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个小妙招,帮你远离夏季空调危害!

2017-08-04 经络艾炙大全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边二维码加关注

  十四经络动图

☞  700个经络穴位大全

☞ 舌诊辩诊大全

☞ 艾灸常用3000种症状大全

艾炙视频大全

☞ 最全的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

☞ 【视频】小儿推拿视频大

☞【视频】彭鑫博士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全集

☞ 【视频】健身气功六字诀!

☞【视频】道家八段锦教学示范

☞【视频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

☞【视频】易筋经教程,简单易学

☞【视频】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18集全)

☞【视频】张秀勤--刮痧保健康(1-16全集)

☞【视频】杨奕老师视频大全

☞【视频】 张钊汉原始点疗法视频大全

 历史文章搜索




 

炎炎夏日里,待在凉爽的空调房里真是一件美事。但空调给人们带来舒爽的同时,也带来一种“疾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症”或“空调病”。


空调病其实就是由于空气干燥造成的疾病。夏天,在空调器制冷,给人们空调带来凉爽空气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使室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


长期在这种干燥的空气里,首先是我们的眼睛干涩、嘴唇干,这不难理解;其次就是我们的皮肤由于穿衣较少,大部分裸露在这种干燥的空气里,即使不出汗,也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再就是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这样,散失的水分会更多,这种情况时间一长,我们的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严重时会发生干裂,感冒等病毒就会乘虚而入,直接到血液,这样引发感冒、咳漱是在所难免的。

 




空调病症状



空调病的主要症状因各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表现为畏冷不适、疲乏无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头痛、腰痛,严重的还可引起口眼歪斜,原因是耳部局部组织血管神经机能发生紊乱,使位于茎乳孔部的小动脉痉挛,引起面部神经原发性缺血,继之静脉充血、水肿,水肿又压迫面神经,患侧口角歪斜。




空调病易患人群



一般地说,易患空调病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和妇女。老人、儿童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低下,而妇女是由于衣着单薄,又袒胸露臂。




怎么预防空调病?



第1招:分段进出室内外。带着一身热气进入空调房,会使脑血管快速收缩,极易引起头痛。建议进入空调房后,先待3~5分钟,然后走出室外,在阴凉处再待几分钟,之后再回到室内,这样反复两三次,等身体比较能适应室内低温,就可以留在空调房中了。这种分段进出的方法,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第2招:控制温差和湿度。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都很重要。很多人喜欢一进入室内就对着空调猛吹,会导致打喷嚏、感冒等。年纪稍大者,最该担心关节问题,这部分人身体代谢渐缓,血液循环较差。关节对温度、湿度的变化很敏感,不利于久坐空调房。建议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5℃,室内湿度控制在60%左右,温度则在25℃~26℃之间。


第3招:多喝温水。经常在空调房内,容易流失水分,造成鼻腔和黏膜过干,甚至会引发支气管炎。需要多补充水分,但不要喝冷水,要喝常温水或温水(35℃~40℃)。


第4招:保湿工作不可少。长期吹空调,肌肤容易干皱,影响其光泽和弹性。严重的话,皮肤还会发痒、起疹子。除了多补充水分,身体也要经常保湿。热天容易出油、出汗,建议使用清爽型乳液,避免使用乳霜或油性乳液,以免堵塞毛孔或排不出汗来。除了呵护身体,环境也得保湿。随时放一杯水在身边,或适度栽种植物,也能增加室内的湿度。


第5招:给眼睛一点温暖。眼睛干涩是一种常见的空调病,特别好发于戴隐形眼镜或有慢性结膜炎的人群。在空调房内,除了应适度用些人工泪液外,不妨拿条温毛巾敷眼,给眼睛一点温暖,有助于缓解症状,消除疲劳。


如果夏天贪凉患上了“空调病”,艾灸是你一个最好选择,因为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正是“空调病”的克星。


下面向大家推荐3个穴位艾灸,夏季防治“空调病”及防暑湿浸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项强、肩背痛、五劳虚损、中暑、霍乱、呕吐、风疹等症,灸上可疏风散寒,解暑除湿,同时能旺盛血液循环,使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增强身体抵抗力。



2灸背俞




背俞穴位于背部督脉旁开1.5寸处,左右对称,其上下排列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之处。



3灸脐中




道医认为脐中为神阙穴,位与任脉之中,是人与外界沟通相连之窍,阴寒入内,上可达脾胃,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下可到会阴,妨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灸脐中可以以热助气、使脾胃气盛、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温暖腹部。





昨日分享:




精选阅读:


⊙版权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偏方和中医食疗、经络养生知识仅为分享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