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春佳节思念创业前辈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向从事计算机创业和所有从事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人们致敬!因为大家多年的努力,使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祝愿新的一年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吉祥!

 

怀念计算机事业最高龄的创业者

在新春时分,不由得想起生于1903年的从事计算机创业的两位前辈,也是当时最高龄的陆学逊和陈光熙两位老先生!他们永远记录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队列之中。

陆学逊工程师,生于1903年,1928年圣约翰大学毕业,来自上海有线电厂(736) 1957年10月,任北京有线电厂(738厂)总设计科第二设计室主任,后任第三技术科(计算机科)副科长,主管103机技术领导工作5年5个月(1963年初退休回上海),他对结构设计工艺加工等在行,经验丰富,尤对具体负责103机制造工艺的技术人员,如对负责103机磁鼓工艺技术的黄燕萍等人,均有具体的技术指导,1965年,738厂钱基广途经上海,去看望他时,方知他已因病去世了,工厂同仁对他深深地怀念和敬意!

研制103计算机时的孙强南、陆学逊(中)、钱基广。

 

陈光熙,教授,1903521日出生,浙江上虞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获法国农业机械师学位、1924年留学比利时,就读鲁汶大学机械系,获工艺制造、土木及采矿工程师学位,1930年获地质工程师学位,193010月回国教授数学,建国后任一机部设计局总工程师,195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对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磁芯存储器和磁芯的研制做出重要贡献,1992620日逝世。

陈光熙先生

 

     怀念2019年离去的计算机创业者

     2019年,有几位参与计算机创业与发展的老同志离开了我们,在此也对他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陈正清,1937 年2月出生,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人。1960年7 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在天津764 厂工作四年,担任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计划处副处长、处长、系统处处长,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副主任、四机部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司长等职务,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1988 年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1月29日去世。

2015年,陈正清在复兴路部机关门口

 

胡建平教授,1935 年生于江西吉安,1958 年7月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备系提前毕业,参加中科院第三届计算机训练班学习,此后转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科研,被聘副教授,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代主任,曾参加104、109 乙机、220 系列计算机等研制,2001 年退休,2019年4月25日去世

 

胡建平教授(2015年)


江明德老师,1925年生,终年94岁,1956 年10 月,江明德和刘锦德、周锡令参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解算装置专业筹建,对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56 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派出赴苏研究生,江明德等去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习,20191013日去世。


1997年编译会议在成都召开,右二起:江明德、陈火旺、龚天富。


李毓瑞,第四期计算数学训练班学员,中科院计算所正高级工程师,为财政与税务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做出重大贡献,1985年开始攻关税票系统,实现了税务系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该系统于1987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调税务总局信息中心任总工程师。2019717日去世。

 

2019年7月4日,李毓瑞、罗晓沛夫妇和徐祖哲


   许孔时与刘慎权先生将喜逢九十寿辰

     2019年,CCF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记录计算机历史》工作组为筹建“计算机博物馆”,访问了近30位参与计算机创业的,八十高龄以上的前辈,其中有两位前辈将迎来九十寿辰,在此表示衷心地祝贺!


许孔时, 193039日生于北平,1948年秋,入国立清华大学数学系,1952年夏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数学所工作,195711月调入中科院计算所,曾任计算所副所长,工作草有贡献,19852月为中科院软件研究所首任所长,曾在1958赴苏联留学,1965年赴英作访问学者。对推动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先后领导完成了109乙机、109丙机、013年机和757机等多种型号计算机系统软件的研制。


2019年4月18日,访问许孔时先生


刘慎权,研究员,19301231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956年四川大学数学系毕业,进入中科院计算所,1958年选派到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攻读研究生,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的学者。从事流体力学、爆炸波、核反应堆方面计算研究;开辟CAD研究方向,并在我国大型计算机研制中得到成功应用;开展计算机图形学、科学计算可视化等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5月10日,访问刘慎权先生。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西军电的专业和前两台计算机

吴立人院长受命创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从专业到系

漫谈计算机和吴几康先生


赵忠尧先生和近代物理所

北大计算机创始人张世龙的沉浮

许孔时:温文儒雅,博闻强记

跨洋寻觅周寿宪的人生数据

第一台计算机和张梓昌


莫根生:一位百岁老人的计算机历程

康继昌让计算机上天飞翔

乌家培:见证计算机和信息经济

张绮霞:目光清澈的女程序员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50年庆典的价值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从原子弹到计算机的华罗庚

钱学森举足轻重的发言决策计算机

做计算机靠苏联还是自己动手?


中国人走上数字大道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不断跨越的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电子计算机的?


计算机和全国军工企业质量整顿

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军的回顾

外部设备因用户需求才有系统地位

薛暮桥的统计机械化和自动化


中国计算数学的起步

电话专业为计算机事业挑大梁

胡建平:不断创新的计算机人生

长途迁徙历经磨难的几个计算机专业

 中国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源


 新中国赴苏公派计算机留学生

 朱鹏举的赴苏留学记忆

计算机训练班堪比黄埔,开创教育新模式

谁是最先填报计算机志愿的人?

感恩科大:计算数学的航空岁月


人民大学:开创信息专业先河

靳进善:工农兵结缘计算机

培育计算机人才训练班建奇功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在系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中科院早期人事工资趣谈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隆重成立

第一个计算机组在物理所

酒仙桥电子基地拔地而起

东西南北和上天的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创业前后

杭州将建设亚洲第一座计算机博物馆

软件技术:从研究室争论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运动战”

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王正


为十二大计票的宽行汉字针型打印机

15所与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技术情报的编辑出版记载着产业进程

哈军工研制441-B任连仲口述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打算盘的士兵和向计算机的过渡

胡守仁:一辈子当兵(雷达\计算机)

国防工业老战士——李庄

在系列计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国家荣誉:康鹏电路和“发明证书

电信“可视图文”生不逢时

昙花一现的“图文电视”

纪念“天降大任”的虞浦帆先生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甘鸿:记忆是电脑的灵魂(全)

中科院计算所为何筹备了三年?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计算所:南楼北楼今何在

计算机为什么是一场技术革命?


电子计算机和夜班酱油汤

纪念数学家段学复先生105周年诞辰

曲庭维:哈军工的军旗前照相

酒仙桥的包豪斯设计足印

缪道期:中国计算机安全领域的 位开创者


从电报转报到互联网

王行刚让人长久怀念

披金戴银的计算机印制插头

胡道元:为中国人用上互联网尽力

中国数据通信的起源


张关泉:成果奇崛和瑰丽的数学家

纪念中国第一只晶体管诞生50周年

记录历史,旨在传承——CCF保护中国计算机历史的行动

计算机起源和中国的追赶

江明德和”成电“的计算机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中日海底电缆谈判中的温控培训

清华计算机专业首班合影幕后

林巧稚不为人知的科学家故事

一场计算机交货标准的争执


俄汉机器翻译在国内初步试验成功

华东工学院的俄汉文翻译机

照排印刷系统的成功和夏天俊厂长

古典文献数据库的前世今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成就辉煌


安徽电子计算机厂和中国首台微机

南京计算机工业发展(60-80年代)

真金白银祸害了国产电子计算机

河南省的计算机事业起步

江汉油田会战计算机初显身手


武汉的计算机起步与生产应用

思想机器,从美国到中国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