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拉赫的自我救赎丨从“病中”恢复后,拉赫玛尼诺夫写了《第二交响曲》,从此他再也没有陷于绝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3tjchvi&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羽佳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救赎
柴可夫斯基从未让我感受到俄罗斯。使我感受到俄罗斯的是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的精神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而柴可夫斯基从未能面对这种矛盾,它太强烈,在被揭示出来之前柴可夫斯基就已经退却了。柴可夫斯基本质上是十八世纪的西欧的。当他触及矛盾的时候,他所提供的,或者是一幅漫画(就象《1812序曲》),或者是一种旁观者的分析(就象《悲怆交响曲》)。只有拉赫玛尼诺夫深入到矛盾之中,不试图解决它,而是展示它:阴沉而热烈、温柔而狂躁、放纵不覊但又自我禁锢、强烈向往但又无奈放弃。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让人想起无边无际的森林、草原,在前面有一盏灯,在某个地方,在无尽的、令人疲倦的旅途中,有一个发出亮光的屋舍,但你却够不到它,你无法真正接触到它。在他的音乐中,抗拒与屈服的冲动一样强烈。如果有人觉得拉赫玛尼诺夫经常沉溺在情绪之中,或者显得冗长,那是因为他无法解决他的矛盾:他充满激情但又不抱希望,他无限怜悯但又觉得于事无补。
王羽佳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最有名也最优美的音乐也许是《帕格尼尼狂想曲》,试感受一下其中的无限怜惜的情感与宽广粗犷的气质,那不通向领悟或是平静,也没有确信。因此,象鲁宾斯坦那样圆熟的弹奏无法表现它。《第二钢协》也许是最拉赫玛尼诺夫式的,最为滥情,甚至达到令人厌恶的地步。《死岛》中并没有真正的悲哀,因为如果结局是宿命,就没有悲哀,顶多是讽刺。《交响舞曲》最为凌厉,也最具舞蹈感,它已经有点近似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了。但是,真正能够体现拉赫玛尼诺夫的感情与技巧的深度的,我以为,应当是《第二交响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794srejb&width=500&height=375&auto=0
爱文德·詹森指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据说当人们从病中恢复过来的时候,他是最有创造力的。那么这部作品就是一个证明。在《第一交响曲》受到恶评之后,拉赫玛尼诺夫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几乎崩溃。也许这段时间促使他超越了惯常的看问题的方法,因此,当他恢复过来之后,就有了这部崭新的作品,一下子夺得了格林卡奖,并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终生的免疫剂:他再也没有陷于绝望。
因此,这部乐曲本质上是爽朗、自由的。它的第四乐章也许是拉赫玛尼诺夫写过的最华丽的乐章,而第三乐章则是最优美的。奇怪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在这里似乎模仿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他把慢板放在了第三乐章,而前两个乐章都是快板,这种安排无疑使整部作品更富活力而非均衡。第二乐章的后半部已经变成一部谐谑曲,管乐几乎是在叫嚣,那仿佛是生命在嘲笑自身:嘲笑自身是健康的标志。
但与贝多芬不同,这里的推动因素不是历史感,而是情绪,整部作品都显示出情绪的连绵起伏,不是俯察万类,而是解放自身,不是阿波罗,而是狄奥尼索斯。第一乐章一开始出现的阴暗气氛,经过第二乐章的蛮勇的冲突,终于消失了。第三乐章满含温柔,但并不软弱。在最后的乐章,拉赫玛尼诺夫没有模仿贝多芬所喜欢的回顾,那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似乎没有休止的活力也不象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一样依靠结构而是依靠旋律来维持:这也许是拉赫玛尼诺夫写过的最充满希望的乐章。
有两部音乐能够使我感受到希望:一部是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另一部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德沃夏克是心中全无黑暗,而拉赫玛尼诺夫则已经与黑暗面对面过。他的音乐中始终有黑暗的一面,但这并没有使他陷于分裂,他接受了黑暗是生活的另一面。这也许正是他应当被视为现代作曲家的原因。拉赫玛尼诺夫的救赎,不象巴洛克音乐一样带来和平,不象古典主义一样具有对秩序的确信,也没有象浪漫主义音乐一样把我们带进“泛神论”的世界:世界永远不会简单,生活荒谬而充满讽刺,但是在没有结论的历史中,温情与生命力可以是完整的,它仅仅要求确认自身的完整。(编者注:推荐大家阅读王嘉的《拉赫玛尼诺夫音乐悲剧之源》,我们也会为大家整理推荐。)
