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精神世界的写照!
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的魅力
——聆听《曼弗雷德交响曲》
导读:柴科夫斯基是“世界性”的作曲家,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瑰宝,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间,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有着无比的魅力。
柴科夫斯基是“世界性”的作曲家,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瑰宝,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间,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有着无比的魅力。
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了众多的经典音乐作品,创作了七部交响曲,其中《曼弗雷德》交响曲,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
《曼弗雷德》是英国诗人拜伦创作的一部诗剧,它描写了曼弗雷德对知识、生活感到厌倦,从而放弃了对生活的追求,不愿在人群中生活。他独自躲到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寨子中,寻求遗忘和死亡,但他还是表现出一种倔强的叛逆性格,他认为退出生活就是不要向生活妥协,他拒绝了精灵的帮助,拒绝了修道院的挽救,他宁愿一个人孤独地死去。拜伦的诗剧《曼弗雷德》所表现的悲剧性与柴科夫斯基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他当时的精神与生活的不幸是比较相似的,这正是作曲家产生创作灵感与产生心灵共鸣之处吧。
一、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柴科夫斯基最为满意的乐章,它所采用的是一个省略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奏鸣曲式。采用这样奇怪的曲式结构与第一乐章的音乐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这一乐章有两个主要音乐素材:
简单迂回下行的旋律充满了俄罗斯式的悲剧色彩。贯穿了整部交响乐,就如同曼弗雷德的形象一样,成为全曲的核心;
旋律由前面的迂回下行改为七度的下行后的向上级进,这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音调,让人感觉在屡屡遭到重大的挫折后,都能锲而不舍地再向上爬的感觉。揭示了曼弗雷德倔强与不向命运与恶魔低头的一面。
两个主题完美地完成了对曼弗雷德这一矛盾的人物的描绘。第一主题由单簧管、大管采用同度结合奏出并且运用了较强的力度,而小提琴用下弓短促地奏出伴奏织体,仿佛那恶魔百般缠绕骚扰着曼弗雷德。第二主题由大管和圆号以同样强的力度奏出,这是一幅斗争的场面,小提琴与中提琴让灰色的天空顷刻暴雨倾盆。曼弗雷德在怒吼,他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压抑得太久,开始了疯狂的发泄,像一头被激怒的野牛向前飞奔,以此来摆脱所遭受的一切,甚至希望以此甩出自己的灵魂,而求得解脱,可他似乎永远也无法战胜命运。
剧情总是在绝境中发生转折。此时,弦乐组在D大调上出现了美丽的旋律,乐曲进入了副部。
这段旋律飘忽而来,像个幽灵,那是爱斯塔尔特――曼弗雷德死去的恋人的灵魂。“她美丽、贤淑是曼弗雷德所追求的理想的化身”这就像是柴科夫斯基本人的写照,现实就是那么残酷,“这个主题越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距离现实就会越远,曼弗雷德――柴科夫斯基就会越失望。”这正是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以及人生经历中悲剧性的体现。在经过了乐曲副部展开后,乐曲进入了尾声。
这是全曲最长大的部分,也是全乐章唯一的一次完整的曼弗雷德主题,由弦乐组加长笛演奏,剩余的木管组乐器和圆号担任伴奏。灵魂的出现总是暂时的,残酷的现实总该去面对,曼弗雷德开始了再一次的跋涉,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但至少,此时的他已经满怀着信心。他的步伐显得无比的坚毅。伴奏织体密集,主题被拉长,随着音乐的进行,速度越来越快,力度逐渐上升。“无情的命运之力倾其摧枯拉朽之势,把一切都涤荡殆尽,把曼弗雷德深深锁定在永无宁日、永无希望的无限孤独之中。”第一乐章在这样季度的悲剧气氛中结束。
