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德诉记 | 以合伙期限届满为由主张合伙企业解散,是否还需要合伙人就不再经营达成决议?
实践中,LP常以合伙期限届满作为合伙企业的解散事由,进而以合伙企业未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确定清算人自行清算为由,向法院申请指定清算人进行强制清算。如果在合伙协议中没有特别约定,而需适用《合伙企业法》第85条第1项“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的规定,司法实践对此如何把握,在合伙期限届满的同时,是否需要合伙人就不再经营达成决议?
在(2022)京01清申287号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依据各方签署的合伙协议,合伙协议约定的经营期限已届满,中金景合投资未决议合伙企业经营期限延长,出现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八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的解散事由,中金景合投资应当进行清算。
中金景合投资于2012年2月2日成立,经营期限至2021年2月1日,登记机关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住所地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类型为有限合伙企业。中金创新公司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另有陈亦庄等36位有限合伙人。中金景合投资注册资本总额为3638万元。其中中金创新公司以货币出资4.92万元,其他有限合伙人以货币出资3633.08万元。
2020年1月13日,中金创新公司、陈亦庄等36位投资人签署中金景合投资合伙协议(以下简称合伙协议)。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为9年,自营业执照登记完成之日起起算,在合伙企业经营期满前经合伙企业三分之二以上合伙人同意后,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延长经营期限。合伙协议第23条约定:合伙人会议是合伙企业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决定合伙企业基本事项。第63条约定,当下列任何情形之一发生时,合伙企业应当终止并清算:(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依据《合伙企业法》第85条第1项的文义,合伙期限届满并不构成合伙企业解散的充分条件,还需要就不再经营形成决议。可以发现,本文案例的裁判观点与此并不一致,法院认定,在经营期限届满且未就继续经营形成决议的情况下,即符合解散条件。笔者检索发现,司法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裁判观点:
一种是和本文案例一致的,(2022)沪03清申46号案中,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合伙期限届满确为合伙企业解散并清算的情形,既然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解散及清算事由,该事项并不需要由合伙人决议方能进行。(2022)苏0591强清4号案中,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绿袖子投资中心经营期限已于2018年8月31日届满,且未有证据证明合伙人协商延长了经营期限,绿袖子投资中心已出现解散事由。
另一种是秉持文义解释,主张未形成不再继续经营的决议,因此不构成解散条件。(2020)粤03清终9号案中,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深圳杏石兰香文化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杏石兰香)的合伙期限虽已届满,但陈丽斌未提供证据证明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杏石兰香并未出现法律规定的应当解散的情形。(2017)粤清终3号案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凯德铂瑞合伙企业的合伙期限虽已届满,但崔瑜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故凯德铂瑞合伙企业并未出现法律规定的应当解散的情形,原审对崔瑜请求指定清算组对凯德铂瑞合伙企业进行清算的申请不予受理并无不当。
根据我们通过威科先行数据库进行的检索,前述第一种观点占主流。[1]
可以发现,围绕《合伙企业法》第85条第1项的理解与使用,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且主流的裁判观点与该条款的文义并不一致。究其原因,笔者理解,主要在于该条规则与商业实践需要的契合度不高,如果严格坚持,则容易导致期限届满且无法形成一致意见时,合伙企业无法因此解散也无法继续经营的僵局,也使该条文在大多情况下成为具文。
另外,从法律体系角度看,无论是《公司法》(2018年修订)第180条[2]还是《民法典》第106条[3],均规定经营期限届满即构成相应主体解散的条件。笔者认为,一方面,从主体性质而言,合伙企业,尤其是有限合伙企业,在因经营期限届满而解散的条件上,与公司之间并无做出区别对待的理据。另一方面,就其与《民法典》第106条的关系而言,涉及旧的特别法与新的一般法之间如何适用的问题,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但笔者倾向于认为,在新的一般法的规定相较旧的特别法存在明显改变,并且适用新的一般法更契合客观需求,更符合体系一致性,当优先考虑适用新的一般法。
[1] 笔者以“合伙期限届满”“决定不再经营”“强制清算”为关键词在威科先行数据库进行检索,共筛选出42篇案例;以“合伙企业”“强制清算”“期限届满”为关键词在威科先行数据库进行检索,共筛选出175篇案例。
[2] “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法人组织解散:(一)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往期回顾:
向下滑动阅览