秋枫流云写于2004年7月17日(来源:天涯古典音乐论坛)
欢迎关注每晚古典音乐会
为您推荐最精彩的古典音乐视频
古典音乐微信群开放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的图书推荐书店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丨莫扎特丨梅纽因丨米开朗杰利丨精炼的钢琴演奏发展史丨布伦德尔丨伊利亚•穆辛丨阿城丨瓦格纳丨范竞马丨阿格里奇丨托斯卡尼尼丨郑京和丨赵晓生丨肖邦丨张昊辰丨郎朗丨格拉夫曼丨弦乐必读丨郑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丨大师记忆丨索弗罗尼茨基丨波格雷里奇丨尤金娜丨纪念马勒丨重磅译文丨索弗罗尼茨基丨王健谈巴赫丨纪念瓦格纳丨刘诗昆丨杨梦漪丨“原色李斯特”丨孙颖迪丨卢卡斯·迪巴格丨古尔达丨霍洛维茨丨他曾为毛主席演奏丨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丨波利尼访谈丨朱晓梅谈巴赫与中国思想以及古尔德丨讨厌孩子的霍洛维茨和喜欢孩子的鲁宾斯坦丨小泽征尔的坚持丨阿格里奇11岁的爱情丨十六岁便击败奥伊斯特拉赫的内芙丨小提琴家哈西德丨米科夫斯基谈钢琴教学丨纪念阿劳丨著名钢琴家谈肖邦丨陈萨谈钢琴家生涯丨陈萨语录丨陈宏宽的教、学感悟丨纪念科尔托丨纪念小提琴大师胡贝尔曼丨李传韵丨但昭义谈培养李云迪、陈萨的经验丨马友友丨《钢琴背谱十法》丨从解构主义视角看钢琴音乐表演中的个性问题丨听作家余华讲述勃拉姆斯的孤独丨焦元溥:为什么要背谱丨作曲家王西麟谈中国文学家的音乐修养丨我们向“为撒旦交税”的肖斯塔科维奇学习什么?丨李云迪与小泽征尔谈普罗科菲耶夫与拉威尔丨论巴赫音乐的精髓丨古尔德语录丨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怀丨现代西方音乐的德法之争丨音乐本身的抽象性保护着肖斯塔科维奇丨十九世纪法国音乐是如何冲破德国音乐束缚的?丨指挥家郑小瑛访谈丨贝多芬在我们中间丨指挥大师克伦佩勒丨邓泰山:东方语言不是拼音语言,而是音调性语言,这让我们对旋律更为敏感丨上帝问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这一生为的是什么?丨来看声乐大师周小燕先生如何传授学生正确保护自己嗓子的妙方丨廖昌永演唱《老师,我总是想你》,周小燕含泪微笑起身为学生鼓掌……丨纪念马勒丨李欧梵和在天堂的马勒对话丨马勒作品的聆听次序丨马勒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血有泪丨死亡是件很普通的事情,马勒早就心有所悟……丨杨松斯谈马勒丨演出马勒令人兴奋丨最终目的是让听众感叹“我这两个小时就是生活在天堂”丨TED演讲“古典音乐与眼睛闪烁”丨古斯塔夫·马勒:用业余时间作曲的指挥家丨哈农库特走了,其倡导的“古乐运动”,你了解多少?丨门德尔松:音乐能给灵魂带来千般好处,这是词语办不到的丨巴伦博伊姆丨打通歌剧与唱艺术歌曲任督二脉的菲舍尔·迪斯考丨世界悬于深渊之上时,富特文格勒用布鲁克纳摆脱人间苦恼丨王健丨中国民乐五分钟内天下无敌丨古典音乐更关乎人的灵魂丨阿格里奇丨缺少音乐天分没关系丨前提是你必须热爱音乐丨布伦德尔丨过分诗意是对莫扎特的误读丨给莫扎特演奏者的几点建议丨其实音符越少越难弹丨赵晓生采访周广仁丨响而不砸,轻而不飘才是钢琴好声音丨傅聪谈肖邦丨二十四首前奏曲丨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丨整个前奏曲都笼罩在卡珊德拉的预言里头丨从李传韵的肚痛坚持演出视频想到肋骨断了的傅聪丨“只要你对小提琴充满爱,用真情呵护它,琴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滋润,它必然会给你回报!”丨傅聪的岳父梅纽因(1916.4.22)诞辰一百周年丨他年轻时从未进过电影院丨他的一生都花费在创造乌托邦丨傅聪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腊悲剧一样没有怜悯、世事无常丨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一些丨学琴必读丨傅聪谈如何"表达"音乐丨既忠实又生动丨演奏者的个性要渗入原作中丨一个人的个性越有弹性,能体会的作品就越多。丨傅聪深圳访谈丨我练琴的时候在想什么丨谈钢琴学派丨谈阿劳丨减压的惟一办法是投入丨很多学生缺乏整体知识丨面对大师作品我永远战战兢兢。丨傅聪写给父母亲的一封家书丨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我内心的东方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