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微记

其他

​英国《每日邮报》赞美哈尔滨,英文标题谐音梗,妙!

(《柯林斯词典》)“冰城”哈尔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每日邮报》编辑似乎觉得两个“r”已经配不上寒冷的尔滨了,很幽默地给“brr”多加了几个“r”。更好玩的是,“Raising
1月5日 上午 10:42
其他

英国《卫报》批蹩脚英文,翻译要注意了

reading”。无论在英文写作还是时政话语英译实践中,"混合隐喻"都是"暗雷"。《纽约时报》记者也时不时写出蹩脚的"混合隐喻",编辑部曾这样讽刺:Block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BBC为何坚决不用“terrorists”描述哈马斯?

书接上文。有读者问:既然欧美多国把哈马斯定性为恐怖组织,为何某些英文媒体在使用“terrorists”一词时比较谨慎,常常以“Hamas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窜访”,如何翻译?

visit”。如果非要翻译“窜访”,不妨找一个修饰词来描述“visit”。那么,哪个词既可以让“访问”变得猥琐,还能表达鄙夷之情?文刀君想到了特朗普对佩洛西的一句评价:She’s
2022年7月31日
其他

安倍遇刺:外交官的默契与大翻译运动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2022年7月8日
其他

​北约给中国贴了新标签,翻译这个词要当心

challenge)”。注意北约的用词。这两年,外媒中常常出现“systemic”一词。2020年,美国白人警察“跪杀”黑人小伙佛洛伊德,美国媒体抨击美国社会存在“系统性种族歧视(systemic
2022年7月2日
其他

新书 | 《笔尖上的文化碰撞:对外话语与翻译》

in.落难贵族的读书姿势,其实是一种从容闲适的人生姿态。夏至已至,希望一本小书给诸位读者送去片刻清凉。你的招牌读书姿势是?戏说中外一个中国“原则”,英文为何不用policy?外宣微记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奥巴马演讲说漏嘴了?胡乱翻译何时休!

harms)。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读。本文不赘述。这个话题也是当下传播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走笔至此,文刀君不禁想起了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其新书The
2022年6月7日
其他

​路透社这样翻译“社会面清零”,奇思妙想

Economist)在5月13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我们目前提出的目标是,在本月中旬实现社会面清零。”路透社5/13文章这样报道:Locked-down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宣传”部,英文翻译是时候改用communications了!

publicity”,相比“propaganda”适用面自然更广。顾名思义,“publicity”最核心的内容就是“attract
2022年5月6日
其他

北京防控升级,这个英文词形容奥密克戎真幽默

Omicron”面前,官方建议“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网约车”,Uber当年这句雄心壮语愈发令人回味,虽然它早已退出了中国市场。戏说中外“广大”翻译工作者:时政话语英译的“无用之词”外宣微记
2022年5月4日
其他

“广大”翻译工作者:时政话语英译的“无用之词”

risk”。中文里的“思想麻痹”即“放松警惕”,直接以“paralysis”对应“麻痹”二字,令人费解。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社会面清零”,外媒这样翻译

这个译法肯定令英文读者迷糊。如果说BBC的处理方法有些用力不够,那么,美联社(AP)的处理方法就有点用力过猛了。美联社4/9报道中提到了前几日孙春兰副总理对上海疫情防控的一句指示:
2022年4月9日
其他

疫情魔幻事,背后的“战争隐喻”思维

新冠疫情走到今天,病毒经过几轮变异,奥密克戎传播力强,杀伤力减弱。4月2日,国内新增本土无症状11691例(参见新华社)。读外媒,不难发现,我们的“严防死守”也与国外做法之别进一步凸显。
2022年4月3日
其他

​2022,记住一句英文提示语

king(喜怒无常的君王)”,时而滥施慷慨,时而暴戾无度。前几天,推特平台在一些敏感推文下新增一句提示语,提醒网民留言要保持克制:Conversations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一个中国原则”:英文为何不要用“Policy”一词?

principle(一个中国原则)”基本涵义很明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的“One-China
2021年11月9日
其他

​“杀富济贫”,令翻译左右为难

problem)”。正是意识到国内外已经对“共同富裕”这一并不算新鲜的概念产生了重大误读,官方才会在发布会上苦口婆心地解释一句:不搞“杀富济贫”。这多少有点无奈。也正因这一点“messaging
2021年8月28日
其他

​塔利班如何搞宣传?

acts)”,因为正是这些罪恶的生活方式引发了地震。很多村民信以为真。当宣传有了信仰加持,威力会倍增。塔利班深谙此道。在塔利班的宣传攻势中,“伊斯兰话语(Islamic
2021年8月17日
其他

​“精神鸦片”:有些隐喻表达要慎之又慎

metaphor)”。在苏珊看来,用“战争隐喻”描述疾病有两大弊端:(1)It
2021年8月3日
其他

​中美关系中的一个关键词,别翻译错了

Army里,“assertive”一词出现了近20次。比如:...nationalists
2021年7月7日
其他

​“中国共产党”的官方英文表述为何不是CCP?

