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仪三:守住“外婆桥”才能留住乡愁 | 专访视频

王凡 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2021-08-09

因一次次“刀下留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被敬称为“古城卫士”。


平遥、丽江、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福州三坊七巷……他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口中的传奇,以至于听故事的人们忽略了传奇缔造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艰辛,也忽略了昔日那位传奇的故事主人公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阮仪三。时隔多年,他再讲述起那些往事,每一个细节都鲜活如初。而当他兴之所至,用吴侬软语哼唱起苏州小调来,听者似乎一下就能触摸到他走上护城之路情感上的缘起。那便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乡愁。


择一业奉献终身,今年88岁的阮仪三仍在与古城保护并肩而行。


王 凡 /文

苏 蕊 /摄



 __01

走进阮仪三上海的工作室,一眼看见一副对联:“挽狂澜于既倒,救文物于危难。”这是杭州陆游故居的主人为感谢阮仪三保护老宅写下的赞词。每一个来客都会肃然起敬。


每一个来客都想听“刀下留城救平遥”的故事。40年前,平遥古城究竟怎样被救下?阮仪三视角的讲述给出了最详尽的答案。


1981年,阮仪三带着学生在榆林作总体规划教育实习时顺道去了平遥。一看吓了一大跳。


十多年前结识的平遥古建文物队队长,一见面就向阮仪三“求救”:“这里要救一救,这么好的东西不要拆啊 ,太可惜了!”阮仪三找来规划图看,平遥是因为要开24米宽的马路,所以拆掉了房屋和城墙。他看到已经拆掉的明清建筑的残址,心痛不已。


巧合的是,当时因为平遥拆迁经费不足,正好停工。阮仪三找到山西省建委主任,要求保护古城,停止拆迁。“不要用这种拆了旧城建新城的办法,不拆老房子,也可以建新房子,这就要有合理的规划方法!”最终,省建委同意由阮仪三给平遥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时间紧急,这个规划要一个月做出来。阮仪三立刻回到同济大学,招兵买马挑了12个优秀的学生。阮仪三告诉学生们,此去是义务劳动,不拿一分钱,要吃苦耐劳,能写能画,并且技术水平要高。而且要有一点特长——会骑自行车,调查需要满城跑。还要会照相,会自己冲印、放大照片。还有就是会做木工、做模型。


恩师陈从周教授的话给了阮仪三很大的启发。他说,对于这些城市就是两句话:“老城老到底,新城新到家。”系主任董鉴泓也到平遥实地指导。阮仪三带着学生们日夜奋战了一个月,因当地卫生条件差,大家忍受着得了菌痢的折磨,做出了一份至关重要的规划,平遥古城因此被抢救下来。阮仪三还发现了两处重要的古建筑,一个是双林寺,一个是镇国寺。


在一个大雨天,阮仪三背着图纸、扛着行李,只身一人从平遥赶赴北京。他浑身泥浆地坐上火车,在北京见到了文化部文物处处长罗哲文。罗哲文见到阮仪三的第一句就是:“阮老师,您赶快去想办法洗个澡吧。”阮仪三回忆,他当时就像一个叫花子一样,身上又是泥又是水。


当罗哲文与另一位文保重量级专家、时任建设部总顾问郑孝燮看了规划,都傻了眼,直言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保护。


“这些规划是‘刀下留城’的规划。”郑孝燮跟山西省省长对话时对这份规划的定义,让阮仪三得了“刀下留城”的美誉。而当“刀下留城”的故事逐渐流传开去时,人们又一次次看见他的坚守。譬如保护周庄时,阮仪三说过“要开公路,先让车从我身上轧过去”的宣言。一座又一座江南古镇经他之手保护了下来。而他说自己重要的作用,是发掘、培养并且很好地呵护了这些古镇上的主心骨,和他们结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保护不是我一个人在做,有了这些人,这些古镇才能生生不息。”




 __02

阮仪三在苏州长大,自小就被父亲牵着去苏州的名园玩耍,穿梭在亭台楼阁间,领略狮子林、拙政园里古建筑的意趣,似懂非懂地接受着文化启蒙。苏州解放后,他求学、从军,离开了家。


1957年,在同济大学读大一的阮仪三,跟随陈从周教授勘探调查苏州古宅和古园。他回到家乡,家乡也成为了他悉心守护的地方。


守护家乡,是为了留住乡愁。


“我常常讲,留住乡愁最浅显的例子,就是小孩子小时候会唱的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首先是家乡的老外婆住在那里,和老外婆连在一起的是她那个时代的小桥。有小船,有河,有老外婆,情景交融,这就是人们永远会记得的乡愁。”


阮仪三的家当时住在平江路钮家巷。“我们家前面是一条小河,妈妈和嫂子们出去洗东西,小孩跟到后面,赤脚跑到河里去,抓小虾、摸螺蛳。水都是流动的,如果洗的时候没当心,袜子、手帕随着水漂走了,妈就会喊:快去拿,快去拿。我就在河边蹦,把它们抓来送过去……”