二、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可以尽情享受柴科夫斯基向我们描绘得美丽的瀑布和彩虹了。一开始进入的是一个迷幻的世界,一开始长笛和单簧管上下跳动的音符,就仿佛已经让人听到了那瀑布飞溅的声音了。这一乐段使人联想起柴科夫斯基在他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那些带着神秘色彩的特性舞曲:奔驰而下的水珠们,你追我赶,尽情地嬉戏。长笛在高音区还营造出了鸟儿的鸣叫声。
中段是较为重要一个部分,采用了变奏的写作,由两把竖琴加入,交相辉映,在瀑布底有一汪美丽的水潭,奇异的光芒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追随着那奇异的光亮,小提琴奏出了中段的美丽主题:眼前是一位美丽轻盈的精灵。那就是阿尔卑斯山的女神,身披着一道美丽的彩虹。优美的旋律展示着女神美丽无比的脸庞和那无比轻盈的体态,小提琴的低语似的歌唱,又使女神的美丽清新而不艳丽。
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结构,曼弗雷德在穿过有瀑布的树林后,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小村庄。夕阳下,金灿灿的稻田和远处炊烟袅袅的农舍让人觉得无比亲切,柴科夫斯基在这里描绘的是傍晚的田园景色。双簧管首先在G大调上奏出主题。然后终止在B大调上。弦乐接过旋律,奏出了主题的一个变奏段落,也是回旋曲的第一个部分。曼弗雷德已走到了村口。天色已暗下来,寒冷和饥饿折磨着他……圆号在此奏出一条悲伤的旋律,它来自主题。曼弗雷德看到村子里有篝火,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谈笑风生,吃着晚餐。音乐进入再现段,长笛、单簧管与英国管共同在高音区奏出,大提琴和圆号成为模仿声部,与主旋律相呼应。此时又进入回旋曲的第二个部分,主题由单簧管奏出,大管在主题的下方以五度音程伴随主题呈示,放佛听到了风笛的声音。村民们吹起了风笛,跳起了民间舞蹈,曼弗雷德早已没有了寒冷与饥饿的感觉,孤独与无助袭上心头。眼前的一切不再让它快乐,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小号粗鲁而响亮地奏出他悲凉的心跳声。也被称为“命运”的声音。
当再次出现乡村主题时,篝火晚会也结束了,这时小提琴出现了长时间的颤音,那仿佛是篝火在即将燃尽的时候那晃动的火苗。火堆上升起一丝青烟。曼弗雷德忘不了那美丽的民歌,可这里不属于他,他该去恶魔阿里曼的宫殿了。这时所有的乐器音量渐渐减弱。本乐章的主部再一次出现,美丽的田园、美好的生活,曼弗雷德在地狱宫殿的门口最后回首这个多彩的世界,他毅然迈向了黑暗的地狱宫殿,去与魔鬼进行较量。音乐的力度渐渐减弱,第三乐章结束。
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规模最大,表现内容最多,最戏剧性的乐章,由于这些特点,这一乐章采用了自由曲式结构。作曲家通过极其怪诞和刺耳的音响,营造了恐怖的地狱场景。乐章一开始,木管组、弦乐组以及圆号奏出一个怪诞的引子,这似乎是在描写宫殿两旁面目狰狞的石雕,在b小调上开始,由弦乐组在强力度进入。铜管组粗暴地呼应着主题,此主题在这时转到了e小调上。生动地刻画出了宫殿的宏大和阴森恐怖。曼弗雷德耳边的喧闹声渐渐清晰了,那是一种狂欢的声音,但人类决不可能以这种声音来代表自己的欢乐。曼弗雷德慢慢地往里走,他心跳得厉害,他几次想转身往回走,可是他的腿早已不听他的使唤。声音越来越响,也许聚集着许许多多的恶魔。此时木管组出现了一个舞曲主题,乐曲转入“地狱宴舞”部分――一个三部性的乐段,这是这一部分的动机,它蕴涵着无穷的能量,期待着爆发。曼弗雷德终于来到了他期待的这个地方,阿尔曼正与众鬼神狂欢,所有的恶魔都近乎癫狂地狂饮、歌唱,他们正高声歌颂着阿尔曼,曼弗雷德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他躲到了墙后。这是一个众赞歌式的段落,恶魔们唱起了魔鬼的颂歌:曼弗雷德躲在墙后听得真切,正是他要寻找的,能使他解脱的地方。他此时不再害怕,他站起身,径直朝阿尔曼走去。弦乐组又在ff的力度上奏出了曼弗雷德主题。渐渐地,除了曼弗雷德主题仍较响地演奏,其他的乐器都安静了下来。他没有丝毫的惧怕和胆怯,这反倒使所有的恶魔都停了下来,惊异地看着这个不速之客。