1.《植德诉记 | 案例篇1:破产重整程序中的担保权恢复行使》2.《植德诉记 | 案例篇2:有限责任公司作出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股东会决议是否适用资本多数决规则?》3.《植德诉记 | 案例篇3:公司解散案件中认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可以考虑哪些因素?》4.《植德诉记 | 案例篇4:可否仅因公司存在向公司股东转移资产的行为就认定公司与股东存在人格混同?》5.《植德诉记 | 案例篇5:当缺乏源程序比对,如何认定被诉软件构成实质性相似?》6.《植德诉记 | 案例篇6:执行程序中能否追加出资期限尚未届满的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一)》7.《植德诉记 | 案例篇7:持续、批量、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司法救济途径》8.《植德诉记 | 案例篇8:股权让与担保的担保人是否有权确认其具有股东资格?》9.《植德诉记 | 案例篇9:代位权诉讼执行终本的,债权人可否就未实际获得清偿的债权另行向债务人主张权利?》10.《植德诉记 | 案例篇10:隐名股东请求确认股东资格是否适用诉讼时效?》11.《植德诉记 | 案例篇11:关联交易违反《公司法》第二十一条是否导致交易无效?》12.《植德诉记| 案例篇12: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中,被侵权人所在地法院能否享有管辖权?》13.《植德诉记 | 案例篇13:动产动态质押中如何认定监管人实际控制质物?》14.《植德诉记 | 案例篇14:动产动态质押中监管人违反质押监管协议的损害赔偿范围应如何计算?》
15.《植德诉记 | 案例篇15:隐名股东享有的民事权益能否排除法院的强制执行?》16.《植德诉记 | 案例篇16:企业解散及强制清算案件实务要点(三)——股东申请公司强制清算是否应当提交公司财务账册?》17.《植德诉记 | 案例篇17:合伙型私募基金投资人可否通过解除合伙协议实现退出?》18.《植德诉记 | 案例篇18:债权人撤销权诉讼胜诉后,相对人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时是否需要通知债权人?》19.《植德诉记 | 案例篇19:资管计划未清算前,能否认为投资者损失已经确定?》20.《植德诉记 | 案例篇20:企业解散及强制清算案件实务要点(四)——股权被司法冻结后,股东还能否申请解散公司?》
21.《植德诉记 | 案例篇21:破产申请受理前一年内,债务人对他人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管理人能否进行撤销?》22.《植德诉记 | 案例篇22:公司股东能否以其对公司享有的债权抵销出资义务?》23.《植德诉记 | 案例篇23:投资人与控股股东约定公司上市后以转让发行人股东公司的股权之方式间接实现回购目的的交易条款是否有效?》
24.《植德诉记 | 案例篇24:母公司股东可否就子公司高管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代表子公司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25.《植德诉记 | 案例篇25:企业破产案件实务要点(一)——异议债权人是否可以在十五日期间届满后提起破产债权确认之诉?》26.《植德诉记 | 案例篇26:违规减资的股东能否被追加为被执行人?》
27.《植德诉记 | 基金管理人未按照资产委托人的操作指令进行股票减持,是否违反信义义务?》28.《植德诉记 | 凭资管计划份额收益权能否对抗针对份额本身的执行措施?》
29.《植德诉记 | 企业破产案件实务要点(二)借新还旧中设立的财产担保,管理人是否有权撤销?》
30.《植德诉记 | 合同没有约定律师费如何承担的,是否能主张由违约方承担守约方支出的律师费?》
31. 《植德诉记 | 除名决议作出后,公司能否请求法院确认除名对象不具备股东资格?》
32. 《植德诉记 | 在私募基金份额回购案件的强制执行程序中,开放赎回日和基金份额净值应如何确定?》
33. 《植德诉记 |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虚构应收账款收回的虚假记载,是否属于律所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需要审慎查验的事项?》
34. 《植德诉记 | 违约金约定过高时,法院可否不经当事人申请直接对违约金进行调整?》
35.《植德诉记 | 信托计划终止时,受益人是否有权利选择信托财产的分配方式?》
37.《植德诉记 | 上市公司以隐藏承诺对抗股东限售股解禁的要求是否有效?》
38.《植德诉记 | 如何认定股东行使知情权的范围及是否存在“不正当目的”?》
39.《植德诉记 | 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在债券存续期间的侵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40.《植德诉记 | 如何确定股东清算清偿责任纠纷中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和举证责任》
41.《植德诉记 | 未足额缴纳计入资本公积的增资款是否构成瑕疵出资,进而应对债权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42.《股东从公司不当获得财产的行为一定会构成抽逃出资吗?》
43.《植德诉记 | 资管计划管理人已经履行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等义务是否仍会被认为不满足信义义务的要求?》
植德争议解决
植德争议解决律师具有复合背景及工作经历,多位合伙人曾于法院、检察院任职多年,擅于结合司法、监管、商业及法律思维进行案件分析与规划,从客户整体利益出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尤其擅长疑难复杂纠纷案件。植德争议解决业务以商业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广泛涵盖金融资管、资本市场、投融资并购、房地产、企业日常经营争议等商事纠纷、民事纠纷、刑事风险防控及辩护、行政复议及诉讼等。 植德律师代理过大量诉讼及仲裁案件,经常活跃在各级人民法院及国内外商事仲裁院,在跨境仲裁领域亦具有丰富经验。与非诉讼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使得植德争议解决律师能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具备宏观视角,并凭借高超的庭审实力和强大的谈判能力,力求使客户的核心诉求得以圆满实现。合伙人 王海青
业务领域:争议解决、投资基金、银行与金融
010-59210949
haiqing.wang@meritsandtree.com
李文婧
业务领域:争议解决
010-56500900
wenjing.li@meritsandtree.com
声明
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植德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未经本所书面同意,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包含的任何图片或影像。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