阮仪三饶有兴趣地描述着诸多细节,还原出儿时记忆中的故乡。


“河上运来的瓜果、蔬菜,一个季节是一个季节的东西,像这个季节,是吃西瓜、莼菜、菱角的时候。撑船的都是精壮的汉子,赤着膊,卖西瓜的都是漂亮的小姑娘,招揽生意。摇船的时候就喊调子,很好听的:哎嘿哟,阿要西瓜嘞呦……”说到兴头上,阮仪三用吴侬软语哼唱起来。


相比苏州古建筑和古园林的保护,阮仪三一早就觉察出对苏州古城风貌保护和旧城改造的难度。80年代末,苏州古城拓宽道路、改造旧城,老专家们在报纸上大声疾呼“救救苏州”,阮仪三经过反复调研,在平江路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中,抱定“小规模启动,原样原修,整治历史风貌,改善居住环境”的宗旨。这规划是阮仪三对平江路的回报。


“我们保护老房子,要保护的不只是建筑,还有里面的人和文化。不仅要把那些古城镇的原貌留住,更是要把内在的精神留住,把根留住。”正是这样的定位,让今天的平江路有着不同于其他旅游景区的雅致。


《江南古镇》

作者: 阮仪三 
上海画报出版社


 __03

读书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两件事在阮仪三的人生中是不分家的。他是“三朝阁老、国学大师”阮元的后代,自小浸润在书香门第,尤其爱读古诗古文,《古文观止》他可以背出很多篇章。也正因为读书,他才有机会发现了隋代名园。


那是60年代,阮仪三跟随老师董鉴泓去新绛古城调研。一到那儿,阮仪三就想起中学时代在《古文观止》中读过的那篇樊宗师写的《绛守居园池记》,是关于隋代时新绛太守家的园林中一个美丽水池的记录。他想找到这个花园。


古城的县衙门后面有个园林,这令阮仪三兴奋不已。园子里的亭子、假山、甬道,古书里面都有,和绛守居园十分吻合。园子基本是隋代留下的东西,太守大殿还在。当时园子位于新绛中学里面,阮仪三画下了新绛城市的平面图。他还很仔细地把绛守居园也画了下来。


留住乡愁

作者: 阮仪三 口述 / 居平 编撰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故事还有后续。2012年,当地准备把新绛中学迁出老县衙,又请阮仪三来做规划,当他带着学生们再去那里时,又有了新的发现:柱子上有唐代的锛纹,柱础是唐代的形制,在地下一米还有一条唐代的甬道。“这里是唐代的柱础,宋代的格局,元代的骨架,明代的外墙。到现在为止,国内还没有发现隋代的建筑,我们发现了,简直太精彩了!”这样的惊喜发现足以让阮仪三骄傲一辈子,他莞尔一笑:“读书的好处就在这里。”


在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阮仪三总是非常强调“传承”。在《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中,阮仪三写下了这样的话:“我已垂垂老矣,但仍在写,仍在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人的工作。你一幢幢房子、一个个城市保护得再好,也只不过就这几件事,在偌大的中国大地上真是沧海一粟。而要紧的是人,是接班人的培养,要后继有人,要让下一代真正爱上古建,我们的保护事业才真正有希望。”


阮仪三一方面鼓励孙辈们投身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希望他们理解老祖父对历史建筑的情怀,另一方面寄希望于他的学生们能将从事的城市保护事业一代代传下去,“言传身教,从我身边做起,也算是传宗接代吧。”





对 话

历史和现代

完全可以交融在一起


读品:您一辈子在做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件事,现在回望,是什么让您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坚守?

阮仪三:我的老师陈从周先生对我影响很大,我是跟他学习的。他说:我就是救火队,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还有董鉴泓先生。我继承他们的衣钵,我们也是救火队。别人说我们是古城卫士,保什么?保历史文化遗产。斗士,斗什么?和不良的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做斗争。当我接触到这个事业的时候,就觉得应该用毕生的精力去做好它。在这个事业上,我们多一份努力,就能多留存一点历史的遗存。我们亲眼看到,比如平遥、丽江,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它就留下了。我们保护了大家熟悉的江南六镇,形成了前六镇,还有木渎、朱家角、前童等后六镇。这些城镇的奥秘在于,需要不断地去发现。


读品:古城、古建筑在当下怎样才能更好地焕发出生命力?