音乐在主题不断地展开变奏中混乱的进行,众恶魔渐渐高兴起来,他们觉得曼弗雷德是来献出灵魂的,他们又开始了他们的舞会,他们不再去理会曼弗雷德,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也将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变成一个恶魔。舞会主题再次出现,场面又恢复了疯狂和怪诞。曼弗雷德想说什么,可是周围嘈杂而巨大的声响使他自己都听不见他说的话。舞会的气氛逐渐升温,这让曼弗雷德无比的沮丧,所有乐器近乎疯狂的三连音中,小号、长号奏出曼弗雷德主题的片段,那是曼弗雷德的叹息音调:“请赐给我死亡吧!我是不会向你屈服的。”舞会一下被定格了,恶魔们怎么也想不出曼弗雷德会对阿尔曼说拒绝。一切又安静了,曼弗雷德响亮地再一次重复:“请赐给我死亡!”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ff力度的曼弗雷德主题。无法想象,此时的曼弗雷德受到了被激怒的恶魔们怎样的摧残,但这一次的主题中,充满了反抗。然而,生命的活力一下子被剥夺了,主题虽然强烈,但那是挣扎,渐渐昏阙的曼弗雷德轻声呼唤着恋人阿斯塔尔特的名字:“阿斯塔尔特!阿斯塔尔特!”音乐在营造了一个天堂般的画面,阿斯塔尔特的灵魂真的显灵。加弱音器的弦乐和竖琴在强力度上不断地上下滑奏,阿斯塔尔特的灵魂在曼弗雷德的眼前飘忽不定。不过,曼弗雷德清晰地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对他那迷人的微笑。曼弗雷德心中一阵欣喜:“难道,我如今真的和阿斯塔尔特又在一起了?我真的摆脱了那一切吗?”“阿斯……!”他甚至都没有把她的名字说完,阿斯塔尔特的灵魂消失了,眼前仍是那黑暗的地宫,身边是面目狰狞的恶魔……乐段开始于低音单簧管和大管,这是一个无比绝望的主题,充满了曼弗雷德的失望。
乐章进入尾声,小提琴和弦乐在ffff力度上再一次奏出完整的曼弗雷德主题,所有的伴奏织体形成命运式的固定音型,主题拉长了一倍,乐曲进入高潮。曼弗雷德曾以为死亡能摆脱一切,而此时,死亡真正站在自己的面前,它真的能让自己摆脱一切吗?它到底能带来什么?曼弗雷德忽然发觉死亡也许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他绝望了,彻底地绝望了。这时木管和铜管奏出了和声,作曲家在这里加入了管风琴,一个众赞歌乐段暗示着曼弗雷德离死亡已经不远,在低音单簧管和圆号声部奏响了“最后审判日”音调,乐曲的力度渐渐的减弱,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快捷的六连音,其余的乐器奏出了长音,曼弗雷德最终得到了宽恕。乐曲在弱力度中结束。
柴科夫斯基透过曼弗雷德,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并且反应了柴科夫斯基以及同时代的俄国知识分子为解放农奴而做的巨大努力。通过他的音乐,我们深刻体会到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精华。这正是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的魅力所在。
本文作者陈欢,原载 《神州民俗》;往期柴可夫斯基主题:1、古焦飞虎指挥俄罗斯音乐名曲丨《1812序曲》、《鞑靼人之舞》、《荒山之夜》;2、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演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3、柴可夫斯基音乐的美丨美好的旋律之所以美好,因为它是幸福与力量的表现丨当作曲家和听众生活在一致和相互倾心之中时,音乐就得到表现;4、Alexandre Dossin:柴可夫斯基《四季》(Tchaikovsky: The Seasons, Op. 37bis);5、契诃夫和柴可夫斯基的友情丨契诃夫说:“我愿做一名光荣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在彼得·伊里奇住所的门旁。”
柴可夫斯基除了六首有序号的交响曲外,还有一首无序号的b小调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作品58号。这是柴可夫斯基受“五人强力集团”之一的巴拉基列夫委托,根据拜伦的同名诗剧的四个场面作于1885年,1886年3月23日首演。在这部诗剧中,曼弗雷德对知识和生活感到厌倦和失望,从而放弃对生活的任何探求。他不愿再在人群中生活,独自躲在阿尔卑斯山上人迹不到的一座堡寨中,拒绝向诸命运之神和众精灵之王屈膝,拒绝修道院院长的挽救,一心寻求遗忘,宁愿在孤寂中死去。柴可夫斯基对这部作品的创作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作品写完后他给巴拉基列夫写信道:“《曼弗雷德》完成了……在我一生中向来没有这样努力过,也没有由于工作而觉得这样疲倦,交响曲是依照您的提示而写成四个乐章……自然,它是献给您的。”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也就是四个场面
