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自教育部等 近日,教育部网站在答复“关于建立健全碳中和教育相关一流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提案”中介绍,近年来教育部新批准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10余个本科专业。
截至目前,全国共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21个“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直接相关本科专业,布点2223个。
《答复函》指出,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大力推广慕课建设应用,采用新技术手段,扩大双碳相关课程学习覆盖面。《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等一大批优质课程上线全国性在线课程平台,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开放,持续提高双碳相关教育的影响力。
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目前,包括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的《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的《环境与健康》等在内的优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部介绍,近年来高校编写出版了百余种双碳教育相关教材,并不断完善创新。2021年9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公布了《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奖励名单》,清华大学郝吉明等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同济大学高廷耀等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等一批相关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
为进一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教育部在总结慕课与在线教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了“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于2022年3月28日正式上线。“智慧高教”平台专门设置了碳中和专题,并上线《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等一批优质双碳教育类慕课。其中,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开设的《生态文明》课程已连续开设13轮次,选课人数超过43万人次,云南大学开设的《人类与生态文明》课程累计开设11轮次,13万余人次选课学习。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鼓励高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等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双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加快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同时支持高校开设双碳教育相关课程、编写相关教材,为逐步构建全面、持续、有效的双碳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布局碳中和
2021年,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旨在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近两年来,多所高校在碳中和领域有重大布局。
大连理工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2022年7月29日,大连理工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将瞄准世界智能碳减排科技前沿,开展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自主创新与服务社会、国际合作与交流五位一体建设,强有力支撑碳中和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
福建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碳中和研究院
6月27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据了解,该校的碳中和学院、碳中和研究院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突出农林特色、福建特色、对台特色,重点聚焦林业碳汇、海洋碳汇、农业碳中和工程技术、生物质清洁绿色能源、碳资源管理等5个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1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出席会议并在座谈中指出,要紧扣“双碳”目标,发挥中国科大基础研究深厚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安徽“三地一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科大智慧”和“安徽力量”。
而在更早之前,中国教育在线统计了2020-2021年间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的20余所高校。
关于法律援助补贴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中央网信办:集中整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方面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全文
教育部答复关于推深做实法治进校园活动能动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的建议
官方答复在民办高校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的建议
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市场监管总局拟规范盲盒经营活动,公开征求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91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税务相关 鼓励生三孩!《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印发
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指导意见》
六部门联合印发《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关于修改《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近日,教育部网站在答复“关于建立健全碳中和教育相关一流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提案”中介绍,近年来教育部新批准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10余个本科专业。
截至目前,全国共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21个“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直接相关本科专业,布点2223个。
《答复函》指出,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大力推广慕课建设应用,采用新技术手段,扩大双碳相关课程学习覆盖面。《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等一大批优质课程上线全国性在线课程平台,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开放,持续提高双碳相关教育的影响力。
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目前,包括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的《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的《环境与健康》等在内的优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部介绍,近年来高校编写出版了百余种双碳教育相关教材,并不断完善创新。2021年9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公布了《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奖励名单》,清华大学郝吉明等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同济大学高廷耀等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等一批相关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
为进一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教育部在总结慕课与在线教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了“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于2022年3月28日正式上线。“智慧高教”平台专门设置了碳中和专题,并上线《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等一批优质双碳教育类慕课。其中,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开设的《生态文明》课程已连续开设13轮次,选课人数超过43万人次,云南大学开设的《人类与生态文明》课程累计开设11轮次,13万余人次选课学习。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鼓励高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等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双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加快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同时支持高校开设双碳教育相关课程、编写相关教材,为逐步构建全面、持续、有效的双碳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布局碳中和
2021年,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旨在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近两年来,多所高校在碳中和领域有重大布局。
大连理工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2022年7月29日,大连理工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将瞄准世界智能碳减排科技前沿,开展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自主创新与服务社会、国际合作与交流五位一体建设,强有力支撑碳中和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
福建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碳中和研究院
6月27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据了解,该校的碳中和学院、碳中和研究院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突出农林特色、福建特色、对台特色,重点聚焦林业碳汇、海洋碳汇、农业碳中和工程技术、生物质清洁绿色能源、碳资源管理等5个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1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出席会议并在座谈中指出,要紧扣“双碳”目标,发挥中国科大基础研究深厚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安徽“三地一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科大智慧”和“安徽力量”。
而在更早之前,中国教育在线统计了2020-2021年间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的20余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