阮仪三:近年来,一种遵循古秩建造的新式园林民居在苏州、扬州兴起。他们把传统特色江南的园林,变成城市更新的内涵,这反映了江苏地区文化氛围的一种升腾。把老房子加以现代化的更新改造,保护的过程当中也是一种发展,现代的生活设施、现代的生活环境,和古建筑之间不是冲突的,是互生互长的。历史和现代完全可以交融在一起。


读品:您认为目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阮仪三:有些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缺乏理解,用现在的理解去做假古董,是很大的问题。整旧如旧,这个话没有说错,但没有真正理解到内涵,我觉得应该改一个字,整旧如故,故就是过去,唐宋元明清,从古可以看到今。在不断地演变的过程中,呈现真实的历史环境,引起真正的回忆。以上海提篮桥历史保护区(犹太人避难地)为例,当时我们保护下来花了很大功夫,也被人所认可,但是整修过程中间没有按照遗产保护的要求去整修。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一百个曾经在这里居留过的犹太人回来探亲。其中93岁高龄、曾做过世界银行总顾问的布鲁门萨到了这里非常激动,说“不要扶我,我要摸到这个墙,我小时候就在这个墙边玩”。老先生曾满脸泪水地向女儿回忆:“当时全世界都不收留我们(犹太人),但中国把犹太人保护下来。”所以,我要大声疾呼,提篮桥历史保护区应该最真实地、完整地保留下来,留给世界人民。


读品:您目前在忙什么工作?

阮仪三:中国还有很多没有被人发现的古城、古村、古镇,我还在调研。我的学生们毕业以后,我也让他们如果在新的岗位上发现了,继续收集。我在《城市规划》杂志开了个“遗珠拾粹”专栏,已经写了200多个地方,每个月登一篇,现已结集出版了四册。这些古镇、古村是中国建筑的博览馆,非常非常精彩。“遗珠拾粹”的意义就是:你识货捡起来,就是宝贝。我希望这个事业能一代传一代。




本期人物


阮仪三  苏州人,1934年生,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编辑:张垚仟


 © copyright 读品周刊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大读家


康震 | 张欣 | 东西 | 张新科 | 韩东 |汪朗 | 陈彦 | 大头马 |程永新 | 苗怀明| 梁鸿 |南帆 | 俞律 | 胡学文 |邵丽 | 程杰 |吕德安 | 许钧 |冯骥才 |王尧 | 万玛才旦 |王彬彬 |黄子平 | 田晓菲 | 赵本夫 | 贾雷德·戴蒙德 |夏维中 | 路内 |赵敦华|杨雨|迈克尔·伍德 |戴建业 | 蒋广学 |于坚 | 徐风|张维为 |高峰 |李良玉| 张生 |何袜皮 | 贾樟柯 |黄荭|范金民|臧棣|李修文 |陈应松| 潘向黎 | 西蒙·范·布伊|多米尼克·西戈 | 严歌苓 | 格非 | 许子东 | 鲁敏 | 马原 | 叶舟 | 葛剑雄 | 韩青辰 | 张纪中 | 叶兆言 | 闻人悦阅 | 刘震云 |  白先勇 | 阎连科 |池莉 | 张怡微 朱德庸 | 韩松 | 马伯庸笛安 | 李洱 | 梁晓声 | 王大进 | 孙甘露 |包慧怡 | 郭爽 | 刘晓蕾 | 孙频 | 孙惠芬 | 祝勇 | 班宇 | 毛尖 | 吴俊 | 陈楸帆 | 蔡骏 | 叶弥 | 黄菡 | 刘亮程 | 迟子建 | 徐则臣 | 顾彬 | 刘东 | 

理想国


张清华:解梦,探知人性的秘密 |麦舟的朋友圈:一位考古学家的日常 |  张道一:孔子见老子,带了一只雁 | 清宫档案 | 乾隆帝的一天 |  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么你只有想到什么,才能挖到什么 | 袁凌:在别处,书写时代留下的刻痕 |  杨筱艳:《山海情》背后的南京小学英语老师 | 扶霞·邓洛普:给西方人写中国菜谱 当代未婚青年,开始独立思考婚姻大事 | 李静睿:喜欢有点俗气的爱恨情仇和跌宕起伏 | 张炜:苏东坡身上保存了“真正的人”的全部元素 |  何同彬X郭爽:远行人,能否带我们“走出孤岛” l 读家对谈| 《红楼梦》私人阅读:拓宽“红学”边界 |阎连科:如果说《她们》拓宽了现代性别的理论,我会很不安 | 吴钩:不去唐朝,我只想穿越到宋朝 | 初浪给后浪的十二堂传统文化课|编舟记:“苏版”中国好书的诞生 | 视频 4·23 相约玄武湖 读不一样的人间四月天 | 叶兆言×余斌、毕飞宇×张莉、王安忆×张新颖 | 对谈,打捞作家的文学人生 | 口罩下的出版行业 | 图书编辑会被倒逼成视频主播吗?| 90后作家周恺:时代与人的关系不应该是河流与苔藓的关系| 汪政、张光芒 | 灾难文学如何回应现实| 诗人之所以还能存活到现在 那是因为他的诗来自灵魂




现在公号新的推送机制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以用户的阅读习惯来系统安排。
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为“星标”,多点击一下文末的“在看”“点赞”,以及转发或留言。
安静地陪伴就是最长情的爱,何况有书香氤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