忠校友则是班长,二人共同负责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组织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为默契十足的工作搭档。在郑文静校友眼中,王建忠校友是一个性格好、长相帅气的小伙子,同时积极地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其中,一次校运动会上,王建忠校友在跑800米时,突然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作为好搭档的她,连忙上去关心询问,并送水果零食加以照顾。当郑文静后面得知这个淳朴的小伙子因家庭原因身体状态不佳,但为了班级的荣誉,仍旧选择坚持参加比赛时,便更加欣赏王建忠。

始于才华,忠于人品。郑文静与王建忠校友在农大读书期间,一见倾心,他们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搭档,也是学习科研路上的同行者,在完成毕业设计期间,二人经常一起在主楼5楼的实验室里学习科研,勇于坐冷板凳,积极向老师学习实验技能,共同讨论复习相关知识点,这些均为二人后面科研工作成果的取得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毕业的临近,郑文静与王建忠面临就业择业的难题,郑文静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自己毕业能干什么?自己能为国家贡献服务什么?”在石元春院士等农大先辈们的感召下,郑文静坚定为农服务、为国贡献的决心,将自身所学与祖国发展建设需求相结合,在育种领域深耕,培育出更多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02

提升自我,

勇于挑战育种“卡脖子”难题

本科毕业后,夫妻二人便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从事相关农业科研工作,不甘于现状的郑文静选择继续读研、读博深造,不断提升自我,勇于挑战育种“卡脖子”难题。回忆那段在职读研读博经历,郑文静总是感慨万千,“那个时候,我都是趁着女儿睡了我才能有时间去复习,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然后等到孩子大一点了,我就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她看书做作业,我看文献写论文,我俩像同学一样。”郑文静身体力行地培养女儿自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为今后女儿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片片稻田成为郑文静从事科研的实验室,在那里,她不断向自己发起数次挑战,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郑文静与她的同事集中培育水稻新品种,从南到北,一年四季从未停歇,即使是在过年期间,她也从未停止过工作的脚步。水稻育种工作不仅是考验着郑文静的科研能力,对她的身体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挑战,由于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长期在水田中的劳作导致她患上了慢性病,但这仍旧未能削弱她对于水稻育种事业的热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服务三农信念的推动下,2005-2010年期间,她便和同事就育成10个水稻新品种,新品种推广面累计达3000万亩以上,推广面积占据辽宁省总面积的70%以上。

既有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让郑文静选择止步不前,而是继续扎根田野,攻克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水稻病虫害防治一直是育种的难题,如何在保留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其抗病性,这是困扰育种专家的一大瓶颈问题,也成为郑文静校友新的挑战目标。2010年秋季,东北地区稻瘟病的爆发导致粮食减产,农民收入锐减。面对此种情景,郑文静带领研究团队深入稻田中,潜心科研,反复试验,最终在2016年找到抗稻瘟病基因Pi65,后续又找到Pi67等基因,解决了北方粳稻抗病性改良的难题。

军功章有她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郑文静校友科研成果的取得,也离不开王建忠校友的支持与陪伴。在郑文静潜心田野劳作实验的时候,王建忠在自身工作之余,默默承担起照顾子女、老人的家庭责任,为郑文静校友扫清所有后顾之忧,正所谓“你守望稻田,我守望你”便是二人最好的写照。随着郑文静校友的科研攻坚工作顺利完成,她也主动承担起更多照料家庭的责任,鼓励王建忠校友在自己的事业上勇攀高峰,二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相互进步。

03

服务三农,

用科技为农民打开致富窗口

作为一名农大学子,郑文静深深记得“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她常说,农大有“三牛精神”,一是要像老黄牛一样学会吃苦,甘于吃苦;二是要像拓荒牛一样敢于创新,勇于挑战;三是要像孺子牛一样,具有服务三农的志愿意志。2019年,郑文静在开原市挂职科技副市长,用科技为农民开启了一条新的致富路。谈起这段经历,郑文静表示,“一开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身份的转变,之前是科技工作者,关注的更多是品种的研发,但自从挂职以后,深入基层、深入政府和企业之中,更加从需求方的角度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品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己的科研事业。”

在挂职期间,她多次组织开展了多期有关水稻种植的技术培训,教会农户如何预防病虫害,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难题。同时为当地引入优良水稻品种,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深入基层了解农民所需,积极打造具有市场价值的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她表示,“我们研发的一些品种,产量高了,但农民还是不赚钱,因为市场上想要的是一些特色品种,其实这也给我们科研人员指明了一个方向,真正将科研和市场来对接。”在疫情期间,为了解决当地大米、坚果等农特产品的滞销问题,她还利用直播带货的形式,化身农产品销售主播,向外界宣传当地的农特产品,为农民打开了新的销售大门。

27年的坚守,27年的奋斗,27年的矢志不渝,郑文静与王建忠校友一直扎根三农领域,志愿服务三农,用科技为农民拓宽致富的道路。身为女性,郑文静校友努力调适多重身份角色,平衡工作与生活,在每一个人生重要赛道中奔跑出了最优成绩,她希望,更多农大的师弟师妹们,在人生道路上拒绝“躺平”,身体力行去践行农大校训,传承“三牛精神”,将青春的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上,无悔地度过一生。


编辑:张丹妮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故事 | 肖灵艳:用爱心和热情书写当代丹麦童话故事

校友故事 | 刘雄伟:不是白衣天使,却奋勇冲锋在抗疫一线

校友故事 | 初雯雯:自然保护 我们是认真的

校友故事 | 路永强:足踏雪域,心系三农

校友故事 | 张书函:浸在雨水中的赤子之心

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故事 | 谢永恒:以自身能力解群众之忧

校友故事 | 吴国强: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的脸上浮现笑容

校友故事 |  蔡洁玲:赋予水果第二次生命

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校友故事丨贾先波:农业科技助脱贫

校友故事丨陈家金:躬耕农业气象服务四十年

校友故事丨谢秋霖: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校友故事 | 洪昱斌:滤除杂质,保留一颗创新之心

校友故事 | 段春祥:初心不改,从心出发

校友故事丨王武杰:人生就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

校友故事丨张宸溦:做一名优秀的“三门干部”

校友故事丨任卫波:匠心做学术,师心承农情

校友故事 | 王婧婧:心头的诗篇——东区那颗白蜡树

校友故事丨张桂杰:用科技力量守护滩羊产业

校友故事丨李平:草业科研二十年,一枝一叶总关情

校友故事丨李彦晨:1979 乍暖还寒的母校记忆

校友故事丨张帅:追寻风的方向

校友故事丨樊俊杰:尝试,尝试,再尝试!

校友故事丨贾康乐:情系农大,科技兴农

校友故事丨她们,撑起半边天

校友故事丨王文星:雪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校友故事丨占锦川:梦想成现实,勇辟农业信息化之路

校友故事丨徐及:他,来自中国农业外交天团

校友故事丨万丹:奋斗者,正青春,高原水保的巾帼人

校友故事丨刘洋:做一颗“奋斗”的种子

校友故事丨三人行:他们和诗在远方

校友故事丨欧阳克蕙:潜精研思 培育英才

校友故事 | 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张星图:人民的好县委书记

校友故事 | 王文凯:兴滇扎根彩云之南 助农走好扶贫之路

校友故事 | 张巧周:谨怀“民生之艰” 不负选调之名

校友故事 | 石元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校友故事 | 赵禹臣:一张老校门照片背后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王勇:在江淮大地追梦乡村振兴

校友故事 | 刘宁:从中以楼到科技部再到蒋坝村,砥砺初心,见证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