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来源编辑:冰川思享号公众号
敬请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喜欢请点赞,真爱请分享⭐
张明扬的阳明山
保卫张文宏,就是保卫科学精神在抗疫中的主导性,就是保卫理性和心智,就是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免于化为泡影。我们可以不相信长期共存,但必须让张文宏继续说话。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 | 张明扬
这几天,张文宏医生正经历着一场风急雨骤的大批判,力度之烈规格之高,为去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之最。
01
靶子是张文宏医生于7月29日凌晨发布的一条微博。
他在微博上说, “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事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坦白说,张文宏这番表态并无什么特别的新意,他代表的只是全球医学界,当然也包括中国医学界对抗疫的一种主流看法,姑且称之为“长期共存派”。
张文宏的表态引发了国内“坚决清零派”的强力反弹,张文宏甚至也得到了一顶深文周纳的大帽子:投降主义。
对张文宏和“长期共存”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两篇文章。
一篇是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撰文《“与病毒共存”可行吗?》,声称“英、美等国的‘与病毒共存’,已经给全球的抗疫形势带来了严重后果,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还有一篇是北大教授张颐武刊登在《环球时报》上的评论:《继续全面防控,不要中了西方的连环计》,认为“与病毒共存”就像“劝一个考试成绩远胜落后生的优等生,要借鉴差生的学习方法。这不是为了中国,而是别有深意”。
高强那篇文章发表后,网上很多人如获至宝,或是出于流量的考虑,或是出于批倒张文宏的考虑,将这篇文章拔高为央媒批驳“长期共存”的最终定调,从而引发了巨大的舆情。
我身边一些支持“长期共存”的医生和媒体人也由此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中,我也是其中一个。
就我个人来说,不满自然缘于我所支持的观点,也就是“长期共存”论的被批判,但这或许也没那么重要,最愤懑的是,张文宏,这样一位自2020年初疫情以来,一跃成为中国最高声望的医生,代表着中国医学界科学界专业判断的发声之人,竟然遭到了如此夹枪带棒的不专业批判。
张文宏不是不能批评,但我更希望这样的批评来自医学界内部的争论,而不是充满意识形态口吻的攻讦;“长期共存”论也未必是最终答案,但我更希望它在舆论场中得到充分的呈现、展示、被讨论,乃至基于科学和公共政策的正常批评,而不是将一个有讨论空间的专业议题无限政治化。
甚至我可以接受,医学视角不是决定未来抗疫政策的唯一基准,抗疫政策的转变可能也应综合考量政府治理、群众心理、代际差异、地方行政能力高低等等因素,但是,可以让张文宏继续说医生该说的话么?
02
张文宏自然是中国最顶级的传染医学专家,而他在这场疫情中的角色则超越了狭义的医学本身——本着人文关怀与公众坦诚相见,用科学话语驱除萦绕公众周围的非理性恐惧与自大。
当另外一种自居道德制高点的非理性向张文宏袭来时,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出来为他发声么?
保卫张文宏,就是保卫科学精神在抗疫中的主导性,就是保卫理性和心智,就是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免于化为泡影。
我们可以不相信长期共存,但必须让张文宏继续说话。
相比与病毒共存,更可怕的是与愚昧共存,尤其是那种充满攻击性的前现代愚昧。
那做个交换吧,如果张文宏今天发声,我就旗帜鲜明的接受与愚昧长期共存。
毕竟,人类无法清零的不仅是病毒,更是愚昧。
综合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研习君
选题宝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培训——语言学专场(8.12日)
在线课程 | 人文社科研究方法——质化、量化、混合研究方法,报名马上学!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扫码即享限时特惠价52.84元,北大社直销快递包邮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3.56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与
跨文化传播学研习者关注本公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