悲哀的慢板。柴科夫斯基自己写作的说明是,曼弗雷德在阿尔卑斯山中徘徊。由于为人生种种奥秘使他忘记所苦恼,为毫无指望的强烈痛苦和对罪恶的过去的回忆所折磨,他忍受着极大的精神痛苦。曼弗雷德完全陷入神秘的魔法控制之中,并与地狱的强大势力交往。但是世上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能使他忘记徒然追求而留下的痛苦印记,而热恋过又死去的爱丝塔蒂的回忆,又撕碎了他的心,曼弗雷德极度的绝望永无止境。这一乐章为序奏―奏鸣曲式呈示部―结尾的形态。序奏部为悲哀的缓板,b小调,表现曼弗雷德的徘徊;第二部分为速度渐快的行板;第三部分中板,形成曼弗雷德的心理描述;第四部分行板,装弱音器的四声部弦乐、单簧管、低音提琴表现对死去的爱丝塔蒂的回忆;第五部分为忧郁的行板,为有力的终结部。
谐谑曲。标题为“阿尔卑斯山的精灵”,b小调,柴科夫斯基的解说是:“阿尔卑斯山的魔女在瀑布急流上的彩虹中出现在曼弗雷德面前。”音乐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段如歌的旋律(2'59"处),充满了田园诗意,优美深情十分动人,我一直认为这是柴可夫斯基最迷人的旋律。进入高潮时,出现曼弗雷德主题,仿佛是主人公在回味着人间的悲苦。
“间奏曲”式的行板、活泼轻快的牧歌,标题为“乡村生活”,G大调,回旋曲式。柴科夫斯基解说:“田园诗、山民的厚朴、清贫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双簧管先以G大调表现远处传来牧人歌声的旋律,圆号持续后,英国管与单簧管反复牧歌情调。远处传来钟声,长笛与英国管、单簧管再反复牧歌部分。曲速转快后,描写山民朝气蓬勃的快乐生活,独奏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重复主题开头而结束。
热情如火的快板。标题为“地下的阿里曼宫殿”,b小调。柴科夫斯基解说:“阿里曼的殿堂,地狱的宴饮。曼弗雷德在狂宴中出现,爱丝塔蒂的幽魂······ 而显灵。曼弗雷德得到饶恕。曼弗雷德之死。”地狱的统治者阿里曼的王国,在拜伦诗中寓意为世界罪恶的代表。曼弗雷德之死,即尾声,重现第一场结尾的葬礼进行曲,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最后出现一段庄严的《安魂曲》,曼弗雷德的新主题在中世纪歌调《愤怒的日子》的背景上,出现在管风琴平静而宏伟的圣咏中,他得到了宽恕。他的灵魂得到了凌空高飞。这一乐章分为4部分:先以快板狂暴地表现群魔在地下宫殿的乱舞;转a小调后速度变为行板,表现曼弗雷德出现;竖琴呼唤出爱丝塔蒂,再以不很快的快板表现曼弗雷德与爱丝塔蒂相会,由于曼弗雷德的死亡,使其他灵魂无法获救;最后转G大调,最慢板,仿佛祭悼死亡。
往期节目:卡蒂雅丨拉赫玛尼诺夫《悲歌》丨李帕蒂丨阿什肯纳齐丨朱晓玫丨西蒙·拉特丨夸斯托夫丨海菲兹丨巴赫养成记丨曹秀美丨富特温格勒丨卡拉丝:“为艺术、为爱情”丨科莱里:“多么冰凉的小手”丨古尔德专题丨王西麟专题丨邓泰山专题丨索尔蒂、伯恩斯坦、卡拉扬争论谁是最伟大指挥家丨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丨普莱斯纳的灵魂之歌:纪念基耶斯洛夫斯丨321巴赫生日快乐丨钢琴家科尔托丨傅聪眼里的大诗人丨兰多芙斯卡丨钢琴家霍夫曼丨东德指挥家克格尔丨钢琴家瓦洛多斯丨俄罗斯男中音霍洛斯托夫斯基丨焦元溥对话傅聪丨傅聪还能更拼吗?丨傅聪家史珍贵视频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丨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霍洛维茨与鲁宾斯坦丨王健丨必听之曲丨年华易老,及时行乐丨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男高音范竞马的中国雅歌丨荷兰女高音阿美玲丨古尔德的荒岛音乐居然是它丨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中文钢琴演奏及作品研究书目大全丨梅纽因百年诞辰丨“创造贝多芬”的施纳贝尔是如何成才的丨钢琴家陈必先丨鲁宾斯坦九十岁访谈丨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1985年肖邦头奖得主布宁丨席夫谈巴赫丨巴赫的音乐是空气而非生日蛋糕丨资深表情帝郑京和也有“中国梦”丨舒曼《女人的爱情与生命》丨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丨乐评人郑延益的《春风风人》丨海菲兹了不起的几个原因丨巴伦博伊姆和学生郎朗丨巴伦博伊姆大师课丨郎朗钢琴大师课丨马友友第二的秦立巍谈艺录丨钢琴家鲍蕙荞访谈丨纪念马勒丨马勒的爱情宣言丨柔板要表达的是比死亡更有力量的爱情丨“虎爸”傅雷如何与傅聪一起成长丨很难找到这样的父亲了丨“爸爸打得我真痛,但播的种子在我心中扎得真深”丨不忘初心的吕思清丨阿格里奇75岁生日快乐丨郎朗走进高考丨追忆用小提琴歌唱的西盖蒂丨纪念阿劳丨欧洲杯来了丨但昭义采访获奖后的张昊辰丨学音乐的为什么要学文化课?什么是“学够”呢?什么是“最好”呢?答案是“永远没有”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放映厅
加入古典音乐交流群可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