Party”,前面以“Chinese”来修饰,强调这个党是由中国同志在中国成立。随着历史的演进,共产国际解散(1943年),中国官方以CPC取代CCP,亦在情理之中。很明显,“the
2021年6月29日
其他

中国人学好英语,讲好历史,很重要

书中谈到中国的“爱国主义”,有句话讲得很犀利,很有“历史眼光”:...nurtures
2021年6月19日
其他

“党员也是普通人”,如此翻译令英国读者笑着唱起来

实践中,尤其是在书面语中,表达中性意义上的“普通人”可选用文化包袱较轻且更中立的“ordinary”。比如,拜登曾这样鼓励“普通人”:
2021年5月25日
其他

​翻译的“背叛”:中美第一次“礼尚往来”的高层互动

后来,耆英代道光拟了一封“诏书”作为回信。有意思的是,在广州行医的美国人伯驾把“诏书”翻译成英文时,也“背叛”了原文,刻意抹掉中文措辞所暗示的政治等级差异,算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吧!(详情参见书第八章)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对外传播不如外交硬气?

这个问题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疫情以来,对华负面情绪创近年来新高。《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文章称,最“鸽派”(dovish)的中国观察家也逐渐倒向“鹰派”(hawkish)。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英文标题,都不好翻译

dragon”。《经济学人》曾造动词“China-proof”来表达“防着中国”之意,读者亦不难看出这个词的灵感来自“waterproof(防水)”。
2021年5月8日
其他

​因为一个冠词“a”,美国最高法院判政府败诉

Kavanaugh大法官则代表少数派表示不服:要这么释法的话,若把通知文件分装到两个信封里且同一天送达,难道就没有效力了吗?如此毫无意义地拘泥于字面会引发一大波荒唐事(spawn
2021年5月1日
其他

​翻译,莫被词典困住脑袋

学翻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到实践中去,不仅有助于我们打开翻译思路,也会丰富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到实践中去,我们既要善用词典,但也不要被词典困住脑袋,何况词典本身也得与时俱进。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建党一百周年:各种“红色”如何翻译?

实践中,要“因地制宜”,把握原文内涵,兼顾行文流畅亦或是用词精简,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主动权在译者。同一个“红色”,不一样的译法,这是翻译的常态。
2021年4月27日
其他

​美国人的“自黑”与“自信”

诸位若是了解一点美国法律文化,会发现一个略显矛盾的地方。在捍卫言论自由方面,在捍卫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方面,保守派恰恰是最积极的。那么,蓬佩奥与Lionel对自由派言论的不爽却是为何?
2021年4月20日
其他

​阿里巴巴《致客户和公众的一封信》英文版

文刀君对照着中文读了一遍英文,整体感觉英文比较流畅,有可圈可点之处,推荐给本号翻译学习者研读。2021年CATTI考试临近,诸位不妨拿来把玩一番,万一不小心考到类似的内容呢?
2021年4月12日
其他

​读外刊,刷抖音,常常哭笑不得

外媒记者在学术研讨会上的公开讲话,到了国内舆论场,被人任意打扮,勾得网民不是痛骂就是猛夸,令人啼笑皆非。这个时代,与美国斗争,不要用这种搞笑的方式。好不好?
2021年4月10日
其他

​“高人一等”如何翻译?兼谈外刊阅读

近日,外交部长王毅谈中美关系时讲了一句话:如果要对话,中方的大门随时敞开,但对话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以相互尊重态度进行,中方不认可这个世界上还有高人一等的国家,不接受世界上的事只能一国说了算。
2021年4月5日
其他

翻译,不要故意找刺激

拜登进一步认为,要与中国有效竞争,就要大幅提高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因为科技关乎未来。除了要加大科研投入,拜登还提出要向中国看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021年3月26日
其他

​中美会谈,翻译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中美高层会谈,开场便激烈交锋,而翻译又不经意间起到了缓解气氛的作用。多年后,当路透社的新闻变旧闻,而这件事或许也会成为中美关系史上一件值得追忆的趣事。
2021年3月19日
其他

​拜登“不会公开反对中方”?翻译要动脑子,新闻要讲常识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与其说美国是一个“place”,不如说它是一个“idea”。这个“idea”就是根植于每个人心中对自由的热爱。
2021年2月21日
其他

​为什么是“外军”而不是“印军”?

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注意到,官方通讯稿反复以“外军”指代“印军”,全文甚至连“印度”二字都没提,而是以“外方”二字代之。央媒对外英文稿中,也会以“foreign
2021年2月19日
其他

​马云去哪儿了?外媒这个词令人浮想联翩

如果把“evaporate”用在“人”身上,在英文中很容易令人联想起《1984》。乔治·奥威尔的《1984》深刻影响了英语世界对共产党的认识,是国际传播工作者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2021年1月5日
其他

​希拉里引英文诗句提醒美国人:特朗普不会安静地走开

你看,原本是鼓励老父亲与死亡抗争的诗句如今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政治化”,且被势不两立的希拉里与特朗普引来引去,若Dylan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2020年8月15日
其他

宁要“附庸风雅”,不要“低智化”

这些数据可以说是“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一个侧影,同时也印证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论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0年4月29日
其他

一句深情英文,想起了杨过

细读外媒,戏说中外。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020年3月24日
其他

英译“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细读外媒,戏说中外。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020年3月21日
其他

正经翻译一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兼谈谚语英译

细读外媒,戏说中外。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020年3月15日
其他

关于疫情,有些英文表述并不规范

细读外媒,戏说中外。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020年3月5日
其他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外交部为何这样翻译?

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如何翻译?
2020年2月22日
其他

“逆行者”,英文咋说?

细读外媒,戏说中外。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020年2月14日
其他

武汉抗疫前线医生:你手机里有家人照片吗?

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如何翻译?
2020年2月13日
其他

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如何翻译?

细读外媒,戏说中外。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020年2月6日
其他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如何英译?

昨天,有多位读者留言问:如何翻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2020年